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为什么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上) -- 冷酷的哲学

共:💬1516 🌺8640 🌵1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介绍谈不上,我对自然语言理解也是很不到位的

                                              我的工作不在自然语言理解,只是有朋友在做,偶尔听他讲一讲。因此您说的介绍,就超出我的能力了。

                                              不过,自然语言的理解应该跟我们通常认识的理解不一样。它可能跟图灵测试所确定的人工智能一样。也就是说,当人类语言被计算机接收后,从自己的数据库中去搜索,然后做的反应与人类需要计算机做出的正确反应一致,则可以认为计算机理解了语言。可能主要的工作还是搜索。

                                              对于中文来说虽然歧义多,但是如果,有一个本体库将所有的歧义都存储进去,然后计算机结合上下文或环境等启发搜索应该是能够得到正确反应。那么要记忆的词汇就少,在这里判断的工作主要交给计算机完成。英文歧义少,那么具体一个场景,可能需要人自己判断需要用哪个确切的词汇,这样这个工作就主要是由人来完成了。如果都是模糊理解那么有歧义无歧义区别不大。

                                              这里假设一个不恰当的场景:在一个餐厅点菜,计算机完全可以通过百度地图结合定位,感知到当前是位于餐厅中,那么关于歧义的理解应该主要围绕餐厅相关话题在本体库中进行启发式搜索。

                                • 家园 没有发展出科学的说法不合适

                                  你前半部分举的是短期的个体例子,这些例子有时也很能说明问题。

                                  因为存在就有其合理性,例子本身一定是有其合理性。

                                  但是用这样的例子做论证,必须大量采集正反例子才可以用来支撑结论。因为单个例子,或者短期的例子,他们经受的验证往往特别少。

                                  因为我是从长期宏观视角看待这个问题的,所以对我来说,这样的短期个体例子缺乏意义。这不牵扯到例子的对错。

                                  长期的集体的例子,你也讲了一些。对此我有自己的看法,在这里和你交流一下。

                                  载体是高智商民族。这很有趣。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生物学现象。

                                  人类有一个二次发育期,青春期,大体上是10到19岁之间。这使得人类的生长发育期变得非常长。

                                  但是除人类以外,动物界的发育期却很短暂。几个月就长大的就不说了,一年两年就发育成熟的动物数不胜数。

                                  据说,就是因为漫长的发育期,所以人类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学习很多东西。

                                  这个理论讲了一下青春期的特别之处,所以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了,我一直还记得。

                                  你在文中说,中文学习时间偏长,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想到了青春期的学习作用。

                                  高智商民族,恐怕正是从学习文字开始就锻炼出来的吧?

                                  此外,对小孩子获得新的本事,我是很高兴的。

                                  儿童是极不成熟的,这个时段他们能学习到的东西很有限。对于这个阶段,每学会一样本领都值得赞扬。

                                  但是到了成年,有本领不算什么,做好事情才值得赞扬。

                                  在小学二年级这个阶段,能够熟练掌握记音符号,使用记音符号记录口语,做到写上多少多少页,确实是一样本事。汉字使用者也会写,是否能写上几十页,我是没有这个经验,不过,我记得有一门课叫做看图说话。写是应该能写的。从一年级开始,一节课认识几个字,一年算一百天学新字吧,五百个字是学得会的。到了二年级,一千字是有的。有一千个字,就基本有了底子了。三年级开始就要考作文了。我第一次写小说,也不过是五年级而已。

                                  因为我从四年级开始,就养成了每年阅读大部头著作的习惯。话本,评书,领袖著作,小说,杂志,新闻报道,什么都看。我不认为这个阶段的拼音文字使用者有能力阅读这些东西。因为那些读得出来但是却认不出来的单词可以充分发挥拦路虎的作用。

                                  当然,这个事情,其实也不重要。大家都足够去说,去写,去读,那就灭有特别显著的比较差异。

                                  那就是科学了。

                                  中国古代社会有没有发展出科学体系,这在科学史上和人类史上都是有着非常大争议的事情。

                                  原先流行的说法是中国没有科学体系。

                                  那么啥是科学体系呢?

                                  据说,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客观事物存在运动及发展变化规律的体系化知识,基本上应当分为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体系。

                                  具体的几个体系,和社会发展程度以及科学发展阶段有关系,关键是科学的定义:

                                  世界规律体系化知识。

                                  如果说这就是科学,那如何证明中国没有科学呢?

                                  因为中国只有零散的科学技术成果,所以没有科学?

                                  那么科学技术成果为什么是零散的?

                                  原因有很多,很多人说是没有科学体系,但是我觉得最大的可能应该是:

                                  淘汰。

                                  正向淘汰和逆向淘汰。

                                  比如现代科学。如果哪天发生一场大灾难,大家一下回到石器时代,也没有力量重建现代科学,那么结果就会变成:两个人砸石头的时候说,根据“古人”研究,地球每年围绕太阳运转的周期是365天多一点,不过“古书”里只有这个结论,没有证明过程,这可能是“古人”的经验总结,不是科学研究的成果。

                                  “新”石器时代的这个谈话,说我们现代没有科学体系,正确吗?

                                  中国历史上遭遇过很多次灭顶之灾。这些灾难都带有强烈地人类灭绝性质。

                                  两脚羊,菜人,这些可都是指的人,被拿去杀了吃肉的人。

                                  而这些人,就是那些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的人。他们究竟有没有科学体系,在他们被吃掉以后反正是没人知道了。因为吃他们的人只管吃饱了继续杀人。

                                  中餐是很好吃的。据说是因为中国人很善于烹调。我看,这多半是因为,作为一个好厨子,他有更多的可能在大家都被捉去吃掉的时候活下来。

                                  因为每一个高水平的科技门类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烹调的特殊繁荣,只能证明当初曾经和他一样繁荣的那些东西都在半道上掉链子了。

                                  然而掉链子不是文字的问题。

                                  因为有些文明不但是掉链子,整个文明都掉线了。

                                  要说西方现代科学怎么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科学的线索始终是在多个文明的手中来回跳跃。

                                  简略的说,古埃及传古希腊,古希腊传罗马,罗马传东罗,东罗传阿拉伯,阿拉伯传意大利,意大利传法国、德国、英国。他们是在几家中间来回传播,然后才最后蓬勃发展起来。为什么科学没有让他们的文明活下去?因为拼音文字不给力?

                                  中国就不同了。中国的文明,严格来说始终是自传。传播到外界然后反馈回来的情况一直都有,但是主体一直是中国外传。这种情形,只有在元朝时代和清末以来这两个时期才有了变化。在元朝以前,中国的科技水平长期都在世界先进行列。在元朝以后,“外国”才算赶超了中国。而我个人一直都觉得,元朝入侵恐怕不仅仅是毁灭中国文明那么简单,中国既有的知识恐怕还有很多传播到了域外。而这些突然涌入的知识才是“外国”科技大发展的本源。

                                  对中国这样一个多次遭受种族灭绝式打击的国家,以古代遗留下来的科技成果较为零散为理由,说中国没有科学体系,这不合适。因为这些零散的成果恰恰应该说明古代中国有着内容广泛的科学研究,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成果。

                                  对于这些动不动上千年的东西,我们可以说这些研究不够“先进”,但是不好说没有科学。

                                  我知道有一种汉代颜料,现在人不知道怎么配制。我查到过一座山,古时候叫青衣岭,现在叫千眼岭。其下有一条河,古时候就叫青衣河。我想,青衣岭,大约是说他的颜色,千眼岭,大约是说其中的矿坑。这个地方有一些矿产。说不准和古代颜料制作有点关系呢。

                                  可是我只能猜,因为,古人没有留下说明,谁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制作的。

                                  通宝推:Rusher,
                                  • 家园 严格的说,中国是有科学的

                                    例子我就不举了。

                                    但是中国历史上推崇的是诗人,是文学家,而不是科学家。为什么?

                                    因为中文难,遣词造句很难,写出“茴”字的四种写法更难。于是,中文好不好,成了鉴别一个人聪明与否的标准。因此中国文化是畸形的,本来是作为思想载体的文字,反而比思想本身更重要。

                                    你前半部分举的是短期的个体例子,这些例子有时也很能说明问题。

                                    的确,前半部的论据,只是我个体的一个观察。要想真正构成对我论点的支撑,绝对需要更普遍的数据。可惜,这样的数据,我没有。

                                    但是,还是可以多少做一点补充:

                                    1.我女儿的英语阅读水平,和美国同龄的小朋友比,大约是91-95 percentile.数学水平大约是99 percentile.这两个数据是根据学校的一个测试。题目是第三方提供。目的是筛选天才班。

                                    2.我女儿的英语阅读水平,基本可以反映周围华裔小朋友的阅读水平,大家相差不多,一般不超过半年。个别特别聪明的,可以通过自学,在学龄前读到Harry potter这种程度的书,但是心里承受不了。

                                    3.另外,中国家长在英语方面普遍不推,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当然也有个别推的,比如我邻居,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每天陪读40-60分钟,坚持了一个学期。小孩,从不识字到可以自己阅读harry potter最后一册,只用了半年时间。

                                    高智商民族,恐怕正是从学习文字开始就锻炼出来的吧?

                                    科学家在研究种族智商的时候已经排除了文字和文化的因素。他们用美国白人家庭收养的各个种族的孩子做样本进行研究。结论是,东亚人种最聪明,平均智商高,智商分别更diversify。

                                    汉字使用者也会写,是否能写上几十页,我是没有这个经验,不过,我记得有一门课叫做看图说话。

                                    我觉得汉语使用者,如果用拼音来写,也可以写很多。稍微引导一下,肯定有不少小朋友可以写几十页。

                                    因为我从四年级开始,就养成了每年阅读大部头著作的习惯。话本,评书,领袖著作,小说,杂志,新闻报道,什么都看。我不认为这个阶段的拼音文字使用者有能力阅读这些东西。因为那些读得出来但是却认不出来的单词可以充分发挥拦路虎的作用。

                                    对于使用拼音文字的孩子来说,障碍不是词汇量,而是心理承受能力。

                                    因为中国只有零散的科学技术成果,所以没有科学?

                                    那么科学技术成果为什么是零散的?

                                    原因有很多,很多人说是没有科学体系,但是我觉得最大的可能应该是:

                                    淘汰。

                                    正向淘汰和逆向淘汰。

                                    1.中国的技术一直领先,我认为这是智商高的体现。

                                    2.其实理论是比较容易流传的,技术反而容易失传。

                                    中国就不同了。中国的文明,严格来说始终是自传。

                                    我想刘慈欣一定同意您这个观点。《三体》差不多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

                                    • 家园 只问一个问题

                                      西方历史上推崇的是什么人?不是说现在或者工业革命以后哦。

                                      我记得西方历史上很多科学家都没有善终哦。。

                                    • 家园 理论和成果的流传

                                      这两样的流传似乎有很多特殊性,不是所有的理论都很流传,也不是所有的成果都好流传。

                                      比如说核聚变,理论就算流传了也没用。如果后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技术能力,比如他们一夜之间都回到狩猎时代了,谈论什么核聚变,有什么意思呢?估计用不多少代就变成笑话乃至神话故事了。

                                      再比如说抽水机。这是有着科学原理支持的。不过目前来说,科学理论就算失传了,目前的技术水平也可以照旧做出适合日常生活的抽水机出来。

                                      至于温度计、热气球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

                                      科学成果不见得就不好流传,科学理论不见得就好流传。

                                      现代社会对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都没有进行过正经研究。很多都是草率下个结论。有的说很好,有的说很不好。其实好不好要真正了解了才有资格说。我现在也只是用间接材料推断,当时是有一定水准的科技体系的。然而我没有精力去做这么专业的研究。

                                      对于现存中国古代科技的现状,我们可以做个思想实验,来对照一下。假设,元素周期表失传了,命名法也不知道了,那么对于后人来说,“对甲苯二甲基氯硅烷”这段文字和乱码究竟有什么分别?换成拼音文字,“p-Tolyldimethylchlorosilane”,这在理解上的难度和汉字没有分别,因为离开“科学体系”谁都看不懂。中国古典文献特别是科技类文献,就长期存在这些问题,谁都看不懂他们写什么。你猜学者是怎么对待这个问题的?他们的看法是:这些文献使用了“隐语”。

                                      就这种研究态度,你就是弄个完整的现代科学体系放那里,他们也一样可以说没有。

                                      在我看来,不了解定义的时候,“对甲苯二甲基氯硅烷”这也是隐语。最可恨的事情其实是,即使了解了定义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儿。

                                      • 家园 给您补充些证据

                                        古琴谱就是一种古代的专业技术文献,类似于现在的五线谱,用来记录弹琴的指法。

                                        具体的样子如下:

                                        http://p0.qhimg.com/t01941713103f3c0940.jpg

                                        啥感觉?看着全是方块字,但是一个不认识。这都有些类似于一门外语了,不是专业技术人士根本看不懂。

                                        这个东西非常像您说的隐语。

                                        这还算说的客气的,就怕是留下了大量典籍,使用手册,比如化学的各种试剂的配制方法,各种合金的冶炼方法。理论却丢失了。如果现在全世界人口因为冰河期来临,世界粮食减产,战争加上饥荒,人口减少百分之九十以上,只有各种实用技术流传下来了,那这些技术在后人的眼里是什么?

                                        就是神迹,宗教。

                                        中医也许如此,不可否认很多方子的确治病,但是到底为啥谁也不知道,只能气呀,瘀呀的解释一气。

                                        • 家园 古琴谱确实太可怕了

                                          古琴谱记录的主要是指法

                                          可怕的是,这些指法都是拆字重组的,看起来是一个字,其实是几个字合并成一个字。

                                          比如哪个手指用什么方法动那根弦的什么位置,就用手指名称的一个字的一部分、加指法名字的一部分、加弦名用字的一部分合并成一个字……

                                          实话实说,不提前知道是怎么玩的,以及整个系统的命名法,就算是一大本放面前,也是什么都看不懂。

                                    • 家园 智商这个东西主要应该还是锻炼+淘汰的结果

                                      而且所谓中国文化是畸形的,这个观点恐怕需要你花一点时间去证明,不能直接拿出来就当公理用。

                                      如果按照所谓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文明分划,中国应该以农业文明的顶峰来看待的。而农业文明在工业文明之前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形式。

                                      西欧学者研究西欧人种的祖先源头,指出西欧人种的源头有三个,最早的源头是狩猎人,但是这些人后来被新的一批人群所吞并融合。这个新的人群就是大约七八千年前从中东方向进入的农民。似乎是这些农民构成了西欧的主要祖先。至于第三个源头则是来自于西伯利亚的北亚民族。这个源头发现较晚,似乎还没有解开神秘的面纱。不过芬兰人就是从北亚来的,欧洲人的一些美丽特征比如金发什么的似乎就是芬兰人的特征。

                                      农业在近代以前的数千年里都是先进的文明形式。

                                      中国古代文明在有现在可解读的文字记录以来似乎就是以农业为主的。

                                      指责这样一个在过去几千年里都处于人类最先进文明形式之内的文明畸形,我想这很不科学。

                                      而且,事实上,在存在文明代差的情况下,西欧的古代狩猎人被古代农民压迫到了趋于消失的地步,北美的印第安人被近代英美殖民者压迫到了趋于消失的地步,南美因为地理因素还保留了大量存在,非洲的黑人依靠地理因素保持了存在但是却遭受了惨重的掠夺至今仍然不能摆脱受人摆布的命运,大中东地区凭借宗教力量和地下资源坚持保存自己但是实际上还是时常要陷入各种被人挑唆和控制的纷争之中无法掌握命运。

                                      在现代,只有中国地区的几个国家,是在与敌人有代差的情况下翻盘反超的。

                                      你说这是因为中国人的智商高。中国人的智商也是一代一代淘汰下来的。

                                      所谓摆脱了教育等因素,从美国白人家庭选择的儿童进行调查,正是这种排除了语言等因素的调查,才更加反映出了不同种族的不同天赋。而种族的天赋从何而来?不可能抗拒的因素就只有历史选择。

                                      中国人选育出了栽培水稻,中国人选育出了茶叶,中国人选育出了大量的畜牧良种,那么中国人自身的竞争就不会改变中国人自身吗?

                                      栽培水稻的种子拿到美国去,种出来的也不会是野生稻,中国人的孩子在美国长大,他的天赋也只能是中国人的。

                                      时间太短,除非有一群在美国生存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人,而且是在美国社会融合到毫无痕迹均匀分布的,否则你怎么证明真的没受影响啊?

                                      印第安人的平均智商据说是比较低的。印第安人的种族来源与中国人相对接近。但是中国人的平均智商据说是顶尖的。这说明什么?因为美洲这片土地有弱智光环?我想肯定不能这么说。

                                      根源还是竞争。

                                      至于你说汉字有几种写法,其实单词也有几种写法。

                                      某一领域玩到极致,其繁复程度都是令人惊讶的。这除了证明那些人的物质生活足够满足,以至于可以支撑这样的游戏之外,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至于孔乙己什么的,更加不算什么了。毕竟,穷困潦倒的作家,画家,艺术家,在某些文明气息浓郁的国家,可是满大街都是的。

                                      鲁迅写孔乙己,是在说,一个落后于时代的文明已经不能再沿着过去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了。过去的路已经不适应于时代了。

                                      鲁迅有他的时代问题,但是鲁迅时代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我们已经实现了两个文明的跨越。

                                      现在所遇到的真正问题,也是现在大家都很关注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这一现象所代表的真正问题,是在工业时代(而且还在奔向信息时代),世界上仅有欧美与华夏两大顶尖文明集团,这两个集团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关系。

                                      欧美与华夏这两个站在巅峰的文明集团应该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是现代世界的真正的世界性问题。

                                      我们讨论的这些问题,象形形声文字的代表之一的汉字与其他所有拼音文字的优劣对比,中国与“外国”的优劣对比,种族优劣,文化优劣,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都囊括在这个大问题之下。

                                      两大顶尖文明集团如何相处,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

                                      炎黄联盟,是两大顶尖集团的融合。周灭商,秦并楚,南北朝统一,这些东西都是融合。

                                      中国对此有着丰富的经验,相反,“外国”却没有。仅从这个历史事例来看,写汉字说汉语的中国人就处于绝对的优势。

                                      第一流的作家可以向第二流的作家请教,但是第一流的作家没有必要变成第二流的作家——这是我从欧美一个著名作家的故事里想到的体会,在文明史的讨论中,我也是这个看法。

                                      通宝推:高中三年,叶入林,发了胖的罗密欧,年青是福,陈王奋起,白桦树的眼睛,ljsqt,
                                      • 家园 东西方的本质区别就是一个无神一个有神,西方也在世俗化

                                        等哪一天美国总统不说dog belss amrica了,等美国法庭不必把手放在圣经上宣誓了,美国就跟中国没本质差别了

                                        没有神,私有制比较难维持,在没有神的条件下要维持私有制就是老中几千年的路,全人类早晚也是走中国的路,公有制和私有制有一个合适的比例

                                        其实中国古代皇帝的财产就是全民的公有财产,可以被彻底剥夺,至少不是神圣不可侵犯

                                      • 家园 与欧洲相比,古代中国的农业相当一般

                                        农业是农业文明的核心。与欧洲相比,古代中国的农业相当一般。

                                        中国的农业条件比欧洲好的多。中国是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季。

                                        欧洲,以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脉、大高加索山脉为界,以北地区是欧洲的主要大陆,地处寒温带和寒带气候带上。冬季漫长寒冷潮湿,夏季短暂而凉爽。从农业角度看,雨热不同季,光照不足,积温不足,非常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法国是欧洲条件最好的地区,最南端在北纬42度,最北是北纬51度,接近中国最北端漠河。南面欧洲为地中海气候,不能提供雨热同季的条件,夏季严重干旱无雨,冬季温和多雨,非常依赖灌溉,古代不可能有发达的农业出现。

                                        虽然自然条件这么差,但是古代欧洲人还是可以吃肉喝奶,不是靠放牧,是靠一套农牧结合的生态平衡的农业体系。而中国的农业仅仅是单一的粮食种植。与欧洲相比是落后的,甚至是畸形的。

                                        古代欧洲的三圃制,把田分成三分:

                                        1. 休耕田又是牧地。

                                        2. 秋田:大小麦和裸麦的种植

                                        3. 春田:种植燕麦和豆类。种豆类的意义是绿肥,制造氮素。

                                        优点是:

                                        1. 透过作物组合,使得土地利用率增加,而不导致天然肥力的衰竭。

                                        2. 燕麦、豆类可作为荒年急需之用。如果未遇荒年也可作为牛只饲料,增加牛只的饲养。

                                        3. 在这些作物中增加豆类的栽培,豆类是指蚕豆、碗豆、扁豆、埃及豆,这些豆类是农民重要的蛋白质来源。由于植物性蛋白质的供应,导致农民体格的强健。

                                        4. 在三圃制的基础上,欧洲人甚至发现,小麦为芜菁,芜菁为大麦,大麦为三叶草,三叶草为小麦,准备了土壤。这样便导致了被称为“诺福克轮作制”的小麦、芜菁、大麦和三叶草的四圃农作制的出现。这种农作制度,使休闲的频率降低,因为三叶草加速了硝化过程,而三叶草的栽培又清除了地上的杂草,加速了土地利用的周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由于采用三圃制,存在休耕的牧地,农民有空间放牧。

                                        1. 马吃草尖、牛吃草中、羊吃草根。

                                        2. 牲畜粪便可以肥地,也可以在冬天烧着取暖。

                                        3. 欧洲农民利用秸秆养牛。一亩地的秸杆可以养一头奶牛。中国呢?烧掉。

                                        由于采用三圃制,马可以得到充分的食物,农民可以使用更多更强的畜力。

                                        1. 马的动作快,力气大,是更好的畜力来源。

                                        2. 根据《世界通史》的内容所说,马耕的效率要比牛耕地块3倍。欧洲普遍采用马耕。

                                        3.一匹马拉的动货物相当于4或5头牛拉的货物。结合四轮马车(中国没有),欧洲农民的交通,货运,和通信能力都非常强,有利于商业发展。

                                        由于采用三圃制,牛和羊也可以得到充分的食物,提高了欧洲人吃穿的水准。

                                        1. 古代欧洲人靠畜牧业提供羊毛和皮革,作为服装的主要原料。

                                        2. 由于用马耕种,牛就不必用于耕地。牛成为,肥料、皮革、肉食和乳品的主要来源。羊主要提供肉食和乳品,另外就是皮毛。古代欧洲人每周都可以吃肉,喝奶。以德国为例,中世纪后期每人每年的肉食达100公斤以上,1397年柏林每人每天的肉食量为3磅。又如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9000城市居民一年吃掉了4000头牛,60 000头绵羊,20 000头山羊,30 000只猪。这还没算大量的奶制品。

                                        3.每个农户都饲养牛或羊来提供肉类及乳类给城市,来获取更高的利润,生活条件比中国农民好得多。底层农民收入高,让欧洲的商业更接地气。底层的劳动者可以购买各种工具和商品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同时促进全社会的技术进步和商业的繁荣。

                                        此外,由于普遍重视畜牧业,导致了欧洲人在畜牧的定向育种方面远

                                        远超越中国。欧洲人选育出各种良种马、奶牛、肉牛,绵羊,水平远远超过中国。

                                        总的来看,西方的农牧结合,特别是田草农业,使得耕地上的一切作物都用人类的食物和家畜的饲料,比之于以耕种为主的中国农业,可以养更多的家畜,而更多的家畜不仅可以给人足够的衣食,而且可以给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肥料和动力,从而保证作物的丰收,使得西方在气候环境不佳的欧洲大陆得以农牧业协调发展。

                                        看了欧洲农业,我们再看中国农业。中国的农业结构是单一的(甚至是畸形的)种植。单一种植的中国农业体系,将牧业视作农业的附属产业。同时这样也导致了一种问题,这就是畜牧业的萎缩。

                                        自从畜力运用于农业之后,农业对畜力的依赖与日俱增,畜力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是由于畜牧业的萎缩,常感到畜力不足。于是便出现了人代牛耕,以劳力代畜力的作法。按照古人的说法一牛可代7~10人之力,少一只牛则至少需要7个劳力来补充。相对于中国农耕主要靠人力,欧洲的农耕主要靠马力(马耕的效率要比牛耕地快3倍)。如1256~1257年度,英国克劳利的农奴们有因用于耕地而免除放牧税的公牛 8头,母牛 44头,两岁的牛 15头,1岁的牛18头和小牛23头,此外大约还有准许免税放养的牛50头(每户1头),共158头。50户农奴平均有3头以上的牛,另外每户还有马1匹。

                                        可怜的是,中国农民在畜力不足的情况下,由于是连作制,没有土地休耕,所以必须采用的是深耕细锄,厚加粪壤,以助地力的农业方式。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古代依靠大量的人力投入维持着土地的高效利用。所以,尽管中国人口密度已经很大,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很高,中国农业仍然总是人力不足。

                                        中国农民生产率低下,导致中国农民的消费水平不足。使得工匠的市场局限于官员和地主。这使得中国工匠集中于生产奢侈产品。欧洲与此有显著的区别,欧洲工匠主要生产相对粗糙的产品:毛织衣物,熏鯡魚,钢铁工具和武器。这些导致欧洲的市场比中国的市场大的多。欧洲的商业更能促进技术进步。

                                        所以总的来说,西欧是因为农业发达才导致了工业革命。中国在宋朝以后发展缓慢,是因为中国的农业是畸形的。

                                        通宝推:金口玉言,
                                        • 家园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只有1个人

                                          博士毕业,年收入50万美元。这个国家是不是世界上最牛逼的国家?

                                          不是,这是世界上的鼻屎国, 蚊子国,一个大头兵一推就到了。

                                          一个公司强大,不是说它的人均利润有多少,而是总利润有多少,市场份额有多少。谈古代国家,民族的强大,不谈总的人口, 领土面积,维持时间长度等等指标都是耍流氓。

                                        • 家园 说中国农业落后要有定量数据支撑

                                          我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古代和中世纪高得多。西欧粮食收获量和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据《补农书》记载,明末清初嘉湖地区水稻最高产量可达4—5石,合今每市亩901—1126市斤,比现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水稻产量还高。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通宝推:阴霾信仰,林风清逸,
                                          • 家园 一个人可以偏科,但是整个国家不能偏科

                                            古代中国农业,在很多单项技术上都有过领先的记录,但是最后发展出的却是痛苦农业。根据国内的论文,古代欧洲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中国农民。平均来讲,一个中国农民可以养活1.05个人,一个欧洲农民可以养活1.35个人。(凭记忆,最后一位可能不准确,懒得回去查了)所以他们每周有肉吃有奶喝,我们只有逢年过节有肉吃。他们有耐用的毛料皮革,我们只能穿两年就烂的麻衣。他们粗放的种植,粗放的放牧就可以过日子,我们必须靠人力做牛做马,精耕细作。

                                            • 家园 又开始跑题了

                                              一开始你说总产,输了。

                                              后来你说单产,又输了。

                                              现在开始说全面发展,在中国宋代选择错误的牲畜(特别是马匹)养殖经营方式前后,无论汉朝还是清末民国,中国内地养马数量都是极其庞大的。

                                              一处不胜,立即转进。处处不胜,抵死不认。

                                              你这属于花式找打脸么?

                                            • 家园 拜托,这边是西西河,不是天涯凯迪,你就是引用某某论文,好

                                              歹给个出处吧,这么空对空地说谁知道是真是假?

                                              前面说一天3磅肉就已经是大贵族的特例了,拿着特例来比较,还真是坦然。这次的数据来源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