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也说一下我知道的中医。 -- 可有思考

共:💬199 🌺614 🌵4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最好引原文,不要单方面下结论
                        • 家园 先随便贴点。然后,这句话应该还给你,你有贴任何材料论证?

                          是不是贴了又要论证这本书是古书,然后还得用碳14检测一下。或者药典国标里的,要找出委员会里的每个人,确认活人才行?我认为你缺乏讨论最基本的态度,更不要提对问题和交流本身有任何尊重。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论二首 脉证十七条 方二首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肺中寒,吐浊涕。

                          肺死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肝中风者,头目,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

                          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脉经》、《千金》云:“时盗汗,咳,食已吐其汁。”

                          肝死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臣亿等校诸本旋覆花汤方,皆同。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

                          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啖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

                          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脏伤所致也。

                          心死脏,浮之实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而短气。

                          脾死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臣亿等详五脏各有中风中寒,今脾中载中风,肾中风,中寒俱不载者,以古文简乱极多,去古既远,无文可以补缀也。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一斤 大黄一斤 厚朴一尺 杏仁一升

                          上六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以知为度。

                          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 白术各二两 干姜 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肾死脏,浮之坚,按之乱如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

                          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

                          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丹溪心法

                          咳嗽十六 附肺痿肺痈

                          咳嗽,有风寒、痰饮、火郁、劳嗽、肺胀。春作是春升之气,用清凉药,二陈加薄荆之类。夏是火气炎上,最重,用芩连。秋是湿热伤肺。冬是风寒外来,以药发散之后,用半夏逐痰,必不再来。风寒,行痰开腠理,用二陈汤加麻黄、桔梗、杏仁。逐风饮降痰,随证加药。火,主清金化痰降火。劳嗽,宜四物汤加竹沥、姜汁,补阴为主。干咳嗽难治,此系火郁之证,乃痰郁其火邪,在中用苦梗开之,下用补阴降火之剂,四物加炒柏、竹沥之类,不已则成劳。此不得志者有之,倒仓法好。肺虚嗽甚,此好色肾虚者有之,用参膏,以陈皮、生姜佐之,大概有痰加痰药。上半日多嗽者,此属胃中有火,用贝母、石膏降胃火。午后嗽多者,属阴虚,必用四物汤加炒柏、知母降火。黄昏嗽者,是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火气流入肺,以知母、地骨皮降肺火。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疏肝以清痰,四物汤加桃仁、诃子、青皮、竹沥、姜汁之类。嗽而胁下痛,宜疏肝气,以青皮挟痰药,实者白芥子之类,在后以二陈汤加南星、香附、青黛、青皮、姜汁。血碍气作嗽者,桃仁去皮尖,大黄酒炒,姜汁丸服。治嗽多用生姜,以其辛散故也。痰因火动,逆上作嗽者,先治火,次治痰,以知母止嗽清肺,滋阴降火。夜嗽,用降阴分嗽。治嗽多用粟壳,不必疑,但要先去病根,此乃收后药也,治痢亦同。劳嗽,即火郁嗽,用诃子能治肺气,因火伤极,遂成郁遏胀满,不得眠,一边取其味酸苦,有收敛降火之功,佐以海石、童便浸香附、瓜蒌、青黛、杏仁、半夏曲之类,姜蜜调,噙化,必以补阴为主。治嗽,灸天突穴、肺腧穴,大泻肺气。肺腧穴在三椎骨下两傍各一寸五分。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呼吸病分册)

                          ZYYXH/T4-2008 咳嗽

                          2.1 外感咳嗽

                          2.1.1 风寒袭肺证

                          证候: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内袭于肺,肺卫失宣,肺气闭郁,不得宣通。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炙麻黄9g,杏仁9g,甘草6g,荆芥9g,桔梗9g,紫菀9g,百部9g,白前9g,陈皮6g。

                          加减:若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苔腻者,加法半夏9g,厚朴9g,茯苓12g以燥湿化痰;若风寒外束,肺热内郁,俗称“寒包火”,可用麻杏石甘汤;若素有寒饮伏肺,而兼见咳嗽上气、痰液清稀、胸闷气急、舌质淡红、苔白而滑、脉浮紧或弦滑者,治以疏风散寒,温化寒饮,可用小青龙汤加减。

                          释义

                          ●风寒袭肺证以咳嗽声重、咽痒、咳白稀痰、恶寒、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辨证要点。推荐方药为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1)三拗汤辛温解表,用于风寒闭肺,重在宣肺散寒;止嗽散温润平和,用于咳而咽痒,迁延不愈,重在疏风止咳;两者合用,共奏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之功。咳嗽较甚者,加金沸草祛痰止咳;鼻塞声重者,加辛夷花、苍耳子宣通鼻窍。

                          (2)麻黄有生麻黄、炙麻黄之别,生麻黄辛散之性较强,长于发汗解表,宜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炙麻黄采用蜂蜜拌炒炮制,辛散之性减弱,长于宣肺平喘,宜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咳喘证。

                          (3)临床上需注意对其兼夹证的随证施治。外寒内热证,俗称“寒包火”咳,为外感风寒,表寒未尽;里有郁热,热为寒遏所致。其症多咳嗽气急,恶寒身痛,口干欲饮,宜用麻杏石甘汤解表清里。应用时需注意麻黄与石膏的配比。肺热较盛者,宜重用石膏;表寒偏重者,宜麻黄加量,石膏减量。风寒夹饮证的症状与风寒袭肺证相似,但其咳逆上气,胸闷气急为风寒外束、痰饮内犯、肺失宣肃所致,宜用小青龙汤。

                          ●中成药

                          (1)通宣理肺丸(胶囊、口服液):①丸剂:口服,水蜜丸每次7g,大蜜丸每次2丸,1日2~3次。②胶囊剂:口服,1次2粒,1日2~3次。③口服液:口服,1次20mL,1日2~3次。

                          (2)三拗片:口服,1次2片,1日3次。

                          (3)葛根汤颗粒:开水冲服,1次6g,1日3次。

                          • 家园 这些原文怎么支持这个颗粒剂了?
                            • 家园 前文说过

                              一、说明书有说明,即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二、不讨论上个提问未定义问题。前文说过:

                              当然,如果你是想要论证风寒感冒颗粒可以治疗风寒,又不能是近现代医书,而且有直接说明,那估计很难。因为这样几乎要论证整个中医体系,解释其中的转折和差距,最后变成价值问题。

                              这里和懒厨兄的问题是一样的,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澄清预设来说明中医支持这个解释。即解释概念,还原背景。但这也就意味着要几乎要从头开始解释,我认为没有自己没有当老师的义务。而且一定会追溯到最基本的先验判断(价值),即是否认可这种经验?

                              但思路很简单。首先中医有风寒的定义,如何诊治,符合的药物,配伍的方法,组合起来可以得出这个药物可行的结论,再通过实际治疗确证可行。临床常用,确认无误,反过来再写进医书,即所谓验方。

                              其中配伍已经说了很多次,随便百度君臣佐使即可得出结论,没有一再询问的必要。所谓君臣佐使,不过是依据已知的药性,选择主药、辅药而已。辅药包含加强主药、辅助对症、减轻主辅药毒性、治疗其他症候等等。

                              根据说明书中的:“解表发汗,疏风散寒。”参考药性和配伍原则,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组方。不管是毒性还是加减,都依据中医自己的体系。

                              最后,这里的“支持”也是不清晰的,上贴已经谈论过这个问题。如果单纯指文中给出这个药物可以应用于整个症候,之前给出的药品标准已经可以支持了。卫生部药典委员会提供药方支持,药监局审评中心提供应用支持。作为组方和在售药物,药理和临床也已经提供了支持。

                              其实问题不过是,这里试图用西药标准判断中药,但对中西医都了解不足。

                              而且没有任何论据。

                              • 家园 反对西药标准,其实就是想降低标准

                                从而达到既拒绝现代科学检验,又不需要传统典籍支持,厂方怎么说就怎么算的目的

                                你引用的这些材料根本没支持该颗粒剂的配方。

                                写这么多辛苦了。

                                • 家园 转载一篇文章

                                  双盲实验的残忍、缺陷与代价——谈中医为啥不能用双盲实验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4675541?spm_id_from=333.999.0.0

                                • 家园 我在上面否认的

                                  或者说在上面论证,其实一直是……作为论断,其先验基础(逻辑)并不合理。应该用西药或者中药领域的常识(逻辑)提出问题。

                                  简单说,不管是提出问题还是分析问题,其基础都是错的。西药的副作用或者说毒性,是基于西药背景和具体语境的。不能简单移植到中药。否则,要首先论证其合理性,而不是要求他人提供反论证据。

                                  因为这一般来说,意味着对多个体系的不信任。但却不一定有对应的基础。比如因为甲A事不信任,不能因此直接认为甲B事不可信任。推断合理,但需要验证。

                                  而且中药也已经接受了西药的评价标准,前面已经说过。甚至药监局的评审更加严苛,不仅是补充论证(历史遗留,比如地方药才是问题)。

                                  但评价标准和药理支持是两回事。就像之前说RCT和RWS,那只能证明逻辑体系内合理,需要引入外部世界才能解决问题。中西医亦然。前文一再混淆这两者,而且不给任何论据,我觉得也没什么必要再说了。

                                  这里真的和懒厨兄问题是一样的,先验认定一个标准,却认为谈论事实。

                                  换句话说,先验标准导致结果一开始就决定了,不会有任何改变。这就是所谓价值决定事实发展。启明性决定意向性。既然裁判和选手都是一个人,又不引入或者承认存在第三方证明,结果显而易见。

                                  ---

                                  其实不管是回复真理兄还是懒厨兄,意思都异常简单。

                                  事实说明,说多少都无法解决问题。只有倒推预设,推进到最初的价值判断(对应最初的先验判断)上去,才有可能解决。

                                  但这对讨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仅因为讨论会异常复杂,交流成本极高,更是因为没人想这样做。

                                  说穿了,就是不想改变立场而已。不管是否涉及到世界观的稳定。

                                  • 家园 建议为了健康而吃药,不要为了信仰吃药
                                    • 家园 在这点上,我认为你缺乏常识

                                      每次的论点丢出来一点论据都没有。如果你认真看了我的回复,就知道中药管理实际上是接受西药标准的,但是接受的标准和你想象的使用药理标准完全不一样。而且也已经论证了,你说的那种标准和西药的管理标准实际上也不一样。甚至西药的了解也是如此。换句话说,每次提出的论点,不仅缺乏基础,更是充满了想象。

                                      大家吃药当然是为了健康,如果说为了信仰,请提供论证。从始至终,你只有论点而已。如果是说中西药,刚才还都吃过。西药是氨咖黄敏,中药是越鞠丸。纯粹是对症治疗而已。不接受任何先验限制。

                                      虽然口气不好,但考虑到所提供的说明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我觉得至少可以表明一下态度。

                                      你从一开始就双标,又当裁判又当选手,怎么可能有结果呢?张嘴就来就更别说了。

                                      • 家园 我只是在提问而已,而你总是强调“常识”

                                        但又不给出任何能支持自己的论据。

                                        支撑你写这么多的其实只是信仰而已。

                                        ===========

                                        西药那些还真不难找。学点科学,会用搜索引擎的都行。但是依赖于自己所谓“常识”的人还真不容易做到。

                                        至于中药之所以找不到,是因为压根不存在支持你的中药文献。

                                        • 家园 随你说,你我又决定不了什么。

                                          以前也有类似的情形,为什么不写那么多?只是基于以前的讨论,猜测真理兄可以讨论这个问题而已。否则没有任何必要。

                                          而且你说这么多也不给论据,不也是信仰吗?信仰问题,可以放在一边。我只讨论事实问题。如果真的想要否认中药,其实上面的所有帖子都给出了问题所在。况且,使用中药也是有选择的。因为中药也有自己的标准,并不是随便一副药就可以。

                                          其实很多问题,出于礼貌没有说。比如可以直接放到西药,随便从基药手册拿出一个西药,或者想一个常用的,比如复方氨酚烷胺,请问哪本书上面写了可以治疗?还有,机制是否明确?(对乙酰氨基酚,至今尚未明确,只有可能)副作用如何?(咖啡因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焦虑、心跳加快,上瘾。马来酸氯苯那敏会导致心悸、肠胃功能紊乱)是否有致癌可能?(对乙酰氨基酚IARC在99年归为3类可疑)因为如此,就不吃了吗?照样吃。刚我还吃过。因为判断是否能吃的标准,不只是这么简单。

                                          这就是所谓缺乏常识,即对药物没有充分的了解,也对“支持”缺乏充分的认识。而这些会让那些提问,从一开始就不存在。

                                          通宝推:阴霾信仰,
                • 家园 百度君臣佐使世即可 -- 补充帖

                  另一帖的不能回复,也放在这里。

                  考虑到前文主要说副作用,故毒性以副作用解读。其实已经有答案了。

                  即便副作用以单品代谢为基础,十分之一、五分之一的剂量,能做什么?

                  核心问题是麻黄碱的副作用如何表现……

                  不如你先说说麻黄碱的浓度、剂量与副作用曲线?

                  参考盐酸麻黄碱片的说明书

                  点看全图

                  另:实验小鼠的麻黄碱用量:2-3mg/kg/D

                  ---

                  另:一人一方,已经很清楚了,再说也不过重复。比如高血压用硝苯地平+依那普利+氢氯噻嗪,和用氨氯地平+美托洛尔,算不算一人一方?非处方药,上面已经算回答了。比如感冒药+祛痰药。

                  通宝推:自由呼吸F0,
        • 家园 具体成分的含量是没办法说

          但有药材的用量,也可以吧?西医即使知道了具体成分的含量,开药也要靠经验,和中医有什么不同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