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 九霄环珮

共:💬172 🌺789 🌵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第三集的编排问题更大了

      豆腐占了60%还多的时间,酿酒占了20%,剩下的加一起也不到20%,到了酸菜匆匆结束。好像考场写作文,前面花时间太多,匆匆结尾。又是那个问题,素材多而花了眼。感觉是个低级错误。我夫人看到中间的时候,说这集大概全部是讲豆腐的吧,没多少时间留给其他的酿造制品了。

      就是豆腐,很多著名的豆制品都没有提到。我知道导演想抓重点,但是有点详略不当。

      当然不能求全责备,这种片子出现就是好事,以后会有更好的出现。

      注意看了主创人员,顾问是蔡澜和沈宏非,也是一时之选了。不过看了蔡澜的书,他的口味更加国际化,而沈宏非文化味足,实战知识就差些了。可惜梁实秋、唐鲁孙这些人都作古了。特别是唐鲁孙在的话,那会有很多有益的建议,他的实战知识、八卦掌故、和中国口味,都是一流的。

      • 家园 片子是个好尝试,却感觉比较装

        如文字的运用,如编排。

        花了一年的时间,给人的感觉却有点浮华。看来还是小资观念过于深入制作者之心,就连感怀,也都那么地居高临下,有必要么?

        • 家园 解说词颇有几处病句

          比如第四集那个香港人去看老人们

          “尽管...对老人们的创新印象深刻,但是...”

          句子欧化厉害而且语义不清。

          感觉有点中国国家地理的调调...

          • 家园

            解说词有点糙,很多场景转换的时候照例来一句央视一贯的大而无当的无厘头串场词,其实很多时候还不如不说话。这个毛病在国庆阅兵、奥运会等几次重大活动中都是一再出现

          • 家园 呵呵,没错,就这个味儿

            就像中国国家地理与国家地理,读者与读者文摘……

            非得这么做么?

            没有味蕾的国家,才需要把美食套个“文化衫”。中国是有味蕾有美食的国家,不需要这么装。

            没东西才过度依赖包装。这个《舌尖》的包装,让人觉得拆开后或者啥也没有。

      • 家园 奶豆腐不是豆腐

        第三集也没有酸菜

        没有其他豆制品我认为和题意有关

      • 家园 今天看到第三集了

        这集是比较差,除了你说的外,这集编导自己带入太多,像那个妹妹说不希望姐姐一直做下去什么的。不过豆腐切丝是久闻其名,终于看到了。

      • 家园 沈宏非好像是搞过餐饮的。
      • 家园 还好吧

        作为平常人来说,每天吃的食物,也是豆腐居多,喝酒的少,吃酸菜的更少了。作为文化来说,豆腐可以作为文化的代表,酒类是一个点缀,酸菜就不行了。第3集主要是对食物的改良,对一些自然的食物使用自然的方式改良后,更加营养,口味更好。

        作为豆腐而言,也只详细讲了几种,豆渣都没有讲如何处理。但是从制作手法上讲,都讲全了。其他的豆腐只是后期处理的不一样。

      • 家园 不能光看顾问,要看制作人

        这个片子基本就是陈晓卿的人黄猪老博客的电视版。我个人很喜欢,老实下功夫做的东西。

      • 家园 出塞曲有一句:

        “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看个片子就是这样,喜欢不喜欢,还是关系到片中有没有触动自己的东西。

        比如说我,对豆制品满喜欢,所以在我眼里看来就挺好。安徽那边的毛豆腐我一直想尝尝,一直也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做的,片中有详细的介绍,拍摄手法也很不错。尝一尝的话,我相信自己能如愿的。

    • 家园 在A站与B站上看的弹幕版本

      第一:此前很少意识到网友们真的来自天南海北。往往是某地美食一出现就引来一片“我是***人!”“我们***那里的***才正宗!”之类的评论。还有众多海外党也纷纷现身,例如“美国孩纸馋***了”“英国留学生表示压力很大”等等。至于甜咸大战自然更不在话下了。(顺便吐槽一句:这半天怎么还不说山东?)

      其次:这部片子实际上得算主旋律。第一集演到远洋捕捞队时弹幕里一片“南海的鱼都是我们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