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风华绝代总在绝处生--中兴之后的中国芯片 -- 达萨

共:💬222 🌺2139 🌵2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很可疑的逻辑

        “那时候仅有的外汇和国民收入都搞核子武器去了”,“那时候”难道不是已经完成两弹一星了吗,如果说资源搞核武器去了,搞出了啥?“集中火力搞轻工业,搞来料加工”,这个事为啥需要集中火力?难道不是说私有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没钱搞么?私有化让私人搞轻工业,军队自己经商养活自己,又没钱搞科研,国家的钱干啥去了???

        通宝推:龙牡,学菩提,布隆施泰因,高中三年,老老狐狸,
      • 家园 那些“拿工资”的人有时候恰恰最起劲的“买办”代言人

        因为进口需要他们一支笔审批,外汇也需要他们审批,他们因此可以从中渔利;

        关键重大配套设备和技术引进还需要他们出国考察——那时出国就是镀金,就是福利,还可以给自己或亲朋好友顺回冰箱彩电,为出国都能打破头;

        如果具体经办,他们还可以吃回扣,收贿赂;

        他们的子弟还可以因此找国外大企业担保出国留学,回国后或办进出口贸易,或替人跑到批文,或干脆出任外国公司中国代理。

        翻一翻那些红二代或京官的子弟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履历,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第一桶金都是这个路数。

        通宝推:独草,xm,yiwensilan,梓童,高中三年,猪啊猪,老老狐狸,盈盈若水,七天,
        • 家园 买办的确可恶,是摧毁民族工业的尖刀

          买办的确可恶,是摧毁民族工业的尖刀。

          1 买办利益和民族工业利益完全对立。买办的利益扩张,直接导致国内市场被外国资本挤压,进而导致民族工业的破产倒闭。从而形成负反馈。

          2 买办与官僚的联盟,是民族资本的噩梦。1990年代,上海日化的强制合资,以此为标志性事件,宣示着包括国资在内的民族资本全面退出日化这个利润率丰厚的行业。

          提交后又想到一个案例,补上来吧。

          印象中,是陈王,抑或是陈郢客,看客们自己去找吧。其间提到过可口可乐的合资案例,开始陈云批示,以不准卖给中国人一罐为前提建厂。但在中粮的运作下,开始内销。之前的批示就当XX了。

          所以呀,对买办这个口子不能开。

          3 团结民族资本,打击买办是tg成功的秘诀之一。润之先生早就明断了这一点。

          别忘了,

          五星红旗里有一个星,是给民族资本的,而非民族资本的死对头——买办。

          关键词(Tags): #买办#民族资本通宝推:氵氵,七天,
      • 家园 主观未必买办,但结果是买办的

        半导体产业需要天量资金,是指半导体产业发展到现在,整个过程以及现在,需要天量的资金,而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早期,整个技术水平没那么高时,并不需要那么多钱。

        中国70年代发展半导体技术,第一代光刻机能加工微米级,当时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研制单位也非常挣钱,到70年代末,第二代亚微米级的光刻机也研制出来了,这离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并不远,日本尼康在80年代初推出的光刻机也是亚微米级,而当今光刻机巨头ASML当时还没成立。

        非常可惜的是,在80年代初国产技术竞争劣势并不大的时候中国自己的设备研究停止了,而八十年代半导体产业继续快速发展。

        结果就是,国产设备不能与半导体产业一起从低端发展到高端,没有开发、应用、发现解决问题、改进产品、累积经验和技术、获取收益并继续投入下一代产品开发的正向迭代过程,不能随着产业一起成长。

        而经过二三十年快速的技术积累、用户积累、收益积累,国外厂家已经成长为行业巨人,它给后来者设置了大量的IP障碍,它积累的技术和资金优势,比80年代初中国放弃时的优势,要大得多得多得多,以至于让后来者有无计可施的感觉。1岁孩子与2岁孩子的竞争,和5岁孩子与25岁汉子的竞争,哪个难度更大,是不言而喻的。

        再说钱的问题,前面的例子说明,半导体设备本身就可以挣钱。更重要的是,对于半导体这样的战略性基础产业,涉及到国家的安全,其重要性完全不亚于两弹一星,当时的中国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有多少是比半导体重要的?进口小汽车吗?现在回过头看,这就是当时的决策人被短期利益蒙住眼的短视行为。有个河友说的好,当把半导体产业看成钱的问题时,领导人已经就渎职了(大意)。

        也别提什么互联网+,那是应用,不是基础,现在的中国就是泥足巨人,如果美帝真的全面封锁芯片,中兴华为阿里腾讯移动电信全都得趴下,我所在的行业的所有国产厂家,也全得趴下,一个都不会例外。

        话难听,但话糙理不糙,产业政策的战略性错误,迟早是要买大单的。这次芯片门带来的正面影响是,让全国上上下下头脑清醒了,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内部生存环境会大大改善,希望能迎头赶上吧,虽然难度非常大。

        通宝推:李根,拿不准,高地,东海后学,樊逖,acton,johny,梓童,ccceee,hwd99,老老狐狸,石狼,须弥一芥,方恨少,尚儒,李根,龙眼,莫问前程,闲眠,敬畏生命,西门飘飘,Cyrus,分瓜,old,楚庄王,秦波仁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关键就两点,基础研究薄弱,生产环节粗旷放任。

          第一次看到尼康镜头感觉是精美,而第一次拿到蔡司镜头,评价变成了三个字,艺术品。我们平常司空见惯的玻璃,经过精加工,却成了价值不菲的工业品。而中国,到现在为止,尽管有各种光学仪器厂,甚至出口光学玻璃,却在镜头的研磨精加工领域,连中档市场都没有任何存在感。而正是蔡司镜头的这种品质,才铸就了ASML成为光刻机领域霸主的地位,也帮助蔡司摆脱了常年孤芳自赏的困境。要达到这种水平,中国可能还差的很远,这需要大量的精加工机械和专业的技师。

          而对于大多数半导体企业来说,他们并不需要拥有蔡司,甚至尼康水平的光学器材的制造技术。无论是三星,台积电,甚至IBM,INTEL等公司,无论其本身或者其所在国,都没有高度的半导体光刻机的生产能力,但这个并不能阻止他们成为半导体巨头,因为作为生产企业,只要有设备投资,人员投资,市场拓展等动作,就能有效抓住商机,成为市场上的赢家。而国内第一投资不够大,第二投资效率不高,第三不重视人才,虽然美国等的技术封锁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半导体的生产开发上,中国一直都感觉是在模仿,而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所以,我们面临的并不单单是技术上的瓶颈,同样有管理上,资源倾斜上的各种瓶颈。

          这个不单单是半导体行业,其它行业也存在类似通病,包括这次漩涡中的企业。因此要这个背景下跟美国硬扛,怕是会伤敌三千,自损一万啊。

        • 家园 这都是哪来的消息啊

          中国70年代发展半导体技术,第一代光刻机能加工微米级,当时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研制单位也非常挣钱,到70年代末,第二代亚微米级的光刻机也研制出来了

          英特尔直到486才到了1微米,80年代后期的事情,70年代末就到亚微米绝对领先英特尔10年啊。。。

          俺倒是看到了这个,比较符合实际,国内93年做出1.5微米,达到国际80年代中期水平,80年代中期的英特尔386的确是1.5微米:

          中科院光电所研制成功新型投影光刻机

          本刊讯一种1.5~2微米直接分步重复投影光刻机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现已通过两轮工艺考核,成品率优于50%。据报道该机是国内首台可供实用的样机。 1.5~2微米直接分步重复投影光刻机是“七五”国家技术攻关项目,1990年3月完成该设备研制并进行了技术评议。其后又分别于1991、1993年进行了两轮工艺考核。该机采用了全新的电视对准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掩模自动对准;采用了lO倍精缩投影物镜与新型光均匀器组成的曝光系统。达到国际八十年代中期水平,能满足“八五”期间国内集成电路生产和研制需要。...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出处: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1993年03期

          通宝推:外俗内正,一介书生,老老狐狸,疯雨后,acxp,
          • 家园 一个是做出来,一个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出来。。。

            这其中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吧。

            换句话说,目前国内用做科研的人来做工业的事,用做科研的模式来做工业竞争。。。有点不妥吧。

          • 家园 国内93年做出1.5微米 ?

            国内93年做出1.5微米 ? 不过,有用户吗 ?

            谁用了 ?

          • 家园 90年代不用看了,七八十年代差距不大,被凳子废了

            洋奴哲学贻害无穷

          • 家园 其实想想就知道

            70年代初中国上了几十家集成电路厂,那时生产集成电路很赚钱,他们用的光刻机是哪来的呢?

            是清华研制生产的。清华大约从1969年起承担了国家研制集成电路加工设备的任务: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我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曾经主要依靠国产微细加工设备生产集成电路。那是上20世纪的70年代,以分步重复照相机、图形发生器及分步投影光刻机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微细加工设备,99%来自国内。也就是说从国外引进的设备仅是为数不多的几台,主要靠国产设备在生产。而这个设备供应商不是别人,正是清华大学。在这一时期,由于受到国外严厉的封锁禁运,我校承担了系统研究开发用于集成电路生产的微细加工设备的任务。这种设备几乎是集中一切光学精密技术之大全。所用技术基本上都属于当时国际技术水平的产物。例如为了解决超高精度测量定位问题,必须采用工业用数字式激光干涉仪平面坐标精密定位控制系统。当时这就属于尖端技术产品,国内不能生产。我校不得不从用于这种干涉仪的可稳频的氦-氖气体激光器的研制做起,直到精密导轨、丝杠、滚珠、步进电机、数字控制用的计算机、光学系统、大孔径的投影物镜等都要自行设计制造,研制队伍跨五个系,人数多达数百人。先后共研究开发了近十种型号的激光干涉定位分步重复照相机、紫外曝光铬版精缩机、图形发生器、自动对准分步投影光刻机以及电子束曝等系列微细加工专用设备。在精密仪器系工厂规模生产,累计产量超过200台。产品分布在全国各地,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国防工业及地方企业。

            第一代产品最开始的加工精度仅为加工能力仅为2-3微米,定位精度为±0.25微米,随后团队在大孔径物镜设计和自动调焦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又连续研制了5个型号,加工能力达到1微米,定位精度正负0.15微米。

            因为被限制,当时的进口分步相机非常少,而且进口的分步相机精度下降快,所以清华的分步相机几乎完全占据了市场,当时卖了约260台,解决了国家急需的同时,稍带着还很赚了一笔。

            70年代后期,清华又解决了近紫外和紫外投影曝光系统设计及曝光能量控制中的难题,完成了ZFJ-100型大面积自动调焦铬版精缩机和ZFJ-125型紫外曝光分步重复照相机的研制,不仅实现了直接在光至抗蚀剂上加工图形,而且进一步使加工水平进入亚微米。这两种型号的机器虽然生产量不大但解决了当时国内的急需,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在用紫外曝光方法加工亚微米级图形取得成功之后,清华在70年代后期继续研究用紫外投影曝光法直接在硅片上加工图形的研究,也就是当今世界上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流设备―分步投影光刻机。那时这种机器国外也仅仅是处于研究阶段,对我国完全封锁,技术难度很大。清华依靠独立研究,在气动自动调焦技术及系统、暗场同轴自动对准技术、亚微米级大视场投影光刻物镜设计、远亚微米位移自动补偿、全反射深紫外照明及曝光积分能量控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1980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自动对准分步投影光刻机,加工最细线宽为0.8微米,这台机安装在华北微电子研究所。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项目被停了。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初心,黄锴爱李莹,桥上,龙城,阴霾信仰,johny,一介书生,qianji,高中三年,须弥一芥,acton,北纬42度,把滑,回旋镖,阳春白雪,叶入林,老老狐狸,脊梁硬,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