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世界上现役的预警机 -- hyena

共:💬5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世界上现役的预警机

    自1960年第一种实用化预警机――美国海军的E-1B正式服役以来,世界上已先后研制与生产了20余种型号,其中较先进的、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有E-3、E-2C、A-50等。本文将介绍6种现役预警机和2种预警直升机,俄罗斯A-50“中坚”预警机将另文介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E-2“鹰眼”系列预警机

      

      

      E-2“鹰眼”是美国研制的舰载预警机,主要用于舰队防空和空战指挥引导,是航母编队的空中指挥所和流动雷达站,也可在地面起降,执行陆基空中预警和指挥任务。E-2有几个鲜明的特点:①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升级改型最多、生产数量最多的预警机。1964年1月19日,第一架生产型E-2A交付美国海军VAW-11预警机中队使用。此后历经多次改型,共生产了200多架。目前在役的主要是E-2C GroupⅡ和“鹰眼2000”。②它是使用国家和地区最多的预警机,包括日本、埃及、新加坡、以色列、法国和中国台湾。以色列3架E-2C已转售给墨西哥。③它是惟一能从航空母舰上起降的固定翼舰载预警机,也可以在陆地上部署使用。④它的载机是专门设计的,而不是对已有机型的改装。为了方便在航母上使用,其雷达天线罩可升降、机翼可折叠。⑤E-2C在历次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承担空中预警和通信中继等任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1991年起,E-2C的改型E-2CGroupⅡ换装AN/APS-145雷达,能同时监视海上、陆上目标;改进敌我识别装置、加装“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终端和全球定位系统。APS-145雷达采用相干脉冲多普勒体制,工作频率400~440兆赫,峰值功率1兆瓦,平均功率3.8~4千瓦,脉冲重复频率有高、中、低三种,预警探测性能已接近美国空军的E-3C预警机。

      “鹰眼2000”是E-2C的最新改进型,仍装备APS-145雷达,但提高了任务计算机的能力和可靠性,改进了卫星话音和数据通信能力,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协同作战能力”(CEC)系统。CEC由宽带数据分发系统和协同作战处理器两部分组成,通过高速、抗干扰数据链将E-2C与航母编队各平台上的传感器组网进行数据“融合”,可为网内每个成员提供一个无缝的空中战术态势图像,最终为战区导弹防御提供火控数据。“鹰眼2000”至今已生产15架,其中1架售给法国海军,2架售给中国台湾(没有CEC功能)。美海军计划将其余的E-2C都改型为“鹰眼2000”。日本、埃及也正将其E-2C升级到“鹰眼2000”标准。

      

      美海军已于2003年8月6日以19亿美元合同,启动了“先进鹰眼”(也有称“高级鹰眼”)的系统开发和验证工作。“先进鹰眼”将装备根据“雷达现代化计划”研制的新型ADS-18雷达,将其安装在E-2C现在使用的天线罩里,进行电子和机械组合扫描,将采用空间-时间自适应处理技术,加装新的任务计算机、远程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使用模块化通信系统和战术座舱,将进一步提高陆地上空和沿海地区探测巡航导弹等小目标的能力,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美国海军计划购买75架“先进鹰眼”,预期2007年试飞,2009年投产,2015~2017年形成全面作战能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E-3“望楼”系列预警机

      

      E-3是美国空军的全天候远程预警指挥飞机。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77年3月起交付使用,先后有A、B、C、D和F几种机型。E-3A以波音707-320B客机为载机,主传感器是AN/APY-1型S波段高重频脉冲多普勒雷达。雷达具有良好的

       下视能力和抗干扰性能,可同时跟踪600批目标。除了短波和超短波电台以外,E-3A还配有Link 4A、战术数据情报链Link 11(TADIL)和Linkl6数据链(即JTIDS),以完成空空、空地情报交换,引导友机并传递雷达情报。E-3B与E-3A相比,换装了APY-2型监视雷达(以增加对海探测能力)和性能更好的CC-1型计算机,增加了电子侦察设备、JTIDS终端和抗红外自卫措施。E-3C任务电子系统的配置与E-2B相似,但增加了显控台和抗干扰通信电台。E-3D是售给英国的机型,E-3F是售给法国的机型,它们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和部分电子设备与美国空军的机型有差别,但能够互通。1991年初,波音707飞机停产,波音公司推出了用波音767客机作载机的E-767预警机,其机内任务电子系统与E-3C相同;由于飞机载重量和机舱容积大,显控台也相应增加。E-767的飞行机组只要2人(E-3为4人),而任务机组可以有19人(E-3有13人)。

      

      E-3预警机技术先进、性能优良,至今仍是世界上性能最好、功能最全的预警指挥机。但由于价格昴贵,仅生产68架。目前在役的包括E-767在内只有70架,其中美国空军33架E-3B/C(原有34架,1996年在阿拉斯加坠毁1架),北约组织17架E-3A(原有18架,1997年在土耳其坠毁1架),英国7架E-3D,法国4架E-3F,沙特阿拉伯5架E-3A,日本4架E-767。

      

      美国空军的E-3B/C预警机现正在实施“雷达系统改进计划”(RSIP)升级和Block 40/45升级。RSIP升级的重点是提高AN/APY-2预警雷达的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从而提高雷达探测小目标和隐形目标的能力,以及改进系统人机界面,提高系统可靠性。这项升级改装工作今年将全部完成。Block 40/45升级重点是引入商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降低操作员工作负荷,提高E-3C的作战管理能力。经Block 40/45升级的E-3C将于2008~2010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2012~2014年形成全部作战能力。

      北约17架E-3A已经完成了“雷达系统改进计划”升级改装。当前正在进行2项改进:①任务计算机和多传感器综合(MSI),旨在提高E-3A的数据融合能力,是北约预警机“中期现代化计划”升级内容之一。2004年初已开始批量生产,计划2006年改装首架飞机,2008年完成17架飞机改装。②改进E-3A的通信管理与内部通信系统,实现音频数字化和通信控制优化,用户界面更直观,通信带宽更宽,通信系统的性能进一步提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P-3“蓝鹰”预警机

      

      P-3预警机是美国海关总署使用的长航时经济型预警指挥飞机,用于执行海域巡逻、缉毒、反走私等任务。

      80年代初期,美国海关总署曾借用美国海军的E-2C实施空中和海上禁毒行动,巡逻缉查走私飞机。但由于用E-2C巡逻广阔的海域存在航程短、值勤时间短和使用费用不够经济等问题,海关总署希望配置续航时间长、价格低廉、运行费用低的专用预警机。于是,洛克希德公司在P-3B反潜机上加装E-2C的雷达构成P-3预警机,该机兼有P-3B续航时间长(可达14小时)和AN/APS-125雷达价格便宜的优点,对雷达截面积2米2空中目标的监视距离为280千米。由于载机是美国海军退役封存且无偿提供的P-3B飞机,因此P-3预警机的单价仅3700万美元。到了90年代,海关总署又订购了4架P-3预警机。载机仍然用美国海军退役的P-3B反潜机改装,但安装AN/APS-145雷达,探测性能进一步提高。最后2架飞机配备了新型飞行管理显示系统,通信系统共有10部电台,可与其他P-3预警机和地面站通过卫星通信交换视频图像。舱内仍设有3个操作员席位,但在驾驶舱内增加了战术显示器。

      据报道,一个中队4架P-3预警机的维护使用费为每值勤小时3500美元,年飞行5250小时,飞机可用度60%。在用作缉毒反走私监视方面,P―3预警机的维护使用费仅是E-3预警机的1/5。 

      

      707“费尔康”

      预警机

      

      以色列研制的“费尔康”(Phalcon)系统是世界上第一架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Phalcon是“Phase Array L-band Conformal”(L波段共形相位阵列)的缩写。它于1993年在巴黎航空展中首次公开展示后,以1.6亿美元售给智利空军,1995年交机。其载机为波音707-300C。与E-3和A-50的机械旋转式背负罩圆盘天线不同,“费尔康”雷达将3个相控阵天线分别装在飞机的机头和前机身两侧舷窗处:机头处有一个直径2.9米的圆形阵列,前机身两侧各配备一个10 ×2米的长方形阵列。由于天线外形与机身基本一致,故称“共形”。3面天线阵覆盖260°方位,在机尾有100°盲区;在仰角上不进行角测量,属二坐标雷达。雷达工作在L波段,以兼顾探测距离与分辨率。该机还配备了敌我识别器、电子支援措施、电子侦察/通信侦察等设备。在9100米高度飞行时,对战斗机的探测距离为370千米、对直升机为180千米,可同时跟踪100个目标,引导20架飞机进行拦截作战。

      2004年2月,以色列正式批准了向印度出售3架装有相控阵雷达系统的预警机。虽然印度订购的预警机也采用埃尔塔公司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也有人把它称为“费尔康”,但其雷达方案与上述“费尔康”系统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天线阵面的安排上。印度的预警机方案采用背负圆罩而不是共形阵,在圆罩内配置了以等边三角形排列的3个阵面,每个阵面各扫描120°。因此,其雷达天线没有与机身“共形”,称为“费尔康”是不确切的。

      

      S-100B“百眼巨人”

      预警机

      

      瑞典皇家空军于1983年起决定独立发展预警机,采用由爱立信微波系统公司研制的“爱立眼”(Erieye)有源相控阵雷达,代号PS-890。PS―890雷达工作在S波段,2个长8米、高0.6米的有源相控阵天线背靠背安置在机身上方的长条形天线罩内,外观类似平衡木。罩的前端有一个冷却系统的冲压空气入口。每个阵面有178×12个天线振子,2个阵面之间有192个固态发射/接收模块,每个模块与8个振子连接,平均发射功率15瓦。每面天线各覆盖机身两侧120°方位,所以前后各有60°盲区。爱立信公司曾于1987年将“爱立眼”系统安装在美国“梅特罗Ⅲ”飞机上进行试验。瑞典皇家空军选择瑞典制造的“萨伯340B”支线涡轮螺旋桨客机作载机,共订购6架,命名为S-100B“百眼巨人”。1997年开始交付,2000年全部投入使用。飞机在7000米高度飞行时,雷达可探测机身两侧400千米远的大型飞机、350千米远的战斗机或150千米远的巡航导弹,可同时跟踪300个目标。S-100B预警机的雷达图像通过数据链传送给地面防空系统指挥中心,机上不设引导员。

      目前,瑞典爱立信公司正在研究为其“爱立眼”机载预警雷达增加对地监视工作模式,以便满足未来的作战需求。

      

      EMB-145预警机

      

      爱立信公司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合作,将PS-890“爱立眼”雷达系统安装在ERJ-145喷气式支线客机上,推出了EMB-145预警机。其预警探测性能与瑞典S-100B预警机相似,但机上配置4名操作员。巴西空军订购的5架EMB-145SA预警机已于2004年交装完毕,命名为R-99A。希腊订购的4架EMB-145H从2004年开始交机。墨西哥也购买1架EMB-145预警机用于边境巡逻,打击毒品走私。

      

      “海王”与“卡-31”预警直升机

      

      除了采用固定翼飞机作为平台,现代预警机中也有选用旋翼式平台的,主要是英国的“海王”、俄罗斯的“卡-3l”和意大利的EH 101等预警直升机。

      “海王”预警直升机是英国于80年代研制的,用来为英国皇家海军航母战斗群提供对空/对海监视,首批于1985年交付使用,称为“海王”AEW Mk2。载机是“海王”反潜直升机,加装了“水面搜索”预警雷达、敌我识别器、电子支援措施和通信设备。“水面搜索”预警雷达工作于X波段(8~10千兆赫),峰值功率65千瓦,平均功率500瓦,采用频率捷变和脉冲压缩技术,增加了杂波抑制电路,具备对空监视、对海监视和边扫描边跟踪工作模式。在3400米高度时,对雷达截面积7米2空中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113~161千米,可同时跟踪40个目标。雷达天线安装在飞机主舱右舷“定音鼓”形状的天线罩内。飞机到达巡逻区域雷达开始工作时,天线罩向前摆动然后下降,给罩内注入冲压空气。天线扫描器在飞机飞行过程中保持俯仰和横滚稳定,进行方位360°扫描。飞机降落时天线罩自动收起。

      进入90年代,英国皇家海军开始将“海王”AEW Mk2升级为AEW Mk7,换装“水面搜索2000”监视雷达,加装JTIDS终端、Link 16数据链以及新型显控台,提高了监视能力,可同时跟踪250个目标。在2003年初的伊拉克战争中,英国皇家海军派遣4架“海王”AEW Mk7到海湾地区执行空中支援任务,其中2架飞机在空中相撞而毁坏。

      俄罗斯“卡-31”预警直升机于1988年首飞,1996年底加入俄罗斯海军航空兵服役。“卡-31”的最大特点是其雷达天线的布局设计。直升机起降时,重200千克、长6米、宽1米的矩形雷达平板天线收折起来藏于机腹下面。在空中执行任务时,天线向下推至垂直位置后进行旋转扫描,每分钟转6圈。起落架折收在机身两侧整流罩内,不影响天线旋转。在紧急着陆情况下,天线可人工收起或爆炸抛投。“卡-31”的长度和体积都小于“海王”,在航程、实用升限方面略显不足。但“卡-31”的雷达是专门设计的,而“海王”的预警雷达是由反潜雷达改装的,因而“卡-31”对空、对海的探测性能及通信、指挥控制能力均优于“海王”。

    • 家园 翻河泥了

      谁来写个新版

    • 家园 【文摘】俄罗斯空军“中坚”――A-50预警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俄罗斯空军“中坚”――A-50预警机

      □李大群 张海明

        

        A-50“中坚”的诞生

        

        曾任俄防空军总司令的雅科夫列夫将军有句名言:“要想成为天空的主人,重要的不是你拥有多少利剑,而在于你拥有多远的耳目。”他所指的“耳目”就是预警机。俄罗斯的预警机是对苏联预警机的继承和发展。早在50年代,苏联就在“图-4”、“图-126”和“图-114”等各型飞机上做过尝试,安装了空中预警和指挥系统。最终正式使用的机型是以“图-126”轰炸机为基础改进的预警机。但是到70年代末期,装备“蔓”雷达系统的“图-126”预警机在性能上已经明显逊于同时代的美国E-3A预警机。此时,防空导弹系统限制了攻击飞机的飞行高度,需要研制新的雷达系统来探测低空目标。

        1969年,织女星-M科研生产联合体在总设计师B?伊万诺夫的领导下开始研制名为“熊蜂”的新型雷达系统。这种雷达系统具有下视能力,而且探测距离有很大提高。别里耶夫航空科学技术综合体的总设计师康斯坦金诺夫将“熊蜂”雷达系统安装到当时刚刚研制出的宽体军用运输机――“伊尔-76”上进行试验,效果良好。这种新型预警机被命名为A-50,西方称其为“中坚”。

        A-50“中坚”于1978年10月在塔甘罗戈市完成首次飞行,1984年起开始编人防空兵部队,1985年开始正式装备部队。它与第三代超声速战斗机“米格-29”、“苏-27”等一起,组成了90年代的苏联空中防空体系。

        

        A-50的性能特点

        

        A-50翼展50.50米、机长46.59米、机高14.76米、机翼面积300米2,飞行机组有5人、技术操作人员10人。动力装置为4台D-30KP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为120千瓦。其最大时速850千米、实用升限1.2万米、最大航程5500千米,能以700~750千米的时速、在8~10千米高度上巡航7.5小时,在离基地1000千米处巡逻4小时。A-50还装有空中受油装置,能通过空中加油使留空时间延长至12小时。A-50主要用于搜索和跟踪空中及水面目标,识别其国籍;控制空中飞行和引导目标瞄准,指挥歼击航空兵和打击航空兵攻击空中、地面及海上目标,向各军种司令部通报空情和海情;可接收指挥所命令,在机上设有指挥人员时履行指挥所职能;确定无线电辐射源的方位。

        A-50“中坚”的主要任务装备是“熊蜂”无线电技术系统。该系统重20吨,主要包括:带有被动定位通道的脉冲多普勒高相干三坐标雷达,它可以在自由空间和在地球背景下发现和跟踪空中目标,战术机组人员座舱内的拍摄和测绘装置;主动问答装置;向截击机传达指令或提供目标指示信息的数据链系统;处理指挥、引导歼击机攻击空中目标的数字计算机系统;国籍识别系统;抗干扰数字通信系统;遥控密码装置等。厘米波雷达可探测300~600千米、战斗机大小的高空目标;200~400千米的地面和低空目标;以及400千米内的海上目标。可同时跟踪50~60个目标(完善型系统可达150个目标),同时引导10~12架歼击机。在改进型的飞机上可装配导弹发动机尾焰探测系统。该系统可在10千米的高空发现距离1000千米处导弹喷射的火焰,从而能够监视战术、战役弹道导弹及海基导弹的发射。

        同截击机的协同是通过固定的自动引导频道实现的。其中,短波段无线电的通信距离为2000千米,超短波段和宽频带无线电的通信距离为400千米。另有卫星通信频道用以保证全球通信。飞机备有驾驶-导航系统,该系统可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执行领航任务,并将驾驶-导航信息发给专门系统。在指挥部的彩色显示器上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协同作战的歼击机的各种数据,如编号、航向、高度、速度、剩余油量等。

        A-50装备有自我防御系统,包括主动和被动电子干扰系统和红外诱饵装置。在敌方有组织的干扰和对抗下,无线电电子系统仍然可以正常执行作战任务。“熊蜂”雷达系统的总设计师伊万诺夫认为,尽管A-50在探测目标的距离和自动追踪目标的数量上逊于美国E-3预警机,但在有地面杂波干扰情况下识别目标的能力要略胜对手一筹。A-50能够不受距离限制,储存并向地面转发来自卫星的情报,而E-3则没有这种能力。

        A-50的“熊蜂”无线电技术系统需要10名操作人员,而美国的“望楼”则需要20多名操作人员。与其他的预警机一样,A-50机身上部装有一部直径10.5米、高2米的全方位旋转雷达天线罩,其安装位置比E-3A靠前,故前半球视界不如后者,但采用高平尾,后半球视界优于后者。在飞机头部有空中加油受油杆,头锥内装有气象雷达,头锥下后侧雷达罩内为地形测绘雷达。A-50取消了“伊尔-76”的机头领航员透明风挡。机翼上面有凸起的卫星通信天线罩,机身腹部前后两侧有电子对抗监视天线罩,尾部也有天线罩。

        

        A-50的实战表现

        

        从1985年正式装备部队到1990年以前,A-50一直担负常规执勤任务。偶尔参加苏联军队或苏军与其他华沙条约成员国举行的军事演习。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两架A-50被派往黑海上空巡逻,它们对从土耳其起飞参与攻击伊拉克的联军飞机进行监视,并将所有监视数据及情报传回俄罗斯。A-50还监视了北约在南斯拉夫的行动。

        

        A-50于1994年底才首次参加了真正的战争――车臣战争,当时有3架A-50被派往沿伏尔加河机场。1994年12月21日,俄罗斯防空部队在时隔三年之后重新控制了车臣的全部领空。A-50预警机与“苏-27”和“米格-31”截击机构成了严密的防空网,阻止了车臣分离主义者通过空中走廊与外国的联系。特别是在1996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A-50预警机截获了杜达耶夫与他人之间的手机通信,然后在全球定位系统的帮助下准确地测出了杜达耶夫所在位置的坐标。几分钟后,A-50预警机指挥俄罗斯空军“苏-25”攻击机在距目标40千米的地方发射了2枚导弹,将正在进行卫星通话的杜达耶夫炸死。

        

        A-50的改进计划

        

        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俄罗斯开始了对A-50预警机的改进工作。俄空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夫上将表示,A-50预警机是上世纪70年代初研制的,一部分机载设备已经老化,无法胜任现代战争更高更精的技术需求,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改进。

        A-50的改进型为A―50U。A-50U装备了新型雷达系统“熊蜂-M”,主要加强了情报处理、目标识别、无线电通信(包括卫星通信)及精确导航等功能,探测目标距离和跟踪目标数量均有所增加,提升了预警能力和抗干扰能力。A-50U具备俯视功能,可在杂波背景中探测到远距离飞行的轰炸机及巡航导弹等目标。它可对敌方的电子对抗武器进行确定与跟踪,原来存在的强烈噪音和超高频辐射问题也有所克服。它采用较低的垂直尾翼,提高了飞行稳定性;起飞重量达210吨,可携带更多的燃料,作战距离更远,巡逻时间从4小时增加到6小时。

        俄罗斯还与以色列联合为印度空军研制了A-50E。A-50E安装了新的“熊蜂-2”雷达系统,提高了发现和追踪目标的距离,还能够同时引导更多的歼击机。A-50E能够搜索650千米距离内的轰炸机、300千米距离内的歼击机等空中目标,以及250千米内坦克车队类的地面目标,同时跟踪目标的数量可达到300个。

    • 家园 巴西的预警机---样子很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智利的预警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