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原来史上最大的水坝灾害发生在中国 -- 笑看人生

共:💬105 🌺897 🌵8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原来史上最大的水坝灾害发生在中国

    1975年河南板桥水库大坝崩溃,直接淹死2万6千人,间接因传染病和饥荒死了14万人。

    今天看某英文论坛才知道,鬼子是直接拿它和切尔偌贝利核泄漏比较的。

    看维基百科,当时的设计师还被批评太保守

    外链出处

    中国人命不值钱啊,直到出事才能吸取教训。

    我原来觉得反水坝的包括反三峡的都是瞎胡闹,现在觉得有个起码的反方才能制衡一下这种不讲科学的冒进啊,高铁我就不说了。

    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 家园 这贴被顶上来了,正好补个草
    • 家园 这个投草比例很合理~~~

      任何建筑都有合理的上限

      可以因为10级地震造成城市下沉而指责上帝没把地壳做得再结实点么?

      可以因为车祸死人了指责发明汽车制造汽车的人么?

      大坝还得合理地按照合理的设计标准去造

      该吸取的教训也要吸取,建立灾害预报\处理预案的硬件软件和必要演习,最大限度降低这种灾难造成的损失.

      另外,俺不懂气象和水利,看到网友回帖说3天降水量1600mm,6小时830mm.嗯,你要是也没概念的话,去查查台风来得时候降水量.或者,当地的年均降水量

      • 家园 更关键的是

        没有这些水坝之前,出现的是什么样子的灾难?

        就像特殊气候情况下,上游水坝急着泄水造成下游洪水,肯定立刻遭来一堆乱骂。乱骂的那些人通常都不会记得,还没造上游那个水坝之前,每次汛期来临,下游都是什么样的情形。

        • 家园 俺老家是受益者之一

          无论怎么评价毛主席,就冲着治理好了淮河,俺就要高喊:毛主席万岁!

          本郎老家那旮旯叫里下河地区,大家都知道墨脱是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县,里下河地区的兴化县(现在是市了)是江苏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对了,就是那个自古兴化好避兵的兴化。

          为啥?整个一个洼地,淮河一发水,我们那里就是鱼塘了。

          从俺小时候记事起,每年冬天天寒地冻,就是大人们去挑河的季节。比俺大一些的哥哥姐姐们,现在还能找到一些当年挑河留下的痕迹,脸上、手上,冻疮留下的疤痕。

          现在,你去看看大运河苏北段,就是当年人工用手挖肩挑做出来的。

          现在,洪涝,成了传说~~

          除了家乡的水利建设,上游河南、安徽的那些堤坝、水库,苏北的排涝干渠,都是功臣。

          • 家园 兴华莫非就是传说中的锅底

            里下河地区是平原,但地形仍呈盆地状,兴化就在盆地最低的位置。

            附近地形从西向东是洪泽湖/运河/里下河地区,洪泽湖湖底的海拔比里下河地区要高出十米,湖面就更别提了,全靠运河大堤挡着。

            明清为了保漕运,一旦注入洪泽湖的淮河发洪水,就直接开闸让水直接下泄到里下河地区,基本相当于蓄洪区,至于锅底的兴化就别提了。。。

      • 家园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通信不力上

        台风能入侵河南,万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这些都是很难预计到的,大坝标准低了一些,也是没办法的事。主要还是通信不力,如果能及时通知群众转移的话,不会有那么大人员损失。

        • 家园 雷达突然失去对大气流的追踪

          那时候只有地面雷达,云图很简单。突然地面雷达失去气象云图,到处找,但它跑到伏牛山里。。。。搁现在,气象卫星24小时不间断监控,就不会了

          当然当年还有线,人工转台,通讯确实落后!

          这次洪灾和后来的858,90年代初藏区某坝溃坝成灾是我们老师上课一再强调的灾难!

          • 家园 回楼上2位

            确实,历史问题要放在历史背景上去看

            通讯,是确保信息传递、做出判断、下达指令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当时确实通讯落后,连上海的郊县,在1990年代初,还是拨盘式的脉冲电话,没半个小时很难拨通。1970年代就更不要说了。但这些大的设施,应该有内网专线。

            现在的情况不知道比过去强了多少倍。

            信息获取方式上,现在比过去强了不知道多少倍。但即使如此,对这种突发灾害,预警能力仍然有限。

            所以,另外一方面,就是软件建设问题了,在管理程序、灾害预案上,应该灵活一点了,适当放权。而且,要定期演习,熟悉这套系统。这方面,我们的弱项。要向灾难较多、建设的较好的日本多学习。

            自然灾难不可避免,但人的作为,不能完全消除损失,却能够大大降低灾难带来的损失。

            不可不为!

    • 家园 你说的是七五*八吧?

      我在央视看过他的纪录片,我的印象比较深的一点是那次洪水之前,那个流域已经连续干旱很久了,在洪水前一天的人们还在开关于抗旱部署的会议,结果,当天夜里就开始下特大暴雨(连下了三天,降雨量超过1000mm),造成这条河流上连续三个上游大坝溃堤,全部的洪水都灌入了这个库区,纪录片上也有关于工程上原因的分析,我想工程上的原因是有,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天灾的因素更大。

      至于三峡,我想说的是这是现阶段的中国一定且已经在做并即将完成的项目,无论是谁再讨论其损失并不能影响项目的完成,只能是尽量让他不良的影响减少或者是随遇而安了,难道那些鼓嘈声能够让时光倒流回到没有建三峡的时候?还是请她们不要做梦了。

    • 家园 本人是75年板桥水库大坝溃口之后修复水毁铁路的一员,半

      个月时间,每天早晨五点出发,晚上上十点休息。灾情是比较严重。但是,这主要属于天灾,人为因素是次要的。总结经验教训就是了。

    • 家园 要是有现在的天气预报能力,这个事情是完全可避免的

      超星图书馆有本书介绍这次暴雨和事故的全过程的。书名是《河南“75·8”特大洪水灾害》可以在线免费阅读。里面对于天气过程、水库调度、灾后救援等都是有很详细记录的(但人员伤亡是一口咬定官方数字)。

      当时的暴雨创造大陆多个降水量记录,三天下1600多mm的雨量,6小时最大雨量(830mm)比当时大陆最高纪录(430mm)高了近一倍,前所未有,两座大型水库,两座中型、58座中小水库失事。不过在这种远超校核水位的洪水目前,居然还有水库能撑住,尤其是薄山水库,堪称奇迹。

      要是今天3号台风估计还没到湖北,湖北和河南的水库就受到天气预报腾库容了,卫星云图上对这种热带低压导致的天气系统很敏感,而且现在疏散人员的能力也比以前强得多。

      当时失事的大型水库板桥和石漫滩,都存在一定水库调度的失误,有暴雨导致通信中断,设备故障等客观原因,也有调度失误的人为原因,虽然这些失误对于一般洪水算不上什么,那种远超历史记录和校核的洪水面前就丧失了最后一点战胜自然的期望的。

      这次暴雨过程,没出事的水库、几个蓄分洪区还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

      关于伤亡数字,不是河南人,也没去过河南,不过还是查过一些资料的。

      20多万的数据来源印象里是地方志。按照当初某杂志报道里面的说法,河南省第一次统计的死亡失踪数据有8万多。

      这事按照官方口径(最早是水利部部长钱正英的回忆录里)都是按照2.6万以上。我进水电这一行时,一帮子新招的年轻人都学这东西,我们当时在的电厂水库部的人说法是10多万(不过作为千里之外的云南人,他的可信度也不咋的),以此告诫水库调度来不得半点马虎。

      要说事故的人为责任有多大,这个得从水文学说起,主要是洪水概率的计算的,就是常说的百年一遇之类的概念,当时国内的水文资料记录短,数据不足,而且使用的概率计算方式是苏联的,和国内自然条件有差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