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流浪地球》观后感 -- 东湖珞珈

共:💬149 🌺1251 🌵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事情我已经不管了,爱咋咋

            但引出另一个事情,倒是挺好的。我想了一下,结果发现,假定人类今天要逃难,把最精华的人口(大约不到50亿,健康的,青壮年,有学术水平的)迁离死地,其实只要一艘直径30公里的球状飞船(或相同体积的长圆柱形飞船)。我们人类的绝大多数生活/工业科技,已经达到这个水平,可以装在这个体积里,形成生态圈。当然这艘飞船内部的密度比较大,接近于地球的内部密度,住在球体内部不能登高望远,心理上有点憋屈。

            其实如果人类没有两次世界大战,而是同心协力,今天应该已经掌握了一切必要技术,只要需要,随时可以造这么一艘大飞船了吧。就是说,如果没有自相残杀,人类在今天已经能够“明天开造,30年内就跑掉”了。

            以此类推,如果中国再有30年没战争,凭中国一己之力,应该就可以造一艘载客20人以上的飞船了,100年内就可以造装走全国人的飞船了(当然不必那么大,到那时能装走4亿中国人就行),毕竟1920年代世界人口也只有14亿,今天的中国已经相当于1920年的全世界了。能造不代表就一定去造,但这个前景,几乎是触手可及。

            真是大时代啊。大刘的想象力,有时太过宏大,太过哲学。请他想想30年后的中国,写一部《刘灵通漫游未来》,应该也不错吧。

              • 家园 我是“硬科幻派”

                所以这个问题,难不倒我。

                人类大航海,是从帆船起步,然后是机帆船,然后是纯机械推进。

                所以星际航行也一样。

                点看全图

                先是纯帆船

                OOPS,放错图了,是这张:

                点看全图

                利用太阳风。

                载员舱有基本的生态圈环境,只确保若干名宇航员能长期生存。至于飞往哪里,飞多快,基本听天由命,完全是有去无回的买卖。

                80年代中美蜜月的时候,美国航天飞机飞行前,向全世界的中学生(包括中国的)征求小实验,每个小实验可以装一个小盒子,重量有限制,由航天飞机带上去,当时中国有名额。我那时是初中生,提了两个实验,一个就是这个,做个模型放出舱试验太阳风飞行,这个方案从上海选拔出来报到北京,后来说是跟其他人提的试验撞车了,就没有下文了。第二个更巧妙,是我们两个初中生共同提的,用一个注射针筒,针尖冻上一滴肥皂水,到太空后用电热丝融成液态,由针筒里的压缩气,吹出一个肥皂泡,试验在失重状态下肥皂泡膜的强度(就是能吹多大,跟地球上吹出来的比较),后来我们自己算了一下(主意是我的,我那个潘同学是妥妥的学霸,自学了一哈流体力学),发现就算带上去了,航天飞机的行李舱空间,放不下我们吹的这个泡泡。

                • 家园 好,利用太阳风

                  一艘携带50亿人的飞船,要用太阳风加速到第三宇宙速度,需要一张多大的帆?

                  就算我们不考虑飞船质量,只考虑人的质量,50亿人,按人均50kg计算就是2.5亿吨。假设从第二宇宙速度开始加速,在飞到离太阳100天文单位(太阳层顶大概位置,此处太阳风基本被星际物质减速到0)的位置才加速到第三宇宙速度,并且一直做直线运动,所需的最小加速度也要有5e-4 m/s,加速所需推力为1.25e8 N。在地球所在的位置,太阳的光压约为9.8e-6 N/m2,随着离太阳距离增大光压还会减小,我们就当做不会减小来算,光帆的面积也要有1275万平方公里。您觉得现在人类技术是否造得出面积1275万平方公里的光帆?以上的计算可以说粗陋到不能再粗陋,实际情况下所需面积大好几个数量级都有可能。

                  您觉得“科幻得不够硬”的刘电工在三体里算过,面积25平方公里的光帆,用核弹爆炸产生的光压而不是太阳风驱动推进,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一,所能携带的载荷是——0.5公斤。我猜您应该没看过三体。

                  • 家园 你没好好看我的帖

                    第一阶段用机帆船,只是做“哥伦布航海寻找新大陆”的工作,一个飞船带两个宇航员(夫妻档吧),用太阳帆或者电动帆,航行尽可能远(但肯定到不了十个天文单位的太阳风极限边缘),到拐点处抛弃帆或者“电动帆船”用的索具,利用自身的核动力返回地球。来回共需50年。

                    就是说,去时机帆并用,回来时只用自身发动机。目的是仔细探索太阳系(比如小行星带),为未来航天技术升级做准备。

                    这样的机帆船成本比较小,前20年只发射由AI控制的无人机帆船(到精心计算的各个地点就位,成为“无人驿站”),第二十一年起,隔几年发射一个双人飞船,陆续发射十来个,满太阳系跑,有人飞船携带的物资消耗完了,就到一个驿站,跟先发射的无人飞船对接,搬补给过来继续用。驿站的选位,就是有人飞船的预定航线,有人飞船去的时候沿途各对接一次。回程中再沿途各对接一次,把采集的矿石标本搬到驿站上,把生活物资和核燃料,机器零件搬过来,然后驿站启程回国,有人飞船可以继续浪。

                    这是长效投资,等50年后陆续回来,肯定有惊喜,因为这50年里只收到信号信息,飞船回来后才拿到捕获的各种实际太空岩石样品。这样的计划,成本还可以,中国一家就可以单独搞起来。

                    你把50亿人贸然打包装上帆船,都不知道下一步要干啥,这想法本身就太无厘头了。

                    我不太满意郭帆的,就是7000人耽于卖电影赚钱,空有这么好的特效团队,去做一个完全空中楼阁毫无现实意义的故事,对当下的中国航天事业,没有任何实质的帮助。你如果在电影里加一些这种机帆船的桥段,把有人飞船和无人飞船栩栩如生地制作特效出来,该多好啊。

                      • 家园 我非常看好郭帆

                        他装得混不吝,其实内心住着一个犹太人。他说是不理国外市场,奈飞一来,立刻跳起来。

                        他这个项目是有风险的,一开始他没错,筹够了钱才开始做的。但万达方面也没有错,这个项目没有先例,风险大,想来想去睏不着,就赖皮撤资了(只能说万达的投资策略比较保守,其实你要去投股的话,这种公司比较可取),这就产生了一个意外。乱世识英雄,这时候郭帆做得极好------他其实是求着吴京投资的,却居然能做到是吴京主动投,最后还免片酬,郭帆的情商之高,不言而喻。

                        我要说的是,郭帆做这个片子,很可能会是他做的最后一个科幻片子,甚至是未来30年里中国电影人做的最后一个科幻片子(假如这次票房失败的话,万达做悲观预测也是有一定的根据的),他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在片子里尽量做一些“先知式”“预言式”的,相当靠谱的特效,比如50年后的飞船是怎么样的,机枪是怎么样的,等等。

                        当然,胜利者不受指责,他现在把大门推开了,可以在下一部电影里想加什么就加什么。郭帆+大刘,现在还会有人拒绝投资吗?

                        • 家园 您要求太高了

                          又是“对当下的中国航天事业,没有任何实质的帮助”,又是“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在片子里尽量做一些“先知式”“预言式”的,相当靠谱的特效”……

                          当初郭帆导演做片子的时候先要考虑的是怎么筹钱拍完吧?

                          感觉您这些要求就是当年的老相声《如此照相》里面讽刺的照个相都要想着解放全人类。

                          • 家园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郭帆能够指挥7000人的团队,4年做完这个电影,这个工程不比张艺谋搞奥运开幕式小多少。但张艺谋是得到全国支持的,郭帆得靠自己张罗。

                            爬上风口前,确实很艰难;既然站到风口上了,郭帆会对自己有要求的。我只是希望他既然从大刘出发,最后能超越大刘。

                            大刘的短板也是有的,要超越大刘,就要从这些短板着手。

                  • 家园 看你提到光压,突然想到个技术性的问题

                    太阳系的行星全部都收到来自太阳的持续光压影响,那为啥轨道能维持恒定?是否是引力、惯性和光压三者相互抵消平衡所致?

        • 家园 这就是飞船派嘛

          基于一部科幻小说或者科幻电影来讨论技术性的逻辑,有必要么?

          你儿子的描述本来就是正常的,“把地球顺走这太扯了”。

          可这部电影所描述故事的基础就是这个。想入戏,就得默认它的基础。

          这就是个“爽”片,爆米花大片。

          但是因为它是第一部国产的、可以跟好莱坞掰腕子的大片,所以受吹捧。它证明了国产电影具备走出去的实力:中国人主演的,可以宣扬中国价值的重工业电影。

          你得先让人看得爽了,才好夹带“价值观”的私货吧。

          按你们的思路,星球大战肯定也会有很多人吐槽,逻辑上也好,技术上也好。但是不妨碍它在全球范围内宣扬美国式的价值观(至少宣传了美国文化吧)。一样的,把“流浪地球”当做国产的类似电影就好了。

        • 家园 拼命证明流浪地球的不合理性,魔怔了。。。

          你一开始的担心,那个行星发动机就已经把地球怎么跑路的问题解决了,小说设定里空间站就是探路领航的。

          估计你又要说什么那么大的发动机地壳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推力的观点,然后又是重复的辩论。。。

          眼看着昔日的本大在被大家怼了之后,拼命的找各种理由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这都陷入了魔怔了。。。唉,人性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