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朗姆可乐聊历史 -- 骨头龙

共:💬1328 🌺15046 🌵1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和 传染病确实 有关

              西班牙殖民者 很残暴,但是 西班牙殖民者更懒……他们其实 希望印第安人 活着被奴役 而不是 死光(西属殖民地有专门制度,把“被保护”的印第安部落分配给 殖民者役使,其奴役极其残暴,惨死者很多但是 墨西哥和秘鲁等地区,还是有 相当比例的 印第安人 存留下来)毕竟 黑奴也是要花钱买的,还不便宜

              但是北美还有南美南部 原住民原来就少的地方,就几乎绝种了 ……奴役和屠杀是一部分原因,但是 那里地广人稀,早期殖民者并无斩草除根的技术能力,可是由于传染病 摧毁了 部落组织,反而死亡比率更高

              印第安人 基因单纯、且无大家畜…对传染病的 抵抗力 确实弱一些……

              东南亚、南亚本来人口多,对疾病抵抗力不逊于欧洲殖民者,所以 殖民者基本改变不了 人口结构

              反观非洲……由于是 智人起源地,所以疾病种类繁多、抵抗力也最强,反过来殖民者去了 多半都病死了(活该)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文化种族竞争

            从原始文明,奴隶制文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竞争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技巧化,智慧化。失败者的下场,就是个体绝后,族群灭绝或被吞并融合,没有啥本质不同。文明等级越高,对人的利用程度也越高,利用智慧,利用劳动力,甚至利用人体器官组织,且效率日益提高。从暴力强迫到欺骗诱使,看似更有选择更自由,实际仍是某种奴役。

            但是从人类整体看,确实促进了文明和智慧的进步,从个体看人也活的更长更舒适了。

            我们提出的共同体理论,能否成功?要看是否有利于大家受益和整体进步,开放和分工合作是未来发展方向,和平竞争也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如果中国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有些国家所谓的公共产品,比如主权安全及贸易便利安全,我估计会赢得更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同。当然这需要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西方集团经济和军事的整合度和总体实力显然超过了中国,从实力角度,东亚南亚区域化共同体的现实性更强些吧。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不过这可能是数百年的进化发展过程。

            如果俄乌冲突激烈化的话,未来难以估计。

            通宝推:骨头龙,
          • 家园 从人类角度看问题

            是的,从人类角度来讲,野兽有时候的确比人类凶残。但从兽类角度来讲,人类也绝非善类。

            所以,生命进化发展的底层逻辑是斗争,而不是其它。

            生物的进化史也是一部斗争史,适者生存这是这个斗争史的一个注脚。

    • 家园 【原创】凡人的智慧

      最近网上有关于“无症状感染者”这个事情吵的沸沸扬扬的

      拿新冠这种疫情举例说,要么这人被感染了,同时也能传染别人,这人就是患者。要么这人就没被感染,当然也不会传染别人,这人就是健康人。二分法,多简单。

      然后又搞出个无症状感染者,凭空添加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分类,就像上海当年,几十万的传染,然后阳性始终就几个,其他统统都是“无症状感染者”,这种分类除了看着好看,有什么意义?无症状感染者依然会传染别人。

      所以从这个里面可以引申出三条智慧,不一定对,但是很有用:

      第一、在一个讨论中,如果有人突然开始掰嗤复杂的定义,这里面多半有问题,不是傻就是坏

      第二、根据墨菲定律,这人就是使坏

      第三、有没有可能误判?肯定有。但是作为脆弱的凡人,而不是无人可伤的上帝,我们在看到可疑情况的时候,是选择不到对方露出獠牙之前就不防备呢?还是选择进入警戒状态?

      我这个凡人选择后者。

      通宝推:芼芼,不如安静,唐家山,西安笨老虎,方恨少,
    • 家园 【原创】补: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由下至上的五层金字塔结构,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

      但是我们在现实中会发现,人们的行为往往并不遵循这一规则。比如在一个公司里,底层员工通常是收入最低的人群,按照马斯洛的理论,这些人应该对于低层需求,比如说增加收入,有较高的偏好。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在现实中常常会发现这种现象,穷人宁可花冤枉钱也要好面子,卢瑟惹麻烦也要装逼。

      再比如说一个公司的高管,这些人收入百倍千倍于普通打工人,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他们应该更关注尊重和自我实现这种高层需求。但是实际上高管的相当一部分人更接近于经济学中的“绝对理性人”,他们洞彻世情,才不会稀罕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一门心思就是要多捞钱。当然人本心理学家们会解释为,“捞钱”就是他们自我实现的外在表现。不过这种掰嗤定义的理论对于实践没啥指导意义,无论你的帽子怎么戴,因为这些高管的行为表现就是拼命捞钱。

      至于一个公司里的中层,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他们的偏好应该集中于需求层次的中间部分,但是中层中的一部分人也具有理性人的特点,他们的偏好一是捞钱,二是揽权。偏偏这部分人也往往是公司内表现最好,最容易进入高层的部分。

      所以马斯洛的理论虽然听起来挺不错但是实际用起来往往是鸡毛拌韭菜—乱七八糟。现代人本心理学家们不弃不舍地在马斯洛的五层理论里面又塞了两层,求知、求美。这种雕花描金的手法让需求层次理论变得更复杂,也让这个理论在实践的角度变得更加无用。这个理论越是把什么都说了,就越等于什么都没说,对实践就越无指导价值。比方说,如果一个天气预报说“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这个预报绝对没错,但是全然无用。

      究其根本,现代心理学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框架内发展,代表了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有意或无意成为了资产阶级缓和甚至掩盖阶级矛盾的工具。其本质使得他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定阶段内比较有效,其发展越深,拓展的范围越广,暴露出的问题和谬误就越大。

      通宝推:芼芼,潜望镜,
      • 家园 那么多少钱算是“够多”呢?

        再比如说一个公司的高管,这些人收入百倍千倍于普通打工人,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他们应该更关注尊重和自我实现这种高层需求。但是实际上高管的相当一部分人更接近于经济学中的“绝对理性人”,他们洞彻世情,才不会稀罕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一门心思就是要多捞钱。当然人本心理学家们会解释为,“捞钱”就是他们自我实现的外在表现。不过这种掰嗤定义的理论对于实践没啥指导意义,无论你的帽子怎么戴,因为这些高管的行为表现就是拼命捞钱。

        这里有一个多少钱算是“够多”的问题。很显然,每个人的标准不同。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也不同。就像“生理”,朱元璋落魄时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就能满足。但当上皇帝了,馊豆腐+烂白菜+泔水的组合肯定是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了。

        既然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标准,不同时间不同的需求,那么对于一大群人来说,同一时间内的马斯洛需求很显然只能通过统计来表示。当样本足够大的时候,才有代表性。

        机械的硬套马斯洛层级,认为所有人在同一时间都要有统一标准,这叫做教条主义。

        • 家园 这应该是马斯洛本人来说清楚的

          理论是他提出的,标准当然应该由他来说清楚,否则那就是神棍了,什么都是上帝恩赐,总是能够自圆其说。

          其实马斯洛的理论毫无新鲜之处,不就是马克思说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么?马斯洛把这个移到个人层面上,然后整个理论就废了。

          我不厚道地猜想,也许这本来就是资产阶级捧马斯洛的本意?

          • 家园 马克思也没完全说清自己的理论吧

            理论是他提出的,标准当然应该由他来说清楚,否则那就是神棍了,什么都是上帝恩赐,总是能够自圆其说。

            其实马斯洛的理论毫无新鲜之处,不就是马克思说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么?马斯洛把这个移到个人层面上,然后整个理论就废了。

            我不厚道地猜想,也许这本来就是资产阶级捧马斯洛的本意?

            马克思也没完全说清自己的理论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当然没问题。但也不是说所有的社会都同步发展,发展后没有倒退和复辟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总纲,放在一个大的时间尺度上来说没问题。但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的吧。

            马斯洛的理论也是这样啊。作为解释一个群体行为的理论,在统计学上当然有意义。好比人总得吃饭才能活下去。这在总体上当然没错。但从每个个体来说,吃多少饭,一天吃几次或者几天吃一次都是有分别的。然而有人一天吃七顿饭,有人七天才能吃上一顿饭,虽然周期不同,但并不否定“人总得吃饭才能活下去”这个基本原理吧?

            基本原理出来,如何应用就看各人的才干了。好比火箭升空的原理小学生都懂,但没几个国家能真把飞船射上太空。楼主的问题是把执行中错误当成了原理的错误。把歪嘴的和尚念歪的经当作经本身有问题。

            不作实际调查,不因地制宜,硬套公式定理而出现问题,然后责怪公式定理,这就是教条主义。😁

            • 家园 问题不在楼主

              楼主的问题是把执行中错误当成了原理的错误。把歪嘴的和尚念歪的经当作经本身有问题。

              我又要借机兜售可证伪性这个概念了,只要原理(或者说理论也好,经书也好)是具备可证伪性的,我们今天就不会有这些争议,只要老老实实拿事实去验证就可以了,无论是马斯洛的理论,还是马克思的理论。

    • 家园 【原创】【整理】汉宣帝聊现代组织行为学

      简单的说,组织行为学,就是用心理学作为工具,预测一个组织的行为,或者对这个组织的行为加以干预。这个理论听起来挺不错,但是实践中不太被买账。

      举两个例子:

      六十年代的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

      麦格雷戈把传统的管理观点叫做X理论,其基本观点是:

      a. 一般人生性懒惰,尽可能少做工作;

      b. 他们缺乏雄心壮志,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人领导;

      c. 他们天生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

      d. 他们的本性就反对变革;

      e. 他们轻信而不明智,易于被骗子和野心家蒙蔽

      他的y理论,其主要内容有:

      a.人们并非天生就对组织的要求采取消极或抵制态度的;

      b.人们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

      c.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惟一方法,人们对自己所参与制定的目标能够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 …

      明显可以看出,麦格雷戈是反对x理论而支持、提倡y理论的。现代西方的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基于y理论的。

      我对于y理论是不太买账的,原因跟大部分管理者不买账的原因一样,实践中发现好多地方根本不是这样。所以其实现代大部分公司是拼凑的理论,外面看着是y,里面核心是x,有点中国古代外儒内法的样子

      再比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这个也是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石

      当然这个基石有个非常重要的假设,就是说,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就像灌水一样,先灌满了底层,然后才灌上一层

      但是现在的研究基本上推翻了这个假设,就是说人的多层需求是同时存在的。。。那么这个问题就来了,假如各层都是重点,那么就没有重点,这种理论对实践就起不到指导意义

      举这两个例子说明的是,组织行为学最大的原生缺陷在于,心理学是个虚逻辑,而管理学是个实逻辑,必须好用,必须能跟实际情况相符。。。这种虚实的冲突简直无解

      大部分的高层管理者大概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组织行为学听起来挺诱人的,但是实践中,其实不太被买账的

      一些具体的心理学技术会被吸纳采用,但是整体框架不会被接受。实践者对于组织行为学总体的态度,大概类似于汉宣帝教训太子的话,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

      通宝推:empire2007,潜望镜,
      • 家园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推翻毛呀

        但是现在的研究基本上推翻了这个假设,就是说人的多层需求是同时存在的。。。

      • 家园 马斯洛的理论没啥问题

        再比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这个也是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石

        当然这个基石有个非常重要的假设,就是说,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就像灌水一样,先灌满了底层,然后才灌上一层

        但是现在的研究基本上推翻了这个假设,就是说人的多层需求是同时存在的。。。那么这个问题就来了,假如各层都是重点,那么就没有重点,这种理论对实践就起不到指导意义

        所谓“多层需求是同时存在的”的实质,是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在“生理”、“安全”、“社交” 这三个层次沉沉浮浮。永远达不到“受尊重” 和 “自我实现”的层次。好比打工的月光族,被老板剥削到“恶意讨薪”的民工们,一天没钱就一天在“生理”、“安全”上打转,偶尔也要社交。但说啥“受尊重” 和 “自我实现”,可能他们自己都不认可。

        • 家园 不同意,我有一个重要反例

          三湾改编后的红军为什么战斗力强?他们的物质条件明显不如国军,但是因为军事民主,官兵一致,导致他们获得了“尊重”。被改造后的国军士兵为什么能焕发战斗力,也是如此。

          • 家园 是否满足需求很多人是通过和周围人对比得出结论的。。

            我觉得整编后在内部推行的待遇平等,民主等制度会提升普通士兵的安全感,从而将更多心思放在怎么提升战斗力保护这套制度的存在。国民党装备再好那也是公家的,士兵自己的待遇不见得有多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