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抛个砖,胡侃一下大型弹道导弹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 constant

共:💬1454 🌺9773 🌵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铁幕”是什么?

      TG的大型弹道导弹种类齐全、数量繁多,堪称弹道导弹界的百科全书。可惜我身在铁幕下不好乱抬头

    • 家园 真有你的。害我最近几天消费大幅上涨

      不停手花推,入不敷出啊

    • 家园 牛人啊!崇拜一下,并欢迎来到西西河

      老兄对弹道导弹非常懂行,还希望能多看到你的帖子。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用反舰弹道导弹类似的思路,也就是所谓钱学森弹道,但把有效载荷换成主动雷达制导的中程空空导弹,用来反预警机或者加油机这样的大型飞机,会有效吗?这些大型飞机的轨迹比较固定,也主动发射信号,容易在远距离上锁定。但超远程地空导弹或者空空导弹的飞行时间太长,中继制导问题多多。用弹道导弹作为载具,运到目标空域,然后减速释放,后面的就是空空导弹本身的截获、锁定、追击了。当然,在中途、再入和释放的时候,最好再远程更新目标数据,便于空空导弹截获目标和锁定。这样可以大大缩短飞行时间。另外,预警机向高高空的“视界”并不出色,因为常规而言,很少有能飞到预警机头顶而不早早被发现的敌人战斗机。限制雷达的搜索空间有利于提高雷达的效率,否则要做很多无用功。弹道导弹正是利用这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盲区。

      • 家园 您才是真正的牛人!我又要开始胡诌了,哈哈

        我加入西西河就是因为喜欢看晨大您的帖子,能得到您的肯定、哪怕只是谬赞我也很高兴啊!

        ---------------------------------------

        您所说的钱学森弹道我理解就是弹道-滑翔式飞行,一般是在单级发动机上面级直接安装再入飞行器;分离后再入体速度不高(相对纯弹道式飞行)很快再入,但由于采用了半蛋式设计可以产生很大的升力,于是直接被弹起来继续做弹道飞行;如此飞行器一直做再入、弹起交替运动,中间依靠自身燃料适当弥补速度损失,以便像小石头打水漂一样又弹又飞地远去;直到燃料快耗尽或者已飞到目标头顶上,才适当调姿以大攻角再入。是这样吧?没错地话我就继续顺着胡诌了。

        我认为弹道-滑翔式飞行的现实意义在于取代部分轨道轰炸技术提升洲际导弹突防能力。由于天基探测能力的显著提升,80年代开始流行的部分轨道轰炸技术已不能有效地提升洲际导弹的突防能力;虽说中段反导的盾才刚刚开始铸,但做为保障国家意志最后一矛的洲际导弹依然要未雨绸缪,本着早做改进早放心的原则,力争早日甩开中段反导的阴影。而现在看来,想在一段时期内彻底甩开中段反导的唯一手段,就是放弃纯弹道式飞行、在很低的高度交替进行弹道-滑翔;并通过再入体自身携带燃料的不定时补推来改变弹道-滑翔的变化频率,使飞行轨迹完全无法预测。其实就算不变频也没关系,在弹道-滑翔的典型高度区间,由于大气密度还比较高,现有中段拦截弹的整流罩都不敢打开,更别提拦截了。

        看似很美好的前景,看似很简单的原理(就是打水漂嘛);不用问,其工程实现难度极大:

        在部分轨道轰炸技术盛行的时代,洲际导弹只要进行两次大幅度变轨,还都是在大气层外完成的;由于时间很富裕,所以过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弹道-滑翔导弹几乎整个中段都在那儿跳啊跳的,每次弹起的过载可以想像会相当大,对弹载设备来说简直就是前所未有的炼狱,能有几个东西扛过去很不好说。

        而这么跳来跳去肯定有一样东西没法扛过去,那就是惯性器件。本来人家就要在一个以高速旋转来自稳的平台上精确测量各种偏差,结果这偏差就是反复剧烈的打水漂;要我是这平台直接就去死了,没这么玩儿人的嘛。所以弹道-滑翔式飞行暂时还不能依靠自身惯性导航,或者说不能依靠自身惯性精确导航,这样就需要借助外力。在结束蹦跶准备俯冲之前纯惯性飞一小段赶紧看看星星在哪儿来定位修正算一个手段,可如果那时才发现前期蹦得太歪了根本纠不回去怎么办。有人说了,GPS嘛,没错这是简单高效的手段,但这样就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以前就有洲际导弹采用GPS修偏,但那是锦上添花的辅助手段;做为国之重器还是要有骨气的,得不到GPS信号我就不反击了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多仇要报呢(估计包括GPS卫星的仇)。

        仅仅这两个问题就足够弹道-滑翔导弹设计者忙上好多年了,现在恐怕连个总路线图都还画不出来,更别提产品实物化了。而且就算能实物化了,这项技术也一定不会很轻易下放,成本因素一定会严重干扰其批量化。

        ---------------------------------------

        上面胡诌了一通我所理解的钱学森弹道,过完瘾该聊聊晨大的设想了。

        我认为以空空导弹做为再入体载菏打击预警机、加油机是很了不起的想法,和传说中的反航母弹道导弹一样具备有效慑战的能力。其实晨大一开始说了个钱学森弹道把我搞蒙了,兴冲冲地说了一大堆才发现,根本没必要这么复杂嘛。直接用经典弹道导弹做运载器不就行了么,大不了咱再设计一纯平头超难看的外形,连再入后的减速都直接搞定了。空空导弹直接采用冲压发动机,稍微设计得粗壮点,这样还能拉起后平飞寻的一段,把运载器的再入误差都能抵消了。

        这么看来完全没难度啊,各项技术难度都没有超过美国90年代入役装备的总体水平;TG搞出来应该没问题。但这东西和反航母弹道导弹一样,自身实现不是难点,难在上一级如何去发现跟踪目标从而给出准确的射击诸元。现在看只能靠前线电子战飞机在预警机雷达探测边缘徘徊跟踪以测算出其具体位置了,可一旦破坏静默将预警机位置信息上报,必然引来对方护航战机的攻击;与其这样总也逃不出牺牲的下场,还不如派空中蔡国庆依托高空高速优势来个“空中董存瑞、舍身打预警”呢。

        通宝推:桥上,端履门,青岛大虾,tt086071,忘情,springisok,晨枫,浣花岛主,huky,潮起潮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您最后这句让我想起马甲在蒲公英里

          蔡志成那句党国文天祥,打死不投降

        • 家园 胡说一句,用导弹或无人机载一次性发报系统上传信息。
          • 家园 无人机确实能做到这一点

            多谢提醒!我还在固守冷战模式思维确实落伍了。

            • 家园 那就问个冷战年代的问题:)

              据说苏联曾装备了一种末日作战指挥系统,这种系统的用途是:一旦主指挥系统遭受核打击歇菜了,该系统的指挥火箭立即发射升空,向核武装力量发送核反击命令。换言之,即使国家、军队领导人在美国第一次核打击后被消灭,苏联也能进行大规模核报复。

              不知苏联装备过没有?特此一问。

              • 家园 真实的执剑人

                “执剑人”是刘慈欣的小说《三体》引入的概念,但历史上真实存在过这样的人:

                公元20世纪华约和北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冷战就是一个准终极威慑。冷战中的1974年,苏联建立了一个后来被称为末曰系统的预警系统,其目的是在北约核突袭中,当政府决策层和军队高级指挥层均被消灭、国家已失去大脑的情况下,仍具备启动核反击的能力。它利用核爆监测系统监控苏联境内的核爆迹象,所有的数据会汇整到中央计算机,经过逻辑判读决定是否要启动核反击: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一个绝密的位于地层深处的控制室,当系统做出反击的判断时,将由控制室内的一名值班人员启动核反击:公元2009年,一位曾参加过值班的军官对记者披露,他当时竟然只是一名刚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二十五岁的少尉!当系统做出 反击判断时,他是毁灭的最后一道屏障:这时,苏联全境和东欧已在火海之中,他在地面的亲人和朋友都已经死亡,如果他按下启动反击的按钮,北美大陆在半个小时后也将同样成为生命的地狱,随之而来的覆盖全球的辐射尘和核冬天将是整个人类的末日。那一时刻,人类文明的命运就掌握在他手中:后来,人们问他最多的话就是:如杲那一时刻真的 到来,你会按下按钮吗?

                这位历史上最早的执剑人说:我不知道。

                链接出处

                • 家园 我们还是应该站在最高阶级的角度看待末日核反击问题

                  关于末日核反击的意义我在另一回帖中阐述了自己的一些幼稚想法,请您莅临指正:

                  链接出处

                  总之,在我看来,作为实际掌握超级大国命脉的最高阶级,在审判日后并不一定非要立即开展全面核反击工作。

                  从人的本性角度进行设想,最高阶级的唯一目的就是永远地掌握一定的权力,而互相毁灭并不能延续这一目的。倒不如先苟且偷生再伺机反攻来得更合理一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