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东林党只是一个侧面 -- 80后30

共:💬18 🌺6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东林党只是一个侧面

    ziyun2015兄台挖了很多东林党的资料,深深痛恨东林党的自私自利,这种自私自利也就罢了,还要再历史上抹黑和表功,所以这种痛恨更深一层。

    但是随着了解的深入,其实明末问题不仅是东林党一方,一个家庭,大家都忘记了初心,都在干挖墙角的事情,都怕自己挖得少,这种状态只是那一天塌而已。

    (1)祸国殃民的东林党

    东林党就不说了,明朝建立之初就严重防范文人集团,大明是以武立国,故而在建国之初明朝的主要政治力量实际上是武勋集团,也就是帮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人。但是马上打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在坐了江山之后,朱元璋必须要拉拢一大帮文人来帮他治理国家,这样一来文官便开始逐渐登上政治舞台。朱元璋的政治眼光是非常深远的,他从一开始便看出了文官一系可能存在的危害!毕竟后续打仗的机会是越来越少,武勋是除掉一个少一个,但是治理国家的文官体系却会日渐庞大。他这个经过了残酷乱世淘汰赛出来的开国之君现在还可以压得住文官,但是今后在深宫里长起来的皇帝就很难说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朱元璋借着胡惟庸案,直接废除掉了“丞相”这个职位,转而采用内阁的模式取而代之,妄图就此打破华夏封建王朝“皇权”与“相权”博弈的二元政治模式,进而使文官体系被彻底压制。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率领着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皇帝自己也成了俘虏。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一仗之后,大明朝最后的武勋集团直接“团灭”,这等于为文官集团成为大明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彻底扫清了障碍。

    在于谦的带领下,文官集团在北京保卫战中的表现简直惊艳到了极点,他们用自己的智谋和无畏力挽狂澜于既倒,在一场惊天动地的北京保卫战中彻底挫败了蒙古人的图谋!而当硝烟散尽,人们赫然发现大明朝的文官集团已经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态势矗立于大明政治舞台的最中央!

    在北京保卫战之后,文官集团开始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而大兴文风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题!各地书院开始兴起,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则因为书院影响力的迅速传播,从而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明朝中期的历史成为了皇帝与文官博弈拉锯的历史。首先是在内阁层面,代替皇帝拟定圣旨的内容,使皇帝只有做“选择题”,选择发或者不发。接下来是言官监察体系,对于皇帝的圣旨还可以采取“封驳”予以驳回。第三是通过书院等社会舆论,如果你皇帝胡来,我们直接就在民间把你搞臭。

    客观的讲,明朝的文官体系确实对于皇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制衡作用,也确实让明朝的皇帝不敢肆意胡来!而这一时期的读书人绝对是时代的精英,类似高拱、张居正、徐阶等等,哪怕就算是以奸猾著称的严嵩,那也绝对算得上是才华横溢。

    这是群星璀璨的时代,但是巅峰之后……便是腐朽!

    而另一方面,此时此刻朝堂之上的文官早已经不是于谦那一类胸怀天下的读书人了,他们成了一群只会打“嘴炮”的废物,平日里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只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所有人,党同伐异是信手拈来,但是真正让他们处理国家政务却百无一用。

    正是在他们无休止的争吵中,只能眼睁睁看着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眉山,后金入关……最终,文官集团也随着大明一起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地方士绅阶层看准了这个机会,用手中的金钱去置换官员手中的权力,这就使得官僚阶层和士绅阶层勾结在一起沆瀣一气,反过来压榨国家。在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由于筹措不到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军费,想要对江南士绅征税,竟然在朝堂遭到了官吏的集体否决,这是多么的可笑……

    (2)负担沉重的宗室

    上面说了,“想要对江南士绅征税,竟然在朝堂遭到了官吏的集体否决,这是多么的可笑……”,那么看看宗室的表现呢!

    在当时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各地的藩王们一不能养军掌兵,二不能随意出境。如明末唐王私自募兵勤王,就被皇帝直接废为了庶人,关在凤阳监狱。剩下的大多数宗室们大多只能坐以待毙,甚至在面临敌军围城的时候,也不愿出一点粮饷犒劳守城将士,最终作茧自缚。

    如明末的成都蜀王、武昌楚王,宁可钱财堆积如山,也绝不出资助饷。城破被杀后,府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起义军大兵压境下,秦王朱存枢,福王朱常洵,在守城士兵缺衣少食,恳请出金购置棉衣粮食,这两位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最后守城将士主动开门投降,王爷的结局可想而知了。

    藩王只是人性自私的一个侧面,也有藩王出资给兵饷的,但是在整体格局下没有用!

    (3)养寇自重的武将

    明朝后期开始,边境守将便开始地方家族把持的趋势。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就曾担任总兵的职位。这种情况的好处在于,将领有家学熏陶,有一定的成材率。坏处也很明显,这些家族根基过于深厚,一般地方官员无法制约,他们更容易违法贪墨。如果将官贪墨军饷,士兵就得喝西北风过日子了。明朝后期,这类问题经常发生。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如果军队上层长期被某个家族或势力把持,底层普通士兵的上升空间就非常有限。对于军士而言,激励的动力便非常有限。

    在明代,有个“西麻东李”的叫法。这个麻就是指的大名鼎鼎的麻桂,麻桂以家丁众多著称。家丁众多,就意味着战斗力强悍,所以麻桂是明末名将。而这个李,就是李成梁,他也是以家丁强悍为大明称道。就连后来后金的建立者,萨尔浒之战重创明军十万精锐的努尔哈赤以及他父亲都是李成梁的家丁。所以,李成梁必须的成为了明朝后期一大名将。当然,李成梁的辽东铁骑也是很有实力的。李成梁的家丁组成,就是蒙古、女真以及汉族强壮者。

    用当时明朝人自己的话说就是:“军赀、马价、盐课、市赏,岁干没不赀,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这其中的军资就是通过吃空饷、克扣军饷来获得。还有就是通过盐税捞的银子,以及皇帝的赏赐。除此之外像还有辽东地区马匹等贸易的商税全都被李成梁自己贪了。谁叫李成梁在辽东能砍人呢?不过,家丁是实打实的雇佣军。

    家丁的组成主要是将领的乡党、亲戚以及一些从标营中特意提拔的干练者,这些人的工资可是要比正常士兵高出许多的。而且,这些人是不可能拖欠军饷的。像李成梁这样,养了如此多的家丁,到后来他自己也吃不消了。所以,他想到的办法就是靠军功领赏。

    在明代,一颗人头是可以得到五十两的赏赐。而五十两可不是个小数目,一个士兵标准的月薪才二两,就算家丁的薪水高,这五十两也够好些人的。不过,这也给明朝产生了一个弊端,就是武将贪污盛行。一个武将,手上那点工资连养家糊口都不够,只能通过贪污以及其他灰色收入才能养活这么多家丁,这对国家财政本身就是一个危害。

    除此之外,比如李成梁,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以及家丁的开销,就要“养寇自重”。因此,辽东的女真剿了又有,永远不能除掉,这才造成辽东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开往朝鲜后,女真人得到迅速的发展,最后取代了明朝登上历史舞台。

    (4)30年不上朝的皇帝

    1572年,10岁的朱翊钧便当上了皇帝,如果看此时的时间线,距离明朝真正灭亡的时间还有72年,但朱翊钧的在位时间却是明朝皇帝中最长的一位,他整整在位四十八年。所以朱翊钧死后,仅仅24年,明朝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而真正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位万历皇帝居然长达三十年没有上朝,关于这个具体的时间,存在几个说法,史书中也有记载时间为二十八年的,正是因为朱翊钧将近三十年不上朝,所以才会出现这句明之亡,实亡于神宗的话。

    朱翊钧因为立太子的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再加上他对文官集团的失望,朱翊钧索性就不理朝政,而且明朝推行言官政策,所谓的言官主要负责监督和上谏,他们的权力之大,在明朝连皇帝都无可奈何,朱翊钧不理朝政后,为了不见这群人,直接选择躲避。

    (5)总结

    国家到最后,看看各方面的表现,都是忘记了初心,都不爱国了,都不懂得妥协!

    • 家园 你说得爱国是指爱人民群众,是普通百姓。

      而人民群众、普通百姓恰恰是王朝末期已被剥削到骨髓里,还要再进一步被剥削的人。这是不可调合的矛盾。王朝末期就是剥削超过产出,导致组织体系的崩溃。为什么无法克制剥削行为?因为剥削者内部也存在剥削,当以l“吃人”为比赛目标时,不吃到最后一人是无法终止的。当一个组织无法保护组织内的人,这组织被抛弃是迟早的事。

      西方社会中上层群体“没有违法乱纪的事”也说得通了。

      • 家园 爱国是爱普通群众,也爱自己

        明末的问题是,大家都知道船要沉了,还拼命拆墙基,只要火还没有烧到自己那里,就不管!

        这种心态,你捞再多就是死得更快啊!

        这是自暴自弃,不是爱不爱底层人民的问题!

        通宝推:狂草舞茅,
    • 家园 说穿了还是周期律,官绅阶层从精英到腐朽的蜕变
      • 家园 【原创】所谓周期律只是表象

        根本原因是东亚这大片区域相对封闭,在农业社会维系正常运转的物质和能量仅仅能达到平均上的阈值,做不到更大增量,既不能向外拓展地理上的生存空间,又不能技术上进步提高效率,用现在话语上讲叫做不大蛋糕,结果就是分配差异上累计一定程度就只能社会重启。其实西欧历史上内卷也不遑多让,地理大发现后才走出来的、

        不知道朱棣当初安排郑和六下西洋的时候是否有这个意识,如果是的话他的思维和眼光绝对超前几百年。

    • 家园 我近来用最最险恶得思维方式来思考历史

      就比如讲制度性人祭的好处是什么?

      尤其是讲究身份高贵者的献祭更有价值的人祭模式,对社会结构有好处吗?

      我读历史也20来年了,惭愧的讲读书不求甚解水平很低。但是进来越觉得在处理人与人相关的问题上,几千年来没有进步。

      甚至有越野蛮越血腥越愚昧那么内部结构越稳固的感觉,某日深夜读商与玛雅不由得暗暗冒出个念头血祭人殉似乎也不错的恶念。

    • 家园 我乱入:私有制问题,无关初心

      私有制社会必然会财富越来越集中,这并不是人心问题,而是客观的必然性。

      当私人制社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利益集团之间,同一利益集团内部不同的山头之间,就算每个人都安守本分,不刻意抢夺,复杂的相互交往,必然会产生复杂的利益分割,那么利益格局必然会发生变化,有人增加了,有人减少了。

      财富必须有相对应的暴力来保护,财富增加了,相对应的暴力也需要加强,反过来,暴力的增强,也促进财富的增加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正循环,直到临界。反过来,财富减少,暴力也会弱化,两者同样的相互作用,形成负循环,直至消亡。这个态势下,所有的利益主体,要想存活,必须努力收集财富,控制暴力,成则王,败则亡,没有中间道路,综合竟争力不够的,将会被吞噬,财富则越来越集中。

      公有制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道理上可以,实践上怎么实现?探索中。

      目前美欧的状况,无非就是内部利益集团之间斗争越来越激烈。周期率并不是中国独有,中国领先了三四千年而已。

      通宝推:波素扬舟轻,李夏禾,
      • 家园 为什么造成正循环的是暴力,不是规模效益?

        财富减少了穷人不会饿死么?不会造反么?暴力不会增加么?哪儿有财富减少,暴力也弱化的例子啊?

        • 家园 存在一个社会阈值。任何不平等都会导致反抗,但触碰到生存底线

          才会造反。至少中国历史是这样。欧洲历史也基本一样。苏联解体是个特例。

        • 家园 我这里暴力是可单方面强制执行的能力

          暴力最终都归结为杀人放火的打击能力,但一般情况下社会运行大多数并不需要走到那么底线,所以不用武装力量这个说法。以最终武力为背书,社会运行当中是有相当多可单方强制执行的手段的。比如七天河友所说的“孝”,如果一个社会不孝就无法立足,孝就是一种暴力手段,而不仅仅是道德约定。

          关于穷人暴动,穷人从不用饿死,到要饿死的过程中,财富是不是在流失?暴力是不是在降低——本来有把菜刀的,卖了换吃的了。相后,富人的镇压是不是在加强?本来大约还走走流程的,变成直接打死。

          中国历史上的起义和暴乱,首义者都是先烈,因为统治的暴力手段还维持着一定的水平,随着起义暴乱的增加,统治者的财富流失,暴力流失,最终就会越来越虚弱,直至被打倒。反过来,则是起义者的财富和暴力在增长,直至最终控制了政权。

          我们又打个比方,拜振华和川建国两个人在100平方米的房子抢地盘,开局都是50方。那么是不是谁的暴力强谁就能抢到对方的地盘?抢到地盘后是不是需要相对应的暴力来防护?同时也有相对应的地盘来安置暴力?大至如此吧。

          通宝推:波素扬舟轻,
          • 家园 比那些宗教还牵强

            而且那吓唬人的定义算怎么回事?真以为小国寡民就可以天下太平了?幼稚。

            • 家园 生产发展和财富兼并大多情况下是独立运行的

              两者有没有联系?当然有,马克思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嘛。

              你提的规模效率是生产问题,是财富的生产,我说的是财富兼并问题。

              你刚好理解反了我的观点,国小民寡的地方,财富和暴力都不足够,其能否存在,取决于更大的利益集团的意愿,危如累卵,而不是天下太平。

              • 家园 如果你说的暴力是说组织能力就有点道理

                越是大事业就越是需要这种能力,有好处,但一般说的暴力是用来剥削压迫抢夺的,只是损人利己,是坏东西,把他们混淆在一起可不好。你的理论太独特了,大概都理解成宣扬仇恨了吧。

                • 家园 有比损人利已更好的财富兼并手段么?么?

                  想不给人吃,必须也要组织自己的保卫力量吧?文武都要。没有暴力机构保护,人家来抢夺剥削奴役时,逆来顺受?这个保卫力量保护的是和平吧?但对于掠夺者来说,这个保卫和平的力量就是坏的。

                  我说的就是暴力机构暴力手段,当然也是需要组织能力。这跟宣扬仇恨有关系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