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国制造成本接近美国”是如何被炮制出来的 -- 陈经

共:💬115 🌺945 🌵2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制造成本接近美国”是如何被炮制出来的

    近来很多新闻引用了“中国制造成本接近美国”这么一个结论。如这几个新闻:

    1. 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中国制造成本直逼美国

    http://news.163.com/15/0810/08/B0L2SJR20001124J.html

    “事实上,中国制造的成本正逐年上升。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该报告分析了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制造成本指数是96,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可见双方的差距已经极大地缩小了。”

    2. 境外媒体:大陆制造成本接近美国 印度欲迎头赶上

    http://www.cankaoxiaoxi.com/finance/20150810/897950.shtml

    “境外媒称,美国专业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大陆的制造成本已达到美国的96%,与美国相差无几;《纽约时报》日前则表示,大陆的纺纱业成本,反而比美国高出30%。

    据台湾“中央社”8月10日报道,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日前发布题为《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的报告,提及上述结果。这项报告指出,若比较全球出口总额排名前25的经济体,并以美国的制造成本为基准指数100,中国大陆的制造成本指数高达96。也就是说,同一件产品,若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国大陆则需要0.96美元,这表明两者差距已大幅缩小。”

    3. 美国BCG报告: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

    http://finance.qq.com/a/20150808/018077.htm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日前发布报告《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显示,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是96,即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双方差距已经极大缩小。”

    总之,有一个西方机构(这次是BCG)发布了报告,公布了某种指数。有媒体直接介绍了这个事,如新闻3。还有媒体谈的是其它事,但就引用这个指数当证据。不少媒体从业人员介绍或者认同了这么一个数据:

    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是96。也就是说,同一件产品,若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国大陆则需要0.96美元。

    如果肯认真点去看英文原文,连接是这个:

    The Shifting Economics of Global Manufacturing:How Cost Competitiveness Is Changing Worldwide

    https://www.bcgperspectives.com/content/articles/lean_manufacturing_globalization_shifting_economics_global_manufacturing/

    简单说,就是根据2014年数据,BCG发布了一个“Global Manufacturing Cost-Competitiveness Index”,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指数越低越有竞争力,美国100,中国96。中文媒体脑补了一个“也就是说,同一件产品,若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国大陆则需要0.96美元”,把指数100当成是一个成本价格了。不少人看了估计会嘀咕,但又搞不太清。

    同篇文章里,还有2004年的数据作为对比,仍然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成本竞争力指数是86.5。如果按前面的脑补逻辑,2004年,美国1美元能造的东西,中国也要0.865美元,并不便宜多少。媒体一般都说10年来,中国制造业成本上涨了好多倍,工资上涨变三倍。又说美国搞了能源革命,制造业成本下降。结果10年过去,0.865只变成0.96,这怎么也说不过去了。所以没有媒体新闻说2004年0.865美元这个数值。真相是,2014年的0.96美元也是胡扯。

    这个指数是这么计算出来的:主要有三个成本考虑项,加权考虑,再凑成100。

    1.劳动力综合成本。能干的可以顶几个人,同样的钱能请多些低价劳工,所以要综合考虑。数值是18.2。

    2.电力成本,数值是1.1。

    3.天然气成本,数值是1.5。

    所以,美国的成本就是18.2+1.1+1.5 = 20.8。三个分项的具体数值应该是根据占成本的比重给出来的。20.8这个数字不够整,就加上个79.2,变成100好听。这是美国的数值,2004年和2014年都不变。为什么不把20.8乘以一个数变成100,而是要加上79.2,这就是人家“专业”地忽悠的本事了。这79.2叫“其它”,大家都一样。制造业降成本最厉害的是产业聚集,BCG故意忽略,你有没有产业聚集都是加79.2。

    相应的,中国2004年的数值86.5是这么出来的:

    1.劳动力综合成本,4.5。相比美国的18.2,意思大致等于说,花同样的钱,在中国能做出4倍的工作量。

    2.电力成本,1.4,比美国高一点。

    3.天然气成本,1.4,比美国低一点。

    所以,中国2004年相对美国的成本就是4.5+1.4+1.4 = 7.3。在这个数值体系下,成本是美国20.8的三分之一。但美国加了79.2凑成100,中国也加,就变成86.5。

    同样,中国2014年的数值96是这么出来的:

    1. 劳动力综合成本,10.2。相比美国的18.2,意思大致等于说,花同样的钱,在中国完成的工作量只有不到2倍了,相对于2004年优势减少。

    4.电力成本,1.8,比美国高一些了。

    5.天然气成本,4.4,比美国高很多。

    所以,中国2014年相对美国的成本就是10.2+1.8+4.4 = 16.4。在这个数值体系下,成本是美国20.8的约80%。但美国加了79.2,中国也加,就变成95.6,略成96。美国1美元,中国0.96美元,就是这么来的,其中79.2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但即使是这个指数的原始含义,中国2014年指数16.4,也很不合理。这相当于说,在中国进行制造,人工成本的考虑是10.2,电力成本考虑是1.8,从权重来看,也能说得过去。但天然气成本4.4,这就莫明其妙了。为什么到中国搞制造业,要把天然气成本看得这么重要。企业用人成本10.4,用天然气成本居然能到用人成本的小一半??这是BCG搞的障眼法,美国三项成本的比重是18.2:1.1:1.5,对它自己也许是合理的。但是把别的国家相对美国的各分项调整以后,会极度扭曲这三项的比重。这是极不科学的。美国天然气便宜,它就用天然气。中国用美国三倍价格的天然气去搞制造业不是扯蛋么,当然用更便宜的煤。

    这种垃圾逻辑,它不是低智商的表现,而是大胆的无耻,是高级骗术。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体系,目的就是忽悠人。利益相关者懂了,也只是会心一笑。相信并加以传播的,就是真的那啥了。

    这个成本评估经过胡乱加减乘除操作,已经面目全非了。但是它就利用媒体优势,扔出了这么个报告。得出了数个“重要结论”,黑的不仅是中国:

    1.在美国制造,和中国成本差不多。中国10年前算低,但成本急剧上升,和巴西一样。

    2.在墨西哥制造,比中国成本低。(解析具体数据,发现是墨西哥天然气和美国一样便宜,把指数弄低到91。)

    3.俄罗斯、东欧、西欧,除了英国,全部成本巨高,10年来一直高。

    4.印度稳住了制造业成本优势,成本一直很低,比中国有希望。

    5.最重要的,因为这数据,制造业有了向“美国、墨西哥、印度”转移的趋势,要离开、请离开成本急剧上升的中国。

    这些逻辑,通通是扯蛋。2004年,中国的指数是86.5,印度是86.8,制造业在哪国发展得更好,向哪迁移?先不扯电价,有没有电力供应这一条就比这些重要了。

    用不着看这指数那指数,出口总额、出口增长率、全球市场份额、FDI,这些数据每个月都有。吹成就、唱衰、看趋势都很清楚明白。出动了高级骗术,正说明这些数据不够看。

    (完)

    通宝推:李逍遥,默默,df31,nvda,王小棉她妈,烤糊的卷子,joomla,灰灵,好文留观,被明月兮佩宝璐,遂爰2012,尚儒,Sheldon,雪君,加东,自以为是,滴滴涕,联储主席,故乡在喀什,丁一叮,铁手,醉寺,脑袋,上古神兵,kk,实事求是,积吉,搁浅的船,回车,关中农民,老惰,遥仰凤华,dy571,雪域骑兵,我偏要折腾,清风居士,xiaobailong,史文恭,梓童,西瓜子,my8883,骨头龙,平淡是真,西伊,看山,向前向前,楚庄王,jhjdylj,mezhan,钩河木,陈王奋起,北纬42度,晨翼,80后30,XemK,林风清逸,yaquan,花大熊,五峰,mailsina,良金百辟,东方青木,天地外流江,职业潜水员,trilfe,桥上,非鱼,老老狐狸,一刻馆皆様,大胖子,驿寄梅花,
    • 家园 政委你好!

    • 家园 其实吧,我倒是觉得不解释更好哇

      反正看了这种东西就相信中国制造成本逼近美国的人,也多半是自以为是的聪明人,这种聪明人越少越好,爱去哪就去哪,别拦着他们。

      LZ这种搞法,是会被战略忽悠局的同志批评的。

      当然,我这是在开玩笑,我是要向LZ致敬的。

      关于解释不解释,其实就是个随机性和必然性的关系。

      我的看法是,解释一下是有必要的,但是只能是【有缘人】才能明白,自以为是的聪明人是非常相信这个论调的。

      如果你这个国家【有缘人】是主力,那你这个国家别人怎么描也描不黑;

      如果你这个国家【自以为是的聪明人】是主力,你怎么解释也阻挡不了事情被【说坏】。

      不解释,当然不行,这就如同放任自流,可是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解释上,这是想控制自己控制不了的事。

    • 家园 粗算一下中美劳动力成本比较

      2013年美国制造业全部工人工资总额7468亿美元(当期价格,不算社保等福利),当年全部劳动报酬9296亿美元。当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20285亿美元。

      美国制造业每美元增加值工资成本36.8美分;每美元增加值劳动报酬成本45.8美分。

      2013年中国工业部门增加值210689亿元,目前还没有发布这一年的制造业增加值数据。2012年中国工业部门增加值199671亿元,制造业增加值161326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部门增加值的80.8%。假设2013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部门增加值的比例不变,则可以估计201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170237亿元。

      当年中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4567亿元。另据国家统计局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3年中国农民工26894万人,其中31.4%在制造业,可以估算制造业农民工人数为8445万人。制造业农民工月平均工资2537元,按一年劳动10个月计算,年平均工资25370元。所以制造业农民工工资总额为21425亿元。此外还有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考虑到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多为农民工,不再计算。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工资总额相加,可得制造业工资总额为45992亿元,不含雇主缴纳的社保等福利。

      所以仅算工资成本,中国2013年的制造业工资成本为每元增加值工资成本27分。增加值、成本分别换算成美元以后比率不变。与美国制造业工资成本相比,中国的单位工资成本相当于美国的73.4%。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这个算法靠谱,说到底还是单位人工的盈利率下降

        分子上的工资再涨,但是分母上的所创造的增加值增长的不多,所以自然单位盈利率下降。

        具体从工资上算的话,假如10年前1个人1500人民币工资能创造2000人民币纯利润,现在1个人2000人民币的工资可能只能创造1000纯利润(1000=2000-600-400),由于出口原因汇率升值少了600(2000*30%升值),原材料成本涨了400。

        按照正常情况,人工成本增加的同时应该还能换来盈利率的增加,换句话说就是随着经验技术的增长,创造的利润应该增加。但由于一直没能实现产业升级,所以10年来卖的都是差不多的中低端商品,也赚不到更多的钱。

        原来在中国投1块钱能赚1.3(2000/1500)块利润,现在只能赚0.5(1000/2000)块,而在美国投1块一直能赚0.2-0.4块,再加上预期人民币贬值可能将来在国内连0.5块都到不了,这才是外资逃离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所谓制造成本接近的真相。

        并不怕别人炮制数据,就怕自己不懂装懂乱开炮……

      • 家园 中国每个行业人工成本都是美国的一半以下

        制造业行业大类就30个以上,差异特别大。中美的制造业运作方式,差异也是特别大。中美的制造业总增加值,以及工资总额,更象是一个分配概念,也就是说增加值的30-50%分配给工人,而不是一个成本概念。

        中国搞的那些制造业大类(30%人工成本)美国干得极少,如果美国硬要来,人工成本会高到70%以上,所以就干脆不干了。美国干的是人工成本30-50%的那些行业,中国去干,人工成本可能是15%。但由于经济构成不同,这些行业增加值占总量的比重不算太大,所以主流还是中国30%人工成本的行业。

        所以,哪怕中国每一个行业的人工成本是美国的一半以下,经过你这种“统计”,劳动力成本也变成了73.4%。

        所以,不要用这种平均来掩盖行业的差异。

        • 家园 另外你的“人工成本”务必定义清楚

          是单位产值成本还是平均每个劳动力的成本

          如果是平均每个劳动力的成本,没什么可讨论的。现在要讨论的就是与劳动生产率相比较的劳动力成本

        • 家园 我是粗算吗

          你如果有精力,可以分行业细算,将中国出口行业与美国出口行业比较,我估计也差不到哪里去

          美国干的人工成本占30-50%的行业,中国做得了吗?比如苹果把研发掌握在自己手里,生产线外包给富士康。中国能说这个生产线交给你,苹果的附加值归我吗?

          • 家园 中国确实做不了

            所以说两边的制造业其实是不同的,直接比较成本是不对的。

            简单比喻下,就是:

            中国造的是A,人工成本1

            美国造的是B,人工成本1

            能下结论说中国和美国人工成本一样吗?不一定,因为如果:

            美国如果造A,人工成本是2

            中国如果造B,人工成本是0.5

            那么显然成本不一样

            所以不能因为都划分为“制造业”就直接对比,应该比较相同类似产业

            通宝推:铁手,
      • 家园 算得好!三个问题。

        一是中国增加值中的增值税是否应剔除?因为美国没有增值税。二是作为决策依据而言,因为制造业高管的工资或许更像是利润分成,似应都剔除。三是这一格局已经是结果,其实不能用于决策,因为劳动力毕竟是具体的,是事前的。

        • 家园 增加值是个经济学概念

          是不受税收制度影响的。

          增加值 = 总产值 - 全部中间投入成本

          这里的中间投入包括全部物质投入(原材料、能源)等,但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

          GDP就是从增加值来的。从收入角度,各国、各产业的增加值都包括劳动报酬、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包括利润、利息、租金。生产税净额又名间接税减补贴。

          间接税范围很广,包括增值税、销售税、关税、房产税等。美国差不多所有产品都有销售税。

          • 家园 讨论统计问题。

            既然“各国、各产业的增加值都包括劳动报酬、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而且“生产税净额又名间接税减补贴”,又有“间接税范围很广,包括增值税”,那么肯定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是包括增值税在内了。而美国无增值税,其销售税比例相对中国增值税肯定是低不少。

            • 家园 是先有增加值后有税

              税多税少不影响增加值大小

              如果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来说,增加值大致相当于当期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新价值创造出来以后,才在社会各阶级和政府间分配。所以是先有增加值,然后才有各阶级收入、政府税收

              主流经济学的原理不一样,结果也是一样的。总之将工资与增加值相比是正确的。

              销售税是对整个商品价值按比例收税,增值税是只对其中增加值的部分收税。比如一杯咖啡20元,如果销售税率5%,销售税就是1元。如果是收增值税,只对增加值部分收,比如增加值部分是10元,增值税率10%,收上来也是1元

              在整个经济层面,美国的间接税占GDP比例确实低于中国,但是美国的直接税是税收大头(就是企业和个人收入所得税)。

              通宝推:铁手,
              • 家园 假设增值税不收了,政府转收所得税弥补收入。

                是否会造成gdp里的产业比例变化,即制造业减少,第三产业增加?

                • 家园 从国家统计局的资料看可能会有比例变化。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http://www.stats.gov.cn/tjzs/tjbk/nsbzb/201402/P020140226559332052330.pdf

                  上说: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应缴增值税

                  不交增值税后,物价应该会降(如果竞争充分),按现在的统计核算办法,工业增加值会减少。

                  一个推论就是增值税高的国家,制造业的比重相对被夸大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