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纪事】海峡上空,那一条无形的中线 -- 天涯浪子

共:💬27 🌺4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纪事】海峡上空,那一条无形的中线

    作者:就值一文(超大的注册会员,那里有他的照片,现役飞行员)

                海峡上空,那一条无形的中线

                       一

      一名荷枪实弹的空军士兵伸手拦下了我们来到外场门口的机场通勤车。

      那是一名佩带着列兵军衔的新兵,大概第一次执行这么重大的任务,所以那张布满青春痘的年轻的脸,紧张的有些扭曲变形。

      看到坐在依维柯通勤车前座的少将副军长,年轻的列兵立正行了一个持枪礼,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动作,侧身指挥我们的通勤车驶向旁边的进场洗消池,以便清洗我们车辆一路上可能夹带来的尘土。这时,一个佩带着执勤袖标的警卫连中尉也快步来到车前,前前后后的查看通勤车的轮胎,检查我们有没有将来时路上的小石子卡在轮胎上。虽然,我们从空勤宿舍到外场只有短短几分钟的车程,可是,谁都知道这个程序是绝对不能省略的。就在前几天,我们刚刚接到空军的通报,兄弟场站的一架歼七战斗机在编队起飞时,进气道吸入前机尾流吹起的小石子,造成发动机涡轮叶片受伤,飞机不得不紧急中止起飞。

      虽然气象通报今天为摄氏37度的高温天气,不过在这毫无遮拦的外场,即便是现在的下午四点,外场的地表温度仍然在摄氏40度左右。不过,或许是依维柯的空调制冷效果太好的缘故,坐在通勤车上的我却感觉全身的毛孔在强烈地收缩。看看车上的其他人,也一个个一脸的凝重,没有了往日飞行时通勤车上的轻松和喧闹。专程从军部赶到场站来给我们送行的副军长,几乎和我们寸步不离,即便是到了车上,还时不时地回头打量我们,他脸上那原本就难得舒展的剑眉也愈加显得冷峻。坐在副军长后面的师长和政委将腰杆挺得笔直,一动不动,活像两尊雕塑。从走道上看过去,我惊奇地发现紧挨着他俩的副政委那擦得锃亮的皮鞋竟然在不停地抖动着。我细心数了一些,那是没有任何规律也合不上任何节拍的抖动。

      穿着全套抗荷服的副师长坐在我的斜对面,他是今天我们四机作战编队的带队长机。正在仔细检查飞行头盔的师作战处处长飞二号机,我们一团的团长飞三号机,我这个飞行大队长今天是四号机位置。这样的编队组合,我不知道什么样的编队配当我们的空中对手。要知道,我们四个在平时,可全部是四机长机、新机教员、四种气象的特级飞行员。只有这神圣而艰巨的任务,才可能让我们凝聚成这个特殊的作战编队。

      通勤车驶出了洗消池。

      透过贴着太阳膜的车窗,一拉溜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苏两七战机整齐地排列在滑行道的右边,他那高耸的双垂尾像两把刺破苍穹的倚天长剑直指蓝天,剑峰还不时地在阳光下发射出耀眼的光芒。我们今天,就将用他们来打破一个神话,来挑战一个极限,来捍卫一种神圣,来宣告一个誓言!

      历史,将会记录下今天:

      气象少云,云量2~3个,能见度大于20公里,东南风2~3米/秒,云高3000~3500米。中国空军将在今天抵达海峡上空,并将首次武装突破海峡中线!

                       二

      在世界任何版本的地图上,都可以找到那弯浅浅的海峡。但是,并不是任何版本的地图上,都能够找到那条著名的“海峡中线”。而对于海峡两岸处于对抗状态的军人们来说,“海峡中线”更不仅仅只是一个虚拟的地理概念。

      那是一个曾经溃逃海岛的政府的最后心理防线,也曾经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反攻”的起点。那里,记录着一个民族改天换地的巨变;那里,记录着一个民族兄弟相睨的难堪;那里,凝聚着两岸企盼富强的心愿;那里,牵挂着同根同祖的家人的思念。可是,斗转星移,谁会想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海峡对面的几个不肖子孙竟然开始上演数典忘祖的分裂闹剧?于是,那一条无形的中线,变成了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的楚河汉界,变成了考验一个民族意志和精神的红色警戒线。

      我是一个军人,一个将捍卫领土完整的神圣融入自己灵魂的军人。当有人试图挑战那条无形的红色警戒线时,毫无疑问,我将代表整个民族表达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趁着机务大队长向军首长和师首长汇报战机准备情况的时候,我再一次仔细检查了一下我的飞行装具。自卫手枪的枪套有点勒得太紧,我轻轻放了一个扣眼。

      “大队长,请检查飞机。”

      向我敬礼报告的是负责维护我的战机的机务3中队中队长。他1米87的大个子,常年的外场作业,让跑道上的烈日晒的象一尊非洲铁塔。

      我还了礼,开始从机头右侧的前起落架位置按顺时针方向检查飞机。

      我在战机的机翼前停下了脚步。今天,我的战机携挂着4枚导弹,两枚R27中距空空导弹,两枚R73近距格斗导弹。我用手轻轻抚摸了一下R27那硕大的弹体,感觉自己的肾上腺素分泌加剧,一股冲天的豪气由胆而生。这种感觉,我想古罗马时期的角斗士手握自己的投枪出征时,也一定有过这样的豪情。那是一种杀敌的冲动,那是一种忘我的激情,那更是一种无敌的自信。

      机械师开始拆除战机进气道的堵盖和导弹上的各种保险销以及导弹制导头上的保护罩。旁边,一辆巨大的制氮车突然轰鸣起来,一条粗大的管子象脐带一样将制氮车和一架战机连接起来。那是今天任务的备份战机。

      我第二次绕机转了一圈,等我转回到登机梯前,副军长和师首长们已经来到了我的跟前。

      “怎么样?”副军长问。

      “一切准备完毕,等待战斗命令!”

      “有信心吗?”

      “保证完成任务!” 我斩钉截铁地回答。

      “好!我亲自上塔台指挥你们起飞!”特级飞行员出身的副军长转身大步流星地向塔台方向走去。看着他挺拔威严的背影,我理解这位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屡立战功的功勋飞行员,心中那份不能亲自驾机升空作战的无奈与遗憾。

      师长盯着我的眼睛敬了一个军礼,一句话没说,快步跟着副军长向塔台走去。

      “有什么要交代的吗?”问我话的是师政治部主任,我们两个同乡。

      “没有!”我回答。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该写遗书的不是我们!”

      师政治部主任笑了,用力地握了一下我的手。

      我眼睛的余光感觉我们四个是同时跨进战机座舱的,接下来的动作也形同一人:戴头盔紧护带,卡上头盔瞄准镜,放下护目风镜,穿上救生背心,扣上救生伞带,系好氧气面罩。我扭头看一下左边副团长的3号机,副团长正在放下护目镜。我向他挥了一下手,他没有理我,侧面也看不清他那被目镜遮住半拉脸的表情。

      机场上空升起一颗绿色信号弹。

      随着机械师启动飞机的轰鸣,我缓缓合上了座舱盖。

      我首先检查飞机的通用信号盘,那上面将显示来自自检设备、飞机各系统和设备的故障信息。一串俄文字母和数字飞了出来,那是俄文缩略语,意思是“迎角传感器加温”。我等了一秒钟,没有看到通用信号盘上的故障排队灯闪亮,便按压灯钮将显示信息清除。自动化的机器常常比人还要敏感,那并不是什么故障,而是发动机慢车状态下,迎角、空速管还没有升温的缘故。

      “惯导较准!”耳机里传来副军长雄厚的男中音。

      “01明白。”“02明白。”“03明白。”“04明白。”

      这次行动,我们前半程要求绝对的无线电静默,所以导航系统的精度,将直接决定我们能不能准确无误地抵达战区。

      “01请求滑出。”

      “01可以滑出。”

      我看到副师长的一号长机滑得很快,二号机和三号机也是紧跟着滑出,几乎没有缝隙。我刚刚松开刹车,却看见整个机务中队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向我敬礼,而是全部冲我竖起了大拇手指。

      来到了起跑线上。副师长和作战处长将首先双机编队起飞,我和副团长随后。

    透过前风挡,我看到一号机和二号机在上下摆动着水平尾翼。以前听机务中队的弟兄们讲过,他们最喜欢看苏27起飞前的这个检查动作,那活脱脱就是准备展翅翱翔的雄鹰在最后梳理自己的羽毛。

      我轻轻扭转了头颅,右手轻轻地将怀中的操纵杆前后左右摇了一圈,看着尾翼和副翼听话的跟从着,我满意地对自己点了一下头。

      “03,04,起飞!”

      “明白!”

      我的回答刚刚脱口,就看见副团长的尾部现出一团火光冲了出去。我有点手忙脚乱,急忙挂上加力,感觉到座椅后背一推,我就在瞬间离开了地面。

      在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绝大多数战士的出征场面都被描写的异常悲壮。或许,在那些文人墨客的眼中,只有视死如归的豪迈才尽显英雄本色。其实,又有哪一位勇士不是为了生存的目的而去忘我的呢?只不过,很多时候,勇士们的出征,维护的不是自我的生命而是他人和众人的生命。

      现在,我们的4架战机正在以密集编队超低空掠海出击。

      这样的出击,我丝毫没有和什么悲壮联系起来。虽然,我很清楚我将面临的对手有森林般的防空导弹、火网般的密集火炮和虎豹般的战斗机群。但是,我更明白我是什么和我要做什么。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飞行员,是用技术能手、空战能手、射击能手等等这些和平时期能够获得的全部称号构架起来的尖子飞行员!我的身后是13亿父老兄弟的生命和安全,我的身上是5000年文明的传承和寄托。所以,这样的出征,我没有迟疑,只有荣耀和渴望。那是一个军人实现崇高理想的荣耀,那是一个和平时期尖子飞行员期盼用战功来成就自己王牌飞行员梦想的渴望!

      王牌,扑克牌中的的黑桃A,法语为L’AS,英语为ACE,强者中的强者。在战争时期,仅占各国空军飞行员总数2%的王牌飞行员,击落敌机的数量却占击落敌机总数的40%。德国空军的15名王牌飞行员击落敌机的数目更是高达3181架,他们的王牌飞行员哈特曼,一人就击落352架敌机。苏联的阔日杜布,也创造了击落62架德机的奇迹。哪一个飞行员会不珍惜自己成为王牌的每一次机会呢?我相信,坐在另外三架战机里的那三位我的上级,心中也一定充满和我一样的企盼和渴望。

      副师长,中国空军第一批改装三代战机的尖子飞行员之一。从他身上,我明白了尖子飞行员的更多含义。那不仅仅是一个新战机技术的熟练掌握者,更是一个新战术、新战法的开拓者和创新者。在中国空军的传统中,有一种最奇怪的现象――飞行员的前途不是在空中而是在地面!当你从一名战斗员成熟为一名指挥员的时候,一个真正热爱飞行的飞行员的恶梦也就开始了。因为,我们的每次飞行,塔台上都必须要有一个什么长来指挥。于是,从副团长、团长到副师长、师长的大多数时间就被捆绑到了塔台上面。而那塔台上的一把椅子和一个话筒也进而被神化成了“权力”和“威望”的象征。前几年,副师长去参观了一次美国阿拉斯加空军基地,发现那里塔台的工作人员全部是士官,指挥飞行的同样是士官。回来后,副师长闷在家里好几天,然后把一个洋洋洒洒3万多字的“改革塔台指挥模式建设专业塔台指挥人员队伍”的意见书交给了师长。“一个歼击机副师长,首先应该是一个战斗员,还应该是一个战斗员,更应该是一个战术战役指挥员!”副师长如是说。

      师作战处长,一个被大家尊称为“战略家”的儒将,我飞新机的教员。那一年,全军召开“夺取岛屿进攻战役战法研讨会”,他作为空军的一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上,总参一名少校军官的论文获得了与会者的高度好评,也深深刺痛了作战处长那颗骄傲的心。那篇论文借鉴古人“田忌赛马”的战法,提出“以陆制空,以空制海,以海制陆”的战术思想。具体说,就是用我二炮和陆军的强大远程突击火力攻击海岛机场,遏制并封锁其空军的升空作战能力,从而达到制空的目的;发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突袭及远程火力打击优势来歼灭对手海上舰艇力量来控制制海权;充分利用海军火力舰船的支援力量及主战舰艇的火力力量压制对方近岸火力,开辟并保障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登陆场。凭心而论,那篇论文是一篇战法研究的佳文,是军事指挥艺术的杰作。可是,“制空权的争夺必须靠二炮和陆军”!对于一个胸前佩带特级雄鹰标志的尖子飞行员来说,还有比这更严重的轻蔑和侮辱吗?那次会议回来,作战处长无论是训练还是休息,甚至是在二等的休息室里,手提电脑都没有离开过他的身边。“技术决定战术。没有无用的飞机,只有无用的飞行员!”他咬着牙说,“从技术上看第三代战优势明显,但只要处于劣势的飞机战法得当,就一定有机会干掉对方!”那一阵子,所有的人都看到了一种疯狂。他主动到装备二代战机的兄弟部队当“蓝军”,共同研究如何以劣胜强的战术战法。迎头攻击、尾后追击、侧翼进攻、超视距空战、近距格斗……一次次的起飞,一次次的疯狂,一次次的失利,一次次的执著,终于,他们设想的对敌先进战机攻击的一系列战法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

      我和副团长是一对“黄金搭档”。这是我们两个自己下的结论,更多的人对我们的评价是“狼狈为奸”。我们俩在航校就是一期的,都是以“张扬”而闻名的“坏分子”。其实,这不能怪我们,而应该怪我们俩共同的飞行教员。那是一位全空军闻名的优秀教员,他的手下出过3名在国土防空作战中荣立一等功的功勋飞行员。他的技术一流,“坏主意”也是一流。在飞机上,他对你严格的让你充满了仇恨和愤怒。在现实中,他的“坏”又让你出乎意料。有一次,我们俩到北戴河疗养。回来后见到了教官,他劈头第一句话问我们:“干没干坏事?追没追女护士?”我们俩诚惶诚恐地说:“没有!没有!”谁知道他勃然大怒:“真他妈是俩孬种!哪像我的徒弟?就是和人打一架也算有点收获呀,敢情你们两个混球就去哪儿养膘了?!”后来,我分到了歼击机部队。第一次空战,我就把一位大队长给揍下来了。那个大队长下了飞机红着脖子大骂:“也不知道是哪个龟孙教的技术,在空中***没一点章法,净他妈蛮干!”这也算是我们教员应该得到的报应!

    不过,真正让我和副团长“坏出名”的还是我们两个同时改装新机之后。一次,我们两个双机扮演“蓝军”和另外一个飞行团进行战术对抗。那个团同时出动了8架二代战机来和我们过招。第一回合,我们俩干净利落的来了一个8:0。那个团长架不住了,毕竟这次对抗军区首长都在现场。晚上,我们师的一个参谋来找我们,他和那个团长是同学。参谋很说了一通恭维我们俩的狠话,然后就大道那个团长的苦水,最后说人家欢迎我们演习后随时携带家人到人家驻地参观指导。第二天,我和副团长上去,劈头盖脸又是一个8:0。回到讲评室,我和副团长冲着那个团长坏猪肝一样的青脸猛笑。

      前面一号机垂尾的编队灯突然闪烁了起来。

      那是副师长发出的进一步缩小编队间距的信号。我立刻将思想集中到了左手的油门手柄和右手的操纵杆上。心中暗暗感慨,苏27真是一架好飞机!那良好的飞行品质和优异的操纵性能几乎完全将飞行员从驾驶的繁重劳动中解脱了出来,以至于能够让我在这大战将至的前夕走神了这么长的时间。

      左侧高度表的指针定格在了80米的刻度上,我用右手按下了操纵杆上的自动平飞驾驶按钮。由于保持无线电静默,相互无法用电台沟通,所以编队的间隔距离按照预案压到30米后就没有进一步跟进。这样,我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操心飞行,只要注意不进入前机的尾流就行了。

      座舱外,是海天一色的大海。我习惯性地抬头寻找天地线,却感觉那闪烁着万道波光的海面,像一头贪婪巨兽正张开血盆大口向我恶狠狠扑来。我将视线右转了100度观察右翼的下方,那闪电般后退的白浪让我充分体验到速度带来的刺激和快感。

      记得第一次坐进苏27UB教练机的后舱,我的兴奋不亚于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看着那熟悉的仪表,抚摸着那陌生的操纵杆,我恨不得立刻就让他腾云驾雾、驰骋蓝天。那时候担任我改装教员的就是作战处长,他当时是我的副团长。教员仿佛知道我的心思,第一次体验带飞,刚立地他就来了一个近九十度的急跃爬升。我的身体被紧紧地压到座椅靠背上面,全身的血液感觉都要被统统甩出座舱。这时候,我才明白什么叫刺破苍穹,什么叫鹰击长空!原来飞歼7,感觉自己是被捆在一个铁笼子里扔到了天上。而现在,高高的座椅和透明的气泡座舱,让你感觉仿佛骑在童话世界的飞行扫把上。两台强劲无比的AF31涡扇发动机产生的近3吨推力,更让你几乎摆脱掉了空气的纠缠,进入到一个可以尽情翱翔的自由天国。

      成为一名苏27飞行员,自然会引起其他同行的羡慕甚至嫉妒。我的昔日几个战友就曾愤愤不平地对我说:“小子!别翘尾巴,飞27没什么了不起!‘傻瓜相机’谁不会用啊?!”“别在我们这些‘老爷机’面前摆谱,有本事和F15、幻影2000过过招啊!”……而接下来发生的几件事,更差点让我们改装27的飞行员们抬不起来头。

    一次昼间复杂气象飞行,两名飞行员驾驶一架双座机进行仪表飞行训练。谁知道,起飞10分钟后,前舱对地火控系统就出现故障,显示导航画面的多功能显示器也出现异常。由于此前出现过这种故障,而且不影响目前的训练内容,指挥员没有中断飞行。可是,刚刚到达训练空域,前后舱四个显示器又先后出现故障,后舱备份地平仪也无法正常工作。两名飞行员紧急启用备份仪表返航。但是,长期以来习惯了按照显示器指示进行“傻瓜相机”般的操作飞机,两名飞行员忽视了备份常规仪表的作用。虽然两个人最后驾机安全着陆了,可是从飞机上飞行参数记录仪记录下的数据来看,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备份仪表以及它们的指针读数,确实让习惯了阅读醒目位置上显示器数字信息的两位仁兄在空中忙了一个手忙脚乱,飞机状态保持的极不稳定。

      还有一次,“笑话”闹得更大。那次是参加全空军范围的科技练兵实兵对抗演练。两架SU27要对歼7飞机进行战法考核。两名SU27飞行员信心百倍地到指挥部领任务,结果被告知:第一次对抗要求双方相互目视发现。这下子习惯了地面雷达指挥引导,空中雷达搜索发现的SU27飞行员可傻了脸。空中的表现让人们目瞪口呆:歼7机组几十公里外就发现了SU27,而SU27机组十几公里处才发现歼7!在地面讲评阶段,两名SU27飞行员很不以为然:“现代空战讲的就是超视距攻击和信息战,哪会出现这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复古战法?”人家那两个歼7飞行员也不含糊,空中得了便宜,嘴上更不吃亏:“你为什么总要逼着我们陪你玩儿超视距呢?你以为我们是伊拉克?我们又不傻,那不是要我们的小命吗?你们天天琢磨超视距,那么敌人的第一波超视距当然由你们打。我们玩不起超视距,我们就得琢磨怎么不打超视距!……”

      ……………………………………………………………………

      部队的这种苗头让副军长很快就来到了我们团。那天,在军人俱乐部,副军长扯着喉咙喊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把我们给镇住了:“听说你们被歼7给揍下来了,很好!很好!这是我最高兴的一天!” 整个俱乐部静得能听见空调的出风声。“你们看不起歼7,说歼7是个短腿的‘炮筒子’。可你们知道人家歼7团怎么说吗?人家说,短腿也有短腿的好处,我们可以利用家门口天时地利的优势来个‘窝里横’!预警能力弱怎么办?练快!雷达性能差怎么办?练眼!超视距攻击怎么办?练躲!电子侦察怎么办?干扰!……人家飞行团提出的口号是――一定要把歼7练成来无踪去无影的‘小李飞刀’!” 我当时感觉整个俱乐部的空气都被大家的红脸给加热了。

      “同志们,失败并不可怕,知耻而后勇嘛!所以我说这回你们吃点亏是一件大好事!世界各国空军,包括美国,刚换装高性能飞机的时候,战斗力都不是直线上升的。相反,在一定阶段战斗力还会下降!美国的F15不就是飞了10年才飞出来真正的战斗力,从而彻底淘汰F4的吗?为什么?还是毛主席说得对,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任何武器,没有高素质的人员,不能做到武器和人员的完美结合,那么就会像伊拉克一样――米格29都能成‘烧火棍’!”    

      那次会议后不久,我们师长就亲自带领我们去歼7团“拜师学艺”。

      我在那里可以说是大开眼界:洞库起飞、低空突防、伴随干扰……云云总总,不一而举。而有些措施,不仅异想天开,甚至“土得掉渣”。比如,他们在4机编队中,编入一架专职进行伴随干扰的“电子干扰”机,以对抗对方的雷达优势和中距导弹。可是,这架歼7“电子战飞机”并没有装备任何先进的电子设备,他的全部“电子对抗装备”就是用来对地攻击的18管57毫米火箭发射巢!听着它的发明人――一个只有中专文凭的机务军士的介绍,我能够想象出在那生死一线的空中所出现的壮观景象:一队F16战机得意洋洋地发现并锁定了一队编队飞行的歼7战机,F16正准备发射中距导弹,却发现自己原本清晰的雷达显示屏上一片雪花,那些歼7战机也在瞬间没有了踪影。原来,那架伴随干扰的歼7“电子战飞机”发射了36枚铝箔干扰弹,空中在瞬间形成一团密不透风的铝箔干扰“云雾”!谁都知道,不管你是什么型号的雷达,对付铝箔干扰这样的物理干扰方法都是束手无策!

      “什么是科学?”那位发明“伴随电子干扰火箭弹”的专业军士自豪地说,“能够达到目的的一切手段就是科学的手段!”

      “科学的手段就是不择手段!”他们的团长更自豪地说。

      回到团里,在学习总结会上,原本斯斯文文的师长开始骂娘:“你们觉得飞上两拐就了不起了?你们觉得能够欺负欺负对岸的F16就牛B哄哄了?告诉你们――差远了!不是离我的要求、离军长的要求差远了,而是离祖国和人民的要求差远了!几千万美金的飞机交到你们手里,不是让你们逞能摆酷的,而是要你们报国杀敌的!你们的敌人不仅有F16,还有幻影2000、F15,还有F22、F35!什么时候你们有能力将这些对手统统干掉了,不用你们要求,我亲自爬到珠穆朗玛峰上架起喇叭替你们宣传!”

      说实话,能飞上SU27的飞行员谁手里能没有两把刷子?谁没有过傲人的成绩?谁没有享受过“天子骄子”的优待?谁没有找到过“王中之王”的良好感觉?可是,这一次,大家却全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威胁。那阵子,只要你走进飞行员宿舍,甚至你走到一个飞行员身边,你都会感觉到一种气息。

      那是一种被压抑的委屈,更是一种即将爆发的杀气!

     五

      挫折,对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来说,无疑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那是你张狂时最及时的清醒剂,那时你骄傲时最醒目的提示牌,那是你得意时不至于忘形的照妖镜。

      我不知道别人的想法,我只知道我自己内心深处的骄傲被深深刺痛了。

      从小到大,我都认为我是一个可以承受失败但决不承认失败的狂妄之徒。

      我的中学班主任对我有过如下评价:“骄傲、多思、随心所欲、难以驾驭!”。确实,我不太符合大家公认的“好学生”的许多标准,除了成绩优秀这一项。我上课经常走神,甚至考试也常常在考场上心猿意马,显得漫不经心。可是,我的成绩却总能够稳定在年级的前几名当中。这让许多整天废寝忘食黑着眼圈上课背书却很难提高成绩的勤奋学生难免愤愤不平。当然,班里也组织过什么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我也曾原原本本地介绍了我的所谓经验:我认为天下的学问和道理是相通的,所以上课切不可只陷入老师的教条当中。比如,我上语文课就常常想历史课上的东西,上数学课经常用语文课的方法对课文进行总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上物理课经常和化学课相互混淆……我的“宝贵经验”被一些同学试用后认为纯粹是误人入歧途的欺诈手段!为此,我还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猛烈批判”。

      我的这些特点甚至到了航校和部队也被许多人认为是“大毛病”。幸亏这“许多人”当中不包括我的飞行教官和部队主官。我的飞行教官就说:“各人学习自有高招,我才不管他用什么方法学习呢,只要他能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我就认为他最优秀!”到了部队,我们团长更绝:“全世界哪个国家的空军没有编制飞行员战斗手册?以色列!全世界哪个国家的空军飞行员战斗力最强?以色列!我们空军现在的飞行管理问题不是管的太松了,而是管得太严了!从起飞到降落包括空中转个小弯的每一个动作,都要靠地面的指挥,飞行员成了什么?那不就是飞在空中的风筝?!”师长在全师飞行训练改革大会上的讲话也同样精彩:“什么叫以人为本?有人认为就是管好人!这是大错特错的!我们应该看到,我们过去的训练,就是片面追求安全、规范的共性,而忽略了战术、战法的个性。结果,我们的训练是为了安全而训练,我们的飞行员全部是安全的、听话的、规规矩矩的飞行员。但是,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这样的安全、规矩和听话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吗?于是,我们有的飞行部队为了安全,全年的飞行计划几乎不敢安排激烈的战术对抗训练,一天到晚进行基础科目训练,飞机上天就是兜圈子耗油料!这样的部队怎么打仗?怎么打胜仗?!”

      有了这样的主官撑腰,我的“毛病”也就越来越大了。在中队,我们经常为各自的战术动作争论个你死我活;在大队,我敢因为一个飞行对抗计划和大队领导拍桌子瞪眼睛;在团里,我也会揪住团领导的错误死缠烂打。和中学我的遭遇不同的是,我不仅没有因此而受到什么惩罚,相反,我却很快被提升成了飞行大队长。因为,我们军长有话:“战争,向来只制造借口和结果,而从来没有制定过什么规则!所以,对于你们这些飞行员,我一提要求,二要结果。至于你们怎么完成,那是你们这些‘八仙’各显神通的事情!”

    现在,全空军最好的战斗机交到了我的手里,而我却没有交代一个最满意的结果,这实在是我的最大耻辱!

      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就在我们部队被接连的挫折折磨得几乎抬不起头来的时候,上级却把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战斗任务交给了我们。那是任何一个中华男儿都会为之热血沸腾的神圣使命:武装突破海峡中线!

      我永远难以忘记自己在作战室里聆听军首长指示时的激动和自豪。

      “大家都知道,最近对岸闹的够欢的。”军长不屑地撇着嘴唇,“孩子太顽皮,家长就该动动家法了!”

      “你们的任务:”副军长具体指示,“一、超低空出击,隐蔽突击到海峡中线。要求做到不被发现、不被追踪,这是对你们低空突防战法的实战考验;二、到达中线后上升高度,引诱对方空防雷达系统开机,为我侦察其防空预警系统创造条件;三、如果对方起飞战机拦截,你们要做好中距空战准备,但不准暴露我战机实战雷达频率;四,如果对方战机挑衅,时机成熟的话,可以先敌开火,但必须确保击落对手!”

      “可以先敌开火?”担任编队长机的副师长不确定地问。

      “可以先敌开火,但必须确保击落对手!”副军长坚定地回答。

      “该你们出手的时候了!”军长的眼中闪烁着夺目的光芒,“十年砺剑,一招封喉!我们司令员不是已经向全世界宣布了吗?中国空军要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那么,这个转变,就让我们从对岸那些数典忘祖的小子们身上开始吧!”

      任务很明确,四机编队突防。可令人不踏实的是,军里宣布的参战飞行员名单却有六名。很明显,在随后一周时间的针对性训练中,将筛选出最后的参战飞行员。

      我们立刻转场飞行到了一个前进机场。这个机场,紧邻那个二十年前和我们有过一场边境战争的国家的边境线。在这里,我们将演练空中密集编队、海上超低空突防等实战科目。选择这里作为演练场当然是有着三重目的:第一,这里不仅被群山环抱便于隐蔽出击,同时机场紧靠北部湾海区,非常适合我们进行海上科目训练;第二,这里和海岛属于两个战略方向,便于我们声东击西,掩盖我们的真实战略意图;第三,顺便可以敲山镇虎,让那个不断在南海贪欲上升的国家清醒清醒头脑。

      那一段,我们参训的六名飞行员彼此之间几乎“杀”红了眼。

      我冷静分析了一下自己的处境。

      我的劣势:

      1、????我在六人当中年纪最轻,飞行小时数最低;

      2、????改飞新机的时间也最短;

      3、????在大家印象中,我飞行注意力不够集中,爱走神。

      我的优势:

      1、????我最年轻;

      2、????虽然飞新机的时间最短,但我也同样创造了全师改装时间最短的记录;

      3、????虽然我给人的印象是注意力不集中,但这是我的个性特点,绝不是我的个性缺点。我认为,一个优秀的飞行员的飞行注意力直接关联到战斗中的战斗力,所以注意力应该科学地培养和分配。但是,衡量飞行员注意力的标准绝不仅仅只有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一项。在飞行和战斗中,飞行员注意的范围宽度,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比例分配,注意力的相互转换速度等等同样直接关联到飞行的质量和战斗的胜负。所以,注意力的集中是相对的,注意力的不集中是绝对的。我的注意力特点决定了我应该充分地发挥自己注意力的优势,尽量通过高强度训练弥补自己注意力的劣势,这样才能科学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水平。

      “这么说,你小子的走神还是你的‘神’招了?”

      记得在第一次飞行讲评时,大家听完我的自我剖析后哈哈大笑。主持讲评的师长绷着脸眯着眼睛问我。

      “现代空战,对飞行员注意力的要求中,恰恰注重的就是飞行员的‘走神’能力!”我面不改色心不跳,语调都没有提高一点。

      “哦?”师长来了兴趣,“讲讲你的歪理!”

    • 家园 在机场见识过中国飞行员的技术

      从我了解的情况,这帮人的技术确实一流,退役了开客机,中技航的飞机决不会象美联航那样俯冲着找跑道,其实,这还是机组给裁了一个人以后呢(现在机组都是承包,多一个人银子就得多分一份,所以中国民航的飞行员们独出心裁,常常是副驾驶考了领航,就把领航员裁了。。。你说这个不安全吧,可从来没有因为这个出过事!)

      按说中国空军不该这么拽的,无论飞机性能还是管理还是飞行时间,都不算一流的么。

      机场两航起义的世家子弟解释说这是传统,国军时代飞行员就倍儿棒 -- 没办法,飞机型号太杂,万国型的,你没那个能耐就当不了飞行员,挤兑的;共军的飞行员也厉害,也有一点儿没办法 -- 条条框框约束多,而且飞机质量不是很稳定,维护也不是很好,处理意外情况多,自然心理素质和技术就上去了。至于条条框框多,那也有好处,您想,习惯捆上一只手和人家打架,两只手都给他放开了那还不是活活一个空中周伯通么。。。

      • 家园 想起两个故事

        (一)当年国际裁判陆俊评说中国裁判的水平,说:有人说外国裁判水平高,他们见识过中国赛场的情况吗?就好比欧美开高速公路的司机有中国开山路的司机水平高吗?

        (二)一同学当年是北方航空公司的,他说北航就不愿意收空军退役飞行员,原因是他们水平虽高,人太傲了。

      • 家园 飞机型号太杂-that is the truth

        must have a baozi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 家园 晕,作者什么时候该行成飞行员了?作者[就值一文],

      铁血军事早期驻站作者,除此文外还写过《我绑架了一艘航空母舰》,《炽日无冕》,真名叫[王斌],是河南公安专科学校的讲师

    • 家园 作者可能是军队里的笔杆子,还是把它转到龙门吧

      如果他写了这个冬冬就是飞行员,那么他写的《绑架了一艘航空母舰》, 是不是代表他干过核潜艇?

      一个天天魔鬼般训练的王牌飞行员,或者核潜艇上的专业人员,还有这么多时间写小说,那真是不一般的牛。

      涉猎广泛,杂而不纯,文笔出色,倒是说明他的专业:现役或者曾经的军队里的笔杆子。和刘亚洲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做了5分钟的reserch, 我就明智的冷却了我刚刚沸腾的热血。还是把它转到龙门吧。

    • 家园 好文!送花——
    • 家园 好文,++两个小疑问

      一点是我在一本书上看过用箔条干扰雷达的说法,似乎是要知道对方的大致雷达波长才可以,也不是随便切一些箔条扔出去就什么雷达都能干扰的.否则美国也不用发展那么多电子战飞机了.直接扔箔条不好吗.

      二点是目前听说过的FT2000地空反辐射导弹,一般所称的最大射程200KM,那么按照文中的说法,有效攻击距离还要小一些.对方预警飞机的监测距离超出200KM.害怕战机突袭是可能的,害怕远程地空导弹的突击,理由不够充分吧.地空导弹真的已经前出海峡中的岛屿部署的话,威胁的可不是躲在后方的预警机了,应该所有的对方飞机都在控制之下.

      • 家园 没错,觉得歼七放箔条有点夸张

        好象空战时候撒放泊条都是在导弹咬住以后不得已的手段,对于干扰对方机载雷达的效果应该不大,特别是对于多普勒雷达,箔条散开后的速度和飞机速度差距很大,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应该。

        • 家园 箔條干擾

          利用本身並不產生電磁波輻射的器材對電磁波的反射﹑散射﹑折射和吸收作用改變雷達的回波特性﹐破壞和妨礙敵方雷達對己方目標探測與跟蹤的技術﹐也稱消極干擾技術。雷達無源干擾的優點是設備體積小﹑重量輕﹑製造簡單﹑價格低廉﹑使用方便﹑適應性強﹐並能對不同方向上的各種頻率﹑各種極化的雷達同時進行有效的干擾。雷達無源干擾常用的器材有箔條﹑反射器﹑假目標和雷達誘餌﹐以及微波吸收材料等。

          箔條干擾 箔條是指干擾絲﹑干擾片和干擾繩(帶)。通常是由金屬箔切成的條﹑塗覆金屬的介質(常用的是塗覆鋁﹑鋅﹑銀的尼龍絲和玻璃絲)﹐或直接由金屬絲製成。箔條干擾就是在空間投放大量隨機分布的金屬反射體﹐以產生二次輻射對雷達進行干擾。

          箔條干擾的樣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壓制式干擾﹐即向一定的大氣空間大量投放箔條﹐形成干擾走廊﹐用以掩護機群。這種干擾在雷達熒光屏上形成很強的類似噪聲的雜亂回波﹐因而可以掩蓋目標回波﹔另一種是欺騙式干擾﹐即當飛機﹑艦船被雷達跟蹤時才投放箔條﹐形成假目標﹐這樣雷達便跟蹤比飛機﹑艦船回波強很多倍的箔條干擾團﹐使飛機﹑艦船擺脫雷達的跟蹤。

          箔條的長度和直徑(或寬度)的選擇﹐必須盡可能保證在寬的頻率範圍內對電磁波產生最有效的反射。因此﹐廣泛使用的箔條長度約等於被干擾雷達波長的一半﹐通常稱為半波長振子(也稱偶極子)。這是因為半波長振子對電磁波諧振(實際上使箔條對電磁波諧振﹐半波長振子的長度應略短於被干擾雷達的半波長)﹐反射最強﹐雷達截面積最大。在空中水平取向的單根半波長短箔條的平均雷達截面積為 /2=0.32。在空中隨機取向的單根半波長箔條(或經過加工的短的半波長箔條)的平均雷達截面積為﹕/2=0.17。雷達截面積只與波長有關﹐箔條的寬度和厚度只是為了適應機械強度﹑製造工藝和空氣動力方面的需要。

          箔條通常都做成固定的包裝(包或束)﹐每包箔條的數量取決於被掩護目標雷達截面積的大小和干擾的波段。為了達到干擾敵方雷達以掩護己方目標的目的﹐每包箔條的總雷達截面積應大於被掩護目標的雷達截面積。單根半波長箔條都有一個相當於其諧振頻率的10%~15%的半功率帶寬﹐這樣的頻帶對雷達干擾來說很窄。實際上﹐多採用很細的﹑長度不同的半波長箔條混合包裝或投放多個箔條包﹐各個箔條包對應不同頻帶﹐以獲得大的帶寬。也可使用長達幾米至幾十米(長度為被干擾雷達波長的若干倍)的箔條﹐達到增大帶寬和實現對各種頻段雷達進行干擾的目的。

          為了對任何極化的雷達均能有效地進行干擾﹐要求在空中投放的箔條是隨機取向的。實際上﹐由於箔條的長短﹑材料和形狀的不同﹐在大氣中具有各自的運動特性。均勻的﹑短的半波長箔條﹐在空中基本上都是水平取向和旋轉地下降。這種箔條對水平極化雷達的干擾效果較強﹐對垂直極化雷達的干擾效果較弱。長的或經過加工的短箔條﹐在空中的運\動規律可能完全是隨機的。短箔條在剛投放時﹐因受飛機湍流的影響也可能完全是隨機的﹐它們都能對各種極化的雷達造成有效的干擾。

          箔條包用裝在飛機﹑艦船上的專門投放器來投放。使用的投放器有機電式投放器﹑引爆式投放器﹑自動切割投放器和火箭(火炮)投放系統等。機電式投放器是由電動機﹑投放機構(或彈射機構)構成的箔條投放裝置。引爆式投放器是利用點燃火藥產生的氣體將裝在箔條干擾彈內的箔條投射出去的裝置。自動切割投放器是用測頻控制﹑切割﹑供料裝置構成的﹐它按測定的頻率自動切割箔條。火箭(火炮)投放系統是將箔條裝在設有不同延時引信的火箭(火炮)彈的彈頭內﹐並在一定空域爆炸﹐使箔條形成干擾雲。通常﹐投放器均與雷達告警設備連接﹐可以自動控制投放箔條干擾彈和人工控制投放箔條干擾彈。

          • 家园 没看懂想说明什么问题

            老问题还是没明白,机载多普勒雷达会被速度近似零的箔条所迷惑嘛?

            而且用火箭巢向前发射箔条弹该怎么控制箔条团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呢? 太近的话箔条直接被发动机吸入,不用敌人导弹了,自己就把自己干掉了;太远的话,应该起不到使敌方雷达混淆箔条云和飞机的作用。

            • 家园 多普勒效应造成的频率偏移并不大。

                选频回路也不可能把所需频带外的信号完全滤除。所以箔条回波强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淹没飞机回波。

                不过用空空导弹发射箔条的说法倒是第一回看到,主要是载荷量不够,形成箔条需要的量很大,一般都是用飞机在前方抛撒,用空空导弹可能是抛撒气溶胶,用量少效果与箔条差不多。被发动机吸入的问题不大,一是箔条很薄,另外可以向飞行走廊下方抛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