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消暑篇] 酒 啤酒(上) -- 老顽童

共:💬36 🌺20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消暑篇] 酒 啤酒(上)

    文革后期我们这有人用百姓生活中常见的烟茶酒的品名写了副对联

    上联:水仙乘风大前门

    下联:流香色种一枝春

    横批:高粱米酒

    有问:怎么没啤酒?

    那时我们这里的人离啤酒远着呢,不要说闽南,就整个福建省也没有一家啤酒厂,有其原因,福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历来缺粮,早先说福建的粮仓在台湾,甲午战争后改为福建的粮仓在江西,而酿啤酒需要大量的粮食。再说本地不产啤酒花,福建又交通不便。

    其实闽南人的酒风不似福建其他地方人,与广东人的温文而雅相去甚远,有中原遗风,酒品恶劣,酒桌上想方设法不让对方把已入肚的酒食带回家。

    闽南人如何喝酒,说个故事大家就知道了:

    早先法国人头马公司决定要设一个亚太营销中心,总裁实地考察后认定香港——自由港,国际大商会,优势多多。

    然后总裁要返回法国了,在香港机场候机室候机时,对面坐下了俩亚洲人,刚坐下就有一人从行李包里摸出一瓶酒,总裁不禁眼睛一亮,本公司出产的人头马阿,接着那人又从包里掏出两纸杯,俩人旁若无人地你一杯我一杯开喝,不大功夫酒瓶见底了,总裁看傻了眼,有这么喝酒的么!问边上的随行:这俩人是什么人?随行回曰:台湾商人。总裁当场决定不回法国了,到台湾去看看。

    当时的台湾社会一片繁荣,按台湾人的说法是“雷(钱)淹过脚目(踝)”,喝起洋酒来人人都象梁山好汉,就差没用碗盛,总裁看了之后的结果是亚太营销中心设在了台湾。(那是当时,若再晚些年那肯定是要设在中国大陆)

    聊闽南人怎么说起台湾人的故事?

    您若如此提问,说明您对台湾很不了解,台湾人百份之七十以上是闽南移民后裔,所谓的“台语”就是闽南语(也称之为“河洛语”,也就是古时河南洛阳一带的语言,从客家人鄙称闽南人“河洛佬”而来)。聊到此关心一下国家大事,大陆对台工作搞了那么多年,怎么没有闽南人当上国台办主任、副主任的,也没有闽南人成为对台办的发言人,若有,除了语言相通好交流外,还有面对同腔同调的祖源地之同胞,台独分子如何乱开荒腔。

    所以台湾人的性情与闽南人相似,酒风相同,猜的酒拳也一样。不少的北方人说起南方人喝酒,常用鼻子发音,来闽南轻敌的结果往往是上酒桌是空肚子,回宾馆还是空肚子,前不久俺就见一黑龙江的一米九的彪形大汉趴下了,北方人有些莫名,脸挂不住,常托词说是气候的原因,闽南人好客,那能让客人难堪,赶忙附和说yes yes yes。

    喝口茶先

    关键词(Tags): #酒#啤酒#闽南#酒风通宝推:月下,履虎尾,经纬仪,
    • 家园 [消暑篇] 酒 啤酒 (下)

      两家国企的命运

      北风南渐,改革开放以来消暑的好东东啤酒在地处亚热带闽南销量越来越大,前后本地兴建了两家啤酒厂,都是国企,一家在市里,一家在县里,县里的那家就是我在前面段子里提到的那家。我与这两家企业的领导和职工都打过交道,见其大荣大衰,其实这两家国企的命运也就是中国国企在改革开放市场大潮中的一个缩影。

      县里的那家开始生产时,正逢南方啤酒大兴,该厂啤酒虽在本地销量不大(原因后提),但在外地、外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好,有贡献,劳而有功,老厂长收获了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上级领导对他越来越重视,渐渐地厂子里的事,县长、县委书记说话都不一定管用,老厂长牛得很。

      产品供不应求,扩建,企业经济效益好,银行追着争着送钱,下面的员工勤奋努力,老厂长岁数大了,心也宽了,抓大放小,放手让底下人各自独挡一面,一派繁荣景象。

      声色犬马,要过上好日子得要有钱,经不住诱惑,厂子里有人就将过手的钱扣一点,再扣一点,没事,越扣胆子越大。“相看相样”,采购的、销售的、基建的、财务的……各捞各的,有职有权的人嘴角都溢出油水,当然大家也没忘记巴结老厂长,没老厂长提携、罩着,哪有咱们今天的好日子。

      “啤酒,那就是水” 能来钱谁不干,周边地区、周边省份都兴建起啤酒厂,产量起来了,大家都在争市场,我们县里那家啤酒厂虽说产能大增,但那种管理方式啤酒质量能好到那里去,市场被挤占。

      销量一低,经济效益一差,贷款一赖,问题都出来了,上面的领导对职工的告状信也重视了,派调查组进厂调查,一查,“阿过”,一窝老鼠,进去吧,中层以上基本抓光。如此这番,这厂如何经营得下去,垮了就垮了吧,反正资不抵债。厂子倒了,厂里的库存还不少,如光商标就够满负荷生产三年之用。

      老厂长也进去了,在我们当地监狱中,虽狱警对他挺关照,但他情绪低落,临退休遭遇牢狱之灾,堂堂的国家干部,还是正科级(有人不以为然,可在县里可是县局级,老百姓们仰而望之),回想起过去的风光,唉!后来他的情绪大为好转,这多亏了赖昌星同志,因为他的走私案,牢里进来了好几位处级、厅级国家干部,上级领导都来了,我算什么,老厂长的心理平衡了。如今,老厂长出去了,而赖昌星同志却进来了,听说也是待遇好情绪差,不知要再进去什么样的人作伴,他的心情才会好起来。

      市里这家啤酒厂刚建成时很糟糕,应说建的时候就很糟糕,后来有次啤酒罐炸了,我去现场查看时发现有点结构常识的人都不会采用那种罐体结构,既耗材又有事故隐患。开初生产出来的啤酒,不知是照教科书做还是请来的三脚猫技术员指导,不是难喝就是不能喝,十几、几十吨地往九龙江倒,有时已装瓶装箱的发现不对头,全厂动员,干部职工齐上阵拆箱开瓶倒掉,环保部门出来制止,厂里辩解说:日本鬼子给牛喂啤酒,肉质鲜嫩可口…… 环保部门的人没吃过日本牛肉,意见不采纳。啤酒厂的国家干部很清楚政府机关的国家干部的作息时间,白天不行哈,那就晚上倒,江里的鱼有福了,吃鱼的人有福了。

      市里从糖厂调老陈来当厂长,我们这个糖厂当时是全国最大的糖厂,以工艺作风严谨,工作纪律严明闻名,文革期间两派斗得再厉害,上班铃声一响,大家都老老实实地上班,该干什么干什么。出产的白糖也是全国最好的,含糖量高,晶粒洁白匀均,放得再久也不会发黄(因为工艺采用的是碳酸法,而不是一般糖厂用的硫酸法),是可口可乐、麦当劳等跨国大公司的指定用糖,后来其白玉兰牌白糖在全国的名牌评审上得了个银质奖(厂里的人骂说金质奖都给了TM扔炸药包的厂家)。这厂再后来让私企华南糖业收购了,再再后来这厂停业了,因为农民种糖蔗费工不来钱,每年的糖蔗产量连小糖厂都吃不饱,大糖厂一开机就赔钱。所以如今市面上的白玉兰牌白糖已不是当初的品质了。跑题了,言归正传说啤酒。

      老陈与北京五星啤酒厂搞联营,由五星啤酒厂派人来指导生产技术,贴五星啤酒品名,代价是一箱啤酒给五星厂一毛钱。老师傅出手就是不一样,啤酒质量很快就提升了,再加上这厂用的水是大山里流出的,水质特好。口感好,价格又便宜,没打什么广告人们就改喝本地啤酒了。

      经销商见本地五星啤酒热销,还有点供不应求,就悄悄地提价,提几分钱,零售商只好也跟着提,过段时间见还是热销,就再提几分钱……再提几分钱…… 老陈受不了了,见了经销商就说:拜托拜托,不要再提价了,你们再提我的酒就卖不动了……。经销商见了财东嘴上当然客气,但私下还是随行就市,该提就提,提着提着本地五星啤酒的市面零售价接近名牌啤酒价了,大家不受影响还是大喝特喝,因为好喝。

      外地啤酒娄次来本地冲击市场,又是降价又是赠送,娄冲娄败,铩羽而归。记得那时桌面上偶而有出现的外地啤酒只有两种,一是青岛啤酒、二是商标上有只大白鹅的上海啤酒。如今青岛还在,大白鹅成天鹅了,天鹅一去不复返……

      当时北京五星啤酒厂在全国有好几个联营厂,据他们统计,我们这里的五星啤酒质量最好,销量最大。

      经济效益大好,老陈就想着改善职工生活条件,买了块地皮,盖了几幢宿舍楼,符合时代潮流,有房有厅,有厨房还有卫生间。有人眼红了,啤酒厂的顶头上司轻工局领导提出要拨几套房出来另行分配。老陈不愿意了,数次洽商都不成功,有次不知哪位领导说了什么话惹老陈失控拍了桌子。

      敢拍桌子必是能人,你能那就找个可以让你逞能的地方去,那时的一个小开发区刚开发,四处求人,举步为艰,老陈就被调到那小开发区当头了,老陈去后干得风生水起,那里如今成了生气勃勃且有相当规模,在本地经济举足轻重的开发区。

      老陈走后来了位新厂长,新厂长必然有他自己的朋友、社会关系,既然经销五星就能赚钱,为何不能让自己的朋友干,或给有关方面卖个人情,于是五星就有了一批新经销商。可产量就是个定数,老经销商怎么办,那就晚给,少给,甚至不给。老经销商们大为不满,当然不会说厂里的好话,有过分的甚至散布流言说:厂长换了,现在的酒质量不行了,不好喝。

      原本啤酒厂的经济效益好,新厂长来了要出成绩那应更好,新厂长得有新思维,找到新的增长点,新厂长脑瓜转得不慢,有主意了。

      北京五星就来那么几人,指手划脚一通,一箱酒就拿走一毛钱,一毛钱是不多,但啤酒厂产量以万吨计,一年要拿走多少钱,自己干这笔钱不就省下了,且还不用侍候那帮祖宗。于是不联营了,换上自己的牌号,自力更生,多快好省。

      专业技术是那么容易掌握的吗?产品质量落下来了,这回是真的不好喝了,本地人嘴刁,立马不喝了。

      老经销商开心了,通过原本熟门熟路的渠道大力推销外地啤酒。那些年本地一段时期时兴喝珠江啤酒,又一段时期时兴喝惠泉啤酒,接着喝雪津啤酒,然后喝……,就是不喝本地啤酒。啤酒厂由原来的政府财源变成了政府负担,折腾了几番后让青岛啤酒收购去了,那位接任老陈的厂长也早被关到牢里去了,不知现在出来了没有。

      有人这么说国企的:

      A、 国企没有企业家只有政治家。

      B、 搞好一个厂光靠厂长一人是不行的,搞垮一个厂一个厂长就够了。

      [完]

      关键词(Tags): #国企缩影#经销商#五星啤酒#质量#厂长通宝推:月下,履虎尾,
      • 家园 楼主说的太好了

        国企没有企业家只有政治家。

        搞好一个厂光靠厂长一人是不行的,搞垮一个厂一个厂长就够了。

        国有企业,真是一个说烂就烂的玩意,朱镕基总理改革他们,是伟大的。

        咱这河里为啥就有些人不明白这个事??

        真是是非不明,急人。

      • 家园 啤酒市场真是城头变换大王旗,我九十年代在天津

        大众品牌是豪门和丽都,稍好一点是北京的五星双合盛和燕京。过了十年回天津,根本见不到丽都和豪门的影子,很认真地问出租车司机和餐馆服务员,没问出所以然来,别人肯定觉得我还有些怪。

        下面有人说北京五星也倒了,有些让人难以相信,真是沧桑。

        我是从小爱喝啤酒的,阔别十几年,好像现在还能回忆起燕京和五星的味道区别。

      • 家园 啤酒好喝啊,那个年头几乎每个

        县都成立了一家啤酒厂,改善人民生活,领导也能捞点,液体面包嘛!

        故一时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家园 北京五星啤酒也关门了,
    • 家园 我认为山东人最能喝,其次河南人。
    • 家园 [消暑篇] 酒 啤酒 (中)

      我们这里时兴喝啤酒是在改革开放后,之前人们与啤酒的关系如何,在此说两小段子:

      有俩干部到北京出差,到全聚德吃烤鸭,见一只烤鸭的价钱足以买一窝鸭,便问:“买半只行不行?”

      答:“可以。”

      想一想再问:“再一半行不行?”

      “行。”

      那再一半行不行?差钱的干部腆着脸再问。

      不行!北京人回答得斩钉截铁。

      四份之一的烤鸭,一瓶啤酒,高消费后一人起身要走,另一人却坐着不动,原来初次喝啤酒,不晓得怎的就头晕目眩脚发软,站不起来,嘴里直念:等一等,等一等……

      我们这管喝酒喝到离酒量还远,意外就倒了叫“酒拐(拧)”,这人与啤酒犯“拐”。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有个县要建啤酒厂,地区计委招开论证会,建委、经委和轻工局等相关各路人马到齐,会上就有人讨论到经济效益的问题,讨论来讨论去,该县的县委书记不耐烦了,站起来大声地说:怎么会不挣钱,啤酒,那不就是水,到时往里多灌些水就行了……

      我们这里开始喝啤酒,“清爽型”曾一度大为流行,所谓“清爽”就是酒精度较低,为2、5,麦芽度只有8,还有就是少放啤酒花,没那么“苦”,还便宜(料放少了当然成本低),够“清爽”,人们傻呼呼地大喝特喝,你灌我,我灌你,灌来灌去都没倒,皆大欢喜。

      当然被灌吐的有,那不是醉而是胃容量不够,跑到卫生间或到外面吐的是上品,转头吐的是中品,头都不转就吐那当然是下品。有见有人端起一大杯(那时还没流行“一口杯”)头一仰喝了下去,头一低,端平的杯子里还是满满一杯,酒从胃里倒流回来了,只见不知名的东东在混浊的酒中作布朗运动,没在吃东西吧您那

      台湾人到大陆说到啤酒开心阿,台湾一瓶啤酒要值人民币十五、六元,而大陆那时一元多、两元多就能喝到相当不错的啤酒,较之台湾的价格简直是送给你喝。在大陆的台湾人喝得很欢畅。

      我有一朋友当时在本地总经销哈尔滨啤酒,度数高,入口苦,又贵,销路很不好,只能推销在酒吧、夜总会等高消费场所。我感觉不错,有机会就帮哈尔滨啤酒说好话,反应令人失望。另一朋友拿了几箱后送两箱给一经常打交道的台企老总,那老总长期失眠,夜晚不上床的,边看电视边喝啤酒直到天明,累了就在沙发上打个盹,这台湾人喝了哈尔滨啤酒后对我那朋友说:这才是真正的啤酒。

      现在,“清爽型”势微,越来越多的人不喝它了,没劲,喝了半天没酒意,场面上大家要喝青岛原厂或喜力等有劲的,可惜的是我的朋友经销哈尔滨啤酒是当副业做,主业做得热火朝天,见做酒不来钱早甩了,我也就没免费的啤酒喝了。

      喝口啤酒先

      关键词(Tags): #啤酒#水#清爽型#台湾人#免费
      • 家园 中国的啤酒口味是淡,亚洲都这样。

        不过这应该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大多人如此,厂家也就跟着做了,何况低麦芽的啤酒成本还低。

        • 家园 老大,这是紧跟国际潮流啊,Bud-Light

          美国这边Miller Light,Coors Light,哪一个不是喝起来跟水一样感觉?个人猜测酒吧里喝两瓶Light啤酒,出门被警察截下来做呼吸测试,不大可能超标的。

        • 家园 的确是这样,而且亚洲酿啤酒用米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俺喝过的日本,越南啤酒也都很淡,尤其是和德国啤酒对比。

          还有美国啤酒俺喝过的米勒,百威也是清淡口味,尤其是百威,和捷克原版比淡了很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