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弃守锦州 -- 张学良在东北问题上最大的失误 -- 萨苏

共:💬107 🌺9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纨绔子弟焉能征战四方乎--斗胆和萨兄一曲

      不瞒萨兄及各位老大,在下对这张少帅也颇有些看法,正合计着如何应对。不想来了及时雨--萨兄仗倚天剑大作光临,小的这里可没有屠龙刀,就全当斗胆凑个热闹啦……

      俺数年前看过一个张学良对其士兵演讲的片断。主要是在讲日本如何的不是东西。可张口结舌,语气平缓且拖沓冗长,使人昏昏欲睡。也就是这时候才发现以前太抬举他了。当然不能仅凭几句话语就武断的给人下定义。可一个统帅,一个政治人物连话都说不好,这就得让人深思了。

      张少帅被软禁后信了基督教,研究明史也算是不断完善自己。老了后在台湾接受采访时,倒是说得头头是道,和以前判若两人。可很多历史问题都是一带而过,没有引申。想必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少帅不回大陆有说是不想让台湾当局难堪,俺看他是明白了事理不好意思回来才是真的。

      张少帅最早出来混时就是一纨绔子弟,结了婚还跑出来花天酒地的。喝花酒抽鸦片,打马吊,四处猎艳。16岁不到的赵四是个大商贾进礼仪的人家,因被其勾引而赶出家门。少帅更绝,不登门谢罪倒也罢了,索性在北京买了豪宅把赵四包了二奶。少帅对女人的功夫可谓下到了家。要真把这一半儿心思用在治军上,能落个背井离乡,如丧家之犬的境界么?当然自古名士多风流,国共里面都有不差的。可是做事有个轻重缓急也得分清楚么。

      东北乃苦寒之地,民智多混沌且彪悍好斗是出士兵的好地方。可张少帅统领的东北军是历史上最差的,畏敌不前,且好内斗。撤倒陕西后客居西安时和当地的十七路军驻扎在一起,不图反省自强,善待同胞。反而笑人家土气,装备差,觉得秦二好欺负,打到陕北才发现这比日本人不赖。而十七路军虽装备破旧可在后来抗战时虎牢关一役表现卓越,血战日寇。粉碎了其进军关中的企图。

      这还多亏了蒋委员长把张少帅的东北军来个分而治之,在抗战中才算是有所表现。要还被少帅统合捏在手里,别看二三十万之众被日本子一窝端,打个类似辽沈,平津战役的都有可能。

      九一八之前后少帅是毫无谋略,任着性子来,讲话发言一再刺激日本,明显把个日本子当了敌人,搞得是剑拔弩张。但暗里一点准备应付的办法也没有。装备调拨,部队驻防等根本就没有长远规划。典型的就是他老爹精心搞的东北空军,两三百架飞机为国家抗战付出的贡献,就是消耗了关东军十几桶油漆。还有东北军的铁甲战车也如此!

      就这样少帅前门骂狼(打是谈不上得)后门还想撵熊,不说如何借助北极熊之力倒也罢了,还要和老毛子较劲,周围的人让他得罪了个遍。

      中国,东北逢上这么个统帅,不失败还能到哪里去!

      后来内战时有说过,东北的解放使全国的解放提前了三至五年。

      而张少帅轻易丢失的东北又使全国的抗战如何呢?

      关键词(Tags): #张学良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看他后来90多岁接受采访的讲话,还是能看出早年的教育不够
      • 家园 您说的把少帅的问题基本都点出来了

        我的感觉也是他只有在那次戒鸦片之后,才开始表现出一个老匪的儿子应有的血性。

        • 家园 纨绔子弟不堪重任

          这人从小养尊处优,从来都是别人为他着想,他一直就没有学会如何照顾别人,自然就更别提照顾东北军,东北父老和整个东三省了。给他肩上的责任稍微一重他就要去吸鸦片,打吗啡。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一生没有遇上个好的导师。郭松龄本来有可能好好开导他,可惜最后反了奉。

          这就好比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孩却让他手执大锤冲锋陷阵,他根本没有拿个能力来处置他所肩负的责任。所以张在他的后半生里不开口则已,开口则必是别人对不起他,自己从无半分责任 -- 是,最对不起他的是他老子,把他惯坏了。

    • 家园 老萨好文!

      看来张学良至死不回大陆, 最大的原因是无颜江东父老.

      老萨好文!第一次知道张学良还放弃了锦州.

      这人的心态真搞不懂,杀父之仇,毁家之恨啊!

      • 家园 一步错,步步错

        后来热河热河之战,彻底切断了关内和关外的交通渠道,那次整个东北军表现也不佳,当时宋子文的说法是, 张学良无论精神,身体都无法胜任。

    • 家园 根据张学良对唐德刚自述看

      九一八之后,张学良更多地指望他跟本庄繁的个人关系来解决问题。他和本庄都知道九一八更多的是日军内部疯狂的“下克上”又一例 -- 这也的确是事实 -- 所以张学良特意叮嘱下面对来犯日军保持克制,日后跟本庄打交道面子上也说得过去。

      问题是,他本庄繁能有多大的面子,值得用东三省来换取?你张学良枉自称号“东北王”,守土有责,却一枪不放,这又是什么道理...

      看张学良口述历史,是越看越来气。这个人至死,都不知道“责任”二字怎么写,从来都是别人对不起他。总是在那里胡吹大气他是如何如何爱国...

      如果要给他的一生下个适当的评语的话,那就是

      少爷羔子一个!

    • 家园 补充一小点

      9.18之后,日军一路向北,熙洽和于琛??大开吉林城门欢迎日军。而且伪军马上被用来充作向哈尔滨前进的先锋。哈尔滨当时有点国中之国的意思,被叫做“东省特别行政区”(齐齐哈尔是省会)。丁超的中东铁路护路军当时是一只相当强大的力量,人马齐备,武器先进,然而丁超在张景惠的游说下,为保存实力,作壁上观,没起到积极作用。他想的是铁路还是俄国人的,保护他们的产业当然应该享受“看家狗”的待遇。所以当时马占山,李杜,冯占海,赵毅,苏炳文等人的抵抗都带有孤军奋战的特色,非常悲壮,基本上没有任何补充。我的感觉是东北军下层官兵的个人军事素质都很过硬,但上层指挥无方,因此从内战到外战屡战屡败。

      老萨好文,我手再懒,这次也得献朵花了。

      • 家园 熙洽投降,因为日军派来进攻他的

        是他在日本士官学校的老师多门二郎,他一直很怕这个老师,不敢交手。哈尔滨这个特别市属于张景惠的地盘,张是日军在东北军中的钉子。但是丁超后来还是打了。这里面情况很微妙,因为日军渗透他的部队,同时马占山也很聪明,日军控制张海鹏伪军进攻他,他也想在自己的前面放一个屏障,这就是丁超。丁超和李杜,赵毅共同率领的吉林军一部成为马占山的屏障,马给他们提供武器和经济支援,沈鸿烈派出江防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带炮增援(因为冬天封江,舰艇无法出动),一度把北方的抗日局面搞得很好,他们围攻哈尔滨的张景惠,将其缴械驱逐,日军的攻击也遭到赵毅第三旅的顽强抵抗。

        遗憾的是由于大局的变化(锦州弃守是一个关键),丁超最终动摇,投靠日伪,而李杜率部退入马占山领地继续作战。这支部队的最后是十分艰难的。

        马占山也一度动摇投日,但随即反正,只是这样以后他再也无法号令整个黑省的抗日力量,只能指挥自己的本部,打到弹尽力竭,只剩几个卫士,甚至马本人都投入战斗,他曾想退入苏联境内,苏联人当时政策和日人友好,不支持马部抗日,被苏方拒绝,后来随苏炳文部撤退到苏联,苏联人只给马黑面包吃,马却安之若素,自己说什么没有享受过?只怕你想好好招待老子还做不到呢。马最终回到国内,继续进行抗战活动,他的部队主要活动在华北绥西方面。

        李杜所部和日军激战到最后,弹尽援绝,和主力被打散,只剩一个姓孙的卫士,这个卫士用爬犁将李杜送过冰封的江面进入苏联。李杜回到上海后,成为国共合作的牵线人。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卫士生了个儿子叫孙国贞,进了海军,后来是重庆号巡洋舰起义的领导人,解放后,孙国贞成为部队校阅专家,国庆大典的方队组织,多出自他手,而他亲自训练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方队,至今保持阅兵队形最佳的荣誉,无人能及。

        忘了说,马占山黑省骑兵还是满能打的,前面说的那个多门二郎师团长,就是因为攻击马占山不利,被撤职的。马占山失利的一个意料不到的原因,是他的部队里有内奸。马的一个亲信居然是日本人的后代!

        这个人叫X花二郎,早年日俄战争期间,多有日本人在东北建立政治土匪,这个人就是那时日本政治土匪的后代,而他的日本人身份,马占山军中并不知道,他本人也不知道。作战中此人被日军俘虏,经过审查,发现他的发际和中国人不同,后来查出他是日本人,于是作了日军的间谍,潜回马占山军中,将马占山骑兵行踪报告日军,日军设伏一举打垮了马占山的主力。马仅以身免,关防,印章都丢失,参议韩家麟少将阵亡,那一战马军元气大伤。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那这个“X花二郎”的名字是谁给起的?

          按说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日本人身份,那肯定不会叫“X花二郎”这么明显的日本名字...

          • 家园 日本人给他查出了身世

            说他小的时候“被中国人诱拐”

            • 家园 老萨真的是有料呀

              现在想想关东军当年的情报工作真的是细致入微,拿下东北也在情理之中。中国自古以来几次因外族入侵亡国,敌人总是少而精,自己总是多而朽。日本人没能亡得了中国一是老百姓没了皇帝,有自己主见和的抵抗,抗日救亡运动比较到位;二是有国际援助,别小看窄小驼峰航线,那真是“一线”希望,否则以老蒋的性格造撑不住了。三是日本太贪,四面出击,还非要去和美国拚国力。二战是以一场闹剧开始,一场悲剧结束。

              好笑的是当年一位满洲的医生是石原和板垣的至交,想让儿子以他们为榜样,甚至从他俩的名字中各取一字为小孩命名,结果却培养出了一代音乐大师,全人类的朋友小泽征尔。

    • 家园 其实老蒋也是再三告诉他锦州要守的

      在南京的顾维钧(当时是张学良派到南京协调外交问题的)亦多次给他电报希望他能坚守,这事须怪不得别人。

      同意萨的说法,后来的张学良想起来想必是很痛悔的。

      唯一能替他开脱的,大概就是广东派把蒋逼下台以后,大概下一个目标就是张, 张当时不同日军作战,可能也是惧怕背后被人暗算吧?

      据说广东派的外交部长陈友仁,当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上尉事件闹得最凶的时候,曾经跑到日本向币原喜重郎外相提出建议,要和日本合作来打击蒋介石,并准备出卖满蒙的权益,用以换取日本对广东提供一批武器。此事,幸而错投了门路,币原喜重郎正是反对日本军人这种做法的,所以两下没有谈拢而作罢。(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1840-1945,下,东京,1966,56页。) 

      广州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曾面告日驻广州领事须磨谓“倒蒋去张之主张,粤府与日本并无二致”。

      这些来自日方的史料不知道萨能不能印证?

      据关宽治等的《满洲事变》记载, 十二月二十六日,张学良给锦州的荣臻曾下达了锦州军对日军作战的指示。 然而,在最后的关头,张学良却没有“死守锦州”。

      日方的分析为“从军事上说,他可能可以这样认为,他无论如何也敌不过关东军的武力,因而企图保存实力。但是恐怕更大的原因则是,张学良当时在华北的处境要比想象的更不顺。锦州之战是与张学良关系很深的蒋介石正在下野期间发生的,所以张学良既没有得到南京政府的支持,也没很好地控制华北将领,如果稍一马虎,乘其兵力用在锦州之时,势必要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反张运动。彻底抗战对张学良来说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这也许是实际情况。 ”。(关宽治等《满洲事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