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说说我知道的关于包产到户的一个小故事 -- Swell

共:💬181 🌺785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高考是竞争,农民增产不需要竞争

                  高考的时候,如果个别人努力而考得好,他可以挤掉别的考生,但是大家都考得好的话,对升入大学并没有帮助。但是农民一个努力,他个人增产,如果大家努力,大家增产,并没有挤掉别人的问题。你这么聪明的人应该知道这个区别。

                  给你举个积极性可能对产量的影响的例子吧。我们那里种水稻,田间管理有一项我们叫耘田,就是用手抓遍稻田,拔掉杂草并塞进田里沤肥,另外还查看田埂查漏补缺。农民积极性高的话,耘田的次数就多,耘得也仔细。这当然对产量有影响,耘得好可以避免杂草和禾苗争肥争光,并避免漏水。

          • 家园 单纯从产权角度讲,其实区别不大。

            比如永佃制。其实古代地主也是没有终极所有权的,只是实际所有权,甚至只是使用权。租子的差距也要看情况,问题主要出现在流行定额制的地区,还有灾荒兵乱、经济崩溃。

            而税收在90年代差不多,比如三提五统……取消农业税之后才算解放。

            主要差异还是基建和技术主要由国家提供。

            积极性当然有用,但这个不是一回事……缺乏积极性并不足以充分证明积极性的收益,要知道一般而言的积极性是相对于分田之前的。

          • 家园 积极性只是一个原因

            不是一大原因,南方适合精耕细作,没有良好的水利设施,旱涝保收也不可能,关键是中国的产粮大省基本是广种薄收,如果没有水利保障,没有良种,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是什么结果?历史上灾年才是常态,这么多人饿死都是因为不勤劳吗?

      • 家园 你岁数小,不知道产量增加的原因

        一是化肥,二是农药。和分田没有什么关系。

        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是中国化肥工业突飞猛进的时代,从早期的氨水,到后来的碳酸铵,硝酸铵,再到后来的尿素,化肥使用大大增加了产量。

        其次是良种。杂交水稻就是77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的。

        以上这两条共同把我们当地的产量几乎增加了一倍。

        顺便吐槽一下袁隆平。他搞的杂交水稻稻杆高大粗壮,产量虽高,消耗的化肥也大,最后农民增产不增收,加上杂交水稻的口感不好,卖不出价钱,几年后大部分分田农民就不愿意种杂交水稻了。

        • 家园 据张捷,包产到户还有另一层好处,是富余的粮食可以到市场卖高价

          当然前提是,当时手里有些外汇,并且国际环境上可以买到粮食

        • 家园 你真的经历过那个年代吗?!真的吗?!!!

          你说的是哪个地方?

          • 家园 60后,苏北农村
            • 家园 陈王见谅,要冒犯你哈

              昨晚看到另一帖,结果没有冒犯成功,发帖失败,今天重新来过。

              我从小就在上海,没有听说凤凰标是反动标的说法

              我猜你只是假期回苏北老家,农村经验其实不算多。

              没猜错吧?😏😏😏😏

              • 家园 我10岁前在上海

                因为户口在江苏,不得不回江苏读书,寒假暑假回上海,这下清楚了吧。

                上网聊个天,搞得跟提堂证供,唉。

                • 家园 暑假是农村最幸苦的时候

                  夏收夏种是农村劳动强度最大的时候,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干很多活。割稻,脱粒,晒谷,育秧,耕田,施肥,插秧,交公粮。相对得,春种的难度在水冷,秋收还好。没有经历过足够农村的夏天生活很称为完整的农村经历。

                  • 家园 几乎没有一个小孩像我一样参加过所有的生产队会议

                    因为我家人少,房子大,正好作为生产队开会的场所,我因此列席了几乎所有的生产队会议,观看了他们民主选举的过程,观看了重大事项讨论的过程,而这些普通孩子根本不知道, 而数据是理解问题的关键,否则就像那位翻来覆去说喜悦,这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的视角。

                    另外说到农忙,长江中下游一代,放暑假的时候已经基本忙好了,没有太多的农活。碰巧遇到周末,我从学校,也是要参与劳动的,因为大家都分田了,农忙的时候实在找不到其他人来干活,只能自己家干。

                    • 家园 你呀,不懂就是不懂,别装,更不要编

                      先说你最后,你怼人家,也得真懂,好不啦。大夏天,只有午后最最最炎热的时候,农人们才为了避免中暑而选择休息。而绝对不是你说的“没有太多的农活了”。别装。

                      我告诉你吧:大夏天,学生暑期,先是双抢,就是抢种抢收,那个年代,都是全员动员,还没活了,你也太能扯了。我高二暑假,我大姑以为我人高马大、身强体壮的,就请我去抢收,结果根本就不中用,我一是怕蛇,二是差点中暑了。幸亏姑父是村医。

                      什么叫双抢?

                      其次,棉花,棉花谁弄?棉花那个时候可是战略物资,子弹必须用材,那是有规定必须要种棉花的。棉花夏天需要哪些侍弄,晓得啵?

                      你的第一段更是荒唐,别瞎编啊。楼下那位侠士不愿意跟你说,我来大伙说说,你那个话的毛病大在哪里。

                      先赞一下下面的大侠真是火眼金睛,直指你的要害:单干前后你不记事,而现在你把单干前后和长期单干后的事情混为一谈,时空错置,你是要弄啥。

                      集体的时候,每个生产小队都有自己大大的、大大的、大大的粮仓,必须安排专职的守护人,其中一个往往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比如我们的那个人就是一个单身汉,一辈子都单身。

                      集体的时候,南方地区有这样的粮仓不用,全部会议跑到你们家“大。。。大。。。大。。。”房子去开,你也太不会编了,丢人了,高手。集体的时候,大锅饭在哪里吃,当然是大粮仓啊,难道到你们家“大。。。大。。。哒。。。”房子里头去吃大锅饭啊,招笑嘛。

                      共产党会多,这个是人所共知啊,那个时候每天开工前都要集合,安排工作,这些会也到你们家“大。。。大。。。哒。。。”房子开?就算干部会议,那也是在公家房子开,或者说小队长家里开。所以你这些都跟集体时期毫无瓜葛。

                      所以结论就是你是单干好几年、好几年后,那个大粮仓实在是没用了,就拆了吧。

                      之后才会发生你说的那些在隔人家里开会。

                      写的太累了,懒得批你了。

                      对了,有人居然引用你对单干前后的描述,说实话,两条:

                      1、我没看过;

                      2、引用的那位也是那什么什么。

                      • 家园 江苏气候种单季稻的多

                        单季稻暑假小孩子的确是很闲的

                        • 家园 他说的是长江中下游,没说是江苏啊,对吧。其次,棉花呢?!

                          田跟田是不一样的啊,长江中下游只有水稻?!

                          小孩子可以闲,那是集体和长期单干以后。棉花呢?棉花怎么侍弄?有多少事儿可以做啊。

                          我就关心,阁下在集体转单干的时候到了记事的年龄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