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突破瓶颈的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写在3D打印技术成型后1 -- maturedpeach

共:💬47 🌺139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的话里一部分支持了我的看法

                      广大劳动人民又被所谓无产阶级政党代表了么?所谓的选举权和福利是劳动人民自己争取的,并没有西方无产阶级政党啥事。

                      你至少承认了劳动人民自己争取权利的意义,之前你是说“这个基本没戏”的。

                      而正是你认为有大功劳的西方无产阶级政党,已经堕落到靠工会喝工血给个人捞好处……

                      这些政党给自己捞的好处,并不比我党更多。你如果承认我党的贡献的话,那也不能否认他们的贡献。你若不承认的话,那就无视我关于政党的说法吧。

                      • 家园 建议你看看小马过河的故事……

                        先搞明白国内国外的区别再说,国外劳动人民干得了的事,国内有没有戏自己清楚……别人家孩子体育达标拿奖牌,并不代表自家孩子一样有这能力。

                        至于政党,说实话没啥好多说的,嘴炮再响有实际意义么,才不会浪费时间为这些虚的废话做无用功。

                        个人实力才是重要的,看得明白有能力趋吉避凶就好。

                        • 家园 谢谢你说明白你的看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国外劳动人民干得了的事,国内有没有戏自己清楚
                          外国人干的,中国人干不得。不就是国外的月亮圆嘛,用早些时候说法,就是图上的文字。有些五毛和带路党的思维方式还真是一样的。

                          • 家园 到此为止吧,这就是为啥我见了左派就呵呵的原因

                            面对事实视而不见,反而还抱着就是好就是好啊就是好的逻辑说不出论据论证。自重者人恒重之,除了极度自卑就是极度自大,还经常摆着天朝上邦的做派诉苦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负能量四溢对百年前的事情喋喋不休念念不忘,祥林嫂一样累不累……

                            另外我收回前面说的你看懂了我这篇大思路的判断,并不是你看懂了,而是你整天想着彻底改变分配体系这种白日梦。实话实说,就算真发生大变动,也都是有本事的获利,炮灰该是啥命还是啥命,反正被历史车轮碾啊碾的都习惯了,也不是一回两回。

                            没啥好多说的,继续盼着天上掉馅饼改变分配体系这种好事吧。希望你能抢得过排你前面等福利的过亿老人小孩儿。

                            • 家园 白日梦?世事无常,帮助弱者就是帮你自己
                            • 家园 说是话不投机就呵呵,但你写的也不少嘛

                              我也早看出你是法西斯极右翼,所以我也就不多说了。

                              有的话还是还给你好了

                              自重者人恒重之,除了极度自卑就是极度自大

                              • 家园 法西斯极右翼???

                                所谓的左派如果判断能力都这水准,难怪当年就算有老毛支持,也不成事,最后落个人亡政息的结局。想想当年老毛也挺惨的,千辛万苦打下来的基业,能干的不一条心,一条心的不能干……

                                左派右派中间还有个中间派呢,一听就知道你没读过毛选,张口阶级斗争实际上连阶级怎么划分都搞不明白,但凡看懂了《实践论》就不会闹这种笑话,更别提进一步的《矛盾论》了。

                                整天就想着天上掉馅饼改变分配体系能从国家多分点福利,怎么不说多给国家做点贡献上点税啥的?一点专业精神都没有,瞎凑什么热闹……

                                • 家园 你不自知而已,而且你对我的判断更不准,我就不具体指出了

                                  话不投机就呵呵,如此而已

                                  • 家园 最后再多说几句好了,算是临别赠言

                                    之所以回了你不少,是因为并没有最终沦为到理屈词穷后恼羞成怒的地步,就事论事的讨论态度要支持。一般来说碰到话不投机态度不好的,我都是直接拉黑。

                                    老毛是左派么,尼克松是右派么?左右派实际上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这点看不明白跳不出左派右派的局限,基本上成就有限。前面建议你多看书就是如此,《实践论》本身介绍的是一种判断手段,具备了基本的辨别能力,三观才有可能系统成形。

                                    拿你说的法西斯极右翼举例,一看提出这词就知道你对这些根本没概念……小胡子当年搞得那套如果没有他自己加入的民族划分部分,实际上是变种的社会主义但不属于老马嫡系体系,只不过因为被左右派阵营联手镇压,扣个帽子糊弄差事了事罢了。二战时东线战场打得惨不忍睹,按当时西方的报道属于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跟79年一样。

                                    法西斯本身是极左,国家意志高于一切,而极右翼是个人自由高于一切(比如现在的美国的茶党,就差不缴税了),这么一根天平看你偏重哪边,俩词凑一起那就不是天平而是圆圈……

                                    所以说呢,很多词听听就完了不是拿来能用的,因为会被人看破底子。

    • 家园 顺便提一下

      顺便提一下,首发文学城个人博客,然后在西西河以及凯迪发帖子(本来还在天涯发,结果那边直接隐藏了算是拒绝了)。

      纯属个人业余爱好,算是顺手写的读书笔记或者分析研究随笔的副产品而已。因为写这些东西很伤神,另外查资料也耗时间,再加上时不时得和病魔斗争,只有战胜了懒病以及拖延病之后才能动笔,因此不要期待能跟起点那帮靠写东西吃饭的神人们比更新,平均起来能做到3k党就很强了,希望能保证周更1万吧,毕竟写东西要感觉,感觉不到就写不好。

      不过实话实说,因为尺度会很大,所以个人估计到最后很可能只能在文学城才能幸存……

    • 家园 突破瓶颈的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写在3D打印技术成型后2

      三千越甲可吞吴,越国文种范蠡提出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一千多年后的英国得到了完美的再现。经此教训后霍金斯弃商从政,1572年进入国会,1577年接替了岳父的海军财务官职务,开始整军备战。在他的主持下,一方面整顿财务节流,另一方面依靠德雷克等航海家的经验教训改建战船。英国舰队在战术上逐渐摒弃了原有海战一贯的跳帮肉搏冲撞战术,转而开始实行放风筝,依靠中型战舰快速灵活的特点拉开距离以后用速射远射来解决敌人,这一战术的优势在后来跟无敌舰队交手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从1568年9月圣胡安德乌卢阿海战算起,到1588年8月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正好20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与表兄霍金斯弃商从政相反,不走寻常路的德雷克选择了一个更为刺激的职业。如果拿中国历史人物相比,应该说李自成跟德雷克有很多共同语言。崇祯的大裁军把李自成从驿丁这一光荣吃皇粮的职业踢出去自谋出路,结果谋来谋去,李自成瞄上了崇祯干的行当。西班牙人堵死了德雷克成为一个海运贸易商人的出路(貌似他打小从当学徒开始就是准备吃这碗饭的),于是一个神人诞生了。所以说,砸人饭碗堵人上进,后果很容易不堪设想无法承受。西班牙因此而永久丧失的,是传说中的世界霸权。

      当然,后来英国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给人活路,于是一个小胡子冒了出来并被美国人完全利用,吃干抹净后彻底砸烂了日不落帝国赖以为生的殖民地经济体系……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吃了大亏差点送命的德雷克发现既然正经(或者非正经)商人做不成,那干脆做商人最恨的职业好了!二五仔之所以被人痛恨,就是因为叛变的人最了解双方的弱点。转职为海盗土匪加山贼的德雷克回到英国休整了一年,就于1570以及1571年再次去了加勒比地区两次。这两次航行的目的与结果时至今日也是个谜,至少在维基百科上的解释很有意思:很少人知晓(of which little is known)。

      个人猜测,不外乎是招兵买马加踩盘子。当然这背后有没有他表兄以及女王的支持,就更没人知道了……

      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同样等了三年后,比肩先贤的德雷克不干则矣,一出手就是大票买卖。1572年,德雷克带着已经成型的团队偷偷来到巴拿马,躲进了巴拿马地峡(如今的巴拿马运河就是在这里挖的)。之所以盯上这里的转运城市点,是因为西班牙从太平洋沿岸秘鲁等地搜刮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都会通过陆路运输经过巴拿马地区抵达加勒比,然后运回欧洲。这种黄金商路的咽喉部位被一眼看破,可见德雷克在商业以及土匪界的毒辣眼光,估计这也是他能服众的原因。当年太祖评价林彪打仗是砒霜拌大蒜又毒又辣,看样子在任何行业,眼界不行成绩就肯定没戏。据说在第一次抢劫时,德雷克受伤流血不止,而他的手下们坚持撤退,即使放弃已经抢到手的金币银币也要带他回去治疗。有这种重义轻利不抛弃不放弃的团队成员,可想而知德雷克的威望与人格魅力。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第一次抢劫功败垂成但是完全整合检验了团队。大丈夫立世当如锥入囊中颖脱而出,德雷克接下来的行动让后世所有围观党目瞪口呆:这个后来成为海贼王的男人带着他的土匪海贼团堵着这个咽喉节点抢了一年时间!!!不光是运送黄金的骡马队,连带着还有几艘西班牙大帆船。听说过抢银行的,没见过连运钞车运钞飞机一起打包开走的。要知道在1558年,西班牙大帆船的平均吨位就有367吨,500的吨位在1570年左右已经非常常见,到了1588年组建西班牙无敌舰队时候,有征集到3艘超过1000吨和8艘800吨左右的纪录。对比一下德雷克继承的第一条船“朱蒂斯”50吨,“萨洛蒙”号120吨,女王拿出来投资入股的“吕贝克的耶稣”700吨,就可以知道这货抢劫1年的利润有多高……

      一票人开着小型商船拿着长剑斧头火枪出门转了一年,坐火箭般一步到位升级成坚船利炮的小型武装舰队回家,换到今天,那就是骑着自行车出去干活然后被自家的武装直升机编队铺着红地毯送回来的节奏啊,跑车算什么,少飞几天的油耗就省出来一辆RR。1573年8月9号,扬眉吐气两袖金风的德雷克满载战利品回到了普利茅斯。以出色战绩证明自身能力的海贼王得到了女王的召见并成为其亲信,杀人放火金腰带不是开玩笑的。尽管没有直接证据,但是从时间线上推, 面对历史上1577年再次出征去美洲沿岸打草谷的德雷克,以及他弃商从政并在1577年成为海军财务官的表哥霍金斯,很容易发出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感叹,更可以推断出兄弟二人背后站着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作用。据说在航行出发前,女王亲口对德雷克说:“我们将很高兴因我们所经历过的好几次伤害对西班牙帝国复仇。”(We would gladly be revenged on the King of Spain for divers injuries that we have received.维基百科,金鹿号)要知道这次航行的主要目的是受女王委托开拓去太平洋的新航路,以及搔扰太平洋沿岸的西班牙殖民地。从1567年出发跑商1568年海战失败亡命到1577年意气风发开始报仇。

      十年生聚完成。

      1577年11月15日,升级为探险海贼王的德雷克从普利茅斯出发,舰队一共5条船164个人。以战养战滚雪球的海盗团很快在佛得角拉了新人入伙:一条倒霉的葡萄牙商船“玛莉”(Mary)号,而新入伙的船长更有着丰富的南美水域航行经验。走一路抢一路往南跑以躲避西班牙舰队的追杀,因为狭窄的麦哲伦海峡被西班牙人完全封锁控制,走投无路的海盗团伙只好继续往南探险。一路的征战与航行使得船队不断缩小,意外落水、疾病、叛乱导致水手不足,因此两艘船不得不被自沉放弃,“玛莉”因为船材腐烂也只得被烧毁,一场风暴摧毁了剩余3条船中的一条,而另外一条因为跟旗舰失去联系,也只得返回英国。德雷克的旗舰“鹈鹕”(Pelican)号因为被暴风往南吹了大约5度,意外的发现了绕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的路线。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德雷克的旗舰,这艘世界闻名的传奇船只是西班牙大帆船(估计就是前面从西班牙人手里抢过来的一艘),算盖伦型三桅帆船。据估计,船长23米,排水量300吨。当德雷克绕过麦哲伦海峡从后世被命名为德雷克海峡的水域(真牛人,不解释)进入太平洋时,为了纪念这仅有的一艘船创造了历史,“鹈鹕”号被改名为“金鹿”号(Golden Hind),用来纪念他的赞助人克里斯托弗海顿爵士,因为其家徽纹章中的盾牌上有只金色的母鹿。

      因祸得福解决了路线危机以后,德雷克沿着南美西岸又干起了老本行。对英国人海盗探险家到来一无所知的西班牙运金船在接近利马水域很快被俘获,这一票即使放到现在也让人口水横流:大约700公斤黄金(25,000 pesos gold,1 pesos=27.468g)。要知道一盎司黄金等于31.1035克,换成现在的单位就是大约2.2万盎司黄金,即使不考虑通胀以及几百年的利息(!),按照$1,300/oz单价,就算扔现在也值$2,700多万美金……

      发财的同时海贼王又得到了另一条开往马尼拉运金船的线索,1579年3月1日,最终捕获的结果创了纪录,36公斤黄金、一个黄金十字架(估计个头不小的那种)、珠宝、13箱皇家餐具以及26吨白银(!)……大发横财的德雷克十分绅士的邀请被俘获的船只高级管理层以及随船的绅士们共进晚餐,并且按照级别对每个俘虏赠送礼品,以及书面的安全通行许可证明。据说,光转载货物就花了6天时间……

      尽管抢劫第三条运金船的企图没有实现,但在追击的过程中德雷克一路向北最终于1579年6月17日抵达加州沿岸。休整一段后借着西南季风开始了横渡太平洋的航行。在印度尼西亚附近停留之后(传说中的香料群岛,商人么,你懂的,海外代购党),绕过好望角途经塞拉利昂,最终于1580年9月26日抵达普利茅斯。跟英国第一个环球大冒险家大商人大海盗德雷克一同返回的有56个船员,736公斤的黄金26吨白银以及满仓的香料(300吨仓位的船,就算只装一半……),要知道当时香料的价格可是跟黄金有的比的。

      作为投资者,伊利莎白一世女王享有一半的收益,而就这一半的收益超过了女王当年全部的收入。当女王登上金鹿号以后发现,她的投资收入接近16万镑(当时币值),这笔钱不但足够支付她所欠的一切外债,而且还有至少4万镑的剩余。从商业角度看,投资人每一磅的投入换回了47镑的回报。这一业绩使得德雷克获得了爵士头衔。大冒险家大海盗大商人德雷克终于达到了本职业的顶峰。

      当然,后来作为海军中将的德雷克在1588年击败来犯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就是另一个海战史上的传奇了。

      顺便说一句,风投专家伊丽莎白一世在1581年用剩下的4万镑投入到“利凡特公司”拿了50%股权,允许该公司在7年内垄断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贸易。英国通过利凡特公司每年向奥斯曼土耳其出口价值约15万英镑的呢绒。有了第一桶金,利滚利滚雪球开始了……

      之所以花费大量篇幅着重于德雷克,一句众所周知的歌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以海贸商人为目标的德雷克出身并不起眼,个人起初的职业生涯也不完美(比如第一次独立当船长就基本上血本无归破产了!),但其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才是成功的关键。商人、军人(好吧,海盗)、探险家三大职业的基础说穿了都一样:坚持不懈地态度以及不断进行自我充实的学习。当第一次做船长却被打得接近全军覆没落荒而逃的时候,当事业处于紧要关头却受伤血流如注的时候,当遇到暴风骤雨只剩下一条船,前路不通后有追兵前途未卜茫然无助的时候,只有自身的能力与信念才是唯一可以依靠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中的上不光指的是成绩、收入、地位,更深层次的解释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战栗昂扬。如同电影加勒比海盗世界中的主基调是自由的冒险一样,大航海时代中操纵着几十吨的小破船驶向未知大海的商人冒险家们,在精神上应该是很充实的。而这种正能量四溢的精气神,正是每一代开拓者们所共有。扩张时代跑遍世界的英国人,拿破仑时代打遍欧洲的法国军人,西进运动时期的美国牛仔,明治时代维新变革的倒幕派日本军人武士,建立国家打击白匪的第一代布尔什维克,黄埔军校誓言打倒军阀结束内乱的学生兵,以及本朝开国的整整一代人。这种人类共通的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一切想要进步文明所必需的。换成书面用语来定义,这种精气神就是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短时期内的失败不应是颓废退缩的借口,只有经历过精神上的彻底磨砺并依然能坚持下去,才有成功的可能。

      评价德雷克的一生其实很简单,套用凯撒击败最大政敌庞培后在泽拉城(今土耳其境内)彻底击溃法尔纳克二世时给罗马元老院的报捷文书“我来,我见,我征服”(VENI VIDI VICI)的风姿,再对比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境,这种现于经历过众多血火考验军人身上的睥睨天下的精气神可以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总结:

      老子就是牛逼。

      光影相随,伊丽莎白一世、德雷克、霍金斯所支持从事的血腥奴隶贸易代表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中最野蛮黑暗的一面,但正是由于这些带血的金币,不但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充分成长所需的养料,同时奠定了后来日不落帝国300多年的基本经济体系蓝图。如同地球另一面的清王朝,野蛮愚昧的游牧部落虽然摧残了汉文明,但在融入的同时也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广阔的地盘。殖民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不仅仅为后来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提供了物质经济基础,而且不断增加的人口也带来了最直接的市场需求。

      自从1588年海盗将军德雷克带领的英国舰队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击溃了欧洲大陆对英国本土的直接军事威胁之后,1651-1672年的英荷之战更是完全消灭了后来200多年内任何进攻英国的军事野心。海上马车夫在英法两国夹击下一蹶不振沦为欧洲二流国家,而踩着西班牙荷兰舰队尸体的英国海军不光实现了军队保家卫国的理念,更解决了经济循环中的流通问题,各国在大航海时代建立起来的全球殖民地完全打开了大门。接下来的七年战争从战略上看就是顺水推舟了,欧洲本土各国死掐打成一片废墟,而英国却跟法国在外海以及各个殖民地大打出手,1763在法国签订的《巴黎和约》中,英国基本上把法国驱逐出北美与印度,达到了独霸的目的,法国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只保留密西西比河以西的新奥尔良和瓜德罗普岛,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这种典型的别人啃骨头自己大口吃肉的行径奠定了其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的最后一块基石,但也满满的拉了仇恨。加拿大丰富的渔业林业以及奢侈品毛皮极大的缓解了英国本土食品还有造船建材的短缺,而人口众多的印度更成为绝佳的原材料生产基地以及产品倾销市场。

      当然,雄霸欧洲的法国人也不是吃素的,英国人在海外殖民势力的急剧扩张只有一个结果:步子大了会扯到蛋。

      为了维持因为七年战争而暴涨的军费开支,1765年3月22日英国国会通过了印花税条例。这种“普天之纸都要交税”的做法自然引起北美殖民地的坚决反抗。后来以商业立国的北美殖民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抵制英货,贸易额大幅下降的结果就是由于受到英国各地商人的施压,英国议会于1766年3月18日废除了这个激起公愤的税法。不过面对钱这种好东西,谁都不会嫌少。1767年国会再次通过了由财政大臣唐森德提出的征税议案《唐森德法》,因为吸取了印花税法实行时候在北美的税吏被围殴的情况(想想都爽,谁来收税就大嘴巴抽),授予了英国关税税吏有权私闯民站搜查违禁品走私货物的权力。这一下子更是捅了马蜂窝,1768年2月马萨诸塞议会开始了各殖民地议会大串联,重申了“无代表不纳税”的原则(组织与行动纲领逐渐成形),并再次轻车熟路的组织抵制英货运动。与此同时还展开文攻武卫真的动手抽大嘴巴,直接暴力抗税用武力反抗英国税吏的搜查走私品违禁品(暴力行为正规化体制化)。赖昌星霍英东要是生在那个年代的北美殖民地,估计一个美国独立之父头衔稳稳的跑不掉,生不逢时啊。

      1770年3月5日的波士顿惨案使得反抗达到高潮。3月5日英军士兵与一名制绳工之间冲突再起。波士顿的绳索制造工人聚集在海关,向守卫海关的英国兵投掷雪球。晚8时,钟声大作,人们手持棍棒走上街头,高呼赶走可恶的“红虾兵”(蔑称身着红色军服的英国红衫军)。聚集在英王街海关周围的人情绪更为激昂。英军前来镇压,面对情绪激愤的人们,士兵在慌乱中向群众开了枪,当场打死3人,伤6人,其中2人因伤势过重,次日死去。第一个被打死的是种植园奴隶出身的黑人群众领袖克里斯普斯阿塔克斯。这次流血事件史称“波士顿惨案”。波士顿惨案的消息很快传到其他城市,纷纷起来抗议英军驻扎。波士顿这座仅有1.7万人的城市,竟有五万人加入到给死难者送葬的行列中。英国军队被迫撤出波士顿。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早上,英军将制造此次惨案的托马斯普雷斯顿上尉及其八名下属拘留起来。一个星期后,一个大陪审团宣誓组成。在检查总长的要求下,普雷斯顿上尉及其八名下属被提起公诉,为英国军人担任辩护并使之被宣布无罪的当地律师约翰亚当斯,就是被美国人尊为“Founding Father”之一的独立运动领导人,后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继任者。(百度,波士顿惨案)。反抗浪潮迭起的结果是英国最重被迫于1770年3月废除了《唐森得法》,但为了刷存在感,保留了茶叶税的尾巴。而这一举措留给了已经食髓知味获胜两次的北美反抗者们更大的操纵空间。

      波士顿倾茶事件的经过就不多说了,其根源在于贸易冲突。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出口全世界的茶叶比北美本土产的便宜50%左右,产品倾销地的悲哀不过如此。而为了尽快处理掉积压茶叶,英国政府于1773年通过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不但下放了茶叶专营权,而且还免交高额进口税。在正常商业竞争条件下已经必死的北美茶商面前有两个选择:破产,或者动手。前面提到过,西班牙不给商人德雷克活路,那自己的活路也就堵死了。既然已经无路可走,那就杀出条血路好了。换句话说,就是“你不给我个说法,我就给你个说法”。

      面对1773年12月16日发生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政府直接强硬取消了马萨诸塞的自治地位,并给予军队直接入户搜查的权力。不断激化矛盾的结果就是在1775年4月19日,终于响起了莱克星顿的枪声。

      接下来法国人登场了:七年战争把老子踢出印度北美,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要知道刚起家的美军连正规军都少于民兵,怎么可能有能打的高技术兵种海军,而法军就不一样了,法国人参战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制海权的易手,毕竟已经债台高筑的英国政府得应对脆弱不堪的财政,而必要的海军军力也得首先稳住本国周围的海域。从经济角度看,北美殖民地独立意味着一个有300万人口的成熟市场重新向各国开放(跟清朝那时候不用刀叉的未成熟市场完全不同),早就看英国人不爽的西班牙人(无敌舰队覆灭的深仇大恨)跟荷兰人(英荷战争被打残的刻骨深仇)也冒出来添乱,别的不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倒卖点军需后勤吃的用的赚点小钱总可以吧?更何况从时间线上推1765年珍妮纺织机出现导致纺织品产能暴增,大家都找地方出货呢,一块大肥肉突然从英国人的锅里跳出来,谁抢不是抢。

      于是打成一锅粥。

      于是经过八年抗战,美国独立了。

      • 家园 突破瓶颈的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写在3D打印技术成型后3

        关于美国独立的书籍数不胜数,不过作为学渣历史爱好者,一本都没读过才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经历过中学坚实填鸭训练以及马列体系无坚不摧辩证思考熏陶之后(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白话就是什么都不信什么都自己找),再结合系统的经济利益体系逻辑分析,基本上对任何事情都能胡说八道一番。尽管从宗教迫害方面入手更容易分析(五月花号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一帮清教徒以及其所制定的《五月花号公约》),但经济利益其实才是一切变革的基础。从经济角度看,美国独立的根源,其实就是新兴的殖民地商业资本寻求保护不果,最终自力更生立国。

        如同地震产生的原理,当经济主体从封建时代的以第一产业为主(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林业,就是一般所说的农林牧副渔),逐步向资本主义时代以加工为主体的第二产业过渡,从事相关产业的利益阶层的社会地位就会逐渐发生变化。在十六世纪十七世纪工业革命前夕,大三角殖民贸易带给新兴海贸商人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导致了其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相应的对政治权利的诉求。以第一产业收入为基础的旧利益集团保皇党(俗称地主),突然发现新兴的以远洋商业贸易以及金融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集团资产阶级暴发户商人等一下子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并且要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冲突自然就随之出现。这种反复剧烈的震荡可比大地震厉害多了,先后被砍了脑袋的英法两国国王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而北美大陆的情况又不一样。北美地区最初是以农林牧副渔第一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北部的木材海产品,中部南部的粮食棉花茶叶羊毛等都是如此。从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起,到1672年击溃海上马车夫荷兰为中点,最后止于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法签订《巴黎和约》,英国国力三连跳的同时,北美的定居点殖民地也稳定的发展了接近200年。尤其是经过七年战争的洗礼,欧洲大陆满目疮痍的直接导致了大量移民难民为了远离战火迁移到北美。如同电影指环王中精灵要远离战乱不断地中土大陆,北美大陆虽然称不上是世外桃源,但毕竟比烽火连天的欧陆战线要和平。刚冒头的资产阶级后起之秀挑战老牌贵族的结果,就是双方的优秀人才如同割韭菜一样被一茬茬送上断头台。站队就有失败的风险,不站队又有钱更会被双方共同打击,大西洋一边是尔虞我诈血流成河的政坛商场,另一边却是自力更生安居乐业的农场森林,更何况北美还有利润丰厚的远洋贸易,在英国国力大涨的200年中,不光第一产业为北美居民积累了丰富的资产,大三角殖民贸易也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要知道北美也是这个贸易圈中的一角,相比较对非洲只掠夺不发展的情况,大西洋沿岸的定居点可都是由同文同种的欧洲大陆移民组成。怀揣由贸易获得的商业资本再加上第一产业的收入,财大气粗的北美富家翁面对被战争拖得濒临破产的欧洲东家,那就是八年两伊战争打完后富得流油科威特对上穷得卖肾伊拉克的节奏。

        其实一开始北美人并没有独立的意思,抗税的口号也是“无代表,不纳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而依据也是堂堂正正的作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基石之一的1689年权利法案(另一块基石是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这两者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比如前面波士顿惨案中提到过后来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的约翰亚当斯,当时可是为英国军人担任辩护并使之被宣布无罪的律师。

        另外平心而论,英国政府对北美征税也是事出有因的。《1764年皇家公告》制定了北美西部的边界线以限制英国的北美殖民地不断向西扩展。这个公告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北美殖民者跟印第安人原住民谈判以减少战争,从而节省军费。要知道英国在北美的驻军一是为了保护公民财产防止土著抢劫,二是为了防范法国人的反扑。但这一公告却极大损害了边境殖民者的利益,毕竟只要把印第安人赶走,木头矿石粮食就都能有大量产出。这种经济上的矛盾实际上很难调和:英国政府出钱出力,北美殖民者们在后面大捡便宜还不交税,这还有王法吗?换成今天,如果渔民满世界捕捞还不交税,然后军方在后面善后,一次两次可以,几年如一日天天如此谁受得了……

        按正常情况,最适合解决这种矛盾的地方在议会,给予北美相应议席的同时加以增税。而这也正是新兴的北美商业资本所要求的。但可惜1763年《巴黎和约》签订七年战争结束时,受尽辉格党攻击的托利党成员布特伯爵辞去首相职位,继任者叫乔治格伦维尔。

        膏梁子弟乔治格伦维尔生于1712年,其家族的关系网遍布整个英国政坛。顺理成章的从伊顿公学牛津大学毕业,格伦维尔在法学院实习一段时间后,就以格伦维尔家族控制的白金汉选区议员身份进入议会,并把持了这一位置三十年。一辈子一帆风顺不识人间疾苦的贵族高高在上,自然理解不了底层人们的愿望。因此也不难理解1763年他接任首相职位以后,碰到财政问题马上想到的就是征税。而征税的结果就是北美殖民地大暴动……把英国坑的满头包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格伦维尔在1765年被乔治三世罢免。

        继任者罗金汉勋爵在老皮特的帮助下于1766年废除了印花税法案后,同年被老皮特所取代。作为实际上领导英国打赢了对法国七年战争的老皮特,洞察世事已经成为一种本能。他在一篇演讲中说:“如果我是个美洲人,外地军队在我的家乡登陆时,我绝不放下我的武器,---绝不,绝不,绝不!”当英国人要求美洲人承担部分其应该分担的防务开支,而美洲人强调的“无代表权不纳税”这一不容置疑的根本原则时候,双方其实已经可以坐在谈判桌前。撤回印花税法案之后,老皮特和乔治三世在北美民望急升,纽约市民为了表达谢意,在市内给两人树立了铜像。戏剧性的是,10年后的1776年,同样是纽约民众拿绳子拽倒了乔治三世的铜像(萨达姆发来贺电)。

        历史人物决定历史进程。如果老皮特不生病多挺几年坚持到谈判开始,很可能世界历史会完全改变。1767年老皮特因病将首相位置交给了格拉夫顿公爵,后者的祖父是查理一世的私生子(瞧这一家子)。格拉夫顿公爵所领导的过渡政府于1770年交给了下一任诺思勋爵,这一任长达十二年。

        诺斯在和平年代或许会是个好首相,但是在危机时期就显示出能力的不足。要么身段软一切可以谈,要么手段硬一步到位军事碾压,当法国、西班牙、俄国、普鲁士、荷兰以及北欧国家团结一致反对英国,没有相应杰出领导能力应对危局的结果就是最终承认了美国独立。1774年英国政府激化矛盾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地位,并给予军队直接入户搜查权力的时候,首相诺斯以及议会并没有意识到屁股下面火药的当量,也不明白北美开拓者们的艰辛,北美殖民地商业资本靠谈判解决自身保护问题的大门最终被关死的结果,就是一场200万美洲人对600万英国人的战争,而美洲人背后还有众多的列强……

        同历史上澳洲人口的流放罪犯背景近似,第一代北美殖民者大部分都是逃难的难民,五月花上的清教徒就是为了躲避宗教迫害而跑路的。惹不起躲得起,躲了几万里躲了几代人,难道还是被征税被奴役的结果?更何况波士顿倾茶事件后英国政府的军管做法完全绕过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要知道北美殖民地居民也算英国公民,在议会里没代表,现在连法律这个最后挡箭牌也失效了,那还要英国国王这个所谓的保护者干什么用。

        于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悲剧了。

        当放弃原先跟国王谈判的路子走上自主立国的道路,美国殖民地资本突然发现手里能打得牌也不少啊。按照SWOT分析,还真不是没机会。

        内部优势:有钱任性;民兵强悍;本土作战得人心;

        内部劣势:打起来影响海运贸易收入;正规军少没海军(跟英国比海军基本等于没有);人员构成混乱,保王党法国移民啥人都有;一盘散沙,没有正规政府以及财政;

        外部优势:乔治三世比较软;英国国内辉格党托利党党争;英国财政吃紧;英军离得比较远;各国潜在盟友众多;

        外部劣势:英军很强(!)

        回过头来看历史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事都是很偶然,比如美国立国。跟乔治三世同期的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曾说过“与其像英国乔治三世那样允许美洲独立,我不如对自己的脑袋开枪。”换成一个时代的乾隆皇帝结果更不用说,蒙古的葛尔丹新疆的大小和卓都是例子。如果按照乔治三世最初焦土作战的设想,并不是无法镇压北美叛乱。但由于内忧外患,最终不得不吞下苦果。

        内忧主要来自于党争。虽然比不了奇葩国家日本两年一换的频率,但辉格党多利党之间的对掐直接导致对外政策的不一致互相扯皮拉后腿。更何况金钱利益基本上来说超乎一切党派,而议会中的成员们又跟北美殖民地资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敌友难分的状况使得乔治三世炸毁码头焚烧城镇的计划胎死腹中,国家事小自家事大,你要把老子在北美的港口铺子烧了,老子能在议会支持你投票?

        而外患更危险,在跟法国宣战的同时,1779年英国更向西班牙宣战。全球急剧扩张的后遗症在情况最危急时候终于爆发出来,四面树敌的结果就是苦主一个个跳出来导致四面楚歌。打赢了一片焦土财政破产,打输了人头不保是肯定的,各国的革命党们都虎视眈眈等着呢。当1781年约克镇大捷出现改变了整体战略局势(美法开始战略反攻),和谈承认美国独立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平心而论,虽然在其统治时期内美国独立,但实际上乔治三世的时代还是硕果累累成就非凡的。如果说伊丽莎白一世为英国打下了经济基础,那么乔治三世则为大英帝国做了三件事。一是确保了殖民地经济体系的发展,二是维护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稳固,三是打击了竞争对手法国。

        首先,制海权的确立保证了殖民地经济体系得以平稳运转。即使美国独立后从政治上脱离了英王统治,但在经济上依然从属于这个覆盖全球的体系并从中持续获利。贸易体系带来的大量资金以及广阔的市场需求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产能,反过来又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体系,殖民地经济一方面保证了低价获取原材料,另一方面又半垄断了销售市场。1765年问世的珍妮纺织机带来了产能的飞跃,产能的提高必然导致对两方面需求的增加,一是原材料,二是市场。这方面的例子是现成的,2005年后铁矿石价格暴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而90年代加入世贸前纺织品产能的暴增,必须要跟美国签订纺织品贸易协定拿到出口配额。供需两旺的情况使得为了追求生产的更高效率,对科技投入大大增加,最终导致了可大规模商业化的改良蒸汽机出现。另外当美国人开始自己吃自己后,不用在北美跟法国守着漫长边界线死掐的结果就是英国的军费无底洞终于能补上了。一边砍军费节流,一边借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天赐良机开源,1783年上台的纪录创造者保持者小皮特(24岁!!!)之所以被誉为英国最好的首相,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稳定了财政。从小皮特的经济执政思路看,后世克林顿的经济发展路子实际上跟他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借着科学技术革命的风青史留名。再加上一个靠着油价暴涨顺风顺水的普京(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不难发出“时势造英雄”的感叹。

        其次,由于美国独立是起源于因为没有代表权而抗税,1689年《权利法案》对殖民地民众的制度缺陷暴露的一目了然,恰恰正是战争后的反思与政策调整,反而完善了英国君主立宪制,为后来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打下了稳固的政治体系。痛定思痛,痛何如哉,200万美洲人的脱离意味着原本有800万人口的英国缩水了四分之一,但同时也代表着大部分不安定因素也都随之而去(比如“刺客信条”中玩跑酷的美国忍者们)。以加拿大为例(当时还不叫这个,加拿大是印第安语中是指村庄),能折腾的有野心的抗税的不服不忿的都去美国闹革命去了,剩下的大部分自然都是保皇党。更何况因为美国经济还变相依附于英国的殖民地经济体系内,新兴的殖民地商业资本在实现了立杆子自我保护之后,马上跟八年抗战的对手唱起了哥俩好大家一起发财。相比较同时代的法国大革命从1789年一直折腾到1879年才最终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稳定的政体才是国家出现黄金时代的重要前提。

        另外,乔治三世时代的一大成就就是打击了法国这个一辈子的竞争对手。别的不多说,法国人引以为傲的拿破仑最终还是被英国黑手拉帮结伙的镇压了,而拿破仑(1821)跟乔治三世(1820)前后脚去世本身就意味着谁是胜利者。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法国大革命持续了接近100年,而正是在这段由工业革命带来的黄金时期,英国从地区强国终于变成了日不落帝国。

        1785年的改良蒸汽机、1807年的蒸汽船以及1814年的蒸汽机车意味着殖民地经济体系的整体更新换代,而1840年的生产大规模工厂化,标志着英国彻底完成了工业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产能暴增的后果只有两种,一是全线开花四处倾销回收资金再发展,一是产品滞销资金链断裂破产清盘。在实现了工业化的英国殖民地经济体系内,寻找廉价原材料产地以及新兴市场销售产品变成越来越重要的目标。1840年鸦片战争以及占领新西兰,1857年控股苏伊士运河,1858年占领印度,1880年以及1899年在南非发动两次布尔战争,当全球最终被基本瓜分干净后,英国主导的殖民地经济体系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生死攸关的难题:市场增长的速度赶不上产能增加的速度。无主之地没有了以后,惨烈的互相从碗里夺食就顺理成章的上演了,当日不落帝国黄金时代的统治者、欧洲老祖母维多利亚女王于1901年去世,遍布欧洲的女王家亲戚们最终撕破脸皮打成了一片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说人这东西古今中外都一样,小到抢房产抢遗产,大到抢地盘抢资源,并没有什么不同。按照韦小宝的话说,皇宫妓院骨子里都是一样的,竞争才是主旋律。

        什么叫做软实力?满世界领导人全是自家亲戚……

        1. 维多利亚长公主,嫁给普鲁士太子(后来的弗雷德里希三世),她的儿子是赫赫有名的德皇威廉二世,今西班牙王后索菲之外曾祖父;女儿索菲是希腊王后,亦是今西班牙王后索菲之祖母。

        2. 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娶了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大女儿亚历山德拉公主,他们的二儿子是后来英王乔治五世,女儿莫德公主是挪威王后。

        3. 爱丽丝公主,嫁给黑森达姆斯塔特大公路德维希,他们的大女儿维多利亚公主的一个女儿路易斯后来成为瑞典王后,另一个女儿是英国菲利浦亲王的母亲;小女儿是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另一个女儿艾琳嫁给爱丽丝公主姐姐的儿子,唯一的儿子娶了爱丽丝公主弟弟阿尔弗雷德王子的女儿。

        4. 阿尔弗雷德王子,娶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唯一的女儿玛丽公主,他们的长女-玛丽是罗马尼亚的王后,外孙是罗马尼亚的卡罗尔一世,外曾孙是末代罗马尼亚国王迈克尔一世;长外孙女-罗马尼亚的伊丽莎白公主是希腊的乔治二世王后;次外孙女-罗马尼亚的玛丽公主是南斯拉夫王后。

        5. 海伦娜公主,嫁给石格益勒—荷尔斯坦公爵克里斯蒂安。

        6. 路易丝公主,嫁给英国阿盖尔九世公爵约翰坎贝尔,丈夫是后来的加拿大总督。

        7. 亚瑟王子,娶了普鲁士公主玛格丽特,他们的女儿玛格丽特公主是瑞典的太子妃(在丈夫继位之前就去世了),而瑞典太子妃玛格丽特的长子于1947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的机场因飞机失事坠毁而去世,他与妻子西比拉王妃(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女,利奥波德王子的长孙女)唯一的儿子就是当今的瑞典国王;她唯一的女儿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母亲,前丹麦的英格丽德王后,后者就是为纪念早逝的母亲而以其名字为自己的长女—丹麦女王命名的。

        8. 利奥波德王子,娶了Waldeck & Pyrmont家族的海伦公主,女儿是爱丽丝公主,嫁给乔治五世的玛丽王后的幼弟,丈夫是后来的加拿大总督;他的遗腹子查尔斯爱德华在其因血友病过世后约四个月出生,一出生即继承了其奥尔巴尼公爵爵位,在16岁时又成为了萨克森—科堡-哥达的大公,其长女是现任瑞典国王的母亲。

        9. 比亚特里斯公主,嫁给巴登堡的亨利王子,他们的唯一女儿维多利亚尤金妮公主嫁给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三世,成为后来的西班牙王后,也就是现任国王的祖母。

        (百度,维多利亚女王)

        如果把英国三大国王跟清朝三大帝比较,可以看到很明显的相似性。伊丽莎白一世/努尔哈赤奠定了帝国的经济军事基础打下了底子,乔治三世/康熙扩大了帝国疆域稳定了经济税收体系,维多利亚女王/乾隆创造了盛世。而中华文明之所以从领头羊位置掉队200年,没有赶上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快车是最根本的原因。当技术进步带动产能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加,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全面落后就是无可奈何的。从经济角度说,之所以毛泽东比蒋介石高明太多,唯一的原因就是经济理念的差距太大。老蒋实际上干的是买办行当,而老毛则是搞实业的。作为全球几百年唯一一个从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前经济水平直接跳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水平的国家,老毛领导下的中国砸锅卖铁节衣缩食用三十年(1949年-1978年)完成了其它工业化国家用了两三百年才实现的进步,插队赶上了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而国民党的黄金十年,并没有着眼于耗资巨大的重工,反而大力发展了短平快的轻工业,以赚快钱为先。所以真到拼硬实力时候,就抓瞎了。

        写到这里扯远一点,新上任的台北市长柯文哲号称“被殖民时间越久就越进步”,这货的经济以及历史肯定是体育老师教的:被殖民时间长的地方,大部分在非洲。再维基一下他的背景,一切都很清楚了,他爹他爷爷都是日本殖民地时期的顺民,作为顺民三代,自然会转职瓜农自卖自夸。而作为独立参选人当选,只能说明两点:第一是台湾的两党已经没人了,这种顺民三代都压不住;二是台湾已经没戏了,这种开着脑残光环吃手艺饭的经济文盲医生都能当市长,可想而知选民的水平如何。要知道就算是古惑仔里面陈浩男在帮会里竞选小头目负责街区,也不能胡说八道,得分析有多少场子要多大成本多少人力能拿多少收入。台北这么大地方的扛把子却说出这种文盲水准的东西,政治经济还有啥可期待的,绝对是坐等看笑话出洋相的节奏……

        纲举目张,带头的无能抓不到关键点走不在正确路上,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更何况开历史倒车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说英国领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始积累赤裸裸带着血腥,那么各国共同进步以内燃机带动电气化为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温情多了,毕竟商业体系已经有足够的产能带来资金投入,而现代科学体系的成形也带来了井喷一样的科技爆发。

        军人、政客逐渐褪去了光环,商人与科学家作为主角的时代到来了。

        • 家园 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还真不是笑话

          新闻里就有:

          “让我教体育,纯属赶鸭子上架”,25岁的刘鑫对记者抱怨。她是枣庄市一所中学的体育老师。她大学时的专业是中文,刚到学校任教时想着学校会让她教语文,想不到会让她教体育。她说,学校里100多个教师,男的只有七八个,年级最小的也快50岁了。校长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了刘鑫。

          http://edu.sxgov.cn/content/2015-02/02/content_5519066.htm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