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开一个小脑洞 -- 大山猫

共:💬81 🌺523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理学的问题是不去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只是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在人与人关系的界定上,是以思想强势垄断的灌输,而非理性的思辨达成的,因为那就需要讨论物质产出、财政、技术手段、资源开发以及形而上的理性。它的整个理论体系就无法立足了。理学那些说法之所以看起来不容易反驳,是因为它用的概念都是没有清晰内涵和外延边界的,因此取决于谁有权解释。

          由于理学的一切基础理论都是只能内证无法外证的,科学体系则是指可以外证的理论否则就不是科学。在没有其他强力的冲击情况下,理学可以依托只能内证的特点长期“貌似”自圆其说。(当然追到深处,一定会涉及内证与外证的统一问题,不过理学家从组织体系上应该不会宣扬这个问题,何况科学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时谈内证外证统一问题就更加不可能。

          只能内证的理论如何说服别人相信你呢?如何证明呢?那就只能依赖于神圣化古人,让人们从根本上就不往这上面去追问,因为他们没法答复这个内证问题嘛!因此神话古人、控制解释权、概念的内涵外延不明确、天然不兼容科学体系这四点,是理学兴旺上千年的几个必要条件。所以理学家不是因为机缘不到才没有发展出科学体系,而是理学的内证特点天然决定了理学家与科学无缘。

          到了现代,由于科学体系的发展,又出现了political science这种借科学外衣行神圣化的新玩法,科学和神圣化天然的冲突又被人忽视,妙哉!

          • 家园 实际上是反过来

            理学实际上是通过研究自然,沟通了人文与自然的关系,将礼仪人伦自然化。同时又强调格物致知,研究事物的具体道理,反过来促进对两种关系的认识。

            早期科学被翻译成格致学不是没有道理的。问题在于,中国人文政治方面的思想过于成熟,而且受权力压制非常厉害。还有僵化、曲解、空谈心性之类,不用多提。

            问题可能出在另外的地方,不是天然不兼容科学体系(否则明清为什么那么快就能学会西方科技?),而是没有诞生科学革命的条件。个人以为,除了两希综合之外,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中国是不可能产生机械唯物主义的。而作为其代表的原子论,是近代科学突破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在超验哲学方面过于早熟,一方面是缺乏物质本体这样的概念。

            • 家园 怎样沟通了人文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将礼仪人伦自然化?研究出了事物的哪些具体道理?
              • 家园 这等于车轱辘话

                天道=人道。研究天理=研究人理。进而将礼仪人伦上升到自然的高度,不再有可能是积伪。

                具体道理,范畴太大。从人理讲,有中正仁义,存天理、灭人欲。等等,但这是批判的典型,恐怕不是。从物理讲,前文材料已经提及。气和声学、动植物、天体、历法……等等等等。

                顺便回复一下本草纲目的问题。李时珍是怎么说的呢?

                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

                仕途不顺,和作为格物之学属于理学范畴。完全是两回事。

                看近期讨论的帖子,胡兄倾向于批评理学的问题,尤其是助纣为虐,僵化吃人。我以为这主要是人的问题,同样经常批判。而前文表述的一直是,理学作为学术的面向,和人是完全不同的。作为研究,科学曾为种族主义张目,但没有人会这样批判科学,至多是批判科学主义,更不可能把科学家和科学混淆。但在理学这里,未有分清。

                • 家园 如果说到僵化吃人,直接主语当然只可能是人

                  那么引出一个问题:可吃人之人的行为受其思想观念影响,此吃人之人假设是程朱学人,那么如何排除是程朱学说的问题?

                  进一步,假定既无法证实是程朱学说影响其学人吃人,但也无法否认是该学说影响其吃人,不过确实有大量程朱学人吃人,那么理性的做法,从谨慎考虑是否应该先排除程朱学人吃人的能力,比如阶段性禁止程朱学人担任领导职务,冻结其部分财产?那么多被人被吃,引起合理怀疑的可能肇事人可能要付点代价。有可能若干年后证实确有冤枉,再予以纠正,如何?从人数、代价来说,即便真有被冤的程朱学人,也远远少于被吃的人。不愿被冤的学人,大可避开这个浑水,专心致志学习思考,如果能投身实践,为程朱学说拓展天地,也是美事

                • 家园 从科学方法谈

                  无非归纳、演绎,理学都有对应物。而且不像一般认为的,程朱也把演绎作为主要方法。只是实际考察,仍然“博物 - 归纳”为主。

                  而在十九世纪,现代科学建立,就认为归纳过时了,比如:

                  现在已经不再有科学通过逐级上升的方式归纳出公理了,凭借这种方法科学永远也无法进步。正确的科学程序是先提出假说再加以验证。最强大的工具是演绎法,很难说培根认识到了这种方法。——《不列颠百科全书》1875年版

                  皮尔士的“悔悟的可错论”、波普尔的(假设后)“证伪”都是这一思路的产物。也就是说,科学是可错的、猜想性的知识。这对当时的理学来说,是不可能的。尽管有近似的对应物“推演 - 证实”,但与现代科学距离太大。

                  这是因为,理学并没有像科学那样的“体系”。什么样的体系?

                  分析性的符号、因果律的逻辑、机械式的图景、形式化的证明。

                  虽然中国都有,但始终没突破。至于原因就太多了……回复只是说“重人理而轻物理”是原因之一罢了。

                  • 家园 理学的对标是佛学

                    理学是看到佛教浩如烟海、环环相扣的典籍体系后开启的儒学系统工程,其主要用意是建立一套完备的解释体系,所以他是针对已知而非探索未知,和现代科学南辕北辙。理学的建立完全是中国误入歧途的开端,从此中国背离实用主义,开启意识形态至上。官占据言论,把持主要资源,吏的层面才搞科学技术,但资源已严重不足。

                    • 家园 整合一下之前的看法

                      1、对标

                      佛教作为外来文化,有必要提供理解的基础。作为意识形态,有必要说出背后的原因。由于传承严格,有必要树立客观的标准。再加上自身理论的二律背反,为了弥合矛盾,构成了浩如烟海的典籍体系。

                      儒、道不一样。儒、道是本土文化,是自足的,是大家已经熟悉的东西,不需要解释日常的语境,不需要再次诠释和整理。但是这种基础在战乱面前,不存在了。何况失传、僵化和压制?

                      现实的苦难,催生了对彼岸的追求,儒家不能提供。生活的变化,导致了对价值的怀疑,儒家无法解释。最终导致儒家学说节节败退。

                      佛教也好、道教也罢,对于传统政治秩序都是极大威胁。尤其是佛教,先天疏离、无君无父、经济独立……对社会共同体而言是致命的。由于价值冲突和麻痹作用,也不可能依靠它来唤起群众。

                      因此,儒家有必要作出回应。从这个角度看,必然导向意识形态。(当然不只回应佛教,其余暂且不提)

                      2、意识形态

                      个人认为,意识形态至上,从先秦起一直存在。或者说人类史上一直存在。宋学之前,有佛道论辩。两汉时期,有儒道之争。秦汉之前,有儒法之争。这些都是意识形态斗争。

                      不止学说,政统和道统也会斗争。焚书、删减、混淆、错乱,权力压制文化的传统一直存在。由于权力需要文化权威的合法性背书。代表人文的士人也经常沦落为附庸。进而表现为意识形态至上。

                      但是这种现象,很难说是学说本身的问题。看看西汉的叔孙通?再看看指责他的鲁二儒?事实上任何一个文化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至今未有改变。

                      而且道统不仅面临政统的威胁,还要面对自身的危机。看看汉儒的琐碎训诂之学,看看明儒的空谈心性之理?数学是六艺之一,后世居然“儒者不知数也”。

                      • 家园 数学是六艺之一,后世居然“儒者不知数也”。

                        这确实令人困惑。此事如何造成的呢?

                        • 家园 很简单,因为考试不考

                          即使现代学校里不考的科目也大都不怎么学,更不要说古代。从隋唐开始的科举不考这个,科举升学率还低,大多数读书人考及格都很难,哪有时间学别的啊。宋朝精通数学的都被边缘化了,形象也成了射雕里“黄老邪”这样的。

                          即使不想参加科举,自己私下学也不行,说不定还犯法。《唐律疏议》中就规定:

                          诸玄象器物、天文图书、谶书、兵书、七曜历、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违者徒二年。私习天文者亦同。

                          古代天文和数学关系很密切,你偷偷学数学被人检举是在搞天文,法官又不懂判了也就判了,你说冤不冤。

                          因为不考,教材也不受重视,唐代官方的数学教材如《缀术》后来大都失传了。更别说数学本身就很难,没老师指导很难学懂,还耗时(据说光《缀术》就要学4年,可《缀术》只是《算经十书》中的一本)。而且数学还讲天分(现代人更有体会吧),但数学上有天分的人大部分在其他方面也不会太笨,直接走科举“正途”岂不是爽歪歪,谁还搞这费时费力地位还低下的“理工科”啊。

                          • 家园 唐朝科举有段时间考算学,后来因为什么原因被谁取消了?这个我还没有找到资料

                            唐国子科博士的官阶是正五品上,而算术博士的官阶确实从九品下。也就是说算学考试出来的人,官不大,但是学习算术的难度很高。正元二十二年左监门卫录事参军刘秩说:“是以三代之制,家有代业,国有代官……革代卿之失,而不复代业之制,医、工、筮、数,其道浸微,盖为此也。”说明对此重视不足。

                            天下大乱到了宋安定后,经济更发达,说来对算术的需求应该更大,为什么没有恢复算术考试并调整算学人才的官阶呢?宋到清也始终没有恢复算学考试,那些决定国家方向的人们是怎样想的呢?

                            • 家园 其实唐朝开始也没有“明算”科

                              我前面提到的科举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主要指从隋到清的“进士”科。类比的话,这个可以认为是能直达博士后,而“明算”科只能算是过去的“职高”,“技校”,“中专”之类的,毕业后虽然不能直接当“干部”,但好歹能吃上“商品粮”了。(其实差距比这个可能还要大,我记得听人说过去中专、大专、大本刚一毕业后工资也就差一级,而唐朝算学毕业生是从九品下,而秀才科分配较好的是正八品上,直接就是七级的差距,相当于少奋斗十几年,而且实际上这个十几年还只是理论上的,这辈子根本就比不了,只是下一代有了考“秀才”,“进士”的可能)。

                              另外,虽然唐朝有“明算”科,其实唐朝数学是个低谷,没出过什么大的成果,最有名的算学家李淳风和王孝通其实连前人的成果的搞不懂。唐朝“明算”科也没出过什么人才,后来连报名的考生数量都不能保证了,所以这一科几经废立。而宋朝虽然没有“明算”科,但由于有工商业的需要,又不禁私学,反而出现了很多世界级的成果。

                              在我国古代,数学在科举制度里或者其他官方选拔体系里扮演什么角色?

                      • 家园 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政治载体

                        但不能成为社会的主旨,但凡意识形态至上,那么社会必然偏离方向,内卷或是穷兵黩武无可避免。我把社会的核心称之为实用主义,其实换个词或许也行,那就是发展。如果一切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那么随便你意识形态怎么玩,吵上天也无伤大雅。因为意识形态掌控着社会的分配大权,只要分配模式适应发展就没问题,如果为了意识形态将用于发展的资源大量投入别的方向,那么这个社会当然就会丧失竞争力。

                        所以,为什么说理学误入歧途,就是因为他把社会资源大量用于编撰整理儒学经典,而这对于发展基本没有卵用,反而造成整个社会去扣字眼,中枢朝堂不讨论正事,成天JJWW为了孔孟几句话吵翻天,这和今天米帝那边整天谈论同性恋、堕胎异曲同工。

                        • 家园 我认为这是人的(继承)问题,就像现在共产无限可分一样。

                          实际上是回避力量不足,又或者是为了瓶瓶罐罐。作为人文,解决的是如何生活。即便发展,也要有基本的秩序。这就是理学的作用。而意识形态只是一个面向罢了。对于权力而言,是什么从来无关紧要。

                          其实这也是隔壁贴的问题。

                          人文指引我们往哪走,而科学提供走的基础。人文变成了政治神学,科学变成了宗教信仰……这并非它们所愿,主要是由人决定的。

                    • 家园 这两个问题之前讨论过

                      月之回忆:怎么看出来的?

                      月之回忆:借此说两句,文明是发展的基础

                      理学从本质上讲,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所以更倾向于人文。虽然有科学的成分,也发展了古代科学,但实际上仍以服务社会为主,更注重实用,缺乏追求纯粹理性的动机。

                      从这个角度讲,有两个问题。

                      一、理学体系不是对标佛学,而是对抗外来意识形态。

                      二、理学不是背离实用主义,而是建立实用主义的理性。

                      所以两个说法可能都不太贴切。

                      学术再好,也架不住僵化和扭曲。没人继承,再好的理论也无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