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邓特色,其一开始就公开宣扬:自己是开历史倒车 -- 海纳

共:💬724 🌺5328 🌵14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化大革命”的人力资本损失,被邓小平称为是“最大的损失

        “文化大革命”的人力资本损失

        “文化大革命”对高人力资本(主要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和中人力资本(指中等专科教育程度人口)的积累过程产生的冲击性、中断性乃至长期性影响,被邓小平称为是“最大的损失”,耽误了一代人。

        大学停止招生4年时间,在校生人数大幅度下降(见附表)。保守估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若按1965年作为基数计算,全国少培养了上万名研究生、100万名大专毕业生和200万名中专毕业生。实际数可能还会更大,因为中国大学或高中阶段的入学率大大低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1979年在连续三年恢复高考招生之后,中国的大学入学率仅为1.2%,只是其他低收入国家平均数的一半,只有发展中国家平均数的1/4。[10]此外,停止招收留学人员长达6年(指1966~1971年)。

        中专教育也受到严重冲击,招生数下降,以至停招,在校生大幅度下降。1979年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只有140万人,远低于1965年的水平;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数占全部中等学校学生总数的2.4%,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11%。这种情况导致的部分结果就是,1979年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只占0.5%,受中等技术或职业专科教育的也只占0.9%(其中很多是教师)。[10](pp.92,93)

        1977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朝鲜中央通讯社代表团时讲,“四人帮”在各个领域都造成很大的破坏,受破坏最大的(领域)是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受到的破坏就是不读书,使科研队伍后继乏人。[11]这就是为什么邓小平改变原定高校招生方案,力主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的原因。

        胡鞍钢:邓小平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与长期红利

        外链出处

        • 家园 邓这是劝人喝上恒河水。印度已经失败的道路,有人甘之如饴

          大学扩招前,印度大学生一直多于中国

          从49年到1999年,印度的大学生一直远远超过中国,1965年高校生为中国2倍多,若考虑两国人口比例,则近4倍

          结果,在西方的学术界,都知道中国的高等移民人才,是给印度人打工的,这说明,印度的高等教育平均素质,至少不比中国的低,而人数,印度是远超中国的。

          2000年前,印度高等教育一直超过中国,然则双方发展,却于此人才基数完全相反。

          中印发展不同说明: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在于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水平,而不是高级人才。

      • 家园 毛时代为什么对外开放保守?因为96年前,中国教育尚未达标
    • 家园 邓的几座丰碑:知青回城,混混横行,严打再花子弹钱

      推给企业,企业加大负担,最后大家一起大下岗

      违反经济规律,不为待业青年寻找正确的就业途径,最终拖累整个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拚命保8,就是给知青回城的一刀切给吓的。

    • 家园 邓的几座丰碑:77年大学高考,是以中学生失读为代价的。

      中国在文革进行了教育革命,第一次普及教育打败了精英教育,实现了儿童入学首次突破80%,达到95%。然则,到了邓主政,大学高考,直接拔苗助长,学生水平是高了,然则基地不固,你养个凤凰有什么用?

      点看全图

      尚未栽得中等教育的种子,培养中等教育水平下的工业水平,没有梧桐树,凤凰自然另找栖息地。结果清华、北大成了留美预备班,高考培养的人才,皆为西方所用。

      步子过大是要扯着蛋,脱离社会发展水平的教育,只能适得其反。80年代高考的高分大学生,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即不如前面的工农 兵大学生,也不如后面的大学扩大招生。

      通宝推:阴霾信仰,西安笨老虎,老老狐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