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未列入元勋名册外一篇:带盾护卫张劲夫 -- 黄河故人

共:💬40 🌺55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未列入元勋名册外一篇:带盾护卫张劲夫

    前言

    张劲夫去世了,至此最后一个中顾委常委也离开了,曾经让很多人很不爽的中顾委彻底走进了历史。在新华社对张劲夫的介绍里,提到了他一生中经历的大量的事情,其中在中科院的十年被一笔带过,甚至都不到半句话。

    中宣部的战五渣能力在这里可见一斑。无论是打字的小编还是审稿的领导,你之所以能在电脑前面安静的打字,能在家里狂喷体制问题,是因为你们头上有两弹一星这面“和平之盾”罩着你。两弹一星的成功,是50年代到六十年代中科院的黄金十年孵化的最重要的成果,而当时,中科院的实际掌门人,就是党组书记张劲夫。

    从另一个角度说,张劲夫也可以称得上是带盾护卫。在他的盾牌下,院里的科学家们受到了较小的冲击,保障了国家重点项目的成功。为此,张劲夫曾经三次“批龙鳞”,三次抗旨还都获得了毛主席的支持,这在当时的干部中,是极为罕见的。

    在科学院的老爷子和老太太们眼里,张劲夫是历代管过科学院的人里面最会做领导工作的那一个。和做媒体朋友聊天时,朋友提到了给科学家们解决房子和孩子问题的胡耀邦,并说这是这是科学院的老爷子们最感激的人。鉴于朋友间关系不错,我很坦诚的告诉他:胡德平他爹在我们这里老先生们心目中够不上你说的那么好,你不能因为他考试考了一次60分就这么表扬他,否则他平时的成绩得差到什么程度?别的不说,哪个党员的坟地占地面积这么大?

    没有组织任命就主持工作的人

    张劲夫主政科学院10年有余,但起初却没有正式的组织任命,以至于有的科学家的回忆录里说张劲夫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当家人。张劲夫是搞经济出身的,从地方进京之后在地方工业部做党委书记。组织部长安子文一个电话把他叫到了科学院,并告诉他这是中央决定的,不由得他不同意。去找了主管科学院的陈毅才知道,他是陈毅点将要过去的,而且是先调他后通知时任院长的郭沫若。

    陈毅之所以点张劲夫的将,是因为他很了解张劲夫的能力。陈毅有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山东人民提出,即便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解放军打到哪里,送军粮的小车推到哪里。当时负责军粮工作的,就是华东支前司令部粮食部长、前方办事处主任张劲夫。

    当天晚上在北京饭店搞了个科学家大会,陈毅到场,郭沫若宣布,张劲夫讲话表态,这样张劲夫就成了当时实际主持工作的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和党组书记了。在大会上,张劲夫的讲话是:“我来科学院是中央定的,我来学习、向大家学习,当学生。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科学技术很重要,我不会,我没有做过科学工作,也不懂自然科学;但是,我要学习,来和大家共同搞好向科学进军!”

    当时的科学院权责甚大,所以在干部上也是高配,院秘书长都是从山西省省长的位置上调过来的。当时的情况是涉及国防方面的科研任务,对于非党人士是绝对隔离的,对于党内领导干部是只知道自己管的那一摊,掌握全局的只有实际主持科学院工作的张劲夫一个人,郭沫若这个院长很大程度上是个吉祥物。

    今天的白院长要去找国务院总理汇报工作大概是要排挺长的队的,当时的张劲夫可没这么麻烦,张劲夫上班第一天就去找总理去了,而且之后还经常直接面见总理,比如有一次“批龙鳞”。

    在院党组书记的的第一炮

    事实证明,陈毅作为元帅,绝对的知人善任。张劲夫从来没搞过科学,属于标准的外行领导内行,但是他的第一炮也是中国科学系统发展的第一炮打响了,而且非常响。

    上班第一天,张劲夫就去找总理了,作为向科学进军的龙头单位,总得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吧,国务院安排这个单位做什么吧。总理对他说:“你去,首先抓好科学规划工作!向科学进军怎么进,定个远景规划。现在已经有几百位科学家在搞,范长江同志在那里负责组织。现在调你去,主要你去负责。国务院成立一个科学规划委员会,由富春同志当主任(富春同志是负责计委工作的),你去当秘书长。你先把规划搞出来,搞出一个规划纲要,搞出一个文件。”

    回来之后,张劲夫就把日常管理工作全部转给了裴丽生,集中精力抓大事,抓规划工作。

    搞规划最大的问题是七嘴八舌,意见不统一。最初是大科学家们开会讨论,但是这些科学家们一般是只在自己的领域内精通,善于搞管理的科学家不是没有,比如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朱光亚这些人,但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张劲夫首先是听,虽然这些大科学家们讲得很乱,但是他在会议中慢慢理清了头绪。这个事情上,科学家们谈事情,一般是按照学科谈,比如化学家你让他谈核物理,这个倒不是不能,但是深入不了;物理学家你让他谈微生物,这也麻烦,隔行如隔山。话不能说绝对了,也有深入的,比如钱学森就做了一个核聚变方面的报告,很受欢迎,虽然这时候的中国还连自己的原子弹都没影子呢。

    但是科学院当时不是按学科来的,把科学院弄着这么位高权重是让你做事情的,是做大事情的,但是这些话又不能向这些科学家们讲。最后定下来“以任务为经,以学科为纬,以任务来带学科。”

    在帝国主义封锁我们,在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情况下,一个科学技术落后的大国,要制订出一个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长远规划,谈何容易!张劲夫这个外行是这样在短时间内牵头编制出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第一,首先弄清什么是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需要那些科学技术。他组织各方面的科学家讲,组织各工业部门的领导讲,组织了几十次报告,像小学生听课那样,让大家听,使规划一开始就建筑在现代科技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建设需要紧密结合的基础之上。

    第二,组织对全国各地各部门上报的几十个科学规划进行讨论,广泛听取几百名科学家的意见,然后和办公室的杜润生、范长江、武衡等进行收集,综合、分析、归纳,解决了制订规划中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一是确定了“以任务为经,以学科为纬”的编制规划的方法论,即通过国家重点和重大任务的解决,来带动各学科发展。二是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战略指导方针。

    第三,建议中央请苏联派专家到中国进行帮助,并派代表团去苏联征求对我国规划的意见。苏联派来的18位“明星”科学家(院士)为制定规划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他来华的苏联科学家也为规划的完善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使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大棋盘上成功地投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棋子。

    第四,经过半年多的紧张工作,制订出了一个全面的、先进的、可操作和可检查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得到了党中央的批准。这个规划的制定,被公认为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

    这份规划,一共是57项重要任务,包括616个研究课题。明确的重点任务有12个。

    拿着这规划,张劲夫又去找总理,总理让他从这里面选出最关键的几个,放到前面来抓。后来定下来是:计算技术、半导体、自动化技术、无线电电子学,而且很快落到了实处。我国第一台计算机于1958 年就研制出来了,名字叫“八一”;然后是第二台计算机“109”,已经达到每秒10000次了。接着第二代的109丙机,已达到每秒数十万次,成了“两弹一星”的功臣。直到今天,我们的天河二代连续两年领先于美国,要感谢当初打下的基础。

    前排从左到右:张劲夫、吴有训、毛泽东、郭沫若。这里面只有吴有训是物理学家,也只有吴有训对当时正在搞的原子弹一无所知。

    顺便再多说一句总理的事。虽然导弹与原子弹并重,但第一个定下来的是原子弹,导弹是在咨询了钱学森的意见之后才定下来的。为了导弹,总理特意召集老帅们开会,征求他们的意见。意思是国家要搞导弹,需要花很多钱,军队要过一段苦日子。

    中华之盾

    根据前面对科学院的介绍,大家可以理解科学院对于两弹一星的孵化器作用了。两弹一星元勋23人,就有一半曾经在科源社区这个中关村破楼最集中的小区里居住过。

    人造卫星方面,东方红一号是科学院牵头搞起来的,其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孵化器。

    原子弹方面曾经讲过很多了,修原子能所这个楼就是为了干这个而准备的。

    这个三角是原子能所的标志。

    氢弹方面,本来是九院和科学院两条线,科学院这边是于敏和黄祖洽,还有短暂参与的何祚庥等人。那边走了岔路,于敏这边有了效果之后,很快就调到了九院去全力攻关。当初为了保住于敏所在的课题组,还让于敏当了一段时间的兼职图书馆管理员。

    图书管理员出人才啊。

    导弹方面总有人怀疑科学院的作用,觉得这个纯粹的武器似乎和科学院不搭界,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子的。当时科学院不仅在人力资源上大力支援五院,而且还在自己做一些工作。

    五院刚成立的时候,那天想让张劲夫过去当政委,张劲夫说我都脱了军装了,再去不好,何况你们让我去当政委不就是为了好从科学院挖人吗,别有顾虑,我们全力支援,于是力学所的所长去了,调人也成了主要从科学院调。

    张劲夫建议五院和科学院两条腿走路,科学院给五院探路,毕竟调走的只是部分骨干,大部分人还留在科学院,比如郭永怀还在院里。

    搞导弹先得落实发动机和燃料。发动机的事情力学所负责,怀柔的力学所二部就是干这个的,后来这里的不少人被调去了五院;第一个风洞也是力学所的;燃料主要由化学所二部负责,我认识的一位老师就是从防化兵部队被直接调去搞火箭燃料的,老师手可厉害了,什么都能修;为了搞液氧液氢,在中关村建了一个气体站,后来发展成了低温中心,现在是理化所一部分;搞含硼高能燃料的事情落到了上海有机所,现在还是他们申请经费的一个亮点;上海有机所还研制了多种含氟材料,现在是他们的重要学科方向;大化所在烃类燃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大连山里还建了个实验基地;为了解决导弹的自动控制,建了自动化所;弹载计算机由科学院研制生产,五院不单独搞了;跟踪导弹的雷达是电子所搞的;跟踪导弹的光学设备是光机所的;给导弹探路的气象火箭是科学院自己搞的,为了搞火箭,在上海建了机电设计院,牵头的是元勋之一王希季,把科仪厂的厂长也给调走了。

    科学院当时部门齐全到了什么程度呢?光靠五院,是不能把导弹做出来的;但是光靠科学院,是可以造出导弹来的。更过分的是他们还真的给造出来了,科学院自己搞了超低空战术导弹,然后三机部觉得不错,打包把资料全带走了,不知道是不是人也给打包了。

    有没有写穿越小说的写一下把1955-1967的中关村给穿越一下呢?

    搞科学就是要有大楼

    梅贻琦的一句话成了现在的心灵鸡汤:“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来自梅贻琦就职演讲,“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句话是非常非常坑人的!

    张劲夫主政科学院的第一天就把这句话给踢到九霄云外去了。没有大楼,科学家在哪儿建实验室?怎么放实验设备?实验设备有的是买的,有的是自己设计生产的,那就得有工厂给他们做。仪器设备必须不断更新,因为科学家研究的是自然现象,要研究清楚,就得有不断改进发展的仪器设备。要有实验基地去做测试分析,比如人造卫星你就得有模拟环境。钱学森搞火箭,那就得有风洞,盖不了大楼哪有什么风洞?所谓的国学大师们倒是不需要大楼,对于国计民生有用吗?好吃吗?中关村第一所大楼就是原子能所的楼(其实社科四所的楼完工更早一点,但是那个标准很低,也只有两层)

    不光有实验楼,还有家属楼。这些大科学家们回来那不能让他们没有住的地方,一开始没有,张劲夫去找总理要,总理把动物园附近西郊宾馆的十几栋楼批了三栋给科学院,这十几栋楼在当时的北京也就比北京饭店与和平宾馆差点。安顿下来要有家,于是有了科源社区最早的几栋楼。年轻人要成家需要房子,所以有了一堆筒子楼;成家了有两地分居问题,这个需要组织帮忙;解决完了那就有孩子了,得解决孩子入托上小学的问题,于是有了中关村一二三幼和一二三小(还好中学边上有人大附、北大附、清华附、101不用再自己搞了)。这些问题,哪个不需要大楼?

    有了实验楼,有了家,孩子上了学,那还得吃饭娱乐啊,不能把人当机器人用。于是有了副食楼,留存到现在的就剩下很好吃的中关村茶点了;需要娱乐,于是有了四不要礼堂,现在是新东方的一个授课点了;需要锻炼,于是有了游泳池,这个游泳池是郭沫若自掏稿费大家义务劳动修起来的。

    这一切,没有大楼行吗?

    民国期间,大学里面文理科比例大概是8:2,一多半的人搞文科。即便有理工科,物理系也倾向于理论,对实验很轻视。我国国内做出的研究工作第一次距离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是维生素K的人工合成,而不是现在网上传的泛滥的汤飞凡的沙眼衣原体。维生素K的合成基本上是谁先做出来谁就能拿到,清华出身的萨本铁慢了一步,但是他的工作也不是在清华做的,是在实验条件更好的辅仁大学做的。

    管科学工作者也是管理人

    也不用把解放初期那些大学生们素质想象的很高,大家都是年轻人出来的,你在大学里犯过的那些错误,你的老板们、老板的老板们在年轻时也不是没有过,但是他们一般不说。

    张劲夫给青年科学家们搞了集体宿舍,就发现了不少问题:马桶不会用,大便堆成山冲不掉;楼道里的灯泡装上就丢;公共场合的窗户没人管,风一刮碎好几块玻璃;楼道里垃圾多得没地方下脚;你刚想睡觉一定有人唱歌;广东来的学生好容易煲了一锅汤要品味,北京学生就咬了半块臭豆腐;半夜了刚睡着,一大哥穿着木头拖鞋咔哒咔哒上厕所去了,全楼都等着他回来再睡(在主管全国科研工作的常务副院长的干涉下,集体宿舍后来只能穿塑料拖鞋);最过分的是上海有机所一位老院士到北京来,走到集体宿舍下面,一泡热尿淋到了脑袋上。这都得管。

    解放初期老百姓的素质也不咋地。中关村是空地,但是附近保福寺是有村民的,东升乡也有人。工地上的建筑材料经常被偷,偷到了副院长们都恼火却又无可奈何的程度。后来是张劲夫组织青年人义务劳动修了围栏才杜绝了这一现象。

    陆元九是惯导方面的专家,他是地主出身,父亲要被镇压了,他心理压力很大。张劲夫亲自给地方政府写信保了下来。陈世骧的女儿考大学没考好压力又很大,张劲夫又给大学写信希望能在成绩相等的情况下优先录取。

    不仅是对这些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人,哪怕是要走的人,张劲夫也尽量帮忙。有位科学家老婆在三年困难期间去了香港,后来孩子没考上大学,想带着孩子去香港团聚并在香港读大学,这件事到了张劲夫这里,给他开了绿灯。

    科学之盾——逆龙鳞

    1. 反右斗争保护科学家

    张劲夫找到毛主席汇报说:“毛主席啊,我来向你请示!你不是让我向科学进军吗?中国有句话:`物以稀为贵’呀。向科学进军要靠科学家,中国现在没有乡少科学家呀,科学家人很少哇!要培养新生力量。现有的老科学家是宝贝,是`国宝’啊!因此,我的愈见采取保护政策。不然向科学进军,12年规划很难实现。”毛主席说:“你张劲夫还敢讲这样的愈见.好哇!有道理。`物以稀为贵’.是这样的嘛。”然后让他去找书记处,把这个形成文件。

    尚方宝剑在手,日内瓦会议后从国外回来到科学院的几百位科学家就省掉了参加运动这件事。从那以后,在张劲夫主政期间,对老科学家采取的一直是谈而不斗的方式,而且是个人谈话不公开,维护了老头们的自尊。

    沈阳金属所的葛庭燧,抗战期间就为共产党服务了,曼哈顿工程他还拿过奖章。金属所要把他打成右派,张劲夫飞到沈阳要把这件事压下来了。当时整个科学院打成右派的很少,当时一块提意见的五个人,童第周、华罗庚、千家驹都保下来了,曾昭抡先生没保住。钱伟长也没保住,一方面他是力学所的副所长,但是他还同时是清华的副校长,科学院自己保不住,曾先生当时如果没有高教部或者北大的关系可能也保下来了。

    这次事件的一个副作用是把社科院给分出去了,顺便社科院把东厂胡同那块好地方也给分走了。现在看来是个好事情,要不然你看看社科院近代史所和台湾所都是什么人呀。遗憾的是考古所给分走了,考古怎么看都是自然科学的事情,学历史的能看古书,现在能看古籍的人多了;但是对青铜器分析要金相学,对织物分析要纺织学;对材料的组成需要化学分析;碳-14是高能物理方面的;天文考古需要的是计算和天文台的东西;考察瓷器年龄的热释光是物理方面的;辨别瓷器真假XPS+热释光比电视节目上的专家靠谱一些;对木乃伊的研究CT和磁共振早就是重要手段;野外考古需要足够的地质学基础知识分析年代的地层变迁;看看地下情况也可以把洛阳铲和探地雷达配合着来。所有的这些都不是坐在书桌前面翻书能搞定的。据说有历史系的女研究生用硫酸洗石碑然后终于把千年幸存下来的文物给毁了的事情,这个有最基本的化学常识都不会犯这个不可挽回的错误。从这一点上来说,让他们转行去做公知反而是危害最小的一种职业。

    2. 保护小麻雀

    麻雀是在1960年才不再被定为四害之一的。其契机便是1959年11月27日,张劲夫综合生物学界的意见,写了一份“关于麻雀问题向主席的报告”,并经胡乔木转报毛泽东。

    这之前,由于麻雀大量被捕杀,造成了害虫的泛滥。

    3. 保护干部

    在解放初期的党内干部中,能够搞科研管理的凤毛麟角,大批派到科研机构内部政工干部不懂科研偏偏权力极大,比如原子能所的党委书记就差点把于敏给赶走,要不是钱三强坚持、胡乔木协调,何祚庥敲边鼓,这事还不好办。了解于敏对于中国氢弹的作用的人,都会知道这位党委书记做了一件多么SB的事,还好他没干成。

    会搞科研管理的也有,比如同为两弹一星元勋的钱骥,钱骥在地理所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在东方红一号的研制中,体现的也是一个“大项目经理”的角色。

    到院里这个层次,杜润生算一个。但是杜润生是被主席点名批评过的人,跟着邓子恢吃的挂落,敢用他那是要有担责任的勇气的。杜润生本来是要安排到经济所当所长,但是杜善于调研,笔头子又好,就被留下来当秘书长兼副书记。

    1960年事发了,苏联撤退专家,中苏关系不好了。但是苏联科学院又有个电报给我们科学院,要求派一个科学家来考察人参问题。虽然双方国家关系不好,但是双方科学家关系还不错,因为那边是秘书长来的电报,这边一位副秘书长就以秘书长杜润生的名义回电同意。这样就捅了马蜂窝,因为两国这方面正在闹大别扭,这是主席就很恼火,要了电报亲自看,一看署名杜润生,这不是点名批评过的吗?然后还被科学院给重用了,大火,后来在各个省市委书记的全国电话会议上,把这件事给传达了。

    会后张劲夫找到总理说明情况,总理说主席发了话了,你想怎么办?张劲夫顶着压力,以自己辞职为要挟,按照主席的态度把杜润生的副书记给撤了,但是把秘书长给保留了。

    张劲夫一些发言:

    张劲夫是一个讲话水平很高的人,不是说像现在的很多干部,脱稿可以讲好几个小时,实际有用的东西三分钟就搞定了,大部分时间是在灌水,下面听的人想睡觉又不敢睡,虽然显得很能发言。张劲夫讲话比较长,但是很生动,而且即兴发言很多。

    1. 开场白:“我不懂科学,来当学生,向大家学习,一起做好向科学进军的工作”;“我要做‘思想的桥’、‘感情的船’,我们的底子差,只有靠大家,才能做好‘向科学进军’的工作”;“科学家是我们的‘国宝’,是‘纵通专家’,而我是‘杂家’,专起上传下达和‘连横’作用”。

    2. 谈后勤:“我这个副院长,就是给你们做后勤工作的,我要让中科院变成清净的科研园地,让你们安安心心地搞科学研究,只要你们做出成果,我给你们拎包都可以。”

    3. 关于夫妻两地分居问题:我们汉字“安”字是宝盖头,下边有个“女”字。家里有了女人,才能安下心来。

    4. 你们不能定(葛庭燧的右派),如果你们一定要定,我们一起到中央去谈!不能给他戴帽子!

    5. 你们以后就不要给我送了,你们要多关心关心像王淦昌同志这样的老科学家。他们生活一直过得很艰苦,有的科学家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总是那套衣服,但他们的贡献大

    <完>

    通宝推:r52097,小书童,goodgunner,透明,jdrlgd,西电鲁丁,纹石,沧溟之水,混天球,看山,默默,霹雳焦蛙,暗香疏影月黄昏,Sheldon,白羊尖,醉寺,光头佬,故乡在喀什,神仙驴,陈王奋起,kk,三笑,haonan,一刻馆皆様,陆合,niuph,珊珊一何迟,达雅,黑山老妖,鸥盟,尚儒,林风清逸,莫彷徨,光年,yiwensilan,芷蘅,灰灵,PCB,上古神兵,hwd99,zen,好文留观,天白,平淡是真,阿笨,阴霾信仰,好不容易,回旋镖,盲人摸象,广宽,铁手,星海潮生,四处乱晃,滴滴涕,嘉英,胡一刀,踢细胞,飒勒青,witten1,半伪君子,红军迷,笑任平生,桥上,jboyin,自以为是,kiyohide,XemK,strain2,testjhy,hnlhl,老光,caoban,印奥采,mezhan,和平共处,可爱的中国,关中农民,善良的恶霸地主,侧翼,史文恭,樱木花道,何求,青颍路,唐家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