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国家主席任期没有限制是泡沫经济困境的表现 -- PBS

共:💬144 🌺739 🌵6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现在都是顶层设计,跟北朝鲜学,领导拍脑袋

                      经济发展,就业和青山绿水如何合理平衡,最起码要有相关利益者参与讨论,形成平衡的方案。

                      现在都跟北朝鲜学,顶层设计,领导一拍脑袋,煤改气,河北去产业化,你见过有这方面的讨论吗?

                      反感习包子,不是指责他做的事情是对是错,而是他做事情的方式。

                      跟58年大跃进一样,领导拍脑门,领导一声令,小民如草芥。

                • 家园 你这个不对

                  1) 什么叫“血汗工厂”,有个普世的/量化的标准没有?中国的外贸企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外运方便),而工厂是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的,如果东部社会已经相当繁华,那么工厂的工作条件怎么可能太差?太差能吸引到普工吗?如果只是因为长时间单调工作而不满,那么这样的工厂搬到印度和越南,当地青工欢迎不欢迎?你接触过出口制造企业吗?玩具厂成衣厂都行啊,知道多少企业连车间都是有空调的吗(不要说整洁有序)?

                  2) 污染环境就更有意思了,是炼铝污染大,还是收集废铝罐再造的污染大?西方发达国家其实是很愿意自己消化垃圾回收再用的,但处理垃圾最大的问题是分拣,没有工人愿意干,所以宁愿出口。如果未来AI能低成本地做好,像日本这样扣扣索索的国家,连垃圾都不肯卖了。逢垃圾必拒,跟逢低端必驱逐,差别在哪里?为什么一个要骂一个就不骂呢?回收垃圾再造,再出口赚钱,不也是为地球环保做大国贡献吗?

                  3) 产业升级,弯道超车后,你还是要卖给全世界,还是挤占西方国家的就业和制造业利润。从经济学上讲,卖高端产品跟卖低端产品的意义是一样的。这时跟美日德的摩擦更激烈更致命。

                  世界经济奥运会,中国得了银牌,这个银牌既是实打实的,也是有水分的。说它有水分,是因为2000年—2010年间,天时地利人和,都助中国崛起,GDP超越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大国。但当时世界经济的繁荣是虚火,是不可持续不可再现的,这股虚火把中国拱到了GDP总量第二,火熄了后,自然的情况,应该是中国的GDP从巅峰跌落,在市场力量支配下,产能倒退,GDP倒退,生活水平倒退,一直退到一个谷底,然后逐步回弹,这期间消灭大量资本和企业家,人民生活也陷于动荡。

                  但这个轮回没有出现,就是说,中国实际上是出了老千了,强行扭曲了,100年前是“实业救国”,2008年是“国救实业”。中国的产能是一个分子,世界上能够承接这个产能的消费能力是一个分母,现在分母持续缩小,分子却顽固地保持不变(甚至在4万亿旗帜下更加膨胀),头重脚轻,这给中国带来巨大危险。能化解这个危险的方法是很少的,“一带一路”就是中国主动设法扩大这个分母,还是想保住分子。“供给侧改革”就是削分子。这两个未来能不能成功,还很难说。

                  中国ZF对经济的态度,一直在硬拗,一直在“人定胜天”,绝对不允许回调/倒退,其结果很可能是一个挡不住了的大倒退,就看谁倒霉轮上了。在这个泰山压顶的大倒退面前,什么D制,什么军国,必要时都可以试一试。中国的寡头把持了最好最有盈利能力的企业群,每年拿走1万—7万亿人民币利润,如果能抄家抄回来2万亿,老百姓分点汤喝,那么山呼万岁也值了------他妈的共和也不是老百姓的共和,能值几个钱?

                  不要说中国没有戈尔巴乔夫,经济领域就有,一派天真干坏事。我一直在想,1980年代末,苏联还有没有救?我认为有救,只要是坚定的共产党人主政,削军费,上下共体时艰,对全国发票证分配食品,再尊重一点小兄弟们,能熬过来,最后都是”作“死的。

                  通宝推:卢比扬卡,cindia,潜望镜,桥上,威武,知其何休,海峰,
                  • 家园 产业升级,两创优先,要吃透中央精神

                    tg是实实在在的在干产业升级,

                    5G,自动驾驶,这个还远点。

                    现在看得见的物流自动化分发,工业机器人应用,大数据综合等等,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而这些人力又可以创造出新的行业。而这才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而不是靠简单的扩大再生产。

                    以钢材为例,前十年,中国大规模造路,建房,钢材消耗巨大,而现在房子造的差不多了,路也就是一些瓶颈和末端了,外卖和电商又节省出大量的商业地产面积,没这么多需求了,造这么多钢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真的要把全世界的钢厂都挤死?

                    所以要淘汰落后产业,同时搞产业升级,这样经济才能不断发展。

                    通宝推:ccceee,
                  • 家园 血汗工厂是个概括的说法

                    我觉得凡是靠拼成本生存的企业,大概都可以称之为血汗工厂。

                    我看过旧经济里不少的企业,他们经营的基本逻辑就是靠降低成本和扩大规模。因为技术上或者经营模式上没有独特、难以模仿的东西,产品的同质化很强,大家生产的产品类似。所以,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常常要靠打价格战。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的问题是短缺,这时候只要能生产出来产品,就自然有市场,产品还常常供不应求,企业只要不停地生产和扩大规模,效益就会越来越好。后来国内市场开始饱和,但中国加入WTO后,国外市场又有了很大空间,所以,这一类以规模取胜的企业又有了一段不错的发展时间。但不巧的是,金融海啸后,地主家也没钱了,不光不想继续大量进口,还想着能扩大自己的出口。所以,这类旧经济企业就面临着国内和国际市场都出现饱和的恶劣状况。

                    为了企业的生存,只好牺牲利润打价格战,因为不打价格战,产品卖不动,现金转不起来,企业就是立马关门的命。但打价格战、牺牲毛利,这是一条不归路,只要走上去就基本回不来了。因为企业或者老板是要赚钱的,毛利下来了,为了还能赚钱,就只好压缩各种成本,福利能省就省了,折旧能不折就不折了,维修能凑合就先用着。这么一来而去,企业就更没有钱去研究技术升级产品,走出这个死亡螺旋。有些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则为了降低成本,走上了另一条路:就是扩大规模,降低固定成本的摊销,来尽量降低成本。但这条路同样难以走通,因为A企业投了个新厂,成本降低了比如说100块钱,B企业为了能和A企业竞争,也只好建一个更大的项目来降低成本。但对饱和市场来说,A、B企业同时扩大规模的结果是产能更加过剩,价格战更加厉害,很快就会把那100块降低的成本打掉,然后大家又重新掉进越生产越亏损的怪圈。

                    这个旧经济的经营逻辑导致的血汗工厂结果,就是前些年我们在旧经济几乎所有行业看见的怪相。在资本主义国家,这种惨烈竞争的结局就是淘汰弱者,弱者出局后腾出市场空间给强者,然后市场恢复平衡,产业逐渐正常。但在中国,由于很多企业后面都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淘汰它们是很难得,所以,市场始终不能重新恢复均衡。这就是为什么今上要用行政力量干预这个失灵的淘汰机制的背后原因。

                    我不知道你说的中国出老千的意思,如果你指的是任由系统性金融风险发作,企业大面积倒闭,那我赞成中国出老千。有秩序的退出,对国家和人民来说,要远远好于无秩序或者被人打爆的混乱。

                    新经济和旧经济不同的地方是:它们的运行逻辑是完全不同的,新经济的实质是科技创新和差异化产品,表现出来是高技术、轻资产和低杠杆。你看腾讯、阿里、华为、中兴、百度、小米一类的企业,都很有钱、基本不依赖银行借贷,资产也很轻,主要靠的是技术和模式。这类企业如果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你可以想象一下经济的指标,是不是现在讨论的什么金融风险、杠杆过高、资源浪费、血汗工厂什么的,都会烟消云散?所以我的看法是,今上的策略是对的,只要坚持下去,中国经济的质量就会越来越好。

                    是的,高端产品就要和欧美直接竞争,但首先,凭什么他们就能高端我们就要守在中低端?其次,我们中国现在自身的国内市场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凭什么我们自己的市场不用自己的产品,反而要将市场拱手让给他人?第三,不向产业链的中上端移动,我们就只能赚微博的血汗钱,凭什么我们中国人不可以赚中高端的钱?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中低端产品必须要靠国际市场消化产能,所以我们中低端怕制裁;但中高端我们自己的市场都没满足,只有我们制裁别人的份,又怕神马与欧美正面竞争?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今上现在发展经济的路子很对,只要坚持下去,自己不内乱,中国重返世界第一就是十年之内的事。而这次修宪成功,又基本杜绝了中国近期发生内乱的可能,所以,我是中国国运的大好友!

                    通宝推:qianji,
                    • 家园 这是理论

                      与实际并不完全契合。

                      首先,按你的标准,丰田是妥妥的血汗工厂,它的产品同质化很强,不得不靠压成本扩规模来生存,所有有过劳死,有刹车门。

                      其次,你说的中国企业怪相,我在“县央企”里都提到过。

                      第三,新经济应该搞,但有个度,这个东西是汤里的盐,不能盐比汤还多,那得吃出人命来。

                      第四,以我的工作经验,在西方市场,产品往往有“过度设计”问题,这个怪癖,德国/日本企业尤甚,美国的一批老牌工匠企业也一样,精益求精,画蛇添足,追求工匠的极致美。这其实没必要,这是中国的“价廉物美”能稳占全球市场大头的重要原因,一把美国的名牌扳手,卖200美元,但一般工人真的不需要,中国产品卖20美元的就够用,用起来是不那么舒服(跟名牌比),但不怕掉了啊。一个饭碗的造型,用了3000年了,你再怎么魔改,有意思吗?所以有些东西,可以“将就”,而且这类东西还占了我们日常社会生活里的大头。高端的东西当然要弄,但大呼隆搞大跃进,都去弄,反而坏事。大批的低端人口,农民工,普工,他们的教育水平/工作技能,就那样了,都去BYD,那人家也得用得着啊。要给这些人饭吃,还就得土得掉渣的传统轻工业生产企业。

                      你要突破框框想一想,有时候,病态地追求进步不一定是个好事,那就是自我暗示你不完美你很矬。既然斗争不适合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为什么“进步”就可以?这不也是个“政治正确”吗?

                      通宝推:惟望汉威远,侧翼,xm,cindia,任爱杰,
                      • 家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基本是扯淡

                        本世纪初流行“企业家精神”,欧美大学商学院的教科书,说工人依靠劳动挣工钱,资本家依靠“企业家精神”挣利润。

                        08 金融危机之后,改了,说利润的来源是“创新”。

                        其实大家都知道,利润的来源是“剥削”,这个词不大好听,所以经济学教授的主要工作,就是想出个好的“说法”来。

                        李相胡诌什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跟鼓励大家炒股票,也差不多。美国新公司 85% 在五年内完蛋,他就不提了。

                        所以我特别支持李相留任,倘若形势不对,可以借他的头来收买人心。

                      • 家园 不对,丰田还是挺有技术含量的
                  • 家园 唉,党国正走在作死的路上

                    各种作

                    • 家园 这次习近平修仙被西方观察家判断为急行军

                      美国重要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研究副总裁,著名中国与亚太问题学者包道格(Douglas H. Paal,2002至2006年曾任美国在台协会处长)指出,习近平修宪看起来像急行军,不寻常,有事发生。“习近平赢了,但要持续观察才能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毕竟这不是常态。”

                      中共政局暗潮汹涌,习近平修宪犹如病急投医,恐怕隐藏身后步步惊心的是排山倒海而来的危机与恐惧。此举虽然意味着习近平长期独裁时代来临,但不会只是习近平迷恋权力意图称帝这么简单。

                      • 家园 包道格会不知道会有何,哪些,事情在,要发生?

                        这个人好会做戏,做秀,做天真可爱状。

                        还用持续观察么,都已经是如此明显的好多事实了:

                        台湾是一定要独的,就算全世界都不看好她/他。

                        大陆是一定要统得,就算全世界都说,别急别急,时间在你这一边。

                        全世界是没人在乎你独或统的。在乎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什么,得什么,失什么。尤其是美,日,欧,印,俄。。。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天然的,一定的,百分之百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功亏一篑,对哪一方都有可能!

                        • 家园 但是习先生看到17年底数据特别是深圳数据后,大吃一惊

                          深圳出问题了。

                          深圳是个什么玩意?

                          1)后30年的改革开放标志;2)高科技尤其是电子产业的标兵;3)中国房地产的风向标之一。别看深圳是一个特别市,但是GDP人均超过台湾,是大陆和平竞争战胜台湾的一个样板。

                          深圳2017年经济数据挖掘:统计局真辛苦!

                          作者:蛮族勇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深圳2017年全年统计数据月报出来了。给一个网址,给那些从来不知道去统计局官网数据库看数据的同学看看

                          (http://www.sztj.gov.cn/xxgk/tjsj/tjyb/201802/P020180209379298898300.pdf)。

                          这份月报真是让我不吐不快。

                          2017年深圳的GDP规模为22438亿,对比2016年经过修订后的GDP最终值20078亿,原始增幅高达11.8%。这种增幅是非常可怕的,简直让人目瞪口呆,引起了笔者深挖一把的强烈欲望。

                          首先是工业部分。深圳宣称自己的工业部门在2017年取得了长足进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值的概念大致上就是税前利润)8088亿,对比2016年的7191亿,原始增幅高达12.5%,有力的支撑了深圳GDP的高速增长。有趣的是,深圳同时公布了23种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数据,这里全部列表如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深圳2017年主要工业品产量数据表(作者制表)

                          看清楚了没有:23种工业品,其中15种产量下降,有13种工业产品的产量降幅超过10%,仅有8种产品的产量上升。15对8,产量下滑的产品种类占比超过了65%!并且这些产量下降的产品,还并不是所谓的傻大黑粗型产业,基本上都是科技型电子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深圳的工业整体维持高速增长态势,是不现实的,我们根本无从理解所谓的深圳的工业增加值12.5%的增幅的由来。

                          关键的是,在现实中我们都知道,华为将产能大规模的搬去了东莞,而中兴搬去了河源,在深圳保留的仅仅只是研发基地和所谓的集团总部。与此同时,大量的与之相关的企业同样也在搬离深圳。这种现实认知是与前面的三分之二的工业产品萎缩的数据相互印证的。

                          要理解为何在三分之二的工业门类萎缩的同时,深圳统计局竟然能算出12.5%的工业增加值增幅的原因,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GDP的计算上,中国是有漏洞可以钻的,即按生产地算还是按总部注册地算。工业企业的税收其实基本上是属地管理,因此相应的GDP的算法也应该按生产地算。天津滨海新区此前虚增GDP的办法,就是无视属地原则,将注册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企业在外地的业绩也计入了本地。天津政府在承认GDP虚增时的原话是:“在更改统计口径(注册改为在地)、挤掉水分后,滨海新区2016年的万亿地区生产总值调整为6654亿。”

                          要在三分之二的工业门类萎缩的同时造出工业增加值继续高速增长的数据,唯一的办法,就是照搬天津的造假模式。然而,这种虚增本地GDP数据的做法并不能带来财政收入的真正增长,因此,2017年来源于深圳辖区范围内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24亿(包含地方收入及上缴中央的收入),对比2016年的7901亿,绝对值增幅也就是9.2%罢了,全口径财政收入增幅显著低于11.8%的GDP增幅。在全国范围内强化税收力度的大背景下,要说深圳政府在2017年率先启动减税工作,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在三分之二的工业门类萎缩的同时,深圳的金融行业在2017年同样遭遇重创。由于越来越严厉的金融监管,以及成交日益惨淡的深交所创业板,深圳非银行金融企业(即证券信托等金融企业)截至2017年底的存款规模13140亿,较2016年底的14065亿,还减少了7%。这当然表明资金正在撤出深圳的金融业。深圳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金融业的增加值3060亿,较2016年的2877亿,绝对值增幅仅6.4%,远远落后于11.8%的GDP绝对值增幅。可见,深圳官方已经承认2017年金融业拿不出台面了。

                          房地产行业同样惨淡。2017年深圳的一手住宅成交量为25820套,对比2016年的40448套,萎缩了36%。二手住宅方面同样惨淡,成交量63484套,对比2016年的104251套,萎缩了39%。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房地产业增加值1882亿,较2016年的1866亿微增0.8%。当然,我们不知道地产市场都萎缩成了这样,深圳的地产行业是如何实现的增加值微增长,不过好歹地产行业也成为了拖深圳经济后腿的行业了。

                          此外必须说明的是,深圳的信息软件产业总就业人数只有19万左右,年GDP规模只有1500亿左右,并不足以对这个总人口达到1253万,总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的城市的经济涨跌带来什么显著影响。

                          无论如何,总结起来看的话,三分之二的工业部门产量萎缩,金融萎缩,地产萎缩,深圳可以拿得出手的三大行业统统萎缩,但深圳统计局依然能够算出高达11.8%的GDP绝对值增幅。对此,笔者只能对深圳统计局的公务员群体致以“深深的敬意”!……

                          • 家园 这就是19大三中全会紧急召开的经济背景

                            深圳来了,北上广还会远吗?

                            1949年以来,我党我军我国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去山寨资本主义国家的康庄大桥,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进行了前赴后继轰轰烈烈的一系列大实验,取得了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大数据。

                            前30年仿苏实验证明彻底失败(幸好没有被苏联带进沟去),我大东北就是一个残存的活化石;后30年仿德日实验,以深圳的发展作为指标,一旦深圳歇菜,就证明僵硬旧社会主义和特色新社会主义都失败了。

                            在这近70年我大中华仁人志士在漫漫黑暗中的无用功摸索之后,习主席痛定思痛力挽狂澜,决定学习海峡对面那种中国人全部内阁阁员清一色留美海归特色,决定走美国人的道路。

                            首先确定亲美派易纲先生担任央行行长,知美派王73担任中美关系掌舵人,留美经济学家刘鹤担任经济常务副总理。当然习先生本人也是经过一段时期留美研修,早就是一个美国通(还有留美海归女儿担任高参)。

                            在确定中美关系是夫妻关系后,习主席对内把小强小川靠边站,对外抛弃小金弃如撇履,全力以赴抓经济。

                            从18大起就有一股风在吹,利用反腐完成登基,顺便顺水推舟建立立宪制,节省1亿党员的三公维持费9000亿以及维稳费9000亿,后来被批,认为太激进,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节奏(曹孟德评语为“操切”),搞不好是亡党亡国。现在看来壮士断腕,架空政治局团中央,亡党亡团不亡国。

                            美国历史240年,各种政党风起云涌,各种执政党如走马灯似转换,但是美国还是美国,美国的宪法没有改过一个字,(仅仅以增加修正案来适应新的局面)。

                        • 家园 我认为习先生看到下面这些数据还是不怕的,但一定会警觉

                          中国财政真相: 25省负债 全国只有6省1市在赚钱养国家

                            从政治角度看,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但从经济角度看,要把香港、澳门和台湾剔除掉,中央财政的管辖范围是31个省和5个计划单列市(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和宁波)。在这里,把每个省和计划单列市比作一家公司,它通过辖区内的经济活动赚取财政收入,同时要应付各种各样的开支。如果A省开支超过收入则需要中央财政来调节,让富有的B省来补亏空,这就是所谓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90年代开始,中国把税收划分为国税和地税,国税基本上缴中央,地税基本留给地方。另外,海关关税由海关机构收取并上缴中央财政,而非税收入则由地税部门征缴。于是,小编把代征关税纳入到国税部门的收入中,把非税收入纳入到了地税部门的收入之中。

                            OK,让我们来一起看看中国财政的数据,绝对颠覆你的三观!

                            东北片区:毫无悬念亏亏亏

                            首先登场的是“共和国长子”东北三省辽宁、吉利和黑龙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毛泽东时代,东北三省曾经是中国大陆最早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现在,东北三省是中国经济转型最艰难地区,奇葩的辽宁省去年的GDP居然出现了负增长,金融圈有句名言“投资不过山海关”。

                            东北三省的财政缺口越来越大,2014年合计为3562亿元,2015年激增至5268亿元,2016年继续增长到5580亿元,2017年上半年为2575亿元,考虑到下半年财政压力更大,预计2017年要直奔6000亿元了。

                            山海关以外债务深重经济低迷,山海关以内的情况又如何呢?

                            华北片区:经济转型开始亏

                            一起来看看紧挨着东北的华北三省河北、天津和山东。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所以没有计入华北片区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万万没想到,挂着“东部沿海省份”光环的山东、天津和河北居然都在亏钱。GDP排名第三的山东居然在2016年丧失了财政独立能力,开始向中央伸手要钱。2016年只亏了64亿元,2017年才过了一半就亏了387亿元,这就像大坝决堤,一发不可收拾。顺带说一句,青岛在行政上隶属于山东,但在财政上却不归山东管。山东省经济发展不平衡,临沂革命老区的包袱太重了。严重依赖外贸的胶东地区也陷入了瓶颈期。

                            作为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2016年的地税收入(含非税收入)居然同比下降了15%,财政缺口同比增长了164%。而在官方媒体里,天津2016年的人均GDP排名全国第一,比北京上海还要高,被吹为“闪耀的明星”。为什么会这样矛盾呢?因为天津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国有企业的固定投资拉动,而国企上缴给政府的税后利润都会还给企业。

                            而有“环京贫困带”的河北毫无悬念,一亏到底。国地税总收入增长缓慢几乎停滞,而预算支出却屡创新高,刚性缺口预计要飙到2500亿。河北人民真可怜,经济持续低迷不振,环境也越来越糟糕,2016年空气污染top10城市占了6个席位。

                            太行山以东的华北三省的财政缺口越来越大,那太行山以西的西北片区呢?

                            西北片区:老少边穷要大补

                            西北片区地形复杂且气候恶劣,是中国扶贫工作的主战场。不会有任何意外,西北7省(宁夏、青海、山西、陕西、内蒙古和新疆)全都处于财政亏空状态,它们当然都无法向中央财政贡献盈余,并且一定会高度依赖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16年,宁夏财政缺口规模732亿元,青海1225亿元,山西1517亿元,甘肃1884亿元,陕西1962亿元,内蒙2564亿元,新疆3162亿元,合计13046亿元。

                            仔细看数据会发现一些奇特的现象:2016年青海的国地税总收入为298亿元,一般预算支出为1523亿元,支出是收入的5倍,青海政府每花一块钱,中央财政就要补贴四块钱;从2014年到2016年,陕西和新疆的国地税总收入连续两年在下降。

                            干旱的西北很穷很困难,再往南走一点就到了湿润温暖的西南片区,那里的情况也很糟糕吗?

                            西南片区:重点开发很缺钱

                            西南片区六省市,重庆、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当然也不会有任何意外,全部处于财政净缺口状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GDP增速三连冠的重庆在花钱方面也习惯了大手大脚,导致财政刚性缺口也越拉越大,是四大直辖市里最需要中央补给的,毕竟还要供养14个国家贫困县。

                            从人均财政补贴来看,西藏遥遥领先。2016年西藏的常住人口为331万,对比其1397亿的财政缺口(也就是中央财政补贴),意味着当年度西藏的人均财政为42205元。而2016年度中国的城镇人口的人均收入为33616元。由此可见,中央扶持西藏发展(13.510, 0.04, 0.30%)的决心有多么大!

                            2016年,重庆的财政缺口1222亿,西藏1397亿,云南2229亿,贵州2270亿,广西2412亿,四川3542亿,合计13072亿。与2014年的合计财政缺口规模10020亿相比,增幅30%。今年上半年的财政缺口合计7040亿,预计今年的总缺口将超过1.5万亿。

                            西部大开发,烧钱自然多,全国人民都能理解。那么,整天嚷嚷要崛起的中部片区要不要中央补一补啊?

                            中部六省:崛起过程要烧钱

                            中部片区6省,海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与河南(说明一下,海南实在是没片区合适放,所以放到了中部),基本上都是人口大省,当然也是财政缺口大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最南端的海南虽然地小人少,但财政缺口却一年上一个台阶,2014年是200多亿,2015年是300多亿,2016年是400多亿,2017年预计会超过500亿。要是人均收入有这么快的增速该多好呀!

                            作为人口过亿的中部大省,河南的财政刚性缺口当然是全国第一,预计今年会超过5000亿元,和东北三省的总量相当。呵呵,官方媒体吹捧的河南原来是大穷鬼。

                            2016年,中部六省财政缺口合计13325亿,较2014年的合计财政缺口数9074亿,增幅47%。今年上半年的财政缺口8008亿,预计今年是要直奔1.7万亿而去了。

                            25省小结:整整5万亿缺口

                            我们将这25个省市的财政缺口数据汇总起来,我们将得到一个很惊人的总数,见下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2014年到2016年,25省合计的财政缺口数从31927亿,上升到48134亿,增幅51%。而今年上半年的财政缺口合计已经超过2.5万亿,今年一定是要超过5万亿了。因此,我们现在必须要知道的是,剩下能够创造出财政盈余的6省一市: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北京、上海和深圳(计划单列市),它们到底能挣多少钱。它们有没有能力,补上这5万亿的财政缺口?

                            六省一市:努力赚钱养国家

                            我直接放出这六省一市的收支数据表好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16年,福建的财政盈余644亿,深圳2851亿,江苏5178亿,浙江5441亿,北京6390亿,上海7748亿,广东9301亿,合计起来,六省一市总共给中央财政带来了30373亿的贡献。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贡献规模已经达到了极限了,从2014年到2016年,六省一市合计的财政盈余幅度始终维持在3万亿左右。今年上半年的合计盈余规模1.7万亿,考虑到下半年的财政支出更大,预计今年这六省一市的财政盈余规模,也就是3万亿左右了。

                            这样的数据,与财政缺口数据相对比,还真是一件令人感觉悲伤的事。2014年,25省的财政缺口3.2万亿,与六省一市3.1万亿的财政盈余数据大致能对应上。然而到2016年,六省一市的财政盈余依然保持在3万亿出头,而25省的财政缺口却已经高达4.8万亿,今年更是必定要突破5万亿了。一来二去,这中间的差值,已经高达2万亿。

                            解决之道:爱国公民买国债

                            我大天朝当然不能坐视地方政府的现金流断裂而破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出的最合理的选择,就是政府借债。只有两条出路:由省级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中央政府限制非常严格,越是缺钱的省份越不让发行地方债;由中央政府发行国家公债,收到资金后再给地方政府输血,这就像老母亲四处借钱给穷孩子。

                            然而我们必须知道的是:老母亲也是要吃饭的呀。军事外交开支,中央各部委的行政开支,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开支,这都是要钱的。2016年中央政府本级预算内支出2.74万亿,今年上半年1.42万亿,这笔钱也是节省不了多少的。要知道中央政府也没有更多的收入来源了,除了六省一市的3万亿财政盈余必须上缴中央之外,另外的最大一笔收入就是央企上缴利润了,2016年利润上缴规模5038亿,合计起来,一年也就是3.5万亿左右。

                            好吧,现在我们知道了:2016年,中央政府手里能动用的资金总量3.5万亿;它承担的财政支出规模则高达7.54万亿,其中维持自身运转的中央本级支出2.74万亿,填补地方政府财政缺口4.8万亿。7.54-3.5=4万亿。这,就是我大中国目前切切实实的财政压力。

                            在本文的最后,我给出这样一组数据:2015年,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1.99万亿;2016年2.95万亿;今年上半年1.37万亿。我希望,在内心深处热爱这个国家的公民们,你们能在读完本文之后,认真考虑是否要去认购一笔国债。

                          其实从趋势轨迹看,财政已经不好了,房地产高铁汽车手机就是拉不动经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