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福建咸咸圈" -- 燕人

共:💬46 🌺9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福建咸咸圈"

    本文标题的名字是文学城一位网红起的,她解释说这是福建光饼。原文链接在。名字起的倒也挺形象。如果从光饼的本意来看,她所跟从的因特网信息是错误的。

    首先这个光饼并不是“福建”的,而是“福州”的,即闽北地区。外地人可能不理解闽北和闽南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区别。

    其次,这个光饼的确是明朝时戚继光的遗迹。光饼的“光”字即是所指。如果有人说光饼是由福建举子上京赶考所携带的食品而来,那是错误的。

    1986年11月的《中国食品》杂志上刊登了一部连环画故事,讲的就是福州光饼的由来。这应该是较早的福建之外所能得到关于光饼的信息。简而言之,光饼是戚继光所辖军队随身携带的方便食品,原料是面粉和少许盐,实际上类似于山东的硬面火烧,经久耐放是其特色。戚继光本人成长在山东,受齐鲁文化影响是必然的。他招募的军队士兵来自浙江。光饼是在他帅浙军入闽追击倭寇的时期出现的。光饼中间有小洞,是用绳子穿过便于携带的特色。戚继光在倭寇荡平后离开闽越地区。但在福建地方政府中枢所在地的福州出现了纪念他的光饼,成为福州特色食品。

    光饼本身没什莫好吃的,一个烤面饼而已。它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和闽北对戚继光的感恩之心,是光饼能够长久流传的重大理由。

    在民国时期福州光饼还能基本保持原有特色。清史专家朱家溍先生回忆说,他年轻时在北京东安市场福建人的杂货铺里买的光饼,是上面赭色下面白色的小圆饼(烤箱烤出来的效果),中间有小孔。回家后用刀剖开夹肉松吃。但是他在1980年代在福州就看不到当年那种式样的光饼。福州的粮食店都售卖光饼,不过一个普通的白面饼。他很失望。不过想来对主食为米的福建人而言,白面饼也是特色食品吧。

    1990年代光饼更加与时俱进了。出版业者赵珩先生记叙在闽北吃到的光饼几乎都带肉馅和葱花,表面还撒上芝麻,尽管不如北方正式的芝麻烧饼那麽多。而且据他观察,肉馅的多少与距离福州的距离呈相反。南平最多,到了建瓯星星点点的样子,到了建阳只有葱花。地方贫富差别可见一斑。由此说来光饼的改头换面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现在网上的光饼做法用了化学起松剂,大量芝麻覆盖,与传统越差越远。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借书中人物之口感概,“中国人真了不得。外国的东西再好,来一样毁一样。”实际上中国人连老祖宗的东西都毁的差不多,何谈外国东西。

    有同学会说,你都说传统光饼没什么好吃的,难道商家不应该改进配方工艺满足消费者吗?

    我这里有个很好的回答。英国的电视明星大厨瑞克斯坦Rick Stein在维也纳最富盛名的萨赫咖啡馆Saher Hotel学习该店享誉世界的名点萨赫蛋糕(Sacher Torte,此处用维基翻译)。店长亲自展示制作过程,其中要用杏子酱做蛋糕夹心。老瑞克问用草莓或者其他果酱行不行。那日耳曼老头冷着脸说,你愿意用什么果酱就用什么果酱,但是不要说你做的是萨赫蛋糕。

    我想光饼也是同样道理。

    通宝推:桥上,再闻鸡起舞,
    • 家园 宁德的光饼,上面赭色下面白色的小圆饼(烤箱烤出来的效果)

      上面赭色下面白色的小圆饼(烤箱烤出来的效果),中间有小孔,

      这个福建宁德现在还有啊,上面也没有芝麻,立夏的时候还会剖开光饼夹用笋,肉加酸菜切成碎末炒的馅吃。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温州也有光饼

      我小时候在温州还经常听说光饼,现在好像很少见了。所以老兄说福建光饼应该是福州光饼可能不太正确,温州和福州不接壤,而是和龙兴之地宁德接壤。当然我们温州和福建文化关系紧密,有一百多万说闽南语的人口,我们的大部分族谱写着祖宗来自福建,温州地区最出名的神祗临水夫人陈十四娘娘也是福州人。当年戚继光也主要在浙江福建沿海活动,温州也是他足迹所到之处。

      • 家园 你和楼下马同学一样

        有科学头脑,善于考虑多种可重可能性。

        我是从历史记载来看这个问题的额。

    • 家园 听起来像bagel

      光是戚继光的光,我觉得八成是附会。人好歹是将军,真有渊源该戚饼或戚公饼。

    • 家园 小时候的味道是刻在内心深处的记忆

      不知道各位可有同感,我有时走在街道上突然感觉一种非常熟悉的食品味道飘来,马上勾起了深处对小时候父母带着去单位食堂吃饭时那种大锅饭菜的特殊味道。回过头来再细想,也说不出到底是什么样的味道。这个可能跟小时候的记忆深刻有关系吧,感觉现在再也吃不到那种饭菜了,虽然可能现在的做工更加精良。

    • 家园 原教旨主义

      原来食品界也有

      • 家园 表面看是如此

        实际是nostagia的表现一种。

        我敢肯定,你也有这样经历,回到家乡后吃记忆中的食物,感觉味道不对,做法也变了。

        你或许不在意,人活着不是为了吃

        • 家园 如果现在吃到的某种食物,和记忆中的味道大不相同

          不要怀疑自己的记忆或味觉出问题了,就是本身的味道变了。原因就一个:多年的选择育种培育下,食物的品种已经变了,味道当然也变了。多年商品经济的刺激下选择育种的培育方向只有一个:高产加耐存储,味道可以舍弃,只要不难吃就成。

          比如西红柿多年的培育方向就一个,高产加厚皮(耐存储)。小时候在新疆吃的比苹果还大的薄皮西红柿香甜无比,现如今基本退出了市场,几乎买不到。

          包括其他很多水果,越来越便宜越来越甜,可水果本身的独特的香味,越来越淡几乎消失殆尽。

          通宝推:自由呼吸F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