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南义沟,我饿 -- daharry

共:💬405 🌺4523 🌵10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没错,文革期间一直有自留地

            文革的时候还批过刘的“割资本主义尾巴”,不过现在却变成文革罪证了,呵呵。

            自留地本身并不意味着政治正确或者啥的,只是当时的观点是,应该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所以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经济,那时即便在城市里,也有很多企业是集体所有制的,全民所有制(现在大约都属于所谓的国企吧)其实并不占绝对主流,而个体经济也是一直有的。

            我小时候大院门口有几家餐馆,大多是卖热干面、馄饨的,其中有2家是集体所有制(院里自己办的,职工都是院里的家属),剩下的是夫妻店,也就是个体,那时强调的是不能雇工。

            另外卖冰棍的、爆米花的还有开夫妻小卖部的,也都是个体经济的一部分,在很多城市也都有,不存在一刀切。

            现在谈论文革时期的自留地和个体经济,比较容易陷入某些人的“政治正确陷阱”,好像有自留地和个体经济才是政治正确,我发现不少网友包括我自己都陷入这个陷阱了,呵呵。

            在社会主义经济(特指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不是特色和修正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本来就是正常现象,因为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也是有市场经济的(这个并非邓独创),甚至也存在资本主义的一部分生产关系。不过,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消灭非公经济,而这个消灭,是必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理解,所以文革批判“割资本主义尾巴”,也批判只讲个人不讲集体的自私思想。

            通宝推:阴霾信仰,
        • 家园 80年代是农民的黄金期,90年代最困难

          80年代农民的生活改善,有目共睹。

          90年代就停滞了,我上初中、高中学费涨到100多,很多农民很难承受了。现在我老家农村小学学历的那些青年,绝大多数都是那时候造成的。

          我上大学的第一年正他妈的赶上大学教育双轨制,学费由前一年的每年800多一下涨到每年2000多,大学四年是我家最困难的时期,每年9月份都不好意思张口要钱,我母亲生点小病,从来不上医院。

          我小时候喜欢吃稀饭的时候,放一粒味精,真他妈的美味。开始不懂,放得多,稀饭鲜得入不了口,经过多次验证,还是放一粒最合适.

          通宝推:阴霾信仰,
          • 家园 是啊,农村的好日子也就十年左右

            进入90年代,卖粮的收入增长就赶不上各种提留,摊派,农资上涨带来的负担了。现在感觉包产到户也就是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区别。而以前国家承担的医疗、教育等福利又都市场化了。我们老家的人还好,离大城市近,基本都出去打工了,没几个人种地了。

            • 家园 del

              主要得益于加入wto后,中国快速成为世界工厂,农民被吸收到各种各样的产业当中去.对于现在的农民来说,农业反而成为一个副业,主业是在城市里打工.

            • 家园 现在的日子也很好

              主要得益于加入wto后,中国快速成为世界工厂,农民被吸收到各种各样的产业当中去.对于现在的农民来说,农业反而成为一个副业,主业是在城市里打工.

    • 家园 当你和你后来的太太在南义沟挨饿的时候,北朝鲜并不饿

      我和太太都插过队,对浪费粮食的行为每每感到痛心。有时不得不把变质的食品扔掉时,总要唠叨一句,真是造孽呀,就欠把咱们送北朝鲜再饿一回。

      就以您拍摄那张照片的1973年为例,那年朝鲜粮食总产量超过600万吨(1976年达到800万吨——《朝鲜知识手册》331),按2000万人口计算,这相当于人年均300多公斤粮食,与中国今天的水平相当。不仅如此,“1979年,对小学到大学的全体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免费供应外衣、内衣和鞋等生活必需品,还向全体农民无偿供应了棉上衣。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和卫生事业的发展,1976年朝鲜人民的平均寿命达到73岁,比解放前增加35岁。”(《世界经济年鉴1981》155、156)

      通宝推:阴霾信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