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连载】南京大屠杀新挖掘出的史实和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 -- 春秋的老胡

共:💬56 🌺55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搜集到了更多的史料才知道,这一段历史的悲伤程度超出了想象

        这样的悲伤穿透七十五年的光阴,足仍以让身处这个城市都恍惚间成为一种沉重……

        但是,还是得走近这段历史,还是得设法让更多的年青人走近这段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通宝推:繁华事散,
    • 家园 2、邹韬奋先生的记录:《首都惨象》

      《首都惨象》发表于1938年3月9日出版的汉口《抗战》三日刊第52号,署名是“韬奋”。该文曾选入1938年编的《再厉集》,现可在《韬奋全集8》之中查到。

      文章实是依据刊物出版前2天邹韬奋先生“一个朋友的朋友”,“刚由南京逃到汉口”一个营长刚口述的南京见闻而迅速写成的报道——

      首都惨象

      本月七日有一个前在首都南京参加抗敌的营长某君刚由南京逃到汉口,这营长某君是记者的一个朋友的朋友,到了汉口之后,就把南京的最近惨象告诉我的这位朋友。这营长某君在南京陷落时,来不及逃出来,改装村民,躲避在难民中,亲眼看到不少的惨象,这惨象直到现在还是继续存在着。

      他说南京的老百姓,最怕四件事:一是敌兵随处放火烧屋;二是残杀;三是奸淫;四是强[抢]夺村民的耕牛。最近虽由汉奸们组织的所谓维持会,对敌军司令部哀求,敌军司令部虽在口头上答应设法阻止烧屋和残杀,但却公然地说日本士兵来的很多,为供给他们的实际需要,对于奸淫和强[抢]夺耕牛却不能阻止。

      在事实上,敌军司令部对于敌兵的奸淫不但不阻止而且是有组织地实行奸淫,每晚轮流派若干士兵分别到各乡去奸淫,各居民的房屋在晚间不许关门,一切妇女要给他们随意进来奸淫!乡民饮泣吞声,无可如何!

      此外各难民收容所常有卡车放到门口把数十数百的妇女运去各队部供敌兵发泄兽欲,二三日后把原来运去的送回来再换运一批新的去!妇女受蹂躏的太惨酷了,有好些妇女假装男子逃出了南京,但是因为生计关系,逃出后又往往无以为生,这惨苦的情形是难于形容的。这营长某君诉说所目睹的种种惨状时不禁下泪。

      全中国的同胞们!我们应该勿忘被占领区的同胞所受的惨酷蹂躏,我们应该怎样努力巩固团结,收回失地,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同胞!

      ————————————————————

      笔者注:这一篇口述写成的报道,不仅揭露了已为国人们熟知的日军屠杀、奸淫、放火的罪行,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还是一篇有揭露南京郊区村民的耕牛遭日军掠夺内容的报道。

      这内容与当时的史料记载形成了互照——

      时任德国驻华大使馆政务秘书的罗森(Rosen),1938年3月4日于南京发出的给德国外交部的报告里提到:

      “龙潭一汤山一南京三角地(带)的负责人说,这一地区原有3000头牛,目前只还剩300头”。

      在耕作依赖于耕牛的时代,当然可以想见,耕牛损失百分之九十于南京郊区的农民究竟意味着什么……

      日寇也留下过自供状。1938年4月5日,日本驻南京总领事花轮义敬在递交给日本外务大臣广田弘毅的报告《南京市内概况》(船山书记生调查)里也提到:

      “在近郊农村,大部分耕牛被屠杀,缺乏种子,农具亦多破损,又无法引进蚕种,农民处境非常困难。”

      通宝推:老醋花生,旧时月色,strain2,南京老萝卜,njyd,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求助】我多年前买过一本以当时南京记者报道编成的书

      不知道这本书现在还能不能重新买到,老胡您参加这一类的研讨会,有没有看到相类似的书籍?

      当年那本书,被别人拿走了。拿走的东西,是多数都还不回来的。

      • 家园 已发行的每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籍都可以查到的

        可否提供更多与此书有关的情况?

        • 家园 就是一本全部以当时中国记者的报道汇编而成的书

          差不多二十年前。当时还小,所以没记得是那个出版社。当时看完之后,怎么说呢,可能是年龄没到,所以有一种不能承受的感觉,也才会让人借走了。本来这样一本书,是绝对不能让人借走的。现在成年了,情商也成熟稳定了,总是想起来,所以想找回来。

          可以这样说吧,这本书是奠定我现在世界观基础的其中一本。另外一本,就是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新旧两个版本我都有。

          • 家园 穆兄,那么大概的书名是否有印象?

            封面装帧也是否记得?

            另:

            《红星照耀中国》很值得看一看英文原版,应该成为红色必读书

            • 家园 今年我们单位

              中层人手一本,还有青春之歌。

              • 家园 兄台,可否说一说还发了哪些必读书?

                想琢磨一下这个书单

                • 家园 共四本本。

                  还有一个是司法腐败案例选;另一个薄薄的读本,名字忘记了,跟五十年代的一样,就是对党忠诚、服从党的领导一类的。

                  • 家园 必读书还是开列少了一些呀

                    常常想马甲兄写的《战场上的蒲公英》是可以成为必读书的,其中的理想教育和警示教育都是别开生面的

                    • 家园 效果有限。

                      爱看书的早看了,不爱看书的发多少也不看,关键看落实。

                      现在除了吸收党员外,基本没有什么党务活动。其实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制度,在我们这么个百十人的小单位,领导层和普通职工基本没什么交流的。

                      • 家园 辅以读书心得等,多少会有些用,至少浏览一遍这些书比不看好

                        很多内容哪怕匆匆翻过一遍,稍稍有心的人,内心也多少会震动的

                        • 家园 赞同。

                          其实在上个回帖里写了一些类似的想法,想想又删了。

                          以前经常自上至下的搞过一些活动,每个人都要写心得体会,如三块表、科学发展观等,发了专门的笔记本,要求多少字,定期上交。说实话没什么效果,都是空对空,没人真的去学,也没人真的去检查。

                          也就是说,一阵风式、运动式的活动,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要么不要搞,要么就制度性的、经常性的搞,联系当前现实、热点,找到好的切入点,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比如发的这些书,可以把阅读时间放长一点,心得体会可以写的简短些但一定要明确学习目的。

                          现在基层各部门都是业务为主,组织活动就是职称待遇什么的,党务活动基本空白。

                          • 家园 突然想起来了“毛选”之中《井冈山的斗争》文章的一段话

                            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两年前,我们在国民党军中的组织,完全没有抓住士兵,即在叶挺部也还是每团只有一个支部,故经不起严重的考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