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简单看法 -- 林风清逸

共:💬347 🌺2557 🌵5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个叫文一的经济学老师

                    提出了工业化的“胚胎发育”理论,比较好地解释了各个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化过程。他把工业化分为5个阶段:

                    这个逻辑的核心是政府主导下市场结构的“胚胎发育”式的演进、展开和变迁,其历程由如下一些经济发育阶段构成:

                    (一)以远距离贸易为目的的农村原始工业化阶段(相当于中国的乡镇企业阶段);

                    (二)以面向世界市场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来大规模生产轻工业品(包括小商品)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即城乡大工厂体制阶段);

                    (三)以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工具“三位一体”的爆发式繁荣为特征的枢纽工业体系发展阶段;

                    (四)由此推动的以规模化方式批量生产所有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包括重工业原材料、机械装备和化工产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

                    (五)以上四个发展阶段最终指向的是高工资、高资本密集化条件下农业生产的全面专业化、区域化、精加工化、机械化,与金融业的规模化、现代化,以及由这个经济基础支撑的福利国家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出现、展开和向下一个阶段的提升都得依靠强大的国家执政能力才能够实现[2]。

                    以英国为例:

                    1550-1750是工业化的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英国乡村作坊工业的全国性繁荣。这些遍布农村的家庭小企业由一大批从事国内和全球贸易(比如大西洋三角奴隶贸易)的富裕商人来帮助融资和组织生产并负责销售。这一阶段由于市场小,时间漫长,发展缓慢,但是为工业革命准备了物质和技术基础,组织管理和人力基础。

                    第二阶段是最为重要的工业革命阶段:

                    英国政府通过全球的殖民地和用战争打开非殖民地市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而不能提供这个条件的先行国家比如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爱尔兰等国,则爆发不了工业革命。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棉纺织业,其技术代表是木制的珍妮纺纱机和后来对它的各种改进装置(参见罗伯特·艾伦《英国工业革命:一个全球性视角》),开始主要由人力和水力推动,属于劳动密集型。

                    这场技术革命是在原始工业化阶段所创造的全球性纺织品市场的基础上和政府产业政策的鼓励和保护下所催生的。由政府帮助建立的全球性纺织品大市场和原材料(棉花)供应链使得英国企业采用规模化生产方式更加有利可图,更能够击败国内外竞争对手。

                    而由规模化生产方式催生的工厂体制开始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集中到靠近河流的工厂,形成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工业园区”和以此为基础的中小城市,因此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远距离贸易和全球市场为目的的规模化大生产,也即第一次工业革命。

                    这个规模化大生产方式不仅依靠规模庞大的全球市场和交通枢纽,而且还依靠那些能够保障源源不断的原材料(棉花)供给的殖民地(比如印度、非洲和美洲大陆,因为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都不盛产棉花)。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并非欧洲第一个开启原始工业化过程的国家。15-18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爱尔兰等国,尤其是荷兰,其乡村纺织业也十分发达。但是这些国家的乡村制造业由于缺乏政府持之有恒的的大力支持和正确的产业政策引导(比如重点培育产业链漫长、劳动力需求多、全球市场巨大的纺织业,而不是香料产业),而最终没落、消亡了。

                    英国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首先摧毁的就是这些国家的手工纺织业。

                    棉纺织业的原料不在英国,主要市场也不在英国,如果没有全球市场的支撑,工业革命没有理由发生在英国。而中国入世比较完美地复制了整个过程。

                    参照工业化5步骤,市场是工业化的课堂,而没有广阔的市场,是进入不了第二步工业革命的。参照英国的工业化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中国也是遵循了相同的步骤,毛主席时期的社队企业,文化扫盲,邓时期的乡镇企业,其实都是工业革命的必须贮备步骤。

                    我一直以来都比较疑惑:按历史来看,“高端人口”对中国工业化其实作用不大,反而血汗工厂,普通工人农民对中国工业化贡献大得多。刻薄点的话,北大清华之类的,对美国有作用,但对中国是浪费资源。如果放在5步骤之下来看的话,就比较容易解释了,在工业化的初级一二阶段,高端人口确实用处不大,但过了这个阶段,高教育人口就要发挥重要作用了。

                    通宝推:llama,疯雨后,潜望镜,
                    • 家园 英国人做的其实现在很容易找到影子

                      例如棉纺织,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度棉布根本不允许进入英国市场,英国人就是搞转口贸易倾销到殖民地或者他国,赚钱同时冲击他国市场,保护自己。重要的是,他们升级替代这一手玩的很坚决,棉纺织工业在英国没有被舍弃,而是悉心培养起来,成本降低到印度人扛不住,转口贸易顺势变成出口贸易,印度就只能提供资源市场了。

                    • 家园 记录一下想法

                      附近市场支持手工业,

                      本国市场支持小规模工业,

                      全球市场支持工业革命。

                    • 家园 删除

                      附近市场支持手工业,

                      本国市场支持小规模工业,

                      全球市场支持工业革命。

                    • 家园 英国那一段说得非常好,荷兰革命比英国早,海上

                      马车夫当年也很有派头,赚钱都是高端的香料,而不是苦哈哈的纺织业。

                      我们玩大航海之类的游戏,赚钱的也肯定是香料,做纺织永无出头之日,一般人都是这个认识。

                      没想到现实中,英国的纺织业,打败了荷兰和两 “牙” 的香料、黄金,成就前无古人的日不落伟业。

                      甚至英国人为了赚钱,能够作出挤垮印度本土纺织业的决策,挣印度穷人的钱,了不起。一般人绝对没有这个思路。

            • 家园 对一些人你说什么都没用的

              对于这些人来说,毛也罢、邓也罢,其实就是个符号。他们其实并不真正的了解毛,也不了解邓,连基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都搞不清。拥毛反邓,不过是表象,实质是对现实不满。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别有用心的人。

              通宝推:黄河清,
              • 家园 对你们来说,是完全不顾事实的,能骗一个是一个

                现在还用文革人才断档,新中国人才都是民国培养的,来洗脑

                其不知,2000年前就有人说过,千里马是跑出来的,不是教育出来的,有事业才能有人才,没有事业,人才也能荒废成俗人。

            • 家园 人才断层、磨洋工,完全都是邓上台带来的恶果

              你邓不投资科研了,人才当然不在你这里待了。别往文革身上推。袁隆平带着弟子跑到美国帮助菲律宾搞超级水稻,中国自己没有育种了,也是文革的祸?

              不顾后果的向工厂里塞知青,当然国企人浮于事。

              • 家园 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把人才断层磨洋工都扔锅给邓的知青政策,不知你有啥依据,有啥实例支持你的结论。。

                我来说说我的依据判断,人才断层首先不是所有的行业都有这个事情,比如有些研究所,因为项目延续的原因,政治上的冲击没造成断层;但是大多数的高校都被冲击,高考也多年被取消,而且很长 一段时间是政治挂帅,专业上严重被干扰,这是高校出现断层的根本原因。。各个行业是不是有断层我没发言权,但教育行业,有,而且很明显,各个地方都一样。

                磨洋工的事情,和知识青年根本无关,实际是计划体制和当时大民主气氛下的产物,说起来还并不能说是坏事,甚至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体现呐。。。为啥?原因就是领导没有掌控对下层职工干部的生杀大权,下面的职工就是不好好干活,他能扣工资开除吗?不行,打骂更不行,说白了,除了用理想主义来教育,他没啥权利。。。我爸单位有个职工,这都改开后了的事,但那个单位还是当时老国企体制,有个职工被当时的领导给扣了工资了,这个职工大冬天提了桶粪水浇在那个领导门前,我们家当时就在这个领导楼下。。最后怎么处理?照样上班拿工资。。放文革时期,贴大字报更是常事,领导哪像现在的老板呀。。。。再有就是计划体制,工厂生产不是自主安排的,是按照计划来完成生产,多干了也没啥利益。。。两个情况结合起来,厂子里就很自然有偷奸耍滑的人,对这种人方式就是批评教育而已,效果嘛看领导语言鼓动能力了。。再有就是政治运动频繁,一周至少有一个下午是政治学习,政治挂帅嘛,你领导要强调抓生产了,很容易给你扣顶唯生产论的帽子,那好,上面不使劲抓效率,下面又没有效监督,效率不低才见鬼了。。。

                而且当时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有这个通病,要不怎么苏联一出问题,东欧全垮台了,像样点能和鬼子打的企业几乎没有呐?

                我们国家改开初期,国企不也一样战斗力不强吗?家化行业让一个宝洁就打得几乎市场全失去了。落后就要挨打,有啥办法,你不改变就这命运。。现在竞争力倒是上来了,家化市场也逐渐成了国货的天下了,但当时工人的那种权利还有吗? 没有了,被剥夺了。。

                这就是利弊权衡,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兴一样利,必有一样弊。。天下事无非是权衡和妥协,那里有一样主义就包打天下的好事,无非就是一代人一代的任务和使命而已。

                通宝推:加东,常识主义者,acxp,鳕鱼邪恶,
                • 家园 当年的国企,不如说全国就一个企业,国家计委

                  各地的企业其实只有车间的职能。随便哪个企业,把车间直接投入市场竞争,能和鬼子的企业打就有鬼了。

                  改开中国企的问题感觉还是忙总的回忆里面信息比较多。人浮于事的企业有,但也不是所有国企效率都低的。国企在改开中的变化原因很复杂。我妈的企业是当年仪器仪表局的。企业出问题反而使推广厂长负责制以后,厂长的决策自己能生产的产品都不生产了,原有的设备卖了。改采购组装,工人都反对,但是反对也没用。最后采购的零件质量极差,组装出来的半导体器件基本不能用。剩下的电阻等产品又遇上假冒伪劣横行,最后企业就被搞死了。

                  一代是有一代的任务,可是现在改开的红利吃得差不多了,弊端已经挺明显的时候,除了河里还能说几句。别的地方还都是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说改开就是好来就是好。改开的利弊权衡?没见到。都是歌功颂德。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我现在是怀疑当时为了进WTO,国企当时是一个交换筹码

                    我现在是怀疑当时为了进WTO,国企是一个交换筹码。。

                    其实到现在了,我对那段历史还是一头雾水。。

                    当时国企倒下是很奇怪的,按理就是国企确实问题,也不应该是大面积短期坏死的方式,而且当时的舆论非常古怪,啥靓女先嫁了,啥贪污有功了,各种奇奇怪怪合理合法的理由都是为吃唐僧肉的。。

                    从上到下,都是有意在让国企倒掉,基层干部想各种法子的贬值国有集体资产,然后转制转进个人腰包,蹊跷的是当时的银行税收与政策也是各种法子卡国企的脖子。。。

                    逆向思维的话,老美主导的WTO规则会让你强大的国企体系有空间吗? 估计不会的,也许当年这个国企坏死就是一个筹码兑现,是不是这样,以后也许会有人说清楚的。。

                    从加入WTO后经济开始变戏法,一方面是国内资本力量越来越强,也越来越不善意,底层压力剧增机会剧减;另一方面,进入到世界市场后,国家资本开始膨胀,国家整体实力进入快车道。。。。

                    • 家园 我倒觉得当年很多政策都是顾头不顾尾。根本没想那么远

                      农村搞大包干有成效,那就城市也搞大包干,鼓吹马胜利。洋跃进花钱太大了,就价格闯关。搞砸了以后收紧银根,全国三角债。这一片折腾下来,国企负担最重,被抽的血最多,所以最先撑不住。等到用安定团结贷款发工资都不行的时候,就抓大放小,一卖了之,不管了。

                      基本都是只剪箭杆,不管箭头。

                    • 家园 你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入世后美帝对中国比较放心。不能排除这个是用来建立战略互信(或者说其实是投名状)

                  • 家园 同意

                    大量国企的弊端是邓上台以后开始有的。

                    工人也是人,对自己家东西和别人东西态度不同很自然。改开以后,工厂主人是厂长,一个卖劳力的为啥卖命?

                • 家园 调查后还要有研究,同样的现象,伽利略看出科学神棍看到上帝

                  毛的群众理论,是从群众中来,而不是泯然众人

                  为什么毛时不需要军饷,邓时军队就要经商腐败?为什么毛时代不磨洋工,邓时就磨?毛时工人们护厂,邓时个个往家里拿?

                  本质就是长期利益和短视近利的区别。毛能够认清长期利益,还能制订实现长期利益的规划,并将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基层,所以大家有共同的目标,上下同欲者,自然不需要用急功近利的小利来收买。

                  邓不行,邓没有认清长期利益的能力,不能创造新的利益增长点。同时为了收买,没有长期利益,没有新的资源、科技,大家都为自己眼前的资源和技术而相互竞争,只能是自相残杀,这就是“囚徒”理论,这才是磨洋工的根源。

                  说到底,这不是计划经济的错,而是领导层丧失了发现需求,引导需求生产的能力,没有目标,大家可不磨洋工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