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赫克托耳读《金瓶梅》 1 人口买卖 -- 赫克托尔

共:💬186 🌺20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仔细看我上贴黑体的字,这是戏说水浒

                            宋江的财力,即使是1两白银折300元,也过于高了

                            他差不多是按梁中书这个级别的高官的财力在给江湖兄弟们打赏,所以 我假设 上一批的生辰纲 那是 落到了宋江的手里

                      • 家园 讨论告一段落,有点累

                        首先,宋江是富二代从政,宋太公是地主;其次,宋江绰号“呼保义”,自然是重义气轻财货,只要有钱自然随便给。那宋江发配江州时有钱吗?

                        第一笔,宋太公,俗话说穷家富路,儿子发配江州,一定大大出血。

                        第二笔,柴进,书里没明写,但柴进送人出庄一定会送金银:

                        相伴宋江住了十数日,武松思乡,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柴进、宋江两个都留他再住几时。武松道:“小弟因哥哥多时不通信息,只得要去望他。”宋江道:“实是二郎要去,不敢苦留。如若得闲时,再来相会几时。”武松相谢了宋江。柴进取出些金银送与武松。武松

                        谢道:“实是多多相扰了大官人!”

                        当时柴进看不起武松,尚且送了些金银,给宋江至少十倍。

                        第三笔,白虎山孔家庄孔明孔亮

                        自此,两个在孔太公庄上。一住过了十日之上,宋江与武松要行,孔太公父子那里肯放,又留了三五日,宋江坚执要行,孔太公只得安排筵席送行。管待一日了,次日,将出新做的一套行者衣服,皂布直裰,并带来的度牒书信戒箍数珠戒刀金银之类交还武松;又各送银五十两,权为路费。宋江推却不受,孔太公父子只顾将来拴缚在包裹里。

                        第四笔,梁山泊:

                        众头领挽留不住,安排宴送行;取出一盘金银送与宋江;又将二十两银子送与两个公人;就宋江挑了包里,都送下山来。一个个都作别弓。吴学究和花荣直送过渡,到大路二十里外,众头领回上山去。只说宋江自和两防送公人取路投江州来。那个公人见了山寨里许多人马,众头领一个个都拜宋江,又得他那里若干银两,一路上只是小心伏侍宋江。

                        送公人就20两了,那盘金银只会比杀阎婆惜前刘唐送来的100两黄金更多。

                        第五笔:揭阳镇穆家庄

                        次日早起来,宋江作别穆太公并众位好汉;临行,分付薛永:“且在穆弘处住几时,却来江州,再得相会。”穆弘道:“哥哥但请放心,我这里自看顾他。”取出一盘金银送与宋江,又发两个公人些银两

                        又是一盘金银,这样拢共起来少说1500两银子,对于仗义疏财的“呼保义来讲”,拿出个50两不算什么。

                        至于给管营差拨的5两银子,是小吏们敛财的好借口,给了就免了杀威棒;10000元免掉一顿可能送命的棍刑,很便宜了。当然有穷苦人10000元都拿不出,但凡家里能挤出这点钱的,一定会孝敬以免去皮肉之苦

                        • 家园 我也算是一个性情中人

                          6年前的4月,借着出差的机会,我专程去了一趟九江市的“浔阳楼”,饱览江景,凭栏怀古。我一边环视着这座曾经的酒楼,一边遥想当年宋江在楼上畅饮美酒、醉题反诗的情景,身虽已至,心仍向往之。有人说宋江、水浒事迹不过是文学描写,并非史实,但我仍然相信他真的就曾经发生过。

                          • 家园 正因为水浒传写的是江湖豪客,所以在钱上处理的很夸大

                            不过出钱免灾确实是要花大钱的,方苞(康熙年间文人)做狱中杂记:“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

                            30两银子,受伤及骨头,养一个月

                            60两,只是皮肤轻伤,养十余天

                            180两,就等于没受任何处罚

                            如果一文不出,要命都有可能

                            不过以上是合法的处分,所以要价颇高,康熙年间银价尚高,即使是500元一两,也花了9万元免责

                            杀威棒系狱吏私设的刑罚,价格要便宜一些

        • 家园 金瓶梅中的银价是个重要话题,有机会我会专门说
        • 家园 银价变化很大的

          长年每一名,工银五两;吃米五石五斗,平价五两五钱;盘费一两;农具三钱;柴酒一两二钱;通计十三两。

          这是明末沈氏农书里,江南地区一名长工的一年耗费(平均值),谁说不吃米了。何况一般说的一石米是糙米,并非现在的精白米

          银价如果按买房子的价格算的,一两值一万都能,那根本没考虑现代房价和古代的差异。

          如果按铁器、玻璃器皿的价格算,可能就一两只值20元了,近代工业使得金属、玻璃的价格急剧下降。(按盐价折也有类似的效果,现代不征收盐税)

          总的来看,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合适的比较价格的方式,还是以食物最可靠。银价从宋代和明初的1两折近1000元,降到明末几百元,降到清末和民国100元左右

          • 家园 说到银价

            尤其是明朝中后期的银价,我一般都偷个懒,直接按一两银子的价值折合大致是现在的一百美元的价值算。虽然有出入,但只是粗略估算的话,大体上出入应该不大。

          • 家园 几点商榷

            1。吃米五石五斗,平价五两五钱;按照1石=57公斤来说,5.5石=313.5公斤,日均吃米0.86公斤,务农还分农忙农闲,农忙多吃,农闲少吃,折算下来农忙时日均要吃1公斤以上白米,那是壮劳力的食量,普通务农者吃都吃不下那么多;2012年中国大米产量1.43亿吨,产量人口比是每人年均100公斤;古代的白米产量人口比肯定远小于工业化中国,产量人口比我估计为每人年均10-20公斤。证明了多数务农者不可能常吃白米,只有少数八级长工才有经济效益吃那么多白米。

            2.银价贬值同西班牙殖民美洲相关。中国的白银储量一直较低,所以白银可以长期有效地充当贵金属货币,直到西班牙掠夺美洲大量的白银以及之后殖民地开采银矿,使得全世界的银价贬值,最终通过贸易把大量贬值的白银输出到中国,影响中国白银大幅贬值。白银贬值的时间点同西班牙殖民美洲时间点相吻合。所以研究明中后期之后的银价要考虑白银贬值。

            我是同意以食物作为比较的参照,论点只是不能直接拿现代工业化中国的食物产出做比较,必须加一定的系数。

            • 家园 粮食价格相对较低,重量大而易变质

              所以古代粮食外运成本很高,常常高于粮食本身的价值;因此产米区,普通农民也可以常吃大米;而北方不产米的省份,官员、富商也未必经常吃米,普通农民更是几乎根本不吃。《沈氏农书》是江南人写的,当地想要让长工只吃麦子或其它杂粮(全国平均下来,麦子和其它杂粮比米便宜)还不是那么容易呢。

              拿米作为比较的依据还是最可靠的呢,其它东西的生产率,古代和现代差异太大,别的不说,肉古代就比现在相对便宜(明代后期,好肉常在10-20文一斤,若按今天肉价,一两银就值1000元了。按米价可能只有200-400元之间)

              • 家园 能不能用工资水平作比较基础?

                因为工资水平反映了更全面的生活费用和生活水平。纯设想,如果清知府一年33000两白银,而今厅局级或大县的实权官员年入1000万,那么大致一两银子相当于300元人民币。

                • 家园 即使用工资水平,也不能用官员的

                  因为官员的收入,古往今来,放诸四海,都是笔糊涂帐

                  明清的官员名义薪水,都很低,只拿工资者,多半靠润笔补贴家用,连海瑞都写了一大堆墓志铭之类的狗屁文章换钱

                  如果用雇工的工资统计,对比,可能比较合理,但是我手头没有相关的数据.

                  红楼梦里,刘姥姥拿贾府20两白银的接济,说差不多是庄户人一年的开销,今天看甘肃偏远农户年收入万元,若以之相比,1两值500

                  • 家园 比钱就是比感觉。

                    中级到中高级公务员的地位,无论别人的感觉还是自己的感觉,古今比较一致。而雇工含低级公务员的地位现在还是要高得多,因为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大多了。农民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代表性阶层了,因为国家已经工业化。所以还是比较公务员收入比较理想一些。

                    要比较中级到中高级公务员收入最好也拿全部收入比,因为没有人是盯着工资的。当然私有化过程中的金融收入,或者公子们在基金的收益,也不能拿来比,这是过去皇帝做的事,当今太不分公私了。

                    又,感觉是三年知府,最后会落下十万白银的意思。

                    • 家园 不大可能

                      知府开销很大,府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知府要至少请两位师爷,四个轿夫,一到两个跟班,这些按规矩都是自己掏腰包的;而且,作为重要的地方官员,进京或是到省城请示工作时,给上级主管部门的好处费是很多的,不给?你这官别做了,不用扣帽子,仅仅在年终考核上作作手脚就够你下课了

                      其实古代的腐败是制度性问题,大部分不是很贪的官员收入不低,但是开销也很大(纯公务开销,非个人消费,当然混到这个份上的人,一般有妻妾子女,还要照顾家里一群穷亲戚,个人消费也不少)

                      由于古代消费结构与今天不同,所以各种比较方式也仅仅是为了大家理解方便罢了.我坚持我的观点:金瓶梅所反映的明代末期城市中,一两白银不值现代1000元人民币,综合比较以300-500较为合理

                • 家园 不太合适

                  你所说的两项皆属于黑色收入 ,不确定性很大.

                  关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我觉得类似于全部的附加税额度,即每府平均每年可以以火耗形式征收约三万余两白银的附加税,此项附加税是合法的,归为全府的办公经费和岗位津贴,知府本人所得虽多,但总不能全部吞下.

                  而只征收此项数额的知府,确实已经是绝对的"清知府"了

                  前几年,网上一贴言包公年收入上千万,也是把开封府的办公经费全部算成包公的工资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