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宝钢这个企业是成功的,但代表的战略是错误的。 -- 乾道学派

共:💬157 🌺567 🌵5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所谓发展战略错误,即是路线错误。 -- 补充帖

    大规模出口低附加值产品,进口高附加值产品。

    • 家园 宝钢不论战术还是战略都是成功的

      建宝钢的主要原因,如你楼下所说:

      为缓解上海炼钢生产主要依靠从外地调入生铁的问题,计划在上钢一厂安排建设两座1200立方米高炉,但因空军反对在军用机场附近建设超过100米高的建筑,这一计划被迫调整,决定脱开老厂,寻找江边开阔地带建大高炉,一揽子解决上海缺铁,武钢、本钢、马钢调不出铁以及铁路运力紧张等问题。

      70,80 年代,中国没有高铁,也没有高速公路,连普通铁路都很少。而工业中心都集中在沿海。上海不但是轻工业中心,同样是重工业中心,还是水平最高的造船中心。这种情况下,在上海附近建造一个配套的炼钢中心是合理配置。

      全国一盘棋,不能光算小账。

    • 家园 宝钢遭170多名人大代表质询,最后因沉没成本巨大才避免下马。

      1980年9月4日,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北京、天津、上海等代表团的170多名人大代表,就宝钢工程建设问题向冶金部提出4次质询。

      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第一次对国务院组成成员的质询,人称“共和国质询第一案”。

      1980年11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省(市)长会议上,提出了宝钢工程是否停、缓建和下马的问题。

      不久,国务院正式通知上海:宝钢工程“一期停缓,二期不谈,两板(指热轧钢板和冷轧钢板)退货”。

      上海市委副书记、宝钢工程指挥部政委陈锦华以个人名义给国务院领导写信,说明宝钢工程的现状和建设的关键问题,力主宝钢工程继续建设。此时,引进设备36万吨,已到货16.8万吨;进口材料25万吨,已到12万吨;职工队伍除了施工人员6万人,生产骨干已调集1万余人。下马损失太大了!如果下马,设备材料到货照样要付款,贷款照样要付利息,几万职工照样要开支。“如果不下马,而叫缓建,即在国家给宝钢安排下马必不可少的开支金额内增加几千万元,让工程在缓中求活。这对于稳定队伍情绪,减少损失,对于今后的建设,以至于对国内外影响都是有利的。”陈锦华洋洋洒洒两千言,秉公直书,为宝钢工程带来一丝转机。

      1981年春节前夕,中央召开了一个小规模的宝钢问题讨论会。宝钢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马成德作了简要汇报:“如果继续建设,还需要国内投资25亿元(一期);而下马的话,除了损失100多亿外,至少也要花15亿。”

      宝钢能保住,最关键的就是已经投入100多亿,沉没成本巨大。

      通宝推:桥上,潜望镜,真离,
    • 家园 战略上也正确

      什么是战略。一句话,比对手要厉害。

      市场经济,一个细节上差点,那就只能卖的便宜。想要价格高,就不能差。

      战术上。一句话,把对手的产品买回来研究。比你差,你卖高价,不亏。比你好,你研究学习,不亏。

      就怕眼高手低。跟东林党一样,只骂人不做事。比清代都不如。清代都积极购买西方先进技术,只是严禁扩展到汉族。

      想想当年高铁,国产有中华之星,可以跑。但是引进后才知道差别有多大。重工业,你不买回来研究。压根不知道窍门在哪里。更可怕的是这种行业,不是你想买就可以买的,有窗口期。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通宝推:泉畔人家,jent,
      • 家园 如果宝钢是以出口为主,你说的还有道理。

        市场经济,一个细节上差点,那就只能卖的便宜。想要价格高,就不能差。

      • 家园 中华之星没那么差,而且降价谈判都有成效

        不可低估。

        • 家园 中华之星那时的技术水平真心不行

          中华之星这车早就不跑了,虽然当年经常出毛病但基本只有内部人知道,可配套的路还在,就是秦沈客运专线,啥水准买张从东北进关的票就能感知,同一辆车,哈大高铁开到300+都不晃,过沈阳转入秦沈的话速度降到200而且晃得厉害,容易晕车的人就能感觉出来,一旦过了山海关转入津秦高铁提速到300+而且又不晃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