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人类不感谢罗辑--谁是下一位老中医 -- 泉畔人家

共:💬296 🌺2300 🌵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两个问题

        1.你说的每个阶段,为了谁而放弃一部分人的利益是不同的。

        2.毛的衣钵没人继承。

        • 家园 回答

          1.我知道,原文里写的很清楚。

          2.毛说过:我死了,谁也压不住他。说明他知道他身后邓必然掌握局面。如果毛不愿意这个局面发生,早就可以废掉他。

          • 回答
            家园 那是

            命长者赢。能压住邓的人都去世早,所以矬子里面拔将军。

      • 家园 毛时代放弃农民和知识分子?

        毛泽东不是上帝,早已指出,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农民要改善自己的生活,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毛主席领导的政府,也只能帮助和组织农民。主要工作包括:

        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帮助农民提高文化水平,普及中小学教育。这是文革前就开始启动,文革大规模实施的。这是提高农村发展水平的关键之一。

        2、建立合作医疗制度,培养本地医生,就是赤脚医生,提高医疗卫生水平。这是文革期间农民人均预期寿命猛增,从落后南韩4岁到领先南韩4岁的主要原因之一。

        3、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人民公社,为教育、医疗养老等等提供保障;搞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

        4、在教育发展基础上,推动农村借助集体力量,发展集体工业。在毛时代,这一步在富裕农村已经发展,在很多地区正在发展,但在邓上台后,取消人民公社,都变成少数人控制的资产了;在私有化后,都被私有化了,从而与农民无关。

        事实上,在毛泽东时代,国家为农村免费提供了很多农业机械。那时很多出售给农村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等等,往往挂账很多,最后国家销账了事。水利建设,也由政府提供了大量物资,包括水泥钢材等。化肥的供应,也使农民增收。

        农民收入低,但一直在增长,否则很难解释,农村人口和农村家庭规模的大幅度增加。当时城市人口生育率已逐步下降到更替水平,城市人口增加,到毛泽东时代晚期,主要来自农民进城当工人。

        当时工农收入差距在逐步减小,而不是逐渐增加,就说明不是靠工农剪刀差。工农剪刀差不是毛泽东时代产生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是工农生产效率决定的。如果采用毛泽东时代路线,借助农村人民公社力量,在农村直接发展工业,也就逐步消除了。极少数坚持人民公社制度的农村,早已解决了工农剪刀差,就是很好的证明。相反,改开时代的工农收入差距是在不断扩大。具体数据很容易找到,就不再详细列举了。

        在毛泽东时代,一样组织知识分子,为国家和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新中国的四大发明,发展的青蒿素,直到现在还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拯救了各国数百万人生命,屠先生也获得国际上无数奖。发展的两弹一星,建立战略核武库,使得美国和西不再频繁威胁侵略中国,不得不承认新中国。

        改开后,邓先是在八十年代下马了一批尖端高科技项目,包括军用项目和众多的重大民用工业科技项目,比如船舶、数控机床,大型装备等等,指望从美国和西方引进,最后基本成空,后在九十年代搞私有化,让大批国企倒闭,不再组织知识分子干事,很多知识分子失业,连曾经成功主持过中美两国火箭研究的钱学森先生都无事可干,只能研究人体科学了。

        通宝推:陈王奋起,老老狐狸,
        • 家园 脑体倒挂才是放弃知识分子三农问题,才是放弃农民。

          三农问题,才是放弃农民。

        • 家园 不必看到“放弃”就觉得刺眼

          政治人物,不懂得放弃那是缺乏基本的政治智慧,是过不了关的。

          1.否认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巨大牺牲,否认工农剪刀差对工业原始积累的作用,不仅是一厢情愿,而且是唯心主义。那时候中国发展工业不靠剥削农业靠什么?靠苏联?靠对外征战剥削殖民地?事实上抽取农业利润发展工业的国策在官方表述里都是不避讳的,否则你无法解释原始积累的来源。

          2.知青对农村有你说的那些正面作用,但上山下乡本质上是城市养不活那么多青壮人口,通过向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来减缓经济危机,这个温铁军的《八次危机》有非常详细的论证和阐述,我就不赘述了。

          3.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得到发展不意味着农业没有被剥削,你的收入也在年年增长,你敢说你老板没有剥削你的剩余价值?

          4.我不反对在这个节骨眼上否定邓,但我反对全面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否定。现在有趣的是左和右都有人要否定邓,左是要否定邓代表的政治路线和立场,右想的是交出一个邓来换改开利益集团一个平安。

          事实上这种否定或多或少都包含了投机性,有浑水摸鱼的嫌疑。我很相信,现在急切要否定邓的,其中很有一部分当初也是否定毛的急先锋,他们心里其实既没有邓也没有毛,只有他们自己。这类人在哪个时代都不缺少。

          5.邓最大的弊病并不是你或其他人常说的那些,放弃了这个下马了那个。邓最大的过错是为了制衡老干部和军队系统,扶植放任口才派做大。当然,邓自己就是口才派出身,这么做也情有可原。但近几十年的事实证明,口才派既无才,也无德,没有格局,没有底线,这一派做大是改开最大的副作用。不把矛头对准这个,而纠结于一些具体政策或邓这个人,无论是出于无心还是有意,都是混淆基本矛盾转移视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政治人物无论伟大还是渺小,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极限,就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之后无论被追捧,被否定或被遗忘,都是历史大势所决定的,不以具体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毛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就是看到了这种个人力量的伟大和渺小的二律背反。

          • 家园 你将邓时代干的事,戴到了毛时代
            • 家园 我已经说了

              这块的观点和论证来自于《八次危机》。想反驳我,请先去反驳温铁军。

              对于中国人在这个历史阶段的经验过程如果人们愿意自觉地摘下有色眼镜,本来是能够看清楚的。

              1956年城市里完成的主要是国家资本对私人资本的改造;同年推进的农村集体化运动也并非农业自身的制度需要代表城市工业的部门向中央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其实质=集体化+机械化目的是以乡为单位建立高级社,实行土地规模经营,以承载城市资本品下乡完成“工农两大部类交换”提取农业剩余用于内向型原始积累。而1960年发生的严重经济危机,其本质也是在外资突然中辍时,这10年资本原始积累的巨大代价的总爆发!

              在这样复杂的政治经济过程中,客观地形成了任何原始积累时期都必然会发生的多种利益群体的矛盾和斗争。这些现象,被传统意识形态作了符合制度内涵的资本利益需求的粗糙归纳,延宕为今人在思想理论领域中的瓦釜雷鸣。

              接着要问的应该是:为什么城市资本原始积累的危机却在“农村饿死人”?那是因为原始积累不仅从农民身上提取农业剩余,而且城市资本经济危机代价也向农村转嫁!

              自1960年那一次危机之后,每当危机在城市爆发,就都会向农村转嫁;大凡危机能够顺畅转嫁的,就在城市“软着陆”。由此可以认为,农民权益、农村稳定和农业安全的“三农问题”,从来就是与整个国家工业化进程相伴生的基本问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三农承载城市资本危机代价”,客观上成为中国工业化完成原始积累进入产业扩张的主要“比较优势”。

              至于整个20世纪60年代不断发生的群众运动,主因是“战略性”的外部投入的规模资本陡然“归零”,而使中国随即堕入发展陷阱!遭遇这种情况,一般缺乏国民动员能力的发展中国家确实不具备中国这种跌倒了还能爬起来、以“大规模劳动投入替代零资本来维持本国遭受重创的产业资本原始积累进程不中断的条件!

              否认农民对工业化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表面上维护了毛,其实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既无视了农民的付出,也把毛作为一个大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和大慈悲心搞成了乡愿。

              邓时代,也一样在发生危机时向农村输出危机,甚至一半倾倒在城市一半倾倒在农村引发政治动荡。这个问题在加入WTO向世界输出危机后才解决(不过副作用就是把整个世界都引入了吹泡泡的自high之路,直至今日的贸易战)。

              通宝推:夜如何其,
              • 家园 温铁军夸大了苏联的资本投入对中国的影响。

                而1960年发生的严重经济危机,其本质也是在外资突然中辍时,这10年资本原始积累的巨大代价的总爆发!

                至于整个20世纪60年代不断发生的群众运动,主因是“战略性”的外部投入的规模资本陡然“归零”,而使中国随即堕入发展陷阱!

                另外农村饿死人主要是因为农业的瞎指挥、高征购,这两条都跟‘外资突然中辍’关系不大。

                接着要问的应该是:为什么城市资本原始积累的危机却在“农村饿死人”?那是因为原始积累不仅从农民身上提取农业剩余,而且城市资本经济危机代价也向农村转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