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朝鲜冷面 -- 燕人

共:💬109 🌺604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朝鲜冷面

    过去的一周时间是英国60年来最持续高温的天气,每天最高气温达到摄氏34度。当然这对习惯了大陆性气候的人们算不得甚麽。英国是个岛国,其气候特色首先是雨水多。但是夏天天气凉爽。高温不过25摄氏度。这个特点很多人并不知道。至少从三年前开始(或许更早),英国南部夏天少雨高温。气候变暖看来无可否认了。英国绝大多数住宅没有安装空调设备。像最近几天这样天气状况,在英国生活的人们只有癞蛤蟆垫桌角-死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天热令人茶饭不思。老祖宗防暑的经验都用上了,喝绿豆汤,吃西瓜。朝鲜冷面都吃了好几回。我太太一早起来就要吃它。东北都叫它朝鲜冷面。但是我在一本日文杂志上看到菜谱写着《平壤冷面》,感觉这个名字更合理,符合地方特色的命名范式。日本人做事认真。

    至少在1990年前后,大连还很少见朝鲜冷面。90年夏天我去沈阳办事,看到沈阳满大街小巷都是朝鲜冷面馆,感觉非常新奇。但是我个性比较保守,不敢尝新,就要了一碗热面。其味道没有留下任何印象。面条极为筋道,怎末嚼也嚼不烂。只能整口吞下。当天晚上在招待所就坏了肚子。

    几年后在大连市内再次享用朝鲜冷面。那时正值盛夏,我每天从市中心乘公交车去傅家庄海滩游泳。有一天和同学一起从海边回来。下车后同学建议吃点东西再回家。其实游泳后肚子总有空洞的感觉。于是跟着同学进了一家朝鲜小饭店,一人要了一碗冷面。我坐在饭桌旁,听到水龙头水声,扭头看到店主在往碗里添水。端上来我一看,大半碗汤水,面条比汤水高出些,面条上搭着绿色黄瓜丝,红色朝鲜泡菜,绿色香菜和半个黄白相间煮鸡蛋,造型和颜色可以。先喝口混了自来水的面汤,酸甜口不错。反正饿了,于是就着酸甜汤大口把面条蔬菜咽下去。这回面条嚼得动。总体上可以接受。不过晚上回家后又坏肚子了,被同学嘲笑为体格娇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连九州华美达(早期的九州饭店)

    后来和老婆恋爱结婚。其时为90年代后期。大连街头各种烧烤和烤肉馆大兴。我老婆喜欢去朝鲜风的烤肉馆吃饭,每饭必以冷面结尾。我们都习惯冷面汤的酸甜口味。大连火车站站前广场上有座暗红色高大建筑,那时叫九州饭店。底层经常为不同餐饮风格租用。有一次开了一家很高丽化名字的烤肉店。我和老婆去试吃。上菜前,听到老板和员工之间说朝鲜话,给我一个“正宗”的印象。上菜后才发现这家店恐怕真是正宗高丽风。烤肉的炉子都是特制的煎盘式,而不是普通朝鲜烤肉店的开放通风式烤架。问题马上就来了。烤肉都用液体调味料腌过,一加热会出很多水,积在煎盘内,搞得肉水汪汪的。失望之余,我们期待正宗的朝鲜冷面。结果更是大失所望。面汤不甜不咸不酸不辣,没有任何风味,面条是真正的黑荞麦面,无法与普通烤肉店的面条筋道口感相提并论。有了这次经历,我猜想所谓朝鲜烤肉,朝鲜冷面,起源大概是高丽地,但是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朝鲜族已经把烤肉和冷面的风味改良,成为中国人的“朝鲜烤肉”和“朝鲜冷面”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荞麦面冷面

    看网上英文菜谱,平壤冷面(非中国化的朝鲜冷面)的汤底有三种:牛肉汤,鸡肉汤,泡菜汤。牛肉汤的说法我听延吉那边的汉人说过确实如此。特别注意的是确保牛油都要从汤里撇去。泡菜汤应该就是常见的中国化朝鲜冷面的酸甜口味的本源。我曾经问过一个吉林朝鲜族女孩,她家里如何制作冷面汤。她说她妈妈用雪碧。由此可知中国朝鲜族改良过的朝鲜冷面汤口味的风味标准。平壤冷面的主要特色是荞麦面制的面条。荞麦面本身不含麸蛋白,所以不能够如小麦面粉利用面筋形成面团。因此荞麦面条的口感必然不如小麦面条筋道。中国的朝鲜冷面是利用碱水处理小麦面粉致使面粉中淀粉改性,达到特别筋道的口感,如同牛皮糖一样道理。市售的冷面坯都是浅黄色,有股碱味,道理在此。这是中国化朝鲜冷面的一大创新,不知应归功于谁。平壤冷面的主要风味依赖于面汤。在网上很多图片显示加有大量泡菜和辣椒酱的冷面必然会改变整体味道,这都应属创新之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碱水冷面

    我自制的朝鲜冷面用的是细意大利面Spaghetti。英国超市里有卖一种土耳其产的Spaghetti比意大利产正宗货还要细些,我做中餐面条通常用它。煮的时候注意火候,千万要做到意大利人说的Al Dente而不要煮过煮软了。面汤里有自来水,醋泡胡萝卜丝,市售朝鲜泡菜Kimchi切细,果醋和蜂蜜调味。

    关于朝鲜泡菜,你自制的话,如果不是朝鲜人大概就不用如他们那末讲究。我同学吃过从延吉那边送来的真正朝鲜泡菜,明断那个味道不是人人可以接受的。我母亲从同事那里学得朝鲜泡菜速成方:大白菜切片,大蒜,生姜,干辣椒(或辣椒面)俱切碎。四物混合,加盐少许(比做菜要少)密封存放,常温下一周即可有类似Kimchi的味道。四周后完全发酵味道也不次于市购者。我的创新是加入苹果汁,使得泡菜汁味道更为丰满柔和,便于制作冷面汤时,稍加自来水即可。

    通宝推:为什么不可以,三笑,camelry,旧时月色,听松,老老狐狸,陈王奋起,住在乡下,唐家山,阴霾信仰,大眼,黄序,方恨少,宝特勤,
    • 家园 关于朝鲜,没有冷面.....

      提起朝鲜,从俺脑海中反映出的第一个词就是朝鲜战争,或者叫抗美援朝,现在俺习惯用韩战一词。无他,拼音打字方便而已!

      韩战曾经是中文论坛上的例假贴,过一段时间就在某个论坛的某个地方为争谁输谁赢血流遍地。现在想想,简直没意思极了。

      提起朝鲜,俺又想起了100多年前大清王朝在那里拥有的租界和领事裁判权。人啊,学好不易,学坏很快。

      扯远了,扯远了,燕人老弟在这里扯的是面,俺这里生生给扯成了龙口粉丝,罪过啊罪过。LOL

      朝鲜冷面,俺肯定在那个小饭馆里吃过,具体在哪里已经完全没有记忆,什么味道也无从谈起。不过,不过...,N年前,朋友请俺在帝都吃了一次印象深刻的朝鲜饭,至于当时在饭店里吃的什么只记得明太鱼,还喝了几瓶啤酒。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正日同志亲手抓的大同江啤酒果然了得,更妙的是酒过半巡,从后堂鱼贯走出一队朝鲜美眉妙语莺歌口吐莲花(水准绝对不次于帝/魔都高档酒吧的驻唱)。端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N年过去了,俺依稀记得结束时阿里郎(Arirang)的歌声从耳边飘过,仿佛昨日。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2015韩国《阿里郎》Gino和Nicolas版

      宋素姬-阿里郎合集

      So Hyang - Arirang Alone

      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平壤演出版

      通宝推:高三三班,燕人,
      • 家园 朝鲜冷面叫韩面算了

        “打字方便”

      • 家园 昨天在文学城看越南旅游帖子

        照片上的越南古迹,大门口招牌写着中文。老婆还有些不解。

        俱往矣。

        如今四面全是敌人了。

        • 家园 人偶尔会误入歧途,国家也一样

          二十世纪是个试错的世纪,苏联那么伟大,还不是错了,越南朝鲜蒙古啥子的,自不量力之辈,想玩就去玩呗。

          苏联和美国都不明白的是,科技的进步,能够打破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隔阂,能够将中国,甚至比中国还要巨大的区域凝聚成为一个整体,共同生产和发展,而这就是中国在新世纪爆炸般发展的原因。中国从远古就希望实现天下大同,但科技和组织都是障碍,现在,工业革命打破了自然的障碍,新中国的组织能力突破了社会的障碍,即使天下大同做不到,也能够从古代中国的大一统国家基础上极大地迈进一步。

          中国今年的全国抗疫,放在古代是大禹治水一般的壮举,是足与三代之世并驾齐驱的传说和神话。中国的发展,其实远不是几次工业革命这么简单,中国的成就是长期文明积累的爆发。西方的工业技术几乎将中国置于死地,但中国复苏以后,却将工业技术化作了自己向上飞翔的双翼。

          有时候我甚至想写一篇小说,幻想中国文明向更加完美和崇高的维度升举超脱的征程。想想自己可怜的文笔和手速,还是算了。

          而崇尚暴力和掠夺的西方文明,是不可能团结起来的,小小的欧洲分裂成为这么多民族,堂堂美国治不好新冠,就是证明。过去中国是想团结而技术落后,现在西方的技术先进却无法团结。

          通宝推:朴石,
        • 家园 在过去200年里日语琉球语越南语朝鲜语都在加速脱汉
    • 家园 第一次有记忆的下馆子就是冷面,第一次住店是大车店

      父母是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生,八十年代中期之前一直清贫。

      七十年代中后期,东北工业新城,城区离“街里”步行五十分钟。我们家四口差不多小一个月去一次“街里”,主要是买衣服鞋子之类。星期天早饭之后出发,回来时大多一点钟,简单热些馒头饼之类当午饭。

      差不多小学两年级时,有一次可能是逛街时间拖长,或者是父母中某一人太饿,所以第一次下馆子,找最便宜的,不错,就是朝鲜冷面。

      按说第一次下馆子,应该吃什么都香,实际情况不是这样。除了我爸吃完他的那碗,我们三个都没吃完,边上就有要饭的在等,就给他了。四十多年前的事,记得还蛮清楚的。

      原因么,底下有几位提到,很难接受主食是冷食。除此之外,我也很难找出朝鲜冷面有其他好处,除了七十年代的便宜足量之外。

      成年后也吃过一两次朝鲜冷面,都是浅尝辄止,味道上跟小学时的记忆并没多大区别。

      顺便讲讲其他朝鲜食品。过年吃的朝鲜打糕,绝对有嚼头,味道还不错,可惜我没有燕人描述美食的妙笔生花,没法描绘更多。朝鲜辣白菜,估计已进入大部分美华家庭常备小菜系列。还有朝鲜烤肉,吃的最香的一次是临出国前,1998年底,在八里台立交桥下面众多的韩国小店中一家吃的。现在回想那次吃烤肉,总会联想起那种别离故国故友,即将进入完全陌生环境前的非常惆怅的复杂心情。

      通宝推:黄序,希宝,陈王奋起,燕人,
      • 家园 握爪,咱们应该是老乡加校友

        看您的故事,咱们应该是老乡加校友,即是东北银(当然我离燕人兄更近些),又在八里台立交桥附近混迹多年,看您描述,应该是比我高几届的师兄。最近再回母校,附近早已变了模样,八里台立交桥下已没了安放各种小吃摊和狗食馆的地方,天塔下面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嬉戏,过去总去的音像资料馆倒还在老地方。

        由于家乡原因,从小对朝鲜美食接触比较多,除了冷面以外,狗肉汤也很赞,当然这个很少能吃到;此外各种朝鲜小菜都很可口,慧而不费,除了最传统的泡菜外,拌桔梗和蒜茄子也都很好吃,而且按照领导口味自制的重发酵朝鲜泡菜是我讨好领导的利器;小点心除了打糕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种家乡叫苏子糕的的小吃,豆沙馅,糯米粉的皮儿,裹上紫苏叶,蒸制而成,有豆沙的香甜,糯米的软糯,紫苏的清香,风味独特。这种小吃,离开家乡后在其它地方再未见过。

        大家现在大多都远离故土,有的更是去国日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口味不知不觉中越来越现出乡愁,很多小时候不以为然,甚至是吃的厌烦的食物,逐渐成了心头最爱,但有些已经很难再吃到了。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第一次有记忆的下馆子是凉拌牛肉

        应该是1986年以前,褐色的牛肉片拌上酱油,真是人间美味。牛肉应该是水牛肉,旁边是山货店,一条条的蟒蛇皮被钉在木板上竖在一起,又好奇又害怕。对面是理发店,转椅理发椅,剃刀。街头有百货店,有节柜台专卖图书,在那里买了《小灵通奇遇记》《三国演义》前十集等连环画。那时的连环画摊2分钱、3分钱、5分钱可以看一本,冰糕2分、5分一块,应子5分一个,最是美味。

      • 家园 我也吃不惯朝鲜冷面

        小时候还是很期待朝鲜冷面的,但是吃了一口就不吃了,感觉好硬,味道也不怎么喜欢。至今也没怎么吃过。

        几年前与 延边,在当地好像也没吃朝鲜冷面,倒是对人参鸡印象深刻。之所以用“好像”,是因为朝鲜人能喝酒,喝多了之后对吃过啥都忘光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