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第一代领导人毛周等对计划生育的态度 -- flyingcatgm

共:💬149 🌺1317 🌵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参考这个数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6ba4c90102ebsf.html

                这篇文章里面,你对照一下两个关键时间点,1971年和1982年,再看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如果不搞计生,这个图的趋势看,现在人口的增长会是10‰左右,有没有人口压力自己看。

                • 家园 也说说1971、1982的数据。

                  1971年,全国总人口8.52亿,其中15-49岁育龄妇女1.73亿,占总人口20.28%,22-29岁女性人口4180万,占育龄妇女的24.19%。

                  当年出生率30.65‰,虽然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超过30‰;死亡率7.32‰,人口自然增长率23.33‰,总和生育率5.44。

                  71年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0%,中学在校生总数首次突破三千万,达到3149.40万人。

                  1971年国务院发布51号文件,对人口生育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口号,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说服教育的动员方式,要求做到:“三不”(不强迫命令、不搞物质刺激、不搞硬性规定)、“三通”(本人通、爱人通,老人通)、“三自愿”(自愿定生育计划、自愿定晚婚计划、自愿选择节育措施)、“三满意”(本人、爱人、老人都满意)。

                  从1971年开始,中国人口出生率、总和生育率进入快速下降通道,1972年,出生率首次降到30‰以下,总和生育率降到5以下;1976年,出生率降到20‰以下;1977年,总和生育率降到3以下。

                  同期,中学在校生总数先后跨过4000万、5000万、6000万大关,1977年达到峰值6848.8万,77年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9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超过90%。

                  1970-1977,粮食产量年均增长3.73%,人均粮食产量由60年代260公斤左右提高到接近300公斤。

                  点看全图

                  1978-1980年,出生率保持在20‰以下,1979年最低,为17.82‰;总和生育率保持在3以下,1980年最低为2.24(80年,中共中央关于计划生育的公开信中提到,目前我国一对夫妇生育2.2个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从78年开始,中学在校生总数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持续下降,1981年,中学在校生总数降到5014.60万,仅为1977年的7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降到68.3%。于此对应,总和生育率持续大幅下降的趋势发生改变,71-77年,总和生育率每年下降0.33-0.5,78年仅下降0.12,79年回升0.03(考虑精度,可以认为基本稳定),80年下降0.51,达到阶段低点2.24,81年总和生育率大幅回升至2.63,出生率回升到20‰以上。

                  点看全图

                  1982年的数据凸起异常刺眼,出生率22.28‰,代表生育意愿的总和生育率是1976年以后的最高峰,达到2.87。与此对应。小学毕业生升学率降到66.2%(这个升学率下降,农村,尤其是农村女童升学率下降是最明显的,80年代,能完整读完中学的农村女童比例很少),中学在校生总数降到4702.8万,都是1976年以来最差的。

                  那么这几年发生了什么?对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产生了如此明显的影响?

                  点看全图

                  1988年以后,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回升到70%以上,1995年回升到90.8%;相应,出生率在80年代普遍20‰以上降到1991年的19.68‰,总和生育率降到2.01。

                  点看全图

                  通宝推:老阿,纹石,年青是福,陈王奋起,阿蒙2008,潜望镜,独立寒秋HK,阴霾信仰,diorited,柏林墙,挑刀代,青青的蓝,朴石,
                  • 家园 我就喜欢看考据党的东西

                    老狐狸,我找半天,你关于3000万那几年的数据帖子,在哪里?能不能给一下?

                  • 家园 这个视角看是挺有意思的

                    是不是这个因果逻辑还不好说,但你这个视角看是挺有意思的。

                    的确事件是和这个时间段也是符合的。

                    基层执行效率而言,公社制度前后是不能比拟的,大包干后农村计生工作难做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也是这个。。。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有多少农村女学生回忆,为了不早生孩子,坚决要升学

                      可当国家决定减少普及教育投入,让你没学上后。。。

                    • 家园 与效率无关,是教育萎糜,初高中大量学生失学,生育低龄化
                      • 家园 与公社体制崩溃有一定关系。

                        首先,6、70年代在农村新建了的大量中小学(包括所谓的戴帽初中班、戴帽高中班),这里面大部分是公社、大队等农村集体投入建设,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他们通过参与集体分配解决报酬问题。大包干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教育投入大幅度减少,而没有等量的国家投入补差,相当多的民办老师、代课老师也都分了田,要忙于自家的农活。农村学校萎缩非常明显。

                        其次,读书需负担日间增加各项成本,而分田后不少家庭确实存在现实的劳动力缺口,权衡之下,辍学成了一种理智的选择。

                        第三,公社化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通过不上(缓上)户口不给超生小孩分配口粮的方式约束、惩罚超生,大包干后,这个手段没有了。

                        第四,公社化时期,农民面对风险可以部分借助集体的力量,大包干后,一切靠自己,多生、一定要生出儿子,这同样是农民的理智选择。

                        通宝推:潜望镜,朴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