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公私”概念出发理解中国和西方 -- 慧诚

共:💬54 🌺18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公私”概念出发理解中国和西方

    这段时间,经常思考公与私的问题,突然想起一个词的翻译。Juste在法语中是一个常用词,遇到这个词,一般情况下,想都不用想,就会翻译成“公正或者公平”,在法汉字典中也都是这么写的。现在突然有了一点疑惑,juste在法语中有“公”的意思吗?(因为鄙人法语比英语更好一点,所以用法语为例,英语应该也差不多,反正是从法语借过去的词)看Robert字典,juste有如下解释:

    与justice(正义)有关:

    1,Qui se comporte, agit conformément à la justice, à l'équité.

    2,Qui est conforme à la justice, au droit, à l'équité.

    3,Qui a de la justesse, qui convient bien, est bien tel qu'il doit être.

    与(准确justesse)有关:

    1, Qui a de la justesse, qui convient bien, est bien tel qu'il doit être.

    2, Qui fonctionne avec exactitude et précision

    3, Qui apprécie bien, avec exactitude

    在这些意思里面,都没有直接提到“公”,而是强调“正”和“平”,不偏不倚,或者说是准确,正确或精确。但是在汉语的翻译中,会自然的把juste与“公”联系起来,说成“公平”和“公正”。

    我不是在探讨翻译问题,而是想通过词语的蛛丝马迹摸索中西文化传统的无意识。西方人说的juste和中国人说的“公平公正,都是与居间裁判有关,所以翻译的才会把它们看成对等的两个词。仔细考察这两个词在各自文化中的意义,可以让我们看到中西文化中的“裁判”概念并不相同。

    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有“公”,才能正,才能平。因此,中国人说公平是理所当然的,按中国人的理解:但凡有私心,则必然不正不平。如果不能克服“私”,不能实现“公”,当然也就不能“平”,不能平天下。因此,中国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的目的就是通过克服私心,才能具备“平”天下的素质。

    而西方的政治中,因为长达一千年的封建社会(希腊和罗马也就是部落联盟,即使后期的罗马也远远没有达到中国的“天下”观念),没有一个人物或者机构能够处在超越“私”的位置,长期缺少“公”。在西方历史中,“公”是一个非常近代的概念,法语中public这个词要到十六世纪才出现。

    通宝推:观文,唵啊吽,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楼主新下河?还要留意河水很深,网络里有的歪魔邪道这这里一

      样有的。

      。。。。。。。重构中华文明,自我辈始,祝好。

    • 家园 语言是深层的社会集体意识

      文化基因的载体

    • 家园 与此相关的几个特征:

      对于中国来说,解决私利之间的冲突,是站在“公”的立场上进行平衡的裁判,这叫做“公平”。

      而西方,由于缺少“公器”的文明传统,因此他们只能采用协商的方式,这也是西方人特别看重的协商理性,对话理性。

      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契约论》,也就是私利之间的协商和谈判,如果私人权利的让渡最后没有实现契约的规定,货不对版,那么就要解除合同,重新再来一次交易。革命的合法性是在交易之初就确定的:如果交易的一方不能执行合同内容,就应当解除合同。这是法国的革命理论对于政治juste的理解。这是西方现代政治的起源,大约在18世纪形成。

      而中国革命的思想是“天下为公”,也就是确立一个能够给予最终裁判权的“公器”。因为中国政治的根本模式和理想是“天下为公”,如果确定现存的政权不再能够代表“公义”,那么就要来一次革命来推翻现政权,并建立一个符合“公”伦理的政权。因此当“公”政权确立之时,革命的合法性是这样确定的:这个政权必须为公,倘若私超越公,则要建立一个新政权来取代。《易革彖传》对此有很好描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个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多年。

      这两种模式,一种确立“juste”的政治合法性,一种确定“公器”的政治合法性。都代表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政治文明 。(从这个角度,我不得不认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是从周朝开始,隋唐基本完成,1949年建国确定其当代形式)。

      因此,对于西方来说,政治可以看成一桩买卖,如果从伦理的角度来评判,只是看这桩生意在程序上是否合理,也就是说是否保证了买卖双方要价还价的权利。而对于中国来说,政治不是生意,而是“公平裁判”,从伦理的角度来评判,就是看公器在裁判的时候是否能站在“公”的立场。

      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就能想明白为什么中国最终可以搞成一党制,而西方则只能搞成多党制。对于中国来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超越性的公器,而西方在始终没有这个公器。所以西方要搞三权分立,因为担心参加这个政治市场的其中一方获得太大的权力,全部通吃。而中国,也搞三权分立(实际上中国分权的历史比西方早得多,至少也有两千年了),但是我们会在分权之后还要有一个超越性的“公器”,做最后的裁判。

      通宝推:或与非,
      • 家园 不认同夸大这个中西方的区别

        从语言角度挖掘概念上的失真是很好的思维角度,但这只能挖掘出当时翻译时代人的认识水平与那个年代的文化状态,既然是引进的,那么也应该与时俱进。

        这个天下为公的概念,超越大众的仲裁角色,西方的宗教应该是起到那个作用。反而中国的家天下传统有欺世盗名之嫌。一党制的文化基础的确与这个有关,但也是打着推翻这个传统的旗帜而开始的革命。

      • 家园 中国的牛党李党都玩了1000年了
      • 家园 对。西方文明中没有“天下”的概念

        连上帝都是自私的。上帝说,万物都是我创造,所以我发怒的时候就有权力毁灭万物,因为我对万物有所有权。

        • 家园 一般中华文化很熟的人读旧约,感到难受,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现在对中国人传教一般就讲新约,相对温和一些。

        • 家园 所以拜託哪位改改維基的“天下”“周禮”詞目吧!

          《錢學森》這樣的科教片都被季度徒滲透得跟俄國學者上來帝去結尾又丘吉耳牧師看得人心寒 ... 以前因為改“古典詩詞”到“范仲淹”,我曾嘗試改過wiki的 “ 天下 ” 的 “天” 字,跟“周禮” 詞目的“天”,改正成“ 宇宙 universe ” 而不是所謂莫須有heaven(hi它妹呀煩史腦慘季度徒了跟病菌似的老想感染別人)然後就被封ip結果一lab人都好幾天沒法玩wiki

      • 家园 古代的公的精神——谁说儒家就一定是家天下?

        在中国,至少在《礼记》中,公的精神就是政治的最高文明形态: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也。三皇五帝时代的公器意识成为中国古代对于一切政治意识的最高典范,即便是“家天下”的皇帝,也不能不把三皇五帝作为其政权合法性的来源,而这个伦理上的合法性对皇帝的家天下本身就构成了制约。清代的朱彬在《礼记训纂》中就提出尧舜为公,在注解中提到:“禅位授圣,不家之。”而在注解“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时候,写道:“传位于子”。

        这个注解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并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没有言论自由,即使在文字狱为祸最烈的清代,文人还可以质疑皇权继承人的伦理合法性。另一方面也是在说明,中国古代皇权家族就坐在了这个“公”的位置。除了他在自己家族继承问题上的“私”,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政治权力的发源和合法性,从理论上完全来自“天子替天治理天下”这一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站在了一个相对“公”的位置,有关这一问题请参见我写的《从“好皇帝,坏奸臣”说起》。

        中国在隋唐超越“封建”之后,实现了人类文明史上最高的“公”,形成了中国的“公”文化传统。今天要解读中国的政治密码,就必须首先解读“公”的问题。“公”的概念占据政治核心,这是中华文明的特殊现象。当我们习惯性地用“公正”“公平”来翻译西方的juste概念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误读和错解了西方文明,西方文明从来没有像中国那样重视“公”。我们用自己习惯的模式来理解西方的政治,就像我们以“皇帝”为模型来理解西方的国王。

        通宝推:或与非,
        • 家园 好一个公,应该是公仆吧

          TG有着全世界最大的一群为公的公仆

          道一句,楼主,中国语言是最博大精深的语言.

          上联:北京梁思成故居维修式拆除;下联:重庆王立军市长休假式治疗。横批:汉语无敌

        • 家园 公与革命

          1,“公”与革命

          这个世界的革命从来都是通向“公”的,就像我在《现在的中国为什么不是资本主义?(下)——文不对题的总结》中说到的,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就是“公超越私”。只有通向“公“的革命,而没有“为私”的革命。无论法国大革命还是中国革命,其根本方向是“为公”,而不是自由。法国大革命的基本伦理基础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虽然以契约的商业模式来定义社会的“公”是相当低级的,但是相比封建制度,它的“公”是相当明显的。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人之间的称呼是“公民”,而不是先生和小姐。人们打招呼的时候说的是:“芒特公民”(citoyen Mante),社会整合为一的意识相当强烈。只是在后来资产阶级掌权以后,先生太太之类才又回到人们的嘴边。在中国,“先生”和“同志”的转换过程几乎有类似之处。

          而中国革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辛亥革命阶段,无论从民族革命推翻满清贵族统治的角度,还是从推翻家天下制度的角度,都是通向“公”的革命。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政权把持在资产阶级手中,其“公义”完全不足以统一中华大一统国家。之后,中国共产党以西方的“共产主义”为核心价值,形成了最为公义的意识形态,才把中国的各个阶级聚拢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组织能力,重新收拾河山,一统中华。

          法国大革命,尤其是中国大革命,有一个特别典型的现象,就是牺牲精神。当一个民族面对外敌的时候,是最容易激发牺牲精神的,因为这是民族的生死存亡,国亡则家破,非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不可。但是在民族内斗之中,私利是很难激发起多数人的牺牲精神的,金钱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稍有理智的人不会要钱不要命。只有出于“公义”的精神可以让人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惜。

          前段时间韩寒说“不要革命”,想来他们所认为的革命是在右派那一边的。但是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右派”的革命么?从来就不曾有过,革命是属于左派的专用词汇,因为只有出于“公义”才有革命。而出于私利则是阴谋。看待这一问题很简单,就是看人民和运动的领导者是否愿意为此而牺牲,如果是愿意为此而牺牲,才够资格称为“搞革命”。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谭嗣同是搞革命,共产党是搞革命。韩寒和普世一派是不可能搞什么革命的,他们也无所谓放弃革命,因为他们从来就不曾也不可能搞革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