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小人物:上海门卫 -- 宝特勤

共:💬74 🌺383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小人物:上海门卫

    回国去上海,去一个同行的办公室。

    我到了他公司所在办公楼才发现他的电邮里办公室单元号写错了。按他的单元号里面一堆非常卡哇伊的姑娘小伙在设计宠物玩具。

    我的手机国内不能用,就请门卫帮忙打个电话。我确信我用我能说的最好的中文告诉门卫电话号码。

    门卫操起电话,“X先生吗?有个老外找你...”

    通宝推:didae,
    • 家园 你们这些海华啊...

      你们这些海华啊,用江靠的话说就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我想起改开初期北二外的一个老段子:

      某老师美国进修回来,最多也就在美国待了一两年。该教师在机场对单位派来接机的同事说:对不起,我中文已经有些不熟练了...

      • 家园 我也说个自己的小故事

        上大学的第一年,寒假回家,见到家人,第一句话说不出来,大概有2秒钟,才从普通话模式切换成家乡话模式。

        我也见过有同学过年回家,依然一口普通话,逢人就说“改不过来了”。问题是,丫跟我一个城市,我们打牌的时候都是土话骂娘的,丫说的土话比我还土。

        • 家园 我自己就是

          大学本地上的,但是因为外地同学多一直说普通话,后来出国了就更是只能说普通话了,我说家乡话没问题,但是真的是特意懒得改成家乡话了,还把爹妈给带的跟我说普通话了。

      • 家园 中文

        大概是我来美国的第六年,一次我听中国人用中文作讲座。我认真做笔记。

        讲座结束,我惊骇地发现我自然记下的笔记是英语。非常惆怅。

        • 中文
          家园 说到语言

          大家知道美式英语一般都有点卷舌音。但我留意到ABC,或者海华二代们的卷舌音往往比美国人还厉害。一代还好。

          我回国后也时时提醒自己讲话不要夹英语单词。但有时还是不经意会夹。可也发现同样一句话,如果我完全用中文说出来周围人昏昏欲睡,此时夹一两个英语单词,他们又精神了。这恐怕不光是海华的问题了吧

        • 中文
          家园 刘皂《渡桑干》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通宝推:宝特勤,
        • 中文
          家园 用英语思考的模式,呵呵

          猜测你大概懂不少语言,写个帖子介绍下多语种的生活和心得吧,能用阿语思考么?

          • 家园 语言

            我真的不敢当“用X语思考”。

            因为每种语言都是在它所在的文化背景里成长起来的,有其鲜活的意义和用法。哪怕最平常的话,都有几乎不可翻译的含义。但是如果一个人浸润于语言所在文化环境并且在相应文化环境里使用各种语言,会非常享受。

            比如我们使用频率几乎最高的阿拉伯语短语, inshallah,强行翻译成汉语是“如主所愿”。但是阿拉伯世界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含义通常远远不是“如主所愿”那么正式和宗教化。有时甚至有些反讽。

            比如我让我的非洲穆斯林属下去给公司高层做报告。我说不用紧张一切都会好的。他说, inshallah. 这表达期待,和他将努力去做争取成功。

            比如孩子不懂事说我要和幼托班里那个漂亮的一直和他搂搂抱抱俄罗斯女孩结婚,回答 inshallah, 这几乎是说呵呵不可能。但事实上如果孩子真的, inshallah, 娶了俄罗斯女孩,没啥不好。

            河友们一定有更好的各种语言的例子。

            通宝推:桥上,
            • 语言
              家园 嗯,inshallah 类似于中文的“想得美”
        • 中文
          家园 悄悄告诉你一个秘密

          你之所以用英文记笔记,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当年你已经习惯用英文思考了,其二,手写英文确实比手写中文快。忏愧的说,我也有同样的经历。

          但这个不是我想告诉你的秘密,我想说的秘密是,当年我胆粗粗下河,其中一个原因是想练习中文,生怕有天我会忘了如何中文写作

          通宝推:秦波仁者,
        • 中文
          家园 那样脑子多转个弯

          肯定更累人。听英文记英文,听中文记中文,省去了翻译过程。

          我刚听英文课,最多集中10-20分钟,然后就听得稀里糊涂了。因为两个小时的讲座,不可能一直保持靠托福听力那种高度集中。什么时候听英文像听母语那样,不用全神贯注,就是上了一个台阶的标志。比如边和人聊天,边听电视里的内容。在酒吧里和多人交谈其实也是这样。

    • 家园 倒霉的人啊
    • 家园 借题发挥,见谅

      这也是我们这些“海华”的普遍性吧:

      我们去国数载,四海为家,举止言谈都已经有些“不服水土”了,光靠“乡音”还是不够的。还是一眼就被明眼者看出是“老外”了。

      我们过去是要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上也得“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现在则应该多多地“返土还真”了,努力地跟上祖国的发展脚步,在新时代里继续学习和进步。

      但是我们也有“海华”的独特可以为国效力建言:

      我们对过去的东方世界的落后,是有着亲历的体验的。

      而当自己在西方世界深入生活过后,既看到了他们的强盛和优处,也了解了资本的虚伪和衰落。

      做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隔岸“观察者”,对一些国内同胞开始熟视无睹的现状,我们可能具有更高的敏感和警觉:我们不希望看到中国走西方(或者日本,韩国,港台)的老路,在“新瓶”里装“旧酒”。

      这也就是我们特别欣慰祖国现在的“自信”和兢兢业业。

      中国人的眼光变得更加敏锐,胸怀也更加宽广,这才是大国之民的风范。

      借题发挥,望见谅。

      通宝推:秦波仁者,本嘉明,empire2007,方平,醉寺,海底鼠拨土,郭三,newbird,大眼,方恨少,我心安处是故乡,didae,陈王奋起,宝特勤,
      • 家园 我们早就是落伍的土人了

        故事一:

        前年带老婆孩子回国,回母校。在熟悉的学校食堂里,给孩子点了一份甜点,付账的时候,我付现金(人民币啊),对方非常吃惊,礼貌的问:”你没有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我们这里不收现金“。

        最后我只好打电话让学校任职的师姐来解了围。

        故事二:

        与朋友们聚餐完毕,他们送我到地铁站。都挥手告别了,我出了洋相:买了张票(其实是可回收循环使用的塑料点子币),却始终不知道如何”刷币“,最后是友人折回来解了围。

        现在每一次回国,哪怕是回到家乡,真的比刘姥姥进大观园都不如-----自己倒是不怕出洋相,家人却真怕我认得路却回不了家。

        这是不是一种中外技术鸿沟造成的回国社会性残障啊~~

        通宝推:didae,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