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本砖家研判,16年大选,共和党胜出是大概率事件。 -- 老老狐狸

共:💬180 🌺1761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整理】林达:那头大象终于跑出来了

              凤凰评论

              不知道是不是那个写《总统靠不住》的林达。

              川普上台,美国那头大象终于跑出来了

              据CNN报道,57%的奥巴马医改登记者获得补贴,但是高达43%的人没有补贴。再刨去影响不是太大的年轻人,余下的,哪怕只有10%的中产阶级家庭因医改陷入绝望,都是一个足以改变大选结果的沉默群体。

              大选前一天,收到朋友来信,催我看看自己明年的医疗保险

              年底了,他们收到2017年医保通知,傻眼了。他们和周围朋友的家庭,未来2017年的医保,涨幅都在65%至80%之间。这是许多人在当地2016年医保费和自付费都已经暴涨一倍左右的基础上,再次大涨。

              朋友说,很多家庭是真的就付不起了。

              根据美联社和B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美联储调查,将近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拿不出一千美元应急,47%的美国人甚至拿不出四百美元应急。

              我的一个美国朋友,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这样的人,不可能开好车,意思是,每当他还清向朋友借的钱,也就到了必须支出三、四百美元修车费“救急”的时候了。于是只能再借钱。朋友们会借给他,因为他一定是有了就立即还清。类似这样状况,如果每月固定的医保开支都要翻倍,2016年,要每月都加三、四百,再收到2017年账单说以后每月再加两百,那就是完全没路走了。

              必须说明的是,他收入在当地算中等,不算贫困。困境的一个原因是支付离婚后两个孩子赡养费之后,只能勉强维持付清每月日常账单、再没有余钱。我曾经写过对美国赡养费群体的介绍,介绍一个好的政策,如何牵出一系列复杂社会问题。在这里就略过了。想说的是,中产阶层捉襟见肘,在美国并非罕见现象。

              奥巴马的医改法案,是由行政部门起草的,冗长琐屑。这个涉及千家万户的法案,全文长达两千七百页,不同利益集团塞进了太多东西,通过法案的立法者并没有认真读过全文,更谈不上研究和思考后果。监督其合宪性的最高法院,也没有通读过一遍,就直接开了绿灯。

              医改之前,政府对大家保证:改革对已经有医疗保险的人没有任何影响,保费不会增加,只是令没有保险的人自此有保险。优越性可用法案名称表述:《患者保护和付得起的医疗照顾法》(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

              它在国会讨论时,我读到新闻,共和党议员对自己的议员同事们、对新闻界和公众,提出一个请求:“请阅读这两千七百页的法案”。新闻说,这个请求被忽略了,甚至投票赞同了它的议员们,也没能全部读下来。

              奥巴马医改通过之后,被反对者送入最高法院,这是它最后得到支持的关键一役。让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新闻里大法官们的如下一些话:

              进步派的布莱耶大法官说:“我担保,我没有每个字都读过。你难道要我花一年时间来读它吗?”

              当律师建议大法官读一遍法案,再决定它到底哪部分合宪时,保守派的斯卡利亚大法官差不多就是怒了:“你不知道宪法第八修正案吗?(这是禁止酷刑和过分惩罚的法案)”确实,读一遍是一个超常折磨,“你真的要我们读这两千七百页法案吗?你真的要求本庭这样做吗?”

              最后给了奥巴马医改坚实支持,得到盛赞的保守派首席大法官罗伯兹也承认,他只是对法案“浏览了一遍”。

              为什么传统中小企业家的选择,与硅谷新兴企业家不同

              这是个野心勃勃、面面俱到的法规,一个雄心勃勃的大跃进。瞎子摸象,谁也不知道它的整体到底是什么。

              无数细节规定,举个小小例子:医改法案有这样一条:所有食品贩售机、连锁饭店和类似的食品零售机构,要求贴严格的卡路里标签,以协助公众购买食物和在连锁饭店吃饭时,清楚计算自己吃进的卡路里。我看了哭笑不得,心想真不知立规者都在想点啥。他们知道一个法规给企业带来的经济负担吗?《富布士》杂志说:“这种看似只是有点官僚、但是无害的政府做善事,实际上是小企业主们和监管部门已经证实的噩梦。”

              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富布士》杂志说:“最痛苦的是相关企业。”事实上,这已经是企业不断接到政府行政法规、不断削弱利润后的又一次打击。

              《富布士》杂志说:“如果奥巴马医改的建筑师肯做做功课,他们会意识到,强制做卡路里标签,是一个与肥胖作战的无效方法。相反,(监管的)FDA为这项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监管,将增加大约5.37亿美元的成本。全因华盛顿无法控制自己不要去干预美国人午餐的冲动,令这些企业为了不违规、只能向消费者传递成本。我们所有人都会为此付出代价。”

              这只是大家没有读过的二千七百页的多如牛毛的规定里,一条对民众健康万分体贴的小规定。而每一条规定都有企业或者个人为此支付高昂代价。

              顺便要说的是,这个标签法规灾难,只是在其它无数企业法规灾难上的叠加。制定法规落在行政分支手里,也就是说,细节的法律不是立法的国会决定的。国会立法都是框架,都需要细节法规来落实,但是,定怎样的法规,是一个关键。从奥巴马医改的营养标签法规,就可以看到,政府行政分支建立法规的思维模式,以及他们对企业死活多么木知木觉。

              例如,此前超市们已经收到食品产地标签法规。食品零售业叫它橘色标签。政府要求零售业对卖出去的每一个食品,都标出产地。一个大型超市,就必须花大量人力物力,追踪每一块牛排鸡肉等等的产地。例如一头牛生在加拿大、长在另一个地方,屠宰、分割、分装在不同地方。零售业必须追踪、决定产地、印出和贴上标签。一个企业成百万的成本增加,并无实际意义。

              所以,当硅谷新兴企业家,亮丽地支持了希拉里,美国默默不语的传统企业家们,大多选择不同。因为硅谷新兴企业家的融资创业和经营方式,都和拿不到风投的传统企业家、尤其是中小企业家截然不同。后者被政府行政分支的诸多“善意法规”的绳索层层收紧,已经很多年了。

              奥巴马医改让一部分中产阶层陷入绝境

              对于千千万万个中产阶层家庭,奥巴马医改真相,终于慢慢地走出来。简单说,奥巴马医改,与它的名称恰为反讽,那是一个“付不起的医疗照顾”。

              在当地第一次医保、自付费都暴涨一倍多时,我试过,投保者能否找到便宜一些的保险公司,最后发现,能够和原来保费接近的,是一个所谓州承认、联邦却不承认的保险公司。拿到投保细节,我和医保经纪人讨论,才发现,这些公司看上去收费低,但是基本上什么都不管,只是象征性的、你算是“有保”了。

              那么,既然什么也不管,要它干吗?不保,根据奥巴马医改规定,要罚款。这样的投保,只是躲避罚款的对策。也就是说,你反正是高自付看不起病了,那就比较下,是罚款高还是投个“不合格保险”的费用高。

              再查一下,不罚款的前提条件就是医保公司必须有“联邦认定”,否则还是要罚款。我再联系那家保险公司:既然你们公司联邦不认可,付了保费,还是无法避免罚款,我要它干吗呢?她马上给我发了一系列网上“研究”和“分享经验”文章。才知道是有人找这样的公司。

              简单说,就是在报税表的时候,有一项是问“你有没有保险公司”。在“有”、“无”下打勾。如果“无”,就要罚款了。但是,政府一般来说,不会再查你“有”的是什么公司,是联邦认可的,还是州认可。政府没有力量个个去查。后来,我自己查到更多文章,甚至有更大胆建议:干脆不投保,就勾个“有”。反正也一样是冒个被查风险,一不作二不休了。这个相当于偷税漏税,希望不被抽查到。我知道,绝大多数人不会这样做,因为万一被查到惩罚严厉。

              美国人普遍法治观念强,出现那么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讨论,也是被逼无奈了。

              美国是医疗费高昂的国家,大约有一半美国人,是单位付大头、自己付很小一部分;另一半美国人自付全部保费。后者也并非遇到同样困难,因为对低收入者有补贴。

              “生老病死”是民生的主要内容,对于自付保费、没有补贴的中产阶级民众,奥巴马医改究竟伤害有多大?

              CNN的Money频道有一个例子:马里兰州55岁的萨列斯基,她家自付全部保费。以前,她有个人医保,涵盖自己和两个儿子,共每月二百十五美元,自付费五千。这是许多人家常态:保费在他们支付能力之内,一定自付费之后,有能力看病。他家曾经很期待奥巴马医改,因为她丈夫高血压,以前没有被保险公司接受。医改以后,同样这家人,加上丈夫,在2017年,四人医保费将是每月一千三百五十一美元,全家自付费是一万三千一百美元。

              付不出了。萨列斯基说:“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灾难性政策。”医保竟然成了房屋贷款的两倍。她说,“医疗保险应该是保证你不会因为求医而陷入财务危机,而不是相反给你带来财务灾难。”看到2017年的保单,全家正在考虑弃保而承受罚款。也就是说,本来是全家一人无保,现在要全家弃保。这也是奥巴马医改后很多人家的困境,哪怕咬牙付出高昂保费,还是因为高自付费而再不敢去看病,很可能就被耽误了。而且,他们多年熟悉的医生,因为不在奥巴马医改网络之内,就不能继续为他们看病了。

              CNN的另一个例子是在密歇根州。大家对密歇根州今年多数人支持了川普印象深刻,反省时却无人谈医改因素。六十二岁的克莱尔. 李住在密歇根州的米德兰,在零售业工作,夫妇二人以前是五百二十美元的保费和四千美元自付。奥巴马医改以后,保费涨为每月一千二百美元,自付费为一万二千美元,也是没能力看病了。

              2017年,一个三十岁青年平均每月医保三百三十一美元。六十岁平均每人每月七百四十四美元,后者增幅大致在四百五十美元左右,极高的自付费。

              听上去,不是每人每月只不过增加几百美元。可是,还记得那头大象吗?就是很大一部分美国人没有积蓄,经不起风吹草动的事实:“有将近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拿不出一千美元应急。47%的美国人拿不出四百美元应急。”现在是每月必须增加五百美元开支,真的就有很多家庭,像我朋友说的那样,走到尽头、到了付不出日常账单的地步。

              大选前一天晚上,看着费城舞台灯光设计完美、几乎是狂欢式的竞选最后告别舞台。同时读着这条短信,令我震惊不已。我知道我的乡亲们的生活,知道“付不出”是什么意思。尤其是,我知道不是“一些”,是“很多”家庭要付不出。我回朋友说,看到过新闻,2017年的平均涨幅是25%。回说:这只是平均。我们州就有在2016年大涨的基础上,再涨65%-80%的。

              所以,第二天大选中,看到亚利桑那州选择了川普,周围很多民众一点不奇怪:他们都知道,刚刚宣布的亚利桑那州2017年的医保月费,涨幅将是116%。

              要生存,还是要医保

              大选后,《华盛顿邮报》采访了一个前《华尔街日报》记者Asra Q.Nomani,自我介绍是“穆斯林改革运动”的创办人之一,五十一岁,穆斯林移民,非白人。她一直是民主党的热情支持者,两次选了奥巴马总统。这次她投票给川普。虽然有其它理由,她第一个理由就是:我是个单身母亲,付不出奥巴马医改下的医疗保险费了。有朋友读了感觉:似乎个人经济考量压倒了其余考量。

              我想:如果说美国出现阶层的深层分裂,那就是当一个庞大社会群体,说自己每月必须支付的账单“付不出了”,却有一半人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尤其是,对社会深切关怀的那个群体,例如学院,也不能明白:这不是经济问题,这是生存问题。是“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

              当然,这种分裂有客观原因的。根据CNN报道,美国将近有一亿五千万人,由单位的医疗福利涵盖。奥巴马医保带来的严重问题,由替他们支付大多数医保费用的雇主“屏蔽”了。

              被屏蔽的问题,压力只是转向后台。去年年底,和大企业朋友聊起来,才知道奥巴马医改还在劳资冲突中扮演一个角色。原来企业补贴员工的医保费用,打在税前开支里,结果奥巴马医改规定要放在税后。这样,大企业就变得无法承受,只能减少福利,要求雇员分担。福利这个东西,都是“上去轻轻松松,下来要出人命”。你看看法国,为了一个立法:令企业更容易把工作小时数,由原来的每周三十五小时有所增加,就抗议示威得翻天覆地,就可以知道,削减福利有多难。

              工会当然不肯接受,奥巴马医改下,医疗费大涨价,雇员们本来也没什么余钱。一些劳资谈判就此旷日持久陷入僵局,几个月谈不下来,实质是卡在奥巴马医改,而在僵持的几个月里,企业和雇员的关系也受到伤害。最后,持续下去,不是工人增加负担,就是企业利润降低、转嫁客户、甚至被迫破产关门。一个企业家告诉我,仅企业为奥巴马医改要填的表格,就有几尺高。

              享受雇主补贴的,他们的一个重要生活体验,和真相隔绝。单位支付了大部分医疗费用,自己承担非常少,即便涨价,他们提高的数额也相对不高,大学教师,教授学者,全体在内。更因为相对于他们的工资,提高的那一点,完全不在话下。他们有充分空间考虑更高大上的问题。

              他们从全球化影响、来检视对美国的影响,来分析民众抛弃了奥巴马路线的种种原因,我想大概一点没错;他们批评、难以理解,民众为何保守短视和狭隘,不能和他们一样“坚持真理”。哪怕CNN做了报道,他们居然没有人想到,一个简单原因也可以是原因:作为中产阶层,支付高额保费同时,无力看病了,付不出日常非付不可的账单了。以学院的个人经济状况,他们难以理解:对千千万万个中产阶级家庭,这不是“生活好些”和“生活差些”的家庭经济状况区别,而是从“能过下去”,变成“过不下去了”。

              当他们看到选举数据出来,看到年龄高的更少支持希拉里,他们不会想到, 除了他们想当然的老年属于旧时代、保守、倾向种族主义、观念陈旧之外,对于那个自付保费、拿不到补贴的中产阶级群体,老人保费要高得多得多。低收入有补贴,年轻人保费低。

              那只大象,终于跑出来了

              说实话,看着周围的普通老百姓,绝大多数人老老实实,物价高了,他们能忍则忍;政府年年公布税率,他们看到税涨了,抱怨几句,乖乖交掉;医保和自付费大涨,他们也就忍下,看不起病就不看了;全球化的冲击已经不止二十年了,只要还可以生存,他们就是工作、养家,他们的梦想其实很小,过得去、有球看。

              在白人占大多数、黑人只占13%的情况下,奥巴马总统照样被选上,执政八年。也许,他们没有大学老师们、他们送给老师教育的孩子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家长们也不敢问:如果老师和孩子们,对家长们焦虑成这样的大事,想都不去想,教育是不是也有点问题。奥巴马医改令一大批家庭发生触目惊心变化,不是因为被大家称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全球化,而只是因为政策的一个大跃进。美国医疗无疑需要改革,状况也非常复杂,在这里不可能展开,但是,越是复杂,越不可冒进。

              全球化也许压了骆驼一身稻草,奥巴马总统不用去加上最后一根。

              偏偏大选是在年底,偏偏2017年的保费单正纷纷寄到各家邮箱。那些再也“付不起”那个《付得起的医疗照顾法》的百姓们,只有手里那张选票了。

              今年许多州都是票数很接近,CNN比较早根据趋势就宣布川普胜出。有的电视台到半夜两点还觉得需要等一等最后结果,因为几个州都在最后计票,票数很接近,他们不敢宣布:万一逆转呢。从这个意义上,许多州都成了摇摆州。它们哪一个反转,都可能改变结果。

              这个“付不起”群体,分布在各州。我不知道确切人数是多少,据CNN报道,57%的奥巴马医改登记者获得补贴,但是高达43%的人没有补贴。再刨去影响不是太大的年轻人,余下的,哪怕只有10%的中产阶级家庭因医改陷入绝望,都是一个足以改变大选结果的沉默群体。

              他们也许短视,忽略了全球战略和外交,而他们常常提到的、他们在意的事情,在大选回顾中似乎也没有什么人提起:在他们遭遇医保灾难的同时,新闻里,美国医疗事故死亡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高于车祸死亡;另外,奥巴马总统执政八年期间,美国国债,被翻了一倍。

              相信他们是没有想过,为了保障自己最后一点利益,他们投票了,结果出来了,这算是民主呢?还是民粹主义。

              我想,是那只被视而不见的大象,终于跑出来了。

              医保保费和自付额度大幅增加,不知道是否真如林达所言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医保问题,本质上还是经济问题,经济欣欣向荣,这医保影响应当没这么大。

              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比尔·克林顿一直坚持,希拉里的竞选团队应该将经济作为竞选宣传的重心,应多关注那些在全球化进程和技术变革中失去话语权的民众。他认为,很多非裔美国人对奥巴马八年任期来的表现十分失望,虽然政府援助越来越多,但并没有使他们的经济情况好起来。但希拉里团队却忽视了他的建议。

              克林顿十月份就警告可能会失去铁锈带,甚至一个人跑去锈带演讲。但希拉里团队里36岁的竞选经理总觉得70岁的前总统是想出风头,对他的看法嗤之以鼻。坚定认为关键在于黑人、老墨和年轻人。

              对于科米重启对“电邮门”事件的调查,克林顿认为影响微小,因为广大选民早已做出他们的决定。

              ————————————————————————————————————

              另,本狐一哥们去田纳西呆了一年,说起来,和下面这篇文章差不多。

              通宝推:大势至,广宽,盲人摸象,桥上,
              • 家园 这个真没什么出奇的

                中国以前有个纪录片叫《蚁族》,日本有穷忙族,都是一回事——辛勤工作但是生活困苦无望的人们。

                资本主义或者说生产资料私有的必然结果,但是人民现在还是反对社会主义的,所以只能继续吃苦到忍受不了的那一天。

              • 家园 【整理】另一种声音。

                北大飞:林达认为奥巴马医保让美国人“陷入绝望”投奔川普,有吗?

                著名作家林达写了一篇文章,《川普上台,那头大象终于跑出来了》,基本上是用非常动人的文笔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奥巴马医保导致民不聊生,民主党因此民心尽失,美国人民只好逼上梁山,投奔川普。这样一种叙事,让我觉得非常无语。这篇文章从头到尾,很多最基本的事实都没有弄清楚,结论更是莫名其妙。

                林达说:“这个“付不起”群体,分布在各州。我不知道确切人数是多少,据CNN报道,57%的奥巴马医改登记者获得补贴,但是高达43%的人没有补贴。再刨去影响不是太大的年轻人,余下的,哪怕只有10%的中产阶级家庭因医改陷入绝望,都是一个足以改变大选结果的沉默群体。”

                所以说,首先她根本不知道这个群体到底有多少人,然后她根据CNN的一个报道随便猜了猜,就得出了一个“10%的中产阶级家庭”陷入绝望的推论,然后认定这些人民不聊生的关键在于奥巴马医保。

                这里面问题可就太多了。好歹我对奥巴马医保还知道一点最基本的来龙去脉。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时向他介绍了一下,在这里整理一下写出来供大家参考。这些都是凭之前印象,没有再做仔细核实,肯定有遗忘和不确之处,以后有时间会进一步整理核实。

                下面是一个类似于“懒人包”的奥巴马医保介绍。

                奥巴马医保以前的美国医保难题

                奥巴马医保诞生以前,美国的医保主要是这样。除了私人医保,政府承担的部分是两块: Medicare(俗称老人医保),供65岁以上的人使用,还有 Medicaid(俗称穷人医保),那得家庭收入低于某个很低的数值才能申请。

                但其他人,又不老,又没穷到一定地步,就得用私人医保。要么可以干脆“裸奔”,不买医保。

                私人医保由保险公司提供。保险公司为了能经营,会对你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看你是不是已经有什么病,这叫 “Preexisting Condition”。如果你现在身体不错,那保费就低,如果你现在已经有病,那保费就超高或者干脆不许你参保。

                总之私人医保要实现的是,尽量要让自己的参保人中健康人比例高。如果这个比例低于一定数值,想要盈利,平均到每人头上的保费就会过高。如此一来,相对健康的人自然就觉得不合算,干脆选择退出,这样健康参保人的比例会更低,陷入恶性循环,最终自然就办不下去了。这就是所谓的“死亡螺旋”(Death Spiral)。所以任何医保计划要防止的就是这种情况。

                很显然,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逻辑是,已经有病的人必须收取极高的保险费用,或者干脆被拒绝参保。他们又没有穷到可以拿Medicaid的地步,那就非常糟糕。这是以前医保体系最主要的病症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中产阶层来说,这一般不是特别大的问题。因为他们大多有稳定的工作,而其中大部分人都由公司办理医保。公司办医保的可以免税,所以相对便宜。

                奥巴马医保是什么,它能帮助什么人

                简而言之,奥巴马医保想帮助的,是那些医保市场中最困难的人。

                因为奥巴马医保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帮助那些之前因为有病等原因而没法上医保的人。其办法是提供一个“奥巴马医保市场”,保险公司加入,任何人都可以在那里购买保险。但要求是,首先保险公司方面,提供的医保计划不能拒绝已经有病的人,可以多收一些费用,但有个上限。这样就保证大部分人能够负担。然后从个人方面,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购买达到一定要求的保险。这意味着,哪怕是身体健康自认为不需要保险的也必须买——如果不买,就得在交税时多交一笔罚款。当然,如果购买医保有困难的,由联邦政府再给予补贴。

                这种做法就是为了保证,首先有病的人可以参保,然后健康的人也要参保,这样保持健康人在保险计划中的比例不至于太低而出现“死亡螺旋”。这意味着让那些身体健康的人来共同承担一部分病人的医疗费。从再分配的角度而言,这的确相当于一笔税收。同时,联邦政府对经济困难的参保人进行补贴,补贴的钱来自联邦税款,所以这种税是累进的。富人出的多,穷人出的少。

                另外还有一条,就是为了保证保险费不至于太高而吓走健康人,对保险价格有上限规定。同时也要安抚保险公司,即保证在这些公司的保险计划出现赤字时,联邦政府直接出钱补贴,帮助他们维持较低的价格,保住健康参保人,这叫“风险走廊”(Risk Corridor)。

                奥巴马医保让什么人吃亏了

                首先,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中产阶级家庭,而本身一直在拿雇主保险的人而言,这政策对我们其实没什么实质影响。林达文章里“10%的中产阶级家庭因医改陷入绝望,都是一个足以改变大选结果的沉默群体”这样的推论,实在是非常经不起推敲的判断。

                其次,奥巴马医保政策之下,的确有人吃亏了。很显然,吃亏的人有两类:第一类是原先身体健康不参保的,得必须买保险,否则会罚款;第二类是原先参保,但觉得自己身体不错,参保的项目很少,基本上只保很少一点的那种。因为这种保险原先费用很低,但奥巴马医保对保险计划提出了最低要求,导致他们此前凑合事的保险就不合格了,必须重新购买合格的保险。

                对这两种人而言,意见也不相同。对那些本来就不参保,一直“裸奔”的人而言,他们受的影响也不大。因为他们无非是交一笔罚款,也没多少。

                但对于那些以前参加很便宜的保险计划,现在不合格的那些人,就麻烦了。这些人如果不得不参加保险,但是新的保险可能会比原先的贵不少。这些人怨言较大。

                奥巴马医保费用上涨,为什么?

                众所周知,奥巴马医保在运行中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今年平均保费上涨两成。这件事被保守派污蔑为奥巴马政府搞社会主义失败了,但仔细看看,实际也根本不是如此。

                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风险走廊吗?就是保险计划出现亏损时,联邦政府直接补钱给保险公司,使他们能保持保险费在较低水平。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共和党参议员、同时也是今年总统大选的共和党候选人之一,卢比奥(Marco Rubio)在其中起了很坏的作用。卢比奥知道风险走廊是奥巴马医保是很关键的一个构件,所以他在一次联邦预算案里塞进了一条,要求禁止联邦政府出这笔钱。当时那个预算案必须要过,否则政府得关门,民主党方面哑巴吃黄连,只好连这一条一起通过了。这样一来,原先奥巴马医保就遗留了重大危机。这件事情的详情可见[URL=marco-rubio-obamacare-affordable-care-act.html]纽约时报报道[/URL]:

                后来出现保险费上涨时,政府不能再补贴保险公司,所以导致不少保险计划出现了死亡螺旋,做不下去了。但很多人并不理解其中复杂的因素,什么风险走廊之类的,所以还是简单认为,这是搞社会主义搞出问题了。可笑的是,共和党预选时卢比奥四处邀功,拼命说是自己给了奥巴马医保致命一击,但因为大家都不懂这是怎么回事,也没人认领他的功劳。

                所以首先,今年奥巴马医保保费上涨,原因在这里。

                再次强调一点,这个保费上涨,涉及的是奥巴马医保,和我们这类本来就拿雇主医保的,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没有任何关系。

                真正影响到的是我前面说的那些还不敢不上保险,但奥巴马医保费用又嫌太高那些人。

                林达的文章在哪里搞错了?

                再回过头来看看林达的说法。

                林达说的是:“这个“付不起”群体,分布在各州。我不知道确切人数是多少,据CNN报道,57%的奥巴马医改登记者获得补贴,但是高达43%的人没有补贴。再刨去影响不是太大的年轻人,余下的,哪怕只有10%的中产阶级家庭因医改陷入绝望,都是一个足以改变大选结果的沉默群体。”

                首先医保补贴,林达引用CNN的数字57%,我刚刚查了[URL=money.cnn.com]相关报道[/URL],这里把其中相关的部分摘出来,翻译给大家看一下:

                Some 85% of Obamacare enrollees receive federal subsidies, which can lower their premium to less than 10% of their income.

                (85%的奥巴马医保参保者可以得到联邦资助,使得他们的保费降低到收入的10%以下。)

                Some 77% of consumers will be able to find a plan that costs $100 or less after subsidies, officials said.

                (有关官员指出,77%的参保者将能够找到合适的保险计划,使得联邦补贴后的每月费用降到100美元以下。)

                "Relatively few people will feel the premium increases, but everyone will hear about them," said Dan Mendelson, president of Avalere Health, a consulting firm. "That will have an effect on the perception of the program."

                (咨询公司Avalere Health的经理Dan Mendelson指出,真正感到费用上涨的人相对较少,但人人都会听到他们的抱怨,这会影响到大众对奥巴马医保的看法。)

                所以,首先,CNN报道中,得到联邦资助的人,比例是85%,而不是57%。我不知道林达的数字是从哪儿来的。所以没有补贴的人当然也不是43%,而只有15%。

                更要命的是,林达文章里“哪怕只有10%的中产阶级家庭因医改陷入绝望”是一个很模糊的判断,她的隐含指向是,医保费用上涨影响了全体美国人。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前面已经解释过,这只适用于参加了奥巴马医保的那一小部分,仅此而已。到底有多少人参加奥巴马医保呢?根据上面那篇CNN的文章:

                Some 10.4 million people were enrolled in Obamacare plans as of June 30, the administration announced.

                (截至2016年6月30日,1040万人参加了奥巴马医保。)

                OK,1040万人。美国人口总数是多少呢?三亿多。“10%的中产阶级家庭”实在是无稽之谈。

                实际上,根据CNN的数字,没拿到补贴的只是这1040万人的15%,即大约140万人。当然这也是很大的人口数。但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字背后还有复杂的情况需要考虑。奥巴马医保费用上涨两成只是一个平均值,有些地方上涨的多,比如亚利桑那涨了一倍多,有些地方上涨的少,比如罗德岛州只涨14%,而印第安纳州还降了3%。拿补贴的更多是那些上涨多的,经济困难的,而没拿到补贴的,则更多是并未上涨很多或者经济状况不错的。所以真正因奥巴马医保涨价陷入困境的人群,可以想象,比前面计算的140万还要少很多。我的推测,从比例上来看,能有个千分之五就不错了。

                奥巴马医保导致民不聊生,所以民主党选输了?

                前面已经解释了林达文章的关键错误。这里还想强调一下,我们不能只看是不是有人吃亏了,为什么看不见还有人因此得益呢?

                奥巴马医保给之前因为身体不好而被拒绝参保的人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这些人有多少?不能说参加奥巴马医保的1040万人全是这种情况,但有相当部分会是。事情还不止于此,因为奥巴马医保另一部分是扩大了免费的穷人医保(Medicaid)的使用范围,从之前的贫困线扩展到相当一部分下中产。考虑到这种情况,可以说奥巴马医保的得益人群远大于受损人群。

                有民众因为奥巴马医保而反对民主党吗?肯定有,但是,这些人并不是说自己的生活因为奥巴马医保出现了困难,而是听说奥巴马医保搞出这些事情,好可怕,感觉马上就要国将不国了。换句话说,他们在臆想这个国家有一大批人生活出了问题,而不是自己生活真出了问题。

                所以,与其说是奥巴马医保造成民不聊生,导致民众反对民主党,还不如说,由于各种不负责任的言论传播,让一部分民众以为民不聊生了,而高声反对民主党。

                我对美国选情相当关注,每天都花大量时间跟踪各种信息。目前美国各路靠谱专家对选举分析很多,我还真没看到一个归因于奥巴马医保保费上涨的。

                补充一点,可能有人有会有疑问,为何奥巴马医保要搞的这么复杂,为什么不直接搞例如英国全民公立医保,全部国有化?我也认为,那种搞法算下来可能费用会低得多。但问题在于,美国的私人医保已经搞了多年,利益集团早已形成。你如果要搞国有化,等于要得罪全国的保险公司,这不算什么,但由于利益相关,你还得罪了全国的医生,这个就不得了了。因为民众是高度信任医生的。如果医生集体说某个政治家的坏话,那是毁灭性的。所以只能在不碰医生、保险公司等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叠床架屋,搞出这样一种系统来。

                华人圈里关于奥巴马医保的谣言很多,例如:“中餐馆老板和员工被奥巴马医保搞的怨声载道、咬牙切齿”,问题在于,奥巴马医保的确有所谓雇主责任,要求雇主给员工买医保——但是,那只适用于有50名以上全职员工的企业。一家中餐馆能有这么多注册的全职员工?另外,即便有这么多员工,即便雇主不得不掏钱买医保,为何员工要痛恨奥巴马医保?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中餐馆员工有相当一部分本身是非法移民,无论什么医保都和他们无关。就算他们是合法移民,那大多也是低收入群体,会由穷人医保(Medicaid)覆盖。别忘了,正是奥巴马医保扩大了Medicaid的照顾范围,看病不要钱。请问他们痛恨什么?

                希望这篇文章能说清一些基本常识,以正视听。

                这篇文章的角度还是值得一看的。

                但是,他忽略或者说回避了一个问题:成本的承担者。

                为没有医保或者买不起保险的人提供廉价的保险方案,这很好,关键是多出的成本谁支付?

                政府财政赤字早就是屡创新高,从保险公司、医疗产业链割肉,看来是搞不定,最终还是要转移到上中产和企业。

                通宝推:脊梁硬,
                • 家园 奥巴马医保从一开始就搞成了四不像

                  奥巴马本身要利用医保抽税去填08年经济危机的窟窿。各大保险公司、制药公司、医生团体要维护自己的超额利润。结果到最后就是搞出个2700页根本没人读的法案。

                  美国现在的法案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一笔又臭又长的糊涂账。谁也不知道里面到底写了什么。这在迈克摩尔的纪录片里有详细的描写。

                  至于负担由谁出?当然是由中产阶级出。美国现在的问题和明末完全一样,大资产阶级交极少的税或干脆不交税,还天天喊着税收太高。而底层则靠低保勉强糊口。中间的中产阶级迅速萎缩。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首先感触,对于姆克,选举晚了一个月,

                另外,两千七百页的法案,呼唤嘉木,出来解释一下,你们这些律师如何掌握这样的法案?

                要求在一个月内好好读一遍,恐怕也是艰巨的工作吧。如果都是这样的体量,律师实在是非常辛苦了。

              • 家园 另外,医保这事完全证实了我几年前的理论

                医保这事完全证实了我几年前的理论。为啥医保越来越贵?其实和是不是全民医保没关系。

                奥巴马搞这个医保的初衷就不纯洁,主要是为了抽税去填08年经济危机的窟窿。但他不敢也没有实力对 TOP 1%下手,自然只好继续压榨中产阶级了。

                川普估计也是奥巴马的右派镜像。

              • 家园 希拉里不可能打经济牌的

                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比尔·克林顿一直坚持,希拉里的竞选团队应该将经济作为竞选宣传的重心,应多关注那些在全球化进程和技术变革中失去话语权的民众。他认为,很多非裔美国人对奥巴马八年任期来的表现十分失望,虽然政府援助越来越多,但并没有使他们的经济情况好起来。但希拉里团队却忽视了他的建议。

                克林顿十月份就警告可能会失去铁锈带,甚至一个人跑去锈演讲。但希拉里团队里36岁的竞选经理总觉得70岁的前总统是想出风头,对他的看法嗤之以鼻。坚定认为关键在于黑人、老墨和年轻人。

                对于科米重启对“电邮门”事件的调查,克林顿认为影响微小,因为广大选民早已做出他们的决定。

                希拉里不可能打经济牌的。这个问题她不可能看不到。即使她老公的确如报道那样说了要重视经济,希拉里也不可能打这张牌的。这次大选虽然奥巴马任期已满不再连选,但仍然是民主党在台上。如果希拉里打经济牌指责奥巴马,那么就是否定过去八年的民主党成就。那么选民必然要问为啥你自己都承认过去八年没搞好,我还要继续选你呢?

                山德士倒是打了变相的经济牌。但民主党不敢把他弄上去否定自己,于是就只好让希拉里上了。

            • 家园 去一趟ICU就赚回来了

              家里有人手术,手术后在ICU里呆了七天,不过主要是术后观察,仪器就是检测心跳,护理就是打点滴。

              医院跟保险公司说ICU护理费用花了14万美元,保险公司讲价以后变成3万2,最后保险报销了3万,俺自己付了2千,这下俺这几年的保险费都赚回来了。

              倒是医生手术费真心不算贵,才跟保险要了五千美元,保险讲价以后就收了三千。很幸运的是这医生是美国这方面行业协会的主席,数一数二的大牛,这点钱跟ICU比起来实在太便宜了,在国内碰到这么NB的医生送红包也不止三千美元啊。。。

              通宝推:广宽,老老狐狸,
              • 家园 这个医院和保险公司讨价还价,太好玩了。

                对医院头戴三尺帽的报价,保险公司不是拦腰砍,而是照膝盖砍。

                医院帽子越戴越高,保险公司下手越来越狠,以后,可能会照脚踝砍。

                但是,这种投保人、保险公司、医院间玩的嗨的博弈,真会促进社会的总福利和总效率?对此本穷很表怀疑。

                美国医疗开支占gdp比重高达18%,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之一,人均预期寿命却未见理想,惜乎。

            • 家园 川普上台还是中产买单

              奥巴马搞全民医疗保险,当然是政治正确,关键是成本谁承担?收益谁占有

              两万及以下低收入者,不得被拒绝入保,其保费和自付额都很低。这在实质是以中产买单政府零支出的形式强行实行欧洲国家的普遍医疗福利。富人的保费也涨那么多,不过涨一两万对年收入几百万的人显然冲击就没那么明显。

              中上阶层是民主党福利政策成本的主要承担者,那么受益者是谁?低收入无保险阶层是受益者,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医疗产业等更是受益者。

              问题是川普上台还是中产买单。希拉里至少在表面上说要top 1%交更多的税。川普根本不但不加税反而还要给富人减税。而要取消福利哪有那么容易。不说底层屁民们会起来造反,光是现在靠奥巴马医保法案赚得满盆满钵的保险、医疗等等就不会答应取消福利。

              那么钱谁来出?最后还是要中产出。

              通宝推:广宽,老老狐狸,
              • 家园 川普可以放松管制,降低药厂的成本

                现在的FDA几乎是变态的监管,研发一款新药,动辄十几亿,还是美元。研发周期又长,专利期短,回收来不及,只好卖超高价钱,一般的药厂根本玩不起。

                专利往往仅仅在大国申请,因为一家公司有几万个专利,全球到处申请,法律费用负担不起。美国的两大爱你的口,老虎口,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律师, 他们彼此还不放过彼此,但印度的廉价仿制药大大地压缩了美国原研药的空间。还好,另一个大国中国相当配合。中国有行政命令不准生产这些仿制药,销往海外。所以印度能独占这个海外市场,而绝大多数仿制药的原料药来自中国,老印往往就是分装。如果疮破过于逼迫,得罪了中国,中国很可能取消这些行政限制,从此全球到处都是仿制药,美国企业的盈利空间大大被压缩。

                其实有的新药,只要有可能治好病,确保试验病人确切地知道可能的副作用,可以适当地大胆试验。很多病人在生死关头,愿意冒险。

                如果研发新药的周期缩短一半,研发费用减少一半,药价降低一半是完全可能的。

                至于降低医生的年资要求,引入人工智能医生,则动了医生的饭碗,这个不知道川普敢不敢。

                • 家园 人工智能医生才是廉价医疗的发展趋势

                  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医生和自动检测仪器,通过规模化降低医疗设备的成本。

                  一般老百姓看病用人工智能医生,减少看病的费用。真正的有钱人,花大钱去私立医院或挂人工医生的号,获得更好的服务。

                • 家园 我又来帮你找错了!

                  新药难研发的原因,我说了你可能不相信。

                  原因是大部分化学类的,都已经上市了。低垂的果实基本上都被摘光了。

                  以至于新药对比实验的时候,选择对比药物都是门学问了。

                  其实现在有两个方向,一是老药新适应症,但是无法保证利益。谁也不愿意干。二是你常提的个性化医疗药物,这玩意注定非贵不可。

                  孤儿药本来就是可以加快使用的。

                  医生很多新疗法,一旦有效,如果可以归类药物,限于法律,反而立刻就得停止使用,等待审批。

                  药厂通过用药指南,影响医生选择,延长药物使用期限,甚至于不同教科书上对某些药物的使用,有微妙但引导相反的说法。

                  我见过最贵的药物为2500加元的一支注射剂,写的有点乱了,原谅我见识少。

                  印度那事就别提了,你在上海,真要逼急了,把制药步骤分解找人,落实好自己承担法律责任风险,什么药都能制得出来。

                  通宝推:老老狐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