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苏菲,还是爱婆?后PC时代生产力工具之我见 -- 达闻奇

共:💬42 🌺202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苏菲,还是爱婆?后PC时代生产力工具之我见

    引子

    ipad pro终于上市了,尽管业内对这款产品颇多不看好之声,但我还是第一时间体验了一下。

    早就想写一篇后PC时代生产力工具的帖子,三年前我使用初代苏菲时,虽然那还只是一款很不完善的产品,但已让我惊为天人。我深信苏菲会在后PC时代的生产力工具中占据一隅之地。

    这次ipad pro的出现,意味着主要的角色都已到位,大戏要开场了。库克这次一反常态的大唱高调,宣称ipad pro的出现意味着PC已死,爱婆将成为整个IT业的转折点,盘桓数十年之久的X86王朝即将寿终正寝……

    事实上,有一点他是说对了,ipad pro无论是不是PC业的转折点,却必然是苹果的转折点,正如今年双11是小米的转折点一样。这几年内一些风生水起的公司,也即将进入真正的刺刀见红阶段,扒掉裤子见真章了。

    爱婆初体验

    ipad pro(以下简称爱婆)初上手的感觉,一是没有想象的大,二是比想象的轻。

    我用过ipad,Surface以及山寨平板。到目前为止,手感最好的应该是ipad air。爱婆的手感接近air,当然要大上很多。

    Apple pencil的手感比较怪,它不像微软的手写笔那样有清晰的回弹和铿锵的质感,尝试了手写和绘画,发现粗细轻重都可以描绘,但手感还需要更多练习。

    从Surface看,主流平板的显示尺寸正从一般的16:9过渡到“正常”的4:3甚至3:2。这里插一句,当年显示面板厂商为了一己私利,裹挟消费者强推16:9的显示尺寸,绝对是PC制造史上最恶劣的事件之一,跟硬盘厂商坚持10进制标称容量有一拼。想当年,随着液晶显示器的逐渐普及,显示比例从常见的4:3向16:10的“宽屏”发展,本来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可显示面板厂商为了切割成本的降低,联合显示器和笔记本制造商强行推销所谓1080p的高清概念,使得PC显示器第一次在“工作+娱乐功能”的平衡性上向娱乐倾斜,不仅是战略性失误,某种程度上甚至加剧了PC业的衰落。而主流笔记本的分辨率本来已经开始向1680X1050的规格靠拢,却因为16:9的所谓“时尚”,不仅诞生了流毒至今的1366X768这样的奇葩分辨率,还连累所有的笔记本屏幕上下边框都多出了难看的“地包天”和“大脑门”。

    从这点上,苏菲从一代不能免俗的1080p过渡到三代的3:2分辨率,体现了微软的务实和作为PC生产力顶梁柱的责任感。这点上倒是同时要给苹果点个赞。苹果的所有可视设备的分辨率和显示尺寸,除了iphone5、6代“堕落”了一下,一直都坚守了4:3的传统。

    这次ipad pro分辨率定格在2732X2048,我觉得还略显保守,应该直接在ipad air的基础上翻倍成4096X3072。这也是我第一眼觉得爱婆小的原因:因为尺寸的大小不仅跟物理长度有关,也与分辨率和ppi有直接关系。

    苹果之所以没采用更高分辨率,有可能是CPU和GPU的性能还不够,恐怕也是不想对ipad air和Mac造成直接冲击,毕竟爱婆的定位目前很是尴尬,它不仅受到苏菲4和苏菲本的正面攻击,还受到自家ipad和MacBook的上下夹击,地位颇为尴尬。

    不过爱婆设计还是有独具匠心之处。虽然12.9的尺寸比一般显示器和MacBook略小,但我现场看到多位女士试图把爱婆塞进他们的包包里,结果是刚刚好——数码产品和奢侈品在乔布斯时代有了完美的结合,作为他的继任者,库克岂会自废武功。

    我曾在这个帖子里写过,苹果的一系列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取得目眩侈靡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成分,其含金量并不足。首先是在于苹果等厂商赶上了一个经济衰退的大潮,PC的生产力需求放缓,而乔布斯又天才般的抓住了这个时代的一个大大的“夹缝”——在“工作”和“休闲”之间的垃圾时间。这就如同分众的江南春当年做的那样,他把所有“在路上”的无用时间收集在一起,竟奇迹般地做到了IT届的“农村包围城市”。

    爱婆再判断

    前两年有些人鼓吹苹果干翻微谷戴,ARM取代X86什么的。我当时的评价是:乔布斯曾有这样的机会,但是没去做。如今库克正式为这种说法背书,但在我看来,苹果已失掉先机。首先,目前这个时候的苹果正是运势刚刚过了最高点,进入下降轨道的开始,这时候用一款爱婆试图力挽狂澜,不仅反应迟缓,而且明显体现出自信心不足。也难怪这回业界一片不看好之声。毕竟,你这回瞄准的是PC业的“自留地”,人家的看家本领生产力领域,这不是搞点视网膜屏或者指纹解锁那样的噱头能蒙混过关的。

    这回ipad为了挑战它从未染指的领域,还是拿出了一些诚意。比如一直以来扣扣索索的内存终于升级到了4G,Apple pencil的加入和双屏模式——说到Apple pencil,这又是库克作为乔布斯和果粉的专业打脸师的一项佐证。

    让我们一项项分析。升级内存和CPU不说了,作为生产力工具,这是应有之义。而触摸笔的加入,除了让卓粉和软粉欢呼与吐槽外,还印证了一点:输入工具的进化远未终结。当年“谁想要一只老鼠”的疑问不该重演了。

    爱婆的键盘手感一般般,比微软的Touch Cover稍好点有限。这里面最值得说的是双屏模式。当时我看到爱婆的偷跑消息说有双屏模式,便拍腿叫好,这是自库克时代以来为数不多的具有革命性的突破之举。

    原因不仅是苹果一向对多任务的支持太过残疾。其实PC业当年自废武功的16:9分辨率最大的弊病,首先就在于不能完整的放下两张A4纸:现代办公对数据和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对比参照的东西越来越多,能方便的同时打开两个进程是非常普遍的需求。大部分需要做交叉对比和大尺寸设计工作的人,大多会选择双屏甚至多屏,即便是微软的并排显示功能也不够给力。

    然而移动设备不可能总是外接显示器,因此独立的双屏模式确实是很实用的功能。就我在爱婆上体验来看,首先不是什么程序都支持双屏功能,这说明这项功能还停留在图形界面的切割上(苹果实现多任务一点都不困难,因此我不认为这是双屏功能的限制,也就更谈不上突破),其次,真正的双屏功能最重要的不仅是实现不同进程间的数据交互,更重要的是实现隔离性,即一个进程的崩溃不能影响另一个,这是生产力工具的基本要求。毕竟游戏退出可以重来,文件做到一半崩溃是谁都不能接受的。

    什么是生产力工具

    很多人质疑爱婆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定位。一个最为神来之笔的评价就是:usb都插不了,还生产力工具?

    PC作为生产力工具之不可动摇地位的三大保证,一是接口的开放性,二是长期积累的生产力解决方案的基本盘,包括工程软件,通用计算和程序开发,三是难以更替的用户习惯。

    马云说,改变用户的习惯很难很难,但也不是不可能。B取代A的必要条件是:比A好用,并且改不回去。

    果粉曾津津乐道的“易用性”,实际是一种用户习惯的更替,这一点安卓的“偷师”很精明。但问题是乔布斯在世时,没有顺势把这把火烧到生产力领域,彻底的颠覆旧世界。当然,至今我仍认为这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但至少在那个时候,希望还是存在的。

    但这也不意味着我认为苏菲就将一统天下。毕竟微软和苹果都是挺立潮头几十年的企业,即便谈不上“大而不倒”至少也足以自保。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PC的销量不断下滑,到底是PC自身不行了被人抢占市场,还是经济下行导致生产力需求本身萎缩了?

    恐怕我们得承认,PC的一蹶不振首先是自己“作”的结果,首当其冲的就是Wintel联盟。自从XP时代以来,微软的操作系统除了不断肥硕之外,实际上只干了一件事,就是不断提高最低配置的要求,以便推动用户升级硬件。当然,也有好的地方,比如office套件就一直很苗条。

    其次,PC这么多年来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不断提升硬件性能,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资源闲置”,而这恰恰给其他智能设备空子可钻。乔布斯仅仅是在一个垃圾时间内下了些功夫,就让用户感激涕零。实际上PC软件业除了“傻快”和增加功能外真的可以有很多别的追求。

    再次,PC,包括整个信息产业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在近二三十年本来就有人为的夸大。信息技术革命到底能不能作为一次完整的产业革命,时至今日尚存疑问,原因就在于信息技术似乎驱动了很多东西,但它归根到底是被驱动的。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生产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源于需求的刺激。而目前的消费需求对经济的刺激不足。

    在某种程度上,只要有买有卖,经济体就认为是完成消费了,但实际上买卖≠消费≠使用。从过程来讲,一个消费过程至少包含买卖、使用、清空三个环节。从整个流程上来讲,一个有效的消费应该有助于生产-消费-再生产-再消费的循环往复,正如一些败家娘们天天淘宝一堆东西,却从来不用一样,这种消费是无法持续的。不过有人说,那么战争是一种有效消费咯?从某种程度上,战争确实是消费的一种终极形态,不过考虑到其巨大的副作用和伦理道德问题,呃,这里不展开。

    苏菲为什么

    因此,当年微软神秘兮兮的拿出了苏菲,作为自Xbox后最重要的一款硬件产品时,尽管很多人不看好,尽管初代Surface的销量堪忧,但我却一直坚定的唱多苏菲(当然是pro,RT就是个杯具)。

    原因就在于,微软一直试图在其他平台上复制Windows的成功,导致他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先机。这次终于改变了思路,我就把笔记本做小,做成移动便携式,具备完整的Windows功能,把工作需求引入到垃圾时间,这怎么说也是从红海踏入了蓝海,要改变的只是用户的习惯。

    结果当然是有效的,我在美剧《天蝎》里看到男主人公在罪案现场使用Surface时会心一笑,因为苏菲面对的必然是ARM平台无法替代的高性能办公领域在移动场合下的需求,它只需要更轻,更薄,更细(分辨率),更久(续航力)就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再加上自纳德拉上台以来推行的全平台策略,不管苹果愿不愿意承认,微软这一次是走在了苹果前面。

    爱婆能赢的几种方法

    为了讨论爱婆怎么能赢,我们需要先分析一下爱婆是什么。

    爱婆是啥?大号的ipad。还记得当年初代爱拍上市时有个什么绰号?大号的iphone。

    玩笑归玩笑。当年ipad刚上市时,也曾引起过众多的争议。虽然大家都认可“平板电脑”这一定位,但对“要平板干嘛”这一点,大家却莫衷一是。时至今日,有一点公认的是大家对平板的升级欲望远远比不上手机。

    当年威峰上有一个评价很切中要害:ipad是苹果“所有设备”的入口。我曾经说过,ipad最重要的功能在于“浏览+演示”。当你对面的姑娘问到“宁泽涛是谁”的时候,你打开ipad,搜索出一张宁泽涛小鲜肉的照片切换全屏放在她面前,这就是平板电脑价值的完美体现。

    大家不要小瞧了“浏览”和“演示”这两个普普通通的词,某种程度上,PC是我们与数码世界沟通的“窗口”,而ipad就是“窗口”这一意象最恰如其分的体现,而iphone和电脑都做不到这点。

    因此,爱婆作为“数码世界的入口”是具有先天优势的,但它决不能仅仅满足于与苹果设备互联。如果爱婆不能实现与PC设备方便的数据交互,那就只能把所有PC的软硬件生态链在爱婆上全部复制一遍,并且功能性能不能有任何缩水,而这个代价是谁也付不起的。也许乔布斯时代能以帮主之威号令群雄,但如今这种可能性已不复存在。

    第二,利用swift普及全民编程的习惯。想要占领世界最好的方式,是自己创造一个。PC业若干年来积累的生产力工具和成果汗牛充栋,根深叶茂,苹果短时间内无法撼动。但是,如果能够通过普及swift来真正的培养普通用户的编程习惯,倒真有可能带动其他软件厂商向iOS/OSX平台迁移。这一点苹果已经在做,不过进度还是太慢。

    第三,利用苹果的云计算平台,提供其他平台无法提供的服务。这点上,苹果的版权系统和支付系统是最重要的环节。实际上,平台能提供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只有内容。而苹果目前试图把所有的设备使用者都变成内容消费者。如果能成功,那真是躺着赚钱的节奏。但至少在中国,怕是不会让它那么舒服的干。

    关键词(Tags): #苹果#微软#ipad#Surface通宝推:pendagun,陈王奋起,脊梁硬,
    • 家园 后PC时代的生产力工具(2)进击的微软和最炫小苹果

      生产,消费

      先说一个笑话:库克和乔布斯之间,相隔一百个雷军。。

      再说一个故事: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同学要跟我借书看。我随手拿了一本自己在看的书给他。谁知他瞥了一眼说:“我不看不带画的书。”

      我先解释一下所谓“带画的书“是什么?就是那种每页有四到六幅彩图,每幅图配两三行文字的连环画故事书。而我给他的是一本正常的全是字的书。

      让我无语的并不是这个同学的阅读习惯。我们谁不是从看只有画,到逐渐带画带字,到全是字的书的呢?但中间这些变化,是谁来驱动的?

      再举一个例子,去年有一次我跟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聊天,我看他眼不离手机屏,问他:“你除了用手机上网,你玩网游吗?”没想到他头也不抬地说:“我不用电脑,我是个手机控。”

      很多在我们这些年纪以上的人看来根深蒂固的阅读/使用习惯,很可能从下面一代开始已全面动摇。如果如此所说,苹果憧憬的“全触屏”时代确实可能来临。

      但问题是,“全触屏”是否就意味着用户思维,苹果之道?如果说微软系统是程序员思维,ios是用户思维,那么PC时代微软的无可匹敌作何解释?我以前写过这个帖子《我也来说说苹果的“易用性”》说过,我认为linux是彻底的程序员思维,苹果是用户思维,而微软介于当中。事实上是走中间路线的微软得了天下。

      而很多人用了苹果后,都有一种“这TM怎么这么好用”的感慨。我当年用了苹果手机后,也有“这才叫‘智能’手机啊!”的惋叹,用过Windows Mobile的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那么,为什么Windows系统和大多数的应用软件都那么“反人类”,为什么就不能做到苹果那么好用呢?

      我前几天研究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恰好翻到马哲教材里的一段话:生产方式决定消费方式,消费对于生产有反作用。

      细想一下,确实是这么回事,我们用户再折腾,用的也是程序员做出来的东西,如果程序员坚持自我,那么我们只有被动的接受所谓“程序员思维”。这么多年来微软的用户就是这样的待遇。

      但毕竟消费对生产还有反作用。那么,关键就是看谁比谁狠,比如在娱乐上,过去我们没有选择,现在上网,游戏,购物等可以选择苹果或安卓,但一到工作领域,我们还得乖乖回到windows平台上,继续忍受微软的折磨。

      学习在大多数时候是件痛苦的事,这主要在于你做的事的复杂度。为什么不能把量子力学写的跟武侠小说一样好看?既然PC那么不好用,为什么不Mac?当你为了生计或满足特定的需求,不得不学习那些“反人类”的软件时,你才知道,谁是老大。谁叫它是卖方市场?

      易用性 兼容性

      综上所述,这世上没有人拒绝方便,也总有些事情是很困难的。

      微软和苹果有各自的杀手锏,也曾数次陷入绝境,但都挺了过来。地球人都知道PC时代积累的巨大用户群和全系列产品生态是微软的基本盘,也知道设计能力和想象力是苹果的看家本领。问题在于,用户到底能不能为了易用性放弃兼容性?而PC时代被证明无敌的模式,是否可以无限复制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当初微软在极为窘迫的情况下推出Surface,初代还是不能避免巨型企业体量大,包袱重转身慢的特点,既想抓PC基本盘,又想抓移动用户,结果搞出RT和Pro两个版本,自乱阵脚。

      直到Surface pro3,我觉得微软这次是真正开始上道了。这次Surface pro4的热销,我认为在情理之中:国行Surface Pro 4销售火爆:官网所有型号断货!

      当然,我更没想到的是,微软会推出Surface Book。有人说微软这么做是向那些硬件厂商猪队友们示范:让我来做一款笔记本,叫你们看看什么叫设计,什么叫品质。

      而苹果自乔布斯死后,吃了好几年后PC时代的红利,大家都明白它迟早要遇到瓶颈,也都在观望着到底能不能推出下一个“杀器”

      如今看来,Apple Watch令人失望,iphone已经走上了安卓的老路,手机行业也在加快进入当年PC时代的节奏:越来越快的芯片,更高的分辨率,更大的存储,更低的价格。这时候苹果想在生产力领域革PC的命,这个时机其实选的相当尴尬。马云说,在企业最好的时候去融资。苹果的研发和出新品的模式需要大家对概念保持极高的热度和对品牌的持续狂热和投入,一旦苹果没那么酷炫,这种热潮就会加速衰退。

      所以,ipad pro必须具有真正的杀手级应用才能一击即中。而在智能手机被“重新发明”后,微软非常毒辣的一直不让office的全部功能运行在移动平台上,算是用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方式遏制住了苹果的移动端的发展势头。因为他知道,一旦习惯形成,再要遏制可就难了。

      通宝推:陈王奋起,
      • 家园 PC的功能被细化然后被分化了

        以前的PC同时兼有消费用户和企业用户的功能。对很多人来说,大部分的功能和制造成本都是多余的。就好比一个微软办公套件,一般用户能用到10%的功能就很了不起了。

        智能手机的出现和风行,一方面是因为设计和制造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我觉得是手机把PC中的个人用户的常用功能部分简化出来给予细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APP的定位:仅对某一项功能细化精致化。对用户来说,就是简单方便。

        从这个角度来说,Apple 的IOS专业平板路线不看好。纯粹是自己制造混乱。

        • 家园 用iPad Pro办公的实战

          原来微软Windows的大佬Steven Sinofsky已经切换到iPad Pro办公了,他写了篇文章。

          https://medium.learningbyshipping.com/my-tablet-has-stickers-8f7ab9022ebd#.c5dnr59sh

        • 家园 智能手机的便携性

          智能手机的出现和风行,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便携性!离人更近,触手可及,才是关键。

        • 家园 库克的野心很大

          爱婆的初衷很好,不过步子太大扯着蛋了。库克如果不吹那么大的气球也还好,他一出来吹牛,大家都当真了,结果就杯具了。

          问题在于,生产力领域是苹果自己的MAC都没搞定的咚咚,厨子凭什么认为弄个大号pad就能搞定?如楼上皮卡丘所说,苹果确实能在越来越小的设备上,做出更高的性能,但这并不是苹果的专属本领,苏菲已经率先做出了尝试,你有什么独家秘技?靠iOS的用户粘度?问题是iphone都已经显出了颓势。

          我认为APP相当于工作台上的一个按钮,就像电饭煲上的“煮饭”键。在Windows上,一般是开始菜单,打开软件,再点击菜单上某个功能,再对某个文件进行操作。APP恢复了工作台模式,但是放弃了自由度和兼容性。这算是部分的妥协。

          我有个观点,苹果干过苦活,累活,但没干过脏活。什么是脏活?成千上万的硬件,数十百万的软件,亿万的个人和企业用户,到处是接口、标准、规格、协议,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整合到一起,做出一个通用的平台,这是微软和英特尔若干年来所做的事情。不管对所谓大企业病有多少诟病,但至少他们没有挑挑拣拣推脱责任。而苹果就贵气的多。所以当库克放大话的时候,我总觉得,你没有跳进泥潭大战三天三夜的勇气和觉悟,还是不要轻言生产力的好。

      • 家园 (3)生意经VS情怀党

        爱婆上市已一月有余,最新的销售统计结果出炉,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取代PC!iPad Pro中国销量曝光:简直没法直视

        调研公司TalkingData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市一个月后,iPad Pro在中国的激活量仅有可怜的4.9万台,远远低于之前预期。

        作为对比,iPad Air 2在中国上市一个月之后激活量高达55.7万台,而iPad mini只比iPad Pro早上市2-3个月,也有9.2万的销量入场。

        我预想到了爱婆的销量会不理想,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差。

        当初乔布斯选择库克作为接班人,而不是乔纳森等设计人员,实际已体现出了他对苹果产品线的忧虑。在老乔看来,苹果接下来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把产品做出来”而不是“让产品更酷炫”。众所周知库克是个供应链大师以及营销高手。他的表现也正如预期,虽然之后苹果的一代代产品都被人诟病创意不足,甚至还有脑残设计,但依然销量节节高升。

        但是这种情况不会一直延续。库克擅长的是什么?在原有的成功设计基础上再加上一点卖点,让它更畅销。他不像乔布斯喜欢用一堆超人的设计把用户砸晕,让对手绝望, 而是一点点的把增长点抠出来。iphone5相对于4s只是拉了个皮,5s加了TouchID,ipad mini仅仅是变小了尺寸……而这些在乔布斯时代都是不可思议的。脑补一下这样的画面:

        乔纳森:大厨,这是我们iphone X的产品设计,这是新增的功能balabala

        库克:(漫不经心的拿起设计方案,划去卖点A,卖点B,卖点C……最后留下了最微不足道的卖点i)

        乔纳森:……它们不好吗?

        库克:不,它们很好。

        乔纳森:那你是什么意思呢,大厨?

        库克:我还想多卖几代产品呢。

        乔纳森:!@#¥%……&*

        这世上的营销分两种,一种是卖产品特性,让用户认为它们真的很好且不可或缺;一种是卖情怀。乔布斯无疑是卖情怀的高手,虽然苹果的产品确实有它足够的卖点,但乔布斯时代苹果最珍贵的卖点无疑是电子消费品里的奢侈品定位,这是最大的情怀。而这次爱婆的推出则让库克少有的从一个生意经变为了情怀党。爱婆的营销概念是:把人们从繁重、复杂、反人性的PC生产力环境中解脱出来,让工作也变得酷炫。

        这个卖点不错,但实现起来有重重困难。销量是无声的投票。而更让人感到忧虑的是,苹果曾经无与伦比看似固若金汤的供应链也出了问题。

        iphone6时爆出的闪存芯片问题,如果是在乔布斯时代绝对是不亚于“天线门”一样的质量危机。天线门还可以说是设计问题,而在闪存芯片上混用MLC和TLC这可不是一般的成本问题,这是用料缩水以次充好,在以完美著称的苹果身上不啻为一生污点。天知道怎么回事,居然这事儿就这么不咸不淡的过去了。果粉的忍耐力真是异于常人。还记得小米的CPU型号问题和显示屏问题得到的是什么待遇?

        同样的问题在6s时又重演了一遍,这次是CPU。虽然台积电和三星的差别不像夏普和天马那么大,但是16nm和14nm,续航力如此差距,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品控问题,而是大厨看家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已经危机凸显。再加上苹果表和爱婆这两个全新设计的产品都遭到冷遇,苹果的冬天似乎要比预料中来的更快。

        PS:虽然苹果的危机已逐渐浮现,但一向善于营销的硅谷天才们已经找到了下一个大IP,也就是刚刚成功回收了一枚大炮仗的埃隆马斯克。人类太空史首次!猎鹰9火箭完美回收

        对于马斯克,我的评价很简单:生意经+情怀党。用情怀包装生意本是营销高手的基本功,但若干年来似乎硅谷的科技天才都不太善于包装自己,以至于马斯克这么一个看上去不太帅的家伙一不留神成了大IP。对于SpaceX的这次成功,鼓掌之余还是要转载一个知乎的评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孟德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58970/answer/77978901

        来源:知乎

        仔细想想就明白,就算垂直回收火箭在市场上大获成功,SPACEX真的垄断了全世界的航天发射,业务量其实也不是非常大。整个航天业的产值目前每年是3000亿美元左右,而且这个航天业是连科研和军工都算进来,实际上属于民营的也就是一千多亿的水平。而且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发射民间也很难涉足,SAPCEX要想发财,必须制造新需求。

        而SPACEX,确切的说是老板马斯科的做法就很有意思了——先把钱圈进来再说,别的管TM。如果说在技术环节上还有争论的话,那么马斯科在商业的做法几乎100%会被科学爱好者唾弃。像特斯拉电动汽车,就在知乎上,我就看到无数人指责其为骗钱手段。确实,电动汽车现在还没达到最低的可用技术标准,马斯科是用卖奢侈品的方式在卖车。他的逻辑也很简单,先把钱圈住,等到技术成熟,市场自然会扩大。

        硅谷出身的高科技企业家,都有一种科学狂人的气质,与传统的科学家截然不同,对他们来说,好奇心就是好奇心,没必要用科学价值做伪装。美国梦的精髓,是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

        • 家园 iphone 6s销售危机凸显,苹果提前进入寒冬

          iphone 6s销售危机凸显,苹果提前进入寒冬

          iPhone 6S空前危机没人买 苹果为昏招偿债

          苹果供应商在采取措施应对第一季度iPhone 6s和6s Plus销售低于预期的情况,而苹果公司可能在原有计划基础上,将第一季度iPhone 6s和6s Plus产量下调30%左右。另据路透社报道,在2016年的前3个交易日,苹果股价连续下挫,最近三天已经累计跌幅达8.4%,市值损失接近500亿美元,

          而苹果大砍30%的订单来消化积压的库存,这事实上是在iPhone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从这里可看出iPhone6s面临的低迷境况可能要超过iPhone4s与iPhone5s两代产品。

          甚至,苹果股价跳水的负面效应已经传导给供应商,其中夏普、Japan Display、和硕联合等公司的股价分别下滑了3.3%、3.5%和5.7%。富士康也已经提前休假。

          目前来看,苹果库存积压过多,大幅度削减订单,即说明苹果此前并没有对升级与创新幅度不足的iPhone 6s的需求有正确与理性的预判。这缘于一个事实,也就是说,2014年iPhone 6过于畅销已经让苹果对于自身品牌过于高估。苹果盲目预判了3D Touch的前景,认为它对于科技发烧友或者果粉来说可能会很酷,而苹果的盲目自信继而给iPhone 6s的销量定下了一个很高的目标,此前苹果的目标是年底达到9000万台,导致供应商产业链供货订单过多而导致目前库存大量积压。

          苹果如今大砍供应链订单导致产业链供应商业绩下滑、股价受挫,其负面效应是,可能会降低苹果对产业链的掌控力以及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与话语权。供应商对苹果的销售前景的质疑可能不利于苹果未来推动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苹果也不顾iPhone6s的的新技术与配置对存储要求更高的事实,而继续沿用16G版本iPhone6s本身也是一大昏招,iPhone6s销量低迷也可以说是苹果自食苦果。

          苹果却没有对用户的忠诚度抱有危机感,导致16G被许多用户与业内人士吐槽,继而也影响了iphone6s的品牌、口碑与销量。

          未来要在中国大力推进零售店,但从目前苹果的布局来看,尤其在南方,显得随意而缺乏精准的目标市场人群定位,其在华南地区的开设规律并未围绕经济重心来做选址,也没有精准针对南方目标市场与经济重心区域做到有效布局。

          iPhone6s的低潮对于苹果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用户回归理性或让苹果重新立足现实,审视自己的产品创新不足的事实与销售、供应链以及品牌营销、区域潜力市场铺货与市场分析等诸多环节的策略,

        • 家园 马斯克这次还是很厉害的

          火箭多次使用不远了,就看到底能省多少钱了,航天飞机就死这上面了,俺估计理想状态能降低发射费用50%,初期大约只能到10-20%,努努力能到30-40%。

          受影响最大的估计是毛熊,毛子火箭的卖点主要靠便宜,但新一代火箭一直拖延,老火箭人员断层(老人退了新人顶不上来)总出事,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其次是只能打小卫星的三哥,多次使用的火箭肯定没新的可靠,用来打廉价小卫星正合适。欧洲主要打大卫星,估计SpaceX短期还不行,日本火箭实在太贵,除了本国反正也没人用,所以短期内对欧日影响不大。不过欧洲日本正在搞“廉价”火箭打大卫星,没有复用技术再廉价也比不过SpaceX,前途不妙啊。

          对兔子影响也不大,因为兔子受美国制裁,国外造的卫星不能打,自己的卫星自己打,市场比较封闭。兔子有一些卫星出口,但一般是卖给发展中国家,不仅仅是卖一个发射,而是一条龙服务,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地面站建设/人员培训全都管,在国际上是独家,没对手。

          PS,兔子有一款60吨推力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已经试车好几年了,但长征1234567号都没有任何计划采用它,不知道是用来干啥的,这款发动机的推力跟SpaceX的发动机Merlin类似,而且这款甲烷机还号称可以重复使用,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啊。。。

          • 家园 马斯克是硅谷雷军

            这话出来不知多少IT发烧友要骂我。一直以来我对马斯克,苹果等当今世界最大的IP都是这种看法。现在美国是个没有英雄,又急需要全球造神的年代,于是有一点突破都被吹出花来也是正常现象,无可厚非。就像这个评论说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瓜XwX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58970/answer/78010247

            来源:知乎

            这次发射在技术层面被国内的好多人(看上面答主的回答便知)过誉了,但是除了技术层面,在别的方面怎么夸都不为过。

            首先说技术层面:这个技术并没有多复杂,我知道很多人直接会说“你说不复杂你去搞啊!”,这样抬杠就没有意思了,我的意思是在科技层面,他的绝大多数技术都是基于成熟技术,得到了NASA的大力协助,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梅林1d发动机滥觞于阿波罗计划的部分技术,经过SpaceX公司的大量改进,终于技术成熟,成为有史以来效率最高的开式循环煤油火箭发动机,这是技术上的进步。但是技术上的进步并没有那么大:俄罗斯美国中国的轨道太空舱都可以进行回收,回收地点也愈发精确,更别说还有航天飞机这种逆天的货色,美中等国也成功进行了月球软着陆,这都是和SpaceX技术差不多的东东,甚至更复杂,因为烧蚀更加严重,不能单纯说SpaceX的技术更先进;就连回收火箭这种事情,NASA也不是没有试验过,只是没有了下文

            马斯克不论如何,也还是一个商人。补充两点争议大的:1、我最后一句的意思是“马斯克毕竟还是一个商人,他需要炒作来扩大自己的利润,可能他为人类做出了1的贡献,但是炒作到5,无论如何,人类还是进步了”。

            这次是陆地着陆,比之前的海上难度是小多了,而且为了飞回来多用了很多燃料,牺牲了载荷。不过无论如何,还是值得敬佩的。以美国现在的财力,玩点这种层面的实验都有点捉襟见肘,马斯克怎么也是担了风险的。就看他能不能真像雷军那样,把航天搞成白菜价。

            我对他的不满在于那个真空管道高铁的项目。这明明是中国人先提出的创意,刘志军任上就在做这个研究。马斯克一转脸就当自己的创意拿出去吹泡泡,洋人所谓的尊重知识产权,呵呵。

            • 家园 弄不成白菜价

              俺觉得最多降一半的成本,跟以前比进步很大,但法拉利降价一半大家还是买不起。

          • 家园 为什么要回收火箭,而且只是第一级?

            火箭发动机用过一次后还能再用吗?

            携带燃料自主降落既不安全又减少了推力?

            弄几个大降落伞加一个顶部反推力小火箭不是更省?

            • 家园 可以再用

              发动机只烧3分钟而已,设计寿命30分钟呢,箭体就是个金属罐子,寿命更长。

              降落伞的问题是,遇到风就不知道飘到哪去了。比如回收神舟飞船得动员一堆人待命,看到飞船就冲过去,而且落区人口得撤离免得砸到,这个成本就高了,掉海里则有海盐腐蚀金属的问题。。。

      • 家园 有人说苹果现在的工作重心其实早就转移了

        这些膝上的,掌上的都是在应付,现在苹果在关门苦干的是汽车。这个听听也就罢了,不过马科斯倒是对苹果现在敌意大增。另外,从丰田在硅谷最近发布要投资百亿人工智能,微软最近与沃尔沃合作等消息来看,汽车业的大变革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关于苹果与微软这轮大号ipad与小号laptop的争斗中,存在几个重要因素,可以为未来一段时间判断市场的观察重点。一是有关使用习惯,ipad这方面有着随苹果爱疯手机而日益流行的触摸使用习惯,电脑这方面是成熟的从办公到众多软软件对鼠标键盘的依赖,但是本质上还是一个代沟,而代沟从来都是不容易跨越的。

        软件商的跟风倒不是大问题,只要用户群出现,大部分软件商都会跟上,关键还是硬件给不给力,大号ipad的运算能力增倍,但是到没到了一个可以有效运行大部分生产力软件的水平,这个才是关键。苹果watch的问题也与此有关,可以运行的软件太弱智,那么这个产品是没有市场的。

        第二是还是与使用有关,不论大好ipad还是小号电脑,都是以便携为主要特性。单纯为了生产力,桌上有现成的,便携手提电脑的一个瓶颈就是电池。这是电脑业在这个时代所有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难度最高的整体性能平衡点。不是没有更快的cpu,也不是没有持续时间更长的手机,但是在可接受的运算能力下可以达到多长的持续时间,左右着这个市场与生态圈的生老病死。

        这个第二点的重要甚至要高于所有其他的方面,在这个平衡点的掌握上比较下,其他什么工业设计,外形,app软件的丰富,使用习惯等,其实还都是浮云,都是可以跟风而提高做大的。从产品意义的决策角度说,对这个运算能力到持续时间平衡点掌握的好好不好,对未来相当长时间的自己在整个产业中的结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个平衡点的难度与复杂性还在于其中牵涉了从操作系统到硬件设计的整个设计从理念到实现的全部。我前面说过微软除非重新把windows系统做过一遍,一个为桌上设计的系统,为鼠标使用设计的界面,很难在后PC时代与没有这些负担的全新操作系统竞争,因为苹果并没有在一个平衡点那里停步不前,而wintel则在很大长度上受限与intel的进展。RT是微软蛙跳的尝试,但是事实证明视窗生态圈没有准备好,大量的wintel上运行的软件没有一个平滑的过度而失败。

        但是大号ipad同样存在这个软件生态圈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微软看到了一线生机的原因。因此,苹果与微软的争夺战不如说,依存于谁使用的CPU在低能耗与性能的兼顾上走在前面,而苹果iOS因为不存在大型软件的负担,改进起来顾忌显然比微软的选择要多,如RT的经历所证明的。

        在这个时间段出现这种竞争,一方面说明竞争进入白热化,微软已经没有退路,失去了膝上电脑市场就会不可避免的走向整个视窗生态圈的末路,这其中包含着从MS Office到wintel厂商的一大块饼,而微软的手机已经在死亡边缘了,微软云还在向上追赶亚马逊的艰难历程中,因此微软几乎是在用拿出杀手锏的态度坚守这块阵地了。

        但是如果从整个产业去看,移动便携方面已经没有多少看点了,还依赖电脑的生产力正在快速向小众发展,信息的获取与整合才是生产力正在发展的方向,而这方面苹果与微软都不是最大的玩家。就是从移动做为信息入口的控制来说,苹果也只占半壁江山,现在令人有悬念的是谷歌最近出现的谣传再一次要自己做手机。

        如果胡乱猜一下的话,有一天微软过不下去的话,拍死微软的绝不是苹果,而最可能是亚马逊。拍死谷歌的则最可能是脸书。中国最有看头的不是雷军,而是腾讯与华为。如果有一天阿里巴巴被干掉的话,估计只能是腾讯下的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