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未来中国怎么办? -- 种植园土

共:💬551 🌺4322 🌵1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哪里两难了,很明显的选择啊

      中国面临两难:(1)如果中美联手除掉金三,则中国的战略缓冲区压缩;(2)如果中美俄三大国继续装鸵鸟,则各个小国会群起效仿,试图获得核武拜托大国控制。

      第一条很明显对中国不利,第二条,想想美国二战是怎么发家的,很明显就是中国的机会啊。

    • 家园 另一个帖子中老广有句话很认可

      意思好像是说,如今的官僚们已经很难驾驭中国的国力了

      • 家园 看来是时候让贤给你们掌权了

        我相信你们一定有能力将中国的国力降低到你们能驾驭的程度。

        通宝推:jent,林风清逸,
        • 家园 这什么逻辑?

          好吧,表示看不懂大旗

        • 家园 我自动站队大棋党,并为药丸党取个小名--精致的利己主义党

          从文化与思维方式角度来看,这不仅是观点的对垒,而是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与西方思维方式的对垒。

          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是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强调整体利益,忽略个体利益;重全局,轻细节;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在乎的是整个世界。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我与世界和谐统一,行王道,走阳谋之路是其最典型的特点。

          西方思维方式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重分析,轻全局。往往辎铢必较,我与世界是对立关系或者竞争关系,对人与对我是双重标准,阴谋与霸道是其最典型的行为方式。

          西方思维方式很容易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利用高智商与高学历巧妙的利用规则为自己谋利。因为他们信奉自私自利是人的天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中国思维方式则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认为天地人合一,人与世界是有机的一体,和谐与互惠互利是主旋律。

          用西方思维方式看问题的人,看中国政府的很多做法都理解不了,认为是傻,是笨,是吃亏,是卖国,中国吃枣药丸。得像美国政府那样霸道做事才是聪明与正确的。

          而中国思维方式看问题的人,不会是机械的,他们认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必计较一时的得失,强与弱,得与失,取与舍,往往是会相互转化的。

          通宝推:三笑,王小棉她妈,俺老孫,黄土布衣,wage,林风清逸,hullo,盲人摸象,丁一叮,红军迷,我心安处是故乡,
          • 家园 毛泽东当年可是“最典型的右倾恐敌论”者呦

            东林党还是喜欢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你说的中国式思维是毛泽东式的战略思维。这种思维不以一城一地的名义得失为意,而是集中力量于要害方面,肯于大踏步的进退,绝不做慕虚名而处实害的事情。

            自古以来东林党的战略视野都是很窄的。

            明朝面对辽东问题,有很多战略可以选择,最终他们选择的是最坏的办法:

            投巨资修建辽西防线,送脸上门。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嘛,谁也抗不起丧师失地的责任。

            孙承宗力主修建了辽西防线,袁崇焕则将之进一步推进到了锦州。

            这是明朝九边:

            点看全图

            这是辽西防线:

            点看全图

            在地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到:辽西防线完全没有屏蔽京师的能力,特别是在辽西驻军没有野战能力的背景下(能征惯战的满桂等人都是从宣大抽调的,原有的辽东将领有很大问题),根本不足以牵制敌军(历史上清军多次入关,辽西明军从未起到牵制作用——倒是毛文龙那点兵起到了牵制作用)。

            东林党的特点就是这样,战略决心比谁都大,喊得最激烈,但是战略眼光也属他们最狭窄,只看到辽东、辽西,将几乎全部的国防资源都投入到了辽西地区,修建一大批没有经济基础的城堡——大概他们打算为清军入关修建驿站吧。我以前写过帖子,谈过后勤对攻击范围的影响。后勤基地越靠前,则攻击纵深越大。明朝如果不修筑辽西防线,那么清军攻击明军,就要在缺乏补给、三面皆敌的辽西走上几百里,一旦受挫,很有可能走不回辽东。而明军在辽西修筑大量无法保护的堡垒之后,清军可以走一路吃一路,而且还有现成的堡垒可以依靠。一般我们都是用各种假象诱使敌人出现破绽,东林党的玩法是用各种投资弥补对方的短板。

            喊得最响,看得最窄,这两个现象总是伴随出现,说明二者有一个共同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格局极小,鼠目寸光、视野极其狭窄,眼睛里看不到多少东西,才会将微末小利看得比天还重。所以才会出现喊得最响看得最少的问题。

            由于抽调了如此之多的资源,将明朝经营几百年的、从山西北部的宣大地区到河北东北部山海关的、完整屏障了北京北面敌人的长城防线完全抽空、荒废,取而代之的是只在辽西突出部存在的辽西筑垒地区。这就好像一个人,他脱掉了全身的衣服,就戴了一个大帽子,希望可以顶住凛冽的寒风。

            历史上,曾任兵部尚书的宣大总督梁廷栋发现问题非常严重,因此上书要求拨付经费修补战具、整治工事,结果明朝表示钱全部都投到辽西去了,没钱给宣大。随后清军就从宣大入寇,洗劫内地。然而没有人怀疑梁廷栋是为了骗军费放清军入关的,因为梁廷栋为此自杀谢罪。袁崇焕就不同了,人家好好坐在监狱里,赌朝廷为了脸面而不杀他。可以说,梁廷栋是为孙承宗、袁崇焕背了黑锅的。

            此后清军随时可以轻松越过长城防线突击明朝。包括后来山海关之战,清军与明军迅速勾结起来,有人分析说,清军之所以能够及时出现,就是因为那个时候明朝在各处所建立的各种防线已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所以当时清军正打算再次入关抄掠,适逢其会。也有人说不是适逢其会,而是山西晋商与清军勾结甚密,清军获悉李自成大军进京,有就近观看形势的可能。总之,山海关之战的时候,清军主力在明顺激战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举击败了李自成军。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的明军由于连续大败,已经无力经营所谓的辽西防线,主力就是在扼守山海关。

            东林党挖的大坑最终导致了清军成功入关的后果。

            紧接着,东林党又挖了一个大坑,导致了明朝彻底灭亡的后果。

            满清入关的时候,南明、顺、西三方还都具有相当强的实力。这个时候,这几方是怎么处理相互关系的呢?张献忠的重心在于控制四川,地处偏远,姑且不论。李自成由于山海关战役失败而被迫后撤,更为致命的是,李自成部似乎在北京沾染上了瘟疫,战斗力急剧下降。与此同时,山西士绅暴起发难,袭击李自成,导致至关重要的山西地区没有经过激烈的争夺就轻易丧失。于是山海关一战之后,由于山西的动摇,李自成所部一下就败退到了民穷财困的陕西,而且在攻克北京之后分派到河北山东等地的军事力量一下就被隔离掉了,大量分派到河北山东任职的骨干迅速被各地明朝官绅攻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东林党控制下的南明方面推行的战略是什么战略呢?是联虏平寇。这个联虏平寇是怎么联的呢?主动放弃当时清军尚不能控制、李自成所派官员也相继被攻杀的山东等地,史可法亲自致信满清,与对方联络感情。

            当时,在南明控制区有好大一批专家极力鼓吹联虏平寇的战略,为此还出版发行了一批书籍。

            而在这个时候,一般被视为战斗力不强的流寇、骨干也的确遭到极大损失的李自成所部却在怀庆之战中正面击败了清军。

            于是联虏平寇一说就更加甚嚣尘上。

            于是南明南京政权就坚定了联合清军消灭李自成的决心。

            宋朝联金灭辽、联蒙灭金的历史就这么重演了。

            这就是我们能喊、能跳、能杀自己人、但就是不能战斗的东林党。

            然而正如王莽失败以后就儒家就不在承认他是儒家推选出来的皇帝一样,东林党的名声既然已经臭了,如今的东林党又怎么会说自己是东林党呢?

            他们只会说别人是东林党,仿佛那个有喊有跳、举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大旗的人是别人。

            洞朗一事,关乎节操,东林党恨不得将全国青壮年都编组成军,乘坐着火车、汽车、轮船、飞机,一股脑全都投入到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带和南亚次大陆的湿热地带,去赢得他们心目中的宁远大捷。

            既然国家没有选择他们的战略,而是按部就班,按照既定战略,去举行金砖国家会议这样盛大的主场外交活动,去拓展一带一路战略布局这样纵横捭阖的主题活动,那么整个国家决策者在他们看来就是外卖部、东林党,而支持这一个国家决策的人,就是“外卖部的徒子徒孙”、“投降主义者”、“大棋党”。

            当年,有那么一些人,不正是这样批评毛泽东,说他是“最典型的右倾恐敌论”吗?

            某些人说了,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印度嘛。对啊,在某些人的眼睛里,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中国,一个印度,其中中国人口众多世界第一,中国工业发达国力雄厚,印度?印度不是一个小国、弱国、穷国而已。怎么能对印度忍气吞声呢,要恃强凌弱才对。呵呵,这些人,到底是愚不可及,还是坏不可及呢?

            我们固然不如毛泽东,可是有些人,是不是也不如蒋介石呢?

            通宝推:夜郎国主,楚庄王,如果云知道,三笑,梓童,cheer,未知如之何,王小棉她妈,潜望镜,飒勒青,俺老孫,火枪手,天白,回归,审度,红军迷,何求,吃土的蚯蚓,唐斩非,wage,明心灵竹,然后203,diamond,
            • 家园 辽东辽西都不可偏废

              宁远和东江都得坚持。只要辽西固然错误,不要辽西也不是什么好主意。

              女真跟蒙古最大的区别是,人家不是游牧民族,明朝会建基地,女真也会建基地滴。

              实际也是这么走的,明清最大决战松锦大战的导火索就是皇太极在挨着锦州的义州筑城屯田。

              所以如果明军主动撤离辽西,皇太极更得在义州建基地了,怎么破?老兄不是说吗,后勤基地越靠前,则攻击纵深越大。义州基地建好以后,北京的日子能好过?

              关键是当时明朝无法与之野战,而财力已经无力负担辽东辽西并进的战略了,怎么都是一个死。。。

              • 家园 建了义州,那很好啊,那就让后金走两步,扎进辽西口袋

                没病走两步嘛。

                现在局势变成战斗力弱的明军袭扰,后金脑袋疼了。东江就是这样玩的。东江民穷财困,而且督帅不同流俗,属于被孤立的对象。如果辽西也变成东江式的战场,后金西进进攻山海关,在明军东出袭扰东段,后金反攻大凌河义州,则明军袭扰西段。以大明之游击,试后金之物力。好,好得很。

                • 家园 明军都后退回山海关了还怎么出兵袭扰

                  想袭扰得在近处有不怕后金进攻的基地啊,要么仍在辽西各堡垒驻兵,要么像东江那样用海军,辽西唯一可用的海军基地就是觉华岛,可惜冬季封冻后不保险。

                  其实东江的皮岛离大陆也很近,封冻后也有同样问题,被灭其实是早晚的事,不过辽东离陆地远的海岛多,总能找到一个安全的,战略上还是有戏的。。。

                  • 家园 思路不能局限在这条线上,而是在两翼

                    之前地图不是已经画出来了么……

                    我再列一遍:

                    点看全图

                    你看,辽西走廊是西南东北走向,如此狭长,两翼在陆地上可以通过友好的蒙古部落袭扰,在海洋上可以凭借明朝出色的海军袭扰,后金要么不来,来就必死。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很基础的战术。而且这是给后金,后金都不敢拿的地方。所以,表面上我们放弃了辽西,但是实际上仅仅是没有驻守,谁要是不怕死想去那种田,没人管。但是后金要想在这里立足,那就有人管了。

                    所以,表面上看,明朝放弃辽西,后金就可以以辽西为基地进攻了。但是实际上,我放弃的地方,就是你的了么?

                    老鼠夹子总有一个空档,老鼠可以踩上去吗?明朝不在辽西投入资源,后金就敢在这里立足吗?

                    辽西走廊从山海关到大凌河长达一百八十公里,明清时代步兵一般行军,这段路在毫无障碍的情况下最少要走七天。但是明清士兵一般随身携带的粮草一般不过是三到五天。就是说,即便是一切顺利,没有阻碍,如果后金在山海关下遭到了失败,被迫放弃辎重,那么依靠随身粮草他们都必须抛弃步兵才能走回来。

                    一个兵种就没了!

                    如果沿路再遭到反复袭扰,那么他们很可能整个主力都走不回大凌河。而大凌河本身就是一个阻隔。如果安排各军沿途对后金进行袭扰,再以有力之军以逸待劳在大凌河附近择地捕捉后金军之一部予以歼灭性打击……不用多,只要一次,后金就再也不会走辽西。

                    事实上后金也不怎么走辽西,人家后来争取了亲金蒙古,打垮了孤立无援的反金蒙古,直接走的草原。

                    守辽西不必在辽西守,攻后金不必近后金。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兵之常也

                    对于后金来说,整个辽西防线,只有最东端的宁锦大凌河等城堡有那么一点威胁。在大凌河等地修筑城堡,看起来是靠近后金了,然而在没有野战能力的背景下,主动靠近敌人那就是送脸上门。特别是,这种靠近还不是袭扰性质的游击战,而是硬碰硬的、确定阵地的城池争夺战。

                    确定阵地的野战!而且还是敌人以逸待劳!这是嫌自己的短处还不够暴露么?

                    所以,这种实实在在将钱投到辽西却放弃了整个阵线的战略,纯粹就是不知兵的人制定的傻乎乎的战略。

                    将大笔钱财用在辽西筑垒,城池要是小,对方就可以攻下,那就为敌人提供了驿站;城池要是大,势必不能太多,那就不能实控,也就失去了意义。而且一旦敌人强攻,大城兵多、粮多、官高,你就不能不救。不能不救,就不得不在确定地点与敌军决战,问题是又打不过。打不过是因为没有野战军,没有野战军则是因为没钱,钱呢?在漫山遍野大大小小的城墙上垛着呢。

                    与其如此,不如直接将筑城的资金省下来,交给侧翼的蒙古部落和海上的明军将士,以及山海关下集结训练的野战军。蒙古部落的存在,在陆地上构成了压缩后金和对后金的进攻提供警告的作用,京畿长城防线得到屏障,就更加安全。

                    古人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蒙古和渤海就是唇啊。

                    明朝抽空一切去修筑辽西防线,属于典型的偏废。因为因此就没钱收买蒙古,就没钱在海上积累力量,没钱去训练野战军,甚至没钱修补长城防线。这一切都是在资敌。

                    当明朝将所有的资源都放在辽西的时候,明朝就已经输了。

                    至于说皮岛会被后金消灭的问题,只要不在辽西浪费,那么明朝有的是钱和人,随时可以在皮岛重建袭扰基地。但是后金没有进行这样长期失血的总体战的资本。

                    历史上,明朝从天启时代到崇祯末年常年坚持在辽西投入巨资,时间竟然长达二十年,明朝抗拒失血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只可惜明朝在失血的同时并没有导致后金失血。

                    可以说,在明金之战中,明朝在军事、经济、地理等客观上没有失败的必然条件。历史上明朝也是首先亡于内战然后才亡于外战的。明朝终究是亡在了战略设计这一主观因素上。网络上有些人喜欢用“历史既定论”来谈“明朝必亡”,那种机械唯物论大多都是胡搅蛮缠。当然,在更大的层面上说,主观由客观所决定,明朝选择这样的错误战略说明了明朝自身存在一些客观问题。但是在复盘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历史上明朝输了,就否认明朝是有胜利因素的。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满清当然不会硬拼山海关

                      你这法子只不过把死守辽西变成了死守山海关,还是大同小异的乌龟战术。至于训练野战军,你觉得有戏吗?

                      根本问题是:

                      内因:明军没机动能力,没野战能力,只会当乌龟死守,被动挨打。实际上就算辽东东江镇的游击骚扰,你看看自己的图,对辽东的核心地区沈阳有什么实质性的威胁吗?很明显明军根本就不敢进大平原啊,没机动力,一进平原就会被满清骑兵轻易灭掉的。满清跟蒙古还不一样,蒙古只有机动力,但不太会建基地,满清两样都会。

                      外因:蒙古林丹汗军事和政治上都不是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对手,满清更有手腕,拉拢了不少蒙古部落,孝庄皇后就是科尔沁蒙古人,早在努尔哈赤时代就收服了。相比之下,林丹汗的老巢在赤峰,却连近在咫尺(通辽)的科尔沁部落都反叛他,打林丹汗实际是满蒙联军对林丹汗。林丹汗对满清短期骚扰有戏,但长期来说根本指望不上。

                      收服蒙古以后,长城那么多口子,随便撕开哪个不行啊?为什么非要走山海关?明朝再有钱也防守不住这么大的范围,而那边满蒙联合进长城抢东西大家都有动力。

                      满清当时处于上升期,很难对付。可以跟土共类比一下: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根据地建设,再加上满蒙汉八旗的统一战线。而明朝你说来说去其实就一个招,装乌龟,无非就是在哪里装的问题。更要命得是明朝内部还不稳,满清根本不用攻下山海关,只要不停的进长城抢东西,抢个二十年明朝自己就完蛋了。

                      • 家园 又是定性判断和定量判断的老问题

                        从定性判断的角度说:

                        死守辽西和死守山海关都是死守。

                        这是一个简单的定性判断。但是这个判断缺乏足够的价值,因为计算不够精细。

                        从定量判断的角度说:

                        死守辽西和死守山海关所付出的代价差异巨大。

                        量变又可以引起质变,于是明朝的国防压力可以有质的改变:

                        死守辽西,明朝国防体系变成了一个孤立的点,辽西成为一个孤立的突出部,而且无法实现在野战能力强化前与后金脱离战役规模的接触的目的,同时消耗了巨量资金,导致资金链断裂;

                        死守山海关,明朝国防体系变成了一个完整的钳形口袋阵,远在辽东的后金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接触明军,明朝可以掌握大量的流动资金、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

                        因此,经过定量判断之后,最终的定性判断是:

                        死守辽西是死棋,死守山海关是活棋。

                        你所提问的训练野战军的问题,恰恰是只有将被辽西挤占的资金抽取出来,才有钱训练野战军;恰恰是只有将被辽西挤占的兵力抽取出来,才有人可以充当野战军;恰恰是只有从因为辽西而引发的被迫与后金进行战役接触的被动形势中解脱出来,才有时间可以训练野战军。

                        历史上,熊廷弼、王在晋的战略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一个是营造有利的军事地理布局,一个是在形成战斗力之前脱离与后金的接触、摆脱被动形势,这两个关键点全部被辽西筑垒战略破坏掉了。

                        明代被指为阉党的兵科给事中李鲁生曾经尖锐地批评过辽西筑垒战略的缺陷: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

                        天启五年六月

                        己卯 上视朝

                        兵科给事中李鲁主言:

                        “从古征伐,未有陈师境上数年不进者;亦未有去敌既远,虚设十余万之众坐食自困者。有之,则守戍之众而非进取之旅也。

                        战守机宜,专决于外,臣何敢遥度,但战则有战法:秣为厉兵,简卒剋乘,刻期举事,即有大费,可期永省;守则有守法:远斥堠,固营垒,高城深池,屯田积榖,以待事会,兵不湏众,马不湏多,庶堪持久。今以十四万之众,岁费六百万,虽言唯敌是求,其实百事不办。战固未能,守亦羞称。虚糜自弊而不虞其后,臣所为中夜旁皇当食废著也。

                        枢辅当审时度势,知彼量已。可战则用战法,可守则用守法,为朝廷固疆宇,为民生惜物力。以选练为务,以屯牧为先。不必张恢复之虚声,只在条恢复之实事。夫兵以卫民,今畚锸及于锦义而干掫乃在宁前,卒有风声,保无鱼溃鸟散藉寇赍粮之忧乎?先时,外拟以觉华首山为二眼,今肩背在外,眼反在中,受人暗弄,岂计之得?以臣愚见,山海既为神京门户所关綦重,必先增堞浚隍,复其形势;列台置垒,扼其要害。而又广设地网机桥之数,御其冲突。庶人心以定,敌忾斯张,即卒有不利而根本不摇,乃为万全之师耳。若进无可乘之锐,退无可凭之险,徒以耒耜为前矛,以蔀屋为坚垒,慕展土之虚名,受饵敌之实祸,则臣之所大恐也。

                        旅顺要地,敌之所必争。向者仓卒遣将,未尽区画,大约海口挑断则可守,不断则不可守,两言而决耳。海口系唐太宗挑过,闻尚有故迹可寻,为力差易,但得万人,十日可以成河,一月可以毕工。两岸唐墎犹有旧迹,就此补筑,以千人守之便如丸泥之封矣。数百里沃野可以养避乱之辽民,亦可以供海外之军实。”

                        得旨,这本所关重大,该部详议覆行。

                        慕展土之虚名,受饵敌之实祸,这一句话已经戳死了辽西战略的命门。

                        天启时代,明朝还在,当事人并没有“明朝必然亡于满清”的“历史自觉”,所以他们分析问题,不谈“历史既定论”,只谈实际形势。实际形势就是,辽西筑垒战略根本就不能把握战略主动权。

                        我经常玩人人对抗游戏,实战中发现过一个现象,就是兵法上所说的致人而不致于人原则,是可以用错的。大家都知道用对的时候,用对了,就是可以调动对手、创造机会、打败敌人。但是用错了的时候呢?用错了,就是调动对手、创造机会、打败自己。比如说敌人没有将兵力部署到可以攻打我方的薄弱点上,结果我方错误的派出少量兵力将敌人吸引了过去,敌人顺势把我方戳翻在地……这就是猪队友有时候比神对手还可怕的原因。

                        孙承宗、袁崇焕的辽西筑垒战略,就是这样一个猪队友。

                        明朝需要野战军,训练野战军需要钱、人、时间,以及从低烈度到高烈度逐级提升的战斗训练。而辽西筑垒战略导致的后果就是,人,分散到各个城堡中去了;钱分散到各个城堡中去了;时间,因为每次敌人进攻我们的城堡,我们就要仓促集结兵力去迎战,也不在我们的手中;战斗训练,每次都是敌人安排我们的作战规模,我们说了不算,也就谈不上合理的战斗训练了。

                        这不就是猪队友吗?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军事部署,帮助敌人掌握战场主动,这不是猪队友是什么呢?

                        至于你所说的收服蒙古,这还是定性和定量的问题。人人都知道,历史上蒙古被后金打败了。但是蒙古败给后金,可以败得快,也可以败得慢。而我们编练野战军团,需要的不就是这个时间吗?历史上,蒙古是不支持后金的,但是由于明朝自己的错误,蒙古部落与后金贸易获得了大量的好处,甚至亲后金的时候,能够同时从明朝和后金获得好处,亲明则不能获得好处,因为亲后金的时候可以充当后金的中介,替后金从明朝购买大量的铁器、粮食。甚至于林丹汗之所以会被后金干死,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一批蒙古部落在此之前就已经投靠了后金。为什么这些蒙古部落会投靠后金?还不是因为明朝将钱全都投放到了辽西、没钱收买和支援蒙古吗?在获得蒙古支援之前,后金对蒙古的攻略本身就是困难重重的。

                        正是明朝将巨量的资源投放到了辽西,才导致辽西变成一个孤立的突出部,让整个长城防线变得空虚。而投放到辽西的资源,由于始终被敌人牵着鼻子走,也从来就没有机会突破量变到质变的分界线,空有巨量的资源,却从来不曾成长为一支强大的野战力量。

                        明朝这种将流动资金分散开来跟着庄家走的玩法,就是社会上大部分投资者投资失败的根源。

                        • 家园 你这就好比说老蒋主动从东北撤退就能打败土共

                          辽沈战役前老蒋让东北国军早点撤退南运会怎样?淮海战役前老蒋主动放弃徐州主力退守江南会怎样?平津战役前傅作义早点从天津海运南下会怎样?多给老蒋点时间多来点美元,国军建立更强大的野战军团,量变能引起质变吗?

                          其实灭亡还不是早晚的事情,因为这个政权从根上就烂了,而且战略战术对方完胜,国军只有当乌龟挨打的份。。。

                        • 家园 筑垒策略是明朝官僚集团给自己设立的一个假目标

                          浑河血战后,明朝和后金的精英都看到明朝的致命缺点,那就是野战干不过后金。这个缺陷导致所谓的三边战略失去了主动性。

                          在真正的主要矛盾无法克服的时候,明朝的官僚集团,包括中央政府高层和关宁军阀,选取了一个自欺欺人的假目标,那就是在认可辽东现状的情况下以“复土”来当政绩,而这个假战略在面对皇太极当政后主动攻击、抢掠,逐步积累资源的策略的时候,成为了一戳就破的牛皮。

                          如果说面对野猪皮,王在晋固守山海关的策略还可能奏效,那么面对皇太极,固守山海关是没用的。

                          明朝不是没可能翻盘,但需要一系列的风云际会、资源整合,比如类似戚继光的军事天才、万里如见的张居正这样的枢辅执政,能够以雷霆手段打击内部贪赃自费的官绅集团。

                          在自身武力不济的时候是不可能以蒙古为助力的,东江军野战也干不过后金,能起到的作用仅仅是骚扰,牵制。

                          以明朝的军制和以文制武的体制,一个军镇控制的人马有限,在大的战役中无法对抗后金军的。蓟辽督师又必须是文官担任,没有自己的亲兵,往往采取各种手段才能控制手下的军头,后面又是朝廷从上到下的各种掣肘,即便是熊廷弼,也只能控制一个方向,遑论袁崇焕这种眼高手低之辈。

                          明朝灭亡是各种矛盾积累的结果。看这段明史越多,越是佩服写穿越小说《晚明》的柯山梦。

                          通宝推:何求,北纬42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