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茗谈(70):航空军 -- 本嘉明

共:💬114 🌺6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步兵也有对抗手段,但武直速度快有装甲有干扰,不好打

                        运气好的话,多半是把武直驱赶出旋停射击状态,或者迫使它把精度射击变成概率扫射,从而保存自己,但一般消灭不了对方。

                        但是如果不是武直,而是又肥又慢又软的空中皮卡,那就好打多了。空中皮卡的损失率很快就会大到不可接受,即使是无人的,经济上也受不了。如果把空中皮卡改进一下,价格又上去了。

    • 家园 茗谈(70):航空军-2

      现在大事比较多,但大家对于布谷鸟连续剧的剧本创作,实在是太狂热了,CCTV高价请大家送本子吗?

      所以这会儿,我倾向于胡适的胡说:“少谈谈主义,多讲讲问题。”

      当然我讲得很糟,自己画的图也很糟,被取笑是一定的,只是希望大家回到正常的业余爱好上来,不要对键盘政治局,太投入感情。

      我们这里,说说我构思中的“小强”(小型火力艇飞行器)

      (一)

      首先,定位是什么?

      这好比是三国时的“驽马”。就是说,这不是专业的战马,临事拉壮丁来凑数的,关云长肯定是看不上的。但打仗时,王宝强骑了,也能排在骑兵队里,至少比骑一头羊要强。而且这马既然定位低了,不是赤兔,不是八骏,就好养,也敢使唤,不打仗时候当驮马用,草料也可以马虎点。另外呢,可以当“训练马”,好骑手都是成年累月在马上练出来的感觉,你要是关平小儿5岁时就骑着赤兔玩,那关公也耗不起。正而八经的武直十,一个飞行小时要折多少钱?

      换今天的话说,这小强就是个“空中皮卡”,轻型对地攻击机,也兼顾反直升机和拦截巡航导弹的功能,以及培养武装直升机的飞行员的初级教学课程。如果民用警用,那么边境巡逻,山林防火,急救,都行。

      这种定位,明确了首要的设计思想,是“凑合着过”,全寿命费用低,易维护,皮实,电子装备不复杂,就着现有技术上马,不另起炉灶。同理,打击火力,以航炮为主,导弹为辅。毕竟炮弹比较便宜。

      (二)

      在不需要大量全新研究的前提下,利用已有的X-22技术,我把机身分拆为两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构思图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构思图二

      分拆的第一个好处,是我需要两个机头。机头是装备航炮最好的部位,但一个机头的话,优先考虑飞行员的座位,留给航炮的空间不够。

      第二,我需要两个垂直尾翼。原X-22的那个垂直尾翼的尺寸太大,上航母太占机库空间。而且如果有两个垂尾,打坏一个也不怕。

      第三,我需要一个“不花钱的盾牌”。武装直升机活动于100米以下的空域,特别易受地面火力攻击,如果大量安装装甲,不但费钱,而且占用发动机功率,拖累机动性,太奢侈。所以我设计的两个机身,一个是主机身,安排有两名飞行员(其中一人是炮手)座舱,主要的发动机/飞控和观通设备,以及两个固定的主油箱,紧急备用电池组。另一个机身是“武器舱”,安排有三个无人航炮(机器人工作)站,前机翼的(大功率)转动伺服电机,主电池组,工具备件舱,前后两个起落架舱,备用油箱(燃油优先用掉)。这一侧的武器舱,在炮弹基本打光,燃油用完后,就是一个大空壳子。如果敌方导弹来袭,只要把机身横转,让这一侧对着导弹,全速飞行逃离。这样三门航炮可以并排开火,全力发挥火力截击,即便无法全部拦截,还是有导弹击中武器舱,由于空对空导弹战斗部装药少,只能把大空壳炸个窟窿,对飞行员杀伤概率小,飞机带伤迫降的成功性大。至于挡挡枪炮弹,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第四,从美国二战名机P-38的双机身设计看,这种框式设计特别结实,中弹后不易解体。

      第五,四点式起落架,分摊了轮胎压强,适合在更松软的土地上滑跑(起飞和降落)。

      第六,这两个机身,都是窄机身,正面受弹面积小,但坏处是可载货的空间也小。并排两个机身的话,后部开放式货舱可以搭桥连接,形成1.5米X 4米的货板,方便安放担架,大尺寸货物(如轻型火炮),或多运送难民和救灾物资。

      (三)

      主机身,在纵列两名飞行员的脚下,安装一门GSH-301单管30MM航炮和一挺同轴12.7MM机枪。这门炮是固定炮管,必须要机头正对目标才能开火,用于在攻击敌直升飞机时,利用敌人20MM航炮射程不如自己的缺点,先敌开火。

      武器舱(副机身),则安装3门互相独立的20MM或23MM单管航炮。单管炮炮身体积小重量轻,即便一门炮卡壳也不影响其它炮继续射击。这三门炮的射界很大,炮管平行联动,可以平面转动和上下俯仰一定的角度,笼罩飞机这一侧的半球空域。指挥这三门炮的工具,就是炮手的头盔。头盔从右耳处向前伸出一个瞄准镜,炮手目视哪里,瞄准镜的支杆就指向哪里,三门火炮就自动转向哪里(见图二)。电脑自动启动激光测距,解算射击诸元完毕后,瞄准镜上显示的投影资料变绿色,就可以按钮开火。

      这个设计的缺点,是三门炮的射击死角大。比如构思图(图一)里,武器舱在主机身左侧,那么飞行员右侧一边,就无法保护。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一半小强的武器舱装在右侧,那么出动时双机编队,一左撇子一右撇子,互相掩护。二,单机出动时,武器舱的炮弹消耗一半时,吊着三门炮的横梁在前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可以整个翻转,使三门炮翻到横梁上方,就可以高过主机身向另一侧的前半球空域射击。

      两个机身所夹出的“胡同”里,有联接两个机身的多道水平翼,一则加强结构强度,增加升力;二则可以外挂电子战吊舱,天燕反直升机导弹,反坦克导弹,火箭弹巢。外挂在这里,等于是藏在山谷里,被流弹击中的可能性很小。

      (四)

      作为“空中皮卡”,装货部分有哪些特色呢?

      首先,是两个机身的后部货舱都是开“天窗”的,两边没有板壁。优点?一,可以搭桥贯通,在桥上安装无后座力炮,开炮时尾焰不会烧到机身。二,减少飞机净重。对飞行器来说,体积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减重。三,减少侧面受弹面积,飞行操控也不易受侧风的影响,因为切变风可以穿过去。四,货舱高度1.4米,底宽1.5米X 1米,两名步兵背靠背拉上保险带,腿伸在舱外,一次可以载大约6人。五,执行观通任务时,观察地形的步兵部队营连长,炮兵弹着观察员,空中中继通讯兵,可以蹲/坐在舱里作业,视野良好。六,可以装一些超长尺寸的货物,伸出舱外。

      (五)

      另外,如果用4台涵洞螺桨(图二),必须有四台发动机和动力分配系统。构思图第一张大图上显示的,是“涡喷+涵道螺桨”布局,前面两台涡喷,所以水平尾翼上面只需要两台发动机,动力分配系统的长长传动轴也省了,机重和成本就低了不少。用两台涡喷的好处,一是可以达到高亚音速的最大平飞速度。二是俯冲攻击时由于不需要使用螺桨,涵道风扇可以停转平置,正面受弹面积小,风扇外壳中弹也不要紧。复合动力的缺点,是地勤要维护两种发动机,任务繁重;而且对起降地面有特殊要求。当然如果有跑道,可以短距起降,那就好了很多,因为起飞涡喷是45度角喷射,降落时可能只用螺桨就够了。而四点式起落架的一个好处是,只要有2个起落架还能放下,滑跑迫降就很容易成功。

      当然如果是航母,就没有问题了,起飞可以是弹射,涡喷和螺桨都向后开足马力就行了,只要在设计时注意不要让涡喷的尾焰烧到涵道和尾翼。不过X-22的时代,技术还太落后,今天的涵道外壳一定很薄了,您看看这“阿凡达”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谢谢拍砖,请多指教。

    • 家园 网上军文有过类似的设想

      有本书叫野骆驼三部曲的,有些设想和本大这个些许接近。

    • 家园 本大这个提议的初衷里头

      有矛盾呐。(只针对大规模使用)

      “这个“航空军”,就是以对地攻击(战役距离内的压制,转运,侦查,通联)为任务,以短距起降(包括垂直起降)为主要机动平台,自己配属少量地面战斗部队,可以出境独当一面的快速反应部队,中央的总预备队,同时也是先遣队。就是说,当美国有事时,总统老是问:俺的航母在哪里?中国有事时(比如利比亚撤侨),主席就可以问:我们的航空军在哪里?第一队几点钟可以到位?”

      比如这段。看得出初衷是想提高战略机动性。还想和战役范畴里的要求达成平衡。这个忒难。就简单说说3点看法:1是要受到短距起降航空器的制约。别看是航空军,可这些航空器明显都没有战略机动能力的。所以,如果是主席问总长“我们的航空军在哪里?”总长最可能的回答是“第一批运输机正在途中...“或”第一队正在下飞机....“(这样的装备如果不能通过自主机动力到达,还是要通过海运或空运的)

      结论,要求以短距起降类的航空器为主的建制部队同时兼顾战略机动能力与战役要求,是个很难的活计。难点在航空器。如果作为海外投送力量的首选,从战略机动的角度来看,与常规部队战略机动能力的差别还得评估。独当一面有点困难。

      2是要受到后勤保障的制约。凡类似航空器这样的技术兵器是非常需要技术保障和后勤支援的。比如蛙跳战术,其支点就是进攻线上若干个前进基地。另外类似航空器这样的装备,多半都是不可能落地(卸货)就可以投入作战的。大半需要进行技术保障整补以后才行。比如海湾战争,第一批到达的就仅仅是82师的徒步空降兵(空运)。包括直升机在内的其他单位及重装备都是在其后若干时间内才抵达部署完成的。

      举个小例子,比如PLA想部署一个航空军到利比亚了,从燃油到润滑油的更换适合热带地区的型号,那就是个不大不小不过必须得做的准备。除非全电动型号。

      所以总长报告主席的版本有可能是这样的”第某某航空军第某旅第一梯队已经空运抵达,正在地面基地装配调试并更换热带沙漠型号润滑油....“

      3是航空军的使用要受到战场环境的制约。尤其是制空权、制电磁权等制约。对付软茬儿还好说,要是遇到毛子美帝甚至阿三这样野战防空比较强的,没有特别的把握争夺到战区制空权的对手,这样的飞行陆军可能就只能限制在特种作战范畴内。大规模行动那可不行了。

      • 家园 试着回答一下

        1) 战争行动本身是混沌的,不分战略战术的,这叫随机应变,不可以机械分割。所以钟伟赶上战机,一个师长可以调动一个纵队,林彪也放手让他指挥。所以蝴蝶一扇翅膀,卡崔娜就来了。这就是我设想把“大运”和“小强”编在一个军种里的原因。出境处理问题,和平解决只需要人手的,多运兵;要人手更要“动手”的,多运“小强”,一念之间,本军种内自己安排。所以小强的尺寸,一定要适合快速分解后空运。

        所谓战术和战略的机动性,你简单地理解为距离远近,这是不对的,兵法是活的,利比亚那么远,韩国那么近,你去把青瓦台周边占了,那就是战略性动作了。利比亚虽远,和平撤侨不是大事,只是战术动作。你至少要用内线和外线的角度去看。

        在大运,高航速两栖攻击舰,高速铁路等辅助平台下,加上必要的自行飞行转场,小强可以尽快到达需要的地域。而且由于飞行速度比陆地开进快,可以引而不发,部署在周边。比如利比亚撤侨,小强可以在埃及境内待命,而如果是轮式装甲车的陆军,呆在埃及就怕鞭长莫及了。

        快速反应部队,不应该分战略和战术,挡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再小的(初始发生)战术事件,你处理得软弱,人家蹬鼻子上脸,就是战略威胁了。

        战略跟战术,只是手臂和手指的差别。你能把对手打趴下,用手肘捣了他心窝还是用手指点了他眼眶,是无所谓的。

        所以你的第一个问题,我认为不构成问题。

        从这个角度讲,我赞成现在打一打菲律宾,如果确实必要的话。一,恶人本届做掉,下届领导继续韬。二则,菲律宾已经静悄悄取代印度,成为美国最大的客服外包基地了,因为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至今都是),美语发音比印度人好太多。这样的国家,不跟着美国混饭是不可能的,中国花再多钱也拉不过来的,不如拿这钱去打。打了,最最坏是美国人又回到苏比克湾了,跟今天差别很大吗?你不打他穿了伪军服,还是来。而且要打的话,我个人意见,必须轰炸马尼拉,甚至于误炸驻马尼拉的美领馆或者美籍在港商船,当着狗面打主人,心理上彻底震慑。

        2) 后勤,你想得太浅了。航空军第一旅在东北,第二旅肯定在海南,机油润滑油全部按热带标准使用的。中国地大物博,沙漠雨林啥都有,呆在哪里的部队就要适应当地的天候,很正常,唯一不大正常的是军委为毛要把部队摆在腾格里。

        3) 小强所面对的一切战场环境限制,武直都有。所以敢于投放武直的战场,就可以用小强。而小强又便宜又结实,谢菲尔德步枪是干不下来的,真的被标准导弹干下来,那也就是点儿背,加班再造几台就是了。

    • 家园 我再解释一下

      我的设想里,陆军仍保留“陆航”这个兵种,每个集团军仍配置陆航团。但同时,把空降军(15军)从空军里分离出来,加上一或两个全(直升机)机降师,和集中使用的一批陆航兵力,组成一个新军种,直属军委。

      在陆军序列里,陆航是小弟,配角,部队(集团军)的主官是传统的职业陆军军人。而在这个新军种里,地面战斗分队是配角,部队主官是空军方面的。所以这个军种,不可以再叫“空降军”,因为它主要的战斗形式,不是伞降或机降后的地面作战,而是“轻型火力艇(GUNSHIP)”的大纵深多波次集中攻击,一次就是几百架上去,拐子马的冲击力,直接冲垮敌人,不管敌方是据点防守还是野战对攻,见一个灭一个,机降部队只是扩大战果和打扫战场。

      这个“轻型火力艇(GUNSHIP)”,就是“飞行坦克”(其实叫“飞行吉普”更合适,毕竟装甲并不太豪华),我在这里称为“小强”(小型强击机)。

      所以在老陆军里,集团军配属陆航团的编制,就等于是二战前法军把坦克部队分摊配属给步兵师;“航空军”捏起拳头的战法,就是二战前夕德军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的练法。这两条腿,都要走。

      小强不可以是固定翼强击机,因为固定翼飞机娇气,一定要跑道,几百架往前线集结,如果是出境作战,哪里找这么多笔直的高等级公路?同时,小强又不能是武直,武直太昂贵,不扛造。所以“小强”一定是一种作战样式类似于美国A-10和炮艇机,电子设备简化(大多是目视距离作战),皮实耐用,便于维护,量产低价的“土装备”,一架飞机都不一定比美国佬的一枚空空中距弹贵出多少,而且方便在前线扎堆。

      所以这个新军种,固定翼飞机也有,主要是大运。剩下的,都是专注于独霸500米以下低空空域的,千奇百怪的各种有人无人飞行器,由空军(和陆航)出身的技术主官来主导,严格按高技术兵种的内在规律和技术要求合成练兵,作战时以高速(包抄)推进的大数量空中火力艇,以饱和性数量压倒质量,直接冲垮敌方数量薄弱的地面防空导弹体系。等敌人的地对空导弹把冲在前面的无人机都击落了,有人的火力艇也到他们头顶上了。敌人的优势空军即便能够阻击,就F-35那腿短肚小单发的发育不良状,能带几颗地瓜?我们的歼-20不会护航吗?

      这种暴走打法,不要说小国,娇气一点的中等国家(比如日本)也扛不住地。

      这个军种,是全陆军的先锋部队,啃骨头部队,聚啸而过,专治一切不服。不夸张地说,他们不需要陆军来配合作战:只要他们过去了,老大哥来打扫一下;反过来说,陆军也没有办法请他们来配合自己作战。因为“航空军”是飞行陆军,类似于黄巢的流寇,只有骑兵没有步兵;陆军是“滚动陆军”“爬行陆军”,再怎么摩托化也赶不上打“飞机的”的。

      这个军种一旦出现,把陆航从“爬行陆军的侍女甲”的憋屈束缚地位解救出来,那么毛主席那套打法,就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三小时内就完成“四渡赤水”了,换了别人怎么陪它玩?

      类似于X-22这类介于直升机和固定翼战斗机之间的飞行器,对于追求武器“量少质高”而且低档飞行员不足的美军,是没有价值的。但改进后大量生产,“白菜价”,对于不愁兵员的土八路,很可能是战斗力倍增器,而且增加不止一倍。

      通宝推:饽饽饽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不妨叫空骑

        终于看完了,本大的思路我很喜欢。

        空军,陆军,海军主打高精尖,但是高成本,也许不小心就有被绕进一个星球大战,被人拖死。

        个人觉得所谓"航空军"创意不错,主打小快灵,适合国人特性。

        有个不才的想法,叫空中骑兵如何,简称空骑,正如本大考虑,走美军海军陆战队路线,打特种作战。

        另外感觉成本也不会很低,总不能太不经用吧。

        • 家园 “空骑军”不容易叫响

          美国有个编制叫“特种空勤团”(Special Operations Aviation Regiment,Soar),Soar是“一飞冲天”的意思。

          中国的这个名字,首先要考虑是“XX军”,而不是一个兵种,联一个“军”字一起读,要上口响亮。其次是和现有的军种名称发音不能太接近,免得战场环境里误听。这个怎么起,军队里秀才多了,发他们工资就是干这个的。

          其实我觉得水陆两栖小飞机也可以考虑,比如把海星CD-2改小尺寸。因为中国周边,南部多水系湖泊,可以水上起降;北部西部干燥,土地硬结(比如中亚),可以用简易跑道起降。这样两栖小飞机虽然没有垂直起降能力,适应性还是比较强的,只需要少量直升机打前站,把敌后方的湖泊和简易公路控制住,后面大队就可以降落了。

      • 家园 简单便宜的栽人飞行器是可以引起军事革命

        你说的就是美空骑一师发展出的蛙跳战术的改进版。用机动性调动敌人,在敌人运动途中消灭敌人。敌人要是固守,就切断他的后路。要是后撤或支援,一暴露出来就在他的行军路上用火力杀伤。以前是以十围一, 现在在无人机的辅助下, 完全可以以一围十,一只快反陆航部队可以使他周围十倍的敌人无法集结,无法机动,被分而破之。只是前提是制空权。第二是对付游击战不力,坦克装甲车容易分辨,但你能炸光所有人的皮卡,货车。 这两个限制决定了陆航的有限用途,陆航不能在没有制空权下独立使用,集中使用当突击兵器太脆,反游击太贵。当然航空器便宜到和捍马一类的损耗品就又是一个质变。便宜的可载人的无人机会是个分水岭。无法包围,无法围歼,随时可以脱离战场跳到敌后反包围的三维机动军队对付现代军队和现代军队对付火枪部队一样具有不可超逾的技术优势。

        • 家园 TB-001,三引擎无人机 -- 有补充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桥上,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 见前补充 4859750
        • 家园 罗马帝国依赖步兵

          因为当时没有马镫,在马上无法腾出手来。所以骑兵的战法是骑马高速机动到敌人薄弱的侧翼,然后集体下马,组成步兵方阵作战。

          我说的“小强”,则类似于蒙古骑兵(已经有马镫了),以骑手本身的马上作战为主,携带步兵为辅,好比北非的“皮卡战争”,皮卡是用来装重机枪,顺便捎几个步兵。这个作战方式可以很多,本方有制空权时当炮艇机用,没有制空权时当武工队用。对于传统陆军来说,由于行动不快(地面滚动),因此战场纵深不大;但有了小强,就插上了翅膀,战场大纵深可以深达500公里以上,千里江陵,两个小时来回。这样对方根本无法把所有侧翼,后方,交通线,指挥所都顾到。而小强对这些软目标的打击,不是把特种兵放下地,而是直接航炮解决,最多下去检查验收一下,补几枪立刻走人,基本就是《林海雪原》里土匪们的路子。

          小强这个东西,一定要低价,搞得到处是小股土匪,只有长短枪,没有山炮,四野大部队一样拿他们没脾气。而且我看不必是无人机,有人操控比较可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