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大学讲师之死引发的思考: 晏才宏与“唯论文论”谁不合时宜? -- 林小筑

共:💬34 🌺2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是不公平的

        讲师和教授的区别不在于年头,而在于学术成就。

        中级讲师,高级讲师,只是记载了这位讲师的所在位置的年头,当然也包括教学质量的好坏。但教授最重要的学术成就,这是高级的讲师无法达到的。

        一位年轻教授,如果做出了非凡的学术成就,他就无愧于教授的职称。因为被授予“教授”之职说到底是对于一位学者学术成就的认可,而不是学术年龄的认可。

        我们应该论功行赏,而不应该论资行赏。

        • 家园 但是待遇对应于教授,应该是可以的吧?

          我的意思是纯粹教学的系统应该和科研系统区分开来.

          不同系统,不同的标准.

          • 家园 再做一次跟屁虫

            俺就是这个意思。两个“track”分开,但待遇相差不要过于悬殊,应该是一个办法。

            • 家园 再做一次反对派

              不管是论功行赏,还是按劳取酬,教授的待遇都应该远远大于讲师的待遇才能激发学者不懈探索的热情。

              说实在的,如果仅仅是讲课的话,一学期一两门课,太轻松了。看看有多少年轻教授通宵达旦,彻夜不眠,那不是为了教学,而是为了科研啊。仅仅从这一点上来说,教授和讲师就理应待遇不同。

          • 家园 也不全同意

            同级别的讲师的待遇应该低于同级别的教授才对。因为论贡献论付出,在大学里面教授远远大于讲师,理应获得更多的尊重与利益。

            赞同纯粹教学的系统应该和科研系统区分开来,不同系统,不同标准,但还应该同时强调不同待遇

            • 家园 俺觉得大家说的没有本质分歧

              现行体制可能讲师和教授的待遇差别太大了,所以所有人都往一个地方跑。如果适当调整待遇,就会有一些适合教学的人来从事教学。在俺呆过的学校里(唉,又得提米国),“instructor”是不可能得到“professor”一样的地位的,但他们的待遇很好(老资格的instructor甚是工资比assistant professor还高),所以很多喜欢教书的人就作instructor。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 家园 看来可能有些误解

                你说的待遇是benefit+salary?

                我并不反对老资格的instructor工资比assistant professor还高,我强调的是同一级别的待遇差别。

                实际上在我心中想的教授都是指tenured professor,而不是tenure-track professor,因为tenure-track professor毕竟还没有得到正式认可。在我看来老资格的instructor工资永远不应该比tenured professor高。在美国大学里,事实也是如此。

                • 家园 确实要先明了一下“待遇”的意思

                  教授的工资跟工业界没法比的,但那么多聪明人还是愿意当教授,这就说明有其他隐性待遇来弥补,比如社会地位,学术自由,终身职位,教授治校的特殊权利。这些待遇instructor是没有的,所以,假如高级讲师的工资和教授差不多,我觉得还算合理。

                  其实关键的问题,是国内的大学各种利益集团盘根错节。以这种方法对国内大学进行改革,大概阻力会小一些。神游和天使大概就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

                  不过我更悲观些,我觉得国内大学实在是积重难返了,相比于职称的泛滥,更有害的是近亲繁殖。我读本科的时候,大家背地里管老师都不叫老师的,那是大师兄,二师兄,三师兄。。。。。。非本门出身的极少。都是一窝的,懂的大家都懂,不会的大家都不会,这样子哪会有什么创新。风气已经坏掉了,很难再改好。最简单的办法,还是从头办一些新的大学,一开始就严格要求。香港科技大学近年来崛起,至少在我的领域内现在国际上也是排的上号的。说明这种思路还是可行的,只要钱砸下去。国内现在其实一点也不缺钱,我只是担心,往已经烂了的学校里砸再多钱也没用,还不如狠狠心从头办起。

                  • 家园 猛地一拍大腿

                    就是这样的!

                    您说俺的表达力咋就那么差呢,话都说不明白,幸亏有您给解释。

                    对于国内的“近亲繁殖”确实也很担忧。科研这样搞是没有前途的。

                    不过俺也久不接触国内大学了,都是纸上谈兵。

                • 家园 俺就说嘛,没啥大分歧

                  俺(也许天使也是)是认为现行体制中把教学和科研一勺烩,搞教学的人待遇(工资等)太低,于是大家全奔着教授去了,教学被荒废了。如果形成两个“track”,教学搞得好的人待遇不错,很多有才华的人会选择教学。

                  非常支持“资格的instructor工资永远不应该比tenured professor高”。

                  多说两句,不爱兄多包涵。俺觉得“教授”和“讲师”称谓的本身就代表了一定的差别。这有点儿象学校一样,越是好的学校工资越低(米国啊),但大家还是打破头地去,为啥呢?就是名声好嘛。有点儿跑题了,打住

              • 家园 同意

                也跟一把.

            • 家园 这要看你对大学的作用怎么理解.

              我觉得大学的作用有二:

              1.作为科研的前沿

              2.为社会输送具有高技能的人才.

              两者谁更重要?兄认为是前者,天使不能完全同意.后者也很重要. 科技工作者的位置也不能拔得太高.

              • 家园 广义上有两种大学,一种叫university,一种叫college

                不可否认,科研与教学同等重要。但关键的问题是两者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科研是一种探索发现的过程,而教学是传授已知的过程。科研需要更多的付出,不仅是在身体上,而且是在思想上。

                教学比科研更容易,所以搞科研就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所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也就在这里。

                • 家园 还是侧重点不同.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老师的.科研做得很好的人也不一定是好老师.能把教学搞得很好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既然教学和科研同样重要,但按老兄的做法,的确会吸引更多的人搞科研,但教学的人就少了,会有所偏废.

    • 家园 哎,难道竟然没人对国内的这场造势运动表示异议么?

      我觉得这是一股歪风,有人在偷换概念。对高校的教授,应该有教学科研两方面的最低要求,怎么说也不过分吧。交大升副教授的要求不过两篇论文而已,这个门槛低的很了,便是对博士生毕业做这个要求也很正常。晏老师做出了他自己的选择,只是体现了他自己的价值观。但是这不能是降低副教授职称科研方面门槛的理由,这个门槛本来已经太低了,再低就真是什么人都能当教授了。论文固然容易掺水,但所谓的“教学成果”掺水就更容易了吧?

      至于说到很多教授不注重教学,这倒确实是国内大学一个很不好的风气。杨振宁带头教大一物理,就是向这个风气开刀的。但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办法应该是对教授作出教学上的要求,比如国外的大学,一般要求每个教授每学期都要开一门课,而且一般要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轮着上。对教学质量,可以由学生进行评议,学生反馈好的学校给奖励,反馈太差的学校给批评。而文中所提的,意思似乎是要降低科研方面的门槛来鼓励教学,根本南辕北辙了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