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公筷看制度的可行性 -- 孟词宗

共:💬40 🌺1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公筷看制度的可行性

    几天前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膳食八准则 中有这么一条:

    准则八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不食用野生动物。

    ●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 讲究卫生,从分餐公筷做起。

    ●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 做可持续食物系统发展的践行者。

    公筷分餐从我小时候就一直在讲了,至少也有几十年了。疫情开始后,很多地方都搞了地方立法,规定饭店必须搞公筷分餐制度。从卫生的角度来说,的确很有道理。即使不从防止病菌传播的角度看,一家人一个盘子里夹菜互相吃点口水没啥,但外出赴宴吃不熟悉甚至不认识的人的口水就有点恶心了。

    不论有没有立法,这个制度一直都是“政治正确”的。最开始实行的时候,上档次的饭店里会放一双公用的筷子和一把公用的勺子在桌上,后来一段时间则进化到每个盘子放一把公勺或公筷。大致是这个模样的:

    点看全图

    但基本没有人用。大家还是用自己的筷子夹菜。有人总结为啥大家不喜欢用公勺公筷,得出结论是公勺公筷是共享的。往往想吃哪盘菜的时候,公勺公筷在别人手中,很多人肚子饿就等不住了。于是不少上档次的饭店改良,每人发两双筷子和两把勺子,一双用来夹菜到自己的盘子里,另一双则用来把菜从自己的盘子夹到嘴里。大致是这个模样的:

    点看全图

    这下算是巧妙得解决了瓶颈了吧?可惜公筷分餐对于国人来说是绝对做不到的。不论采用哪种公筷制度,最后不是用自己的筷子去盘子里夹,就是拿了公筷直接往自己嘴里喂。

    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真正分餐。饭菜一人一份在厨房里就分好。这叫做“全盘西化”。😅当然,对于守旧派来说,中国在唐代以前也是这种分餐制,我们只是恢复祖宗旧法而已。😅

    一个小小的公筷制度,大家也都知道用公勺公筷的好处,为什么就是搞不下去最后只能搞“全盘西化”或“祖宗旧法”呢?

    这就有一个制度的可行性的问题在内。一个制度,可能在纸面上很美,但实际操作往往因为不接地气而走向其反面。而很多所谓的“改良”,往往看上去解决了“瓶颈”,实际上仍然是换汤不换药。只有从根本上全部改变才能真正发挥制度的精髓,达到所想要的目的。

    公筷制度要达到的目的是中断传染途径,但是又总想着要“照顾”现在的饮食习俗,所以搞了个看似聪明的“改良”和“妥协”。实际上由于人的自私和护食本能过于强大,这种“改良”和“妥协”除了浪费资源(多出来的筷子和勺子)以外卵用都没有。而在厨房里就把食物分配好就消除了犯错的可能性。看上去“反人性”,反而达到了目的。

    所以高明的领导方式,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给人性恶的一面有施展的机会。俗语说的好,“帮助人最好的方式是不让人有犯错的机会。”

    通宝推:翼德,白马河东,外俗内正,任爱杰,
    • 家园 美式中餐一律是自主餐

      美国单位搞活动,吃中餐的时候一律是自助餐。支几个火一热。我看效果挺好。喜欢吃一样的多吃点,喜欢都尝尝的就都来点。真要是摆一桌子还不太好意思。

    • 家园 分筷还不如把盒饭制度化,所有餐厅都把盘子废除

      大家都习惯盒饭就没有互相传染的机会了。

      通宝推:孟词宗,树上的牛,
    • 家园 分餐制

      如果唐以前还有,唐后消失,是不是中国人口爆炸,平均生活水平下降造成的。

      同样餐具水平,一人一套餐具比起一桌共用餐具要费更多钱。

      而且一人一份食物对短缺性食物如肉类的要求是中国经济无法负担的。

      中国食物传统的多样性又造成分餐操作上的巨大的复杂性。

      英国一家人吃一只烤鸡。在餐桌上分而食之。中国人可不行。人人想吃鸡翅,没有人愿吃鸡胸。哪里够分。

      当然你文章本意并不在此。我是支持你的文章的中心思想的。

      • 家园 是桌椅。

        宋后期桌椅开始普遍,桌子不断变大,最终带来了合餐的普及。主要完成是在明朝。

        其实核心问题是,在家里面,分餐是不必要的,哪怕所谓交叉感染,几率也很低。一是其他途径比餐桌更容易感染。二是夹菜一般只允许夹上面的,接触有限。三是汤品之类多半带勺,类似带刀、叉、棍、筷的也有很多。四是幽门螺旋杆菌的问题主要是现代病。

        而且合餐古已有之,之所以不盛行,是烹饪技术的问题。不像后来热菜多、整盘多、精细的多。拆分在经济上也不划算。北京某鲁菜馆厨师曾来基层做大锅菜,比起流动饭店,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就别提流水席的的人数和时间带来的要求了。

        一人一份食物,反而是可以承担的。不管多少都是如此。这是一个简单的分配问题,和资源关系不大。看看中国学校食堂那超乎想象的细分能力就知道了。还有中国著名小吃——兰州拉面…里面的牛肉。

        ——

        还是补充一下。为什么上面不讨论分配问题?

        一、未考虑厨师或者家长,他们可能会藏私。

        二、未考虑过程中的协调,老幼会受到照顾。

        三、未考虑餐桌外的分配,可能会就此平衡。

        因此,分餐制对应个人权利的保障,公餐制对应整体利益的保障,再分别对应历史和资源问题的做法,并不贴切。两者都有自己的干预手段,都可以尽力平衡和尽力不平衡。

        避免太直白,说的复杂。你的说法是典型的理想状态,也就是《芬奇》那个帖子里的先想象一种社会状态(假定唯一的预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家园 “夹菜一般只允许夹上面的”

          这是餐桌上的不成文礼仪,并无拘束力。

          我发小的母亲在儿子大婚前痛心疾首地和我谈到儿子的女朋友吃饭时筷子捞底的行为,说:你知道阿姨家伙食的水平,她还拿着筷子在盘子里捞来捞取😁

        • 家园 跟桌椅没关系

          用同样桌椅的西方人到现在还是分餐制度。而且在家庭里也是分餐。

          合餐从唐朝才还是逐步兴盛,到明最终定型。主要是唐本身是承接鲜卑人的北魏北周,胡俗胡气很重。

          • 家园 高足桌椅是中唐以后才在中原华夏流行的

            与李唐的鲜卑血统没太多关系。初唐与盛唐时期的建筑面貌就是现在日本国古建筑的那个模样,当时宫殿地面是榻榻米式的木地面,人们在宫殿内行走是要先脱鞋在室外的,室内席地而坐或者坐在有一个矮靠背的矮凳上。

            中唐以后高足桌椅随西北少数民族风俗进入中原,这导致宫殿的建筑立面也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从上而下,中间一段比例增大,屋顶所占比例降低。谁能想到,当兵的不能打,引发国家建筑面貌和生活习惯都发生变化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