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 之 平阳公主 -- 任爱杰

共:💬59 🌺7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 之 平阳公主

    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 之 平阳公主

    任爱杰 著 (作者保留版权)

    南北朝统一,但是乱世还没有结束,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统天下,历史上只有汉高祖刘邦胜过李渊。但是汉高祖击败项羽,当上皇帝后,全国仍然动荡不休。汉高祖直到死前不久还在亲自镇压叛乱。而唐朝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因为唐高祖李渊有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当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五代以前,不论何种女子,史书上多半会留下她们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那样由于前秦存在的时间极短,历史纪录未必完整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开纪录在史册中了。越是尊贵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谓的“女贼”往往在史书上被直呼其名。纪录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但无一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所以弄得后世写武侠小说的如黄易者只好给她胡乱起个名字叫李秀宁。

    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说起这位窦氏,倒也是一位奇女子。

    窦氏是京兆平陵(今陕西兴平)人,父亲窦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帅之一(窦毅官封上柱国。这个官名没有对应的现代官名。北周设八个柱国大将军统领全国官兵。勉强翻译可译为方面军司令。但是实际上这个官衔的荣誉性大于实际权力。所以和本朝开国时所封的元帅相仿。)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从小就很聪明,深受武帝喜爱,把她留在宫中当自己的女儿抚养。当时天下三分,北周是最弱小的一个。为了取得外援,武帝娶了一名突厥公主当皇后。但是武帝对这个政治婚姻很不满意,经常让突厥公主守空房。窦氏就经常劝说舅舅多忍耐,搞好和突厥的婚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胁,全力对付南方的陈和东面的北齐。

    不久,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皇位。窦氏恨恨地说:“我恨自己不是男子,无法为舅舅家扫除祸患。”吓得父亲赶紧捂住她的嘴:“不要胡说!这是灭门之罪!”不过窦毅由此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当然不能随便嫁人。于是到了女儿谈婚论嫁的年纪,就搞了个比武招亲的办法。当然,这个比武招亲可不是象武侠小说里那样摆个擂台让大家上去和窦氏对打。窦毅让人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意招亲的必须在百步外射两箭。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根据现在的正史记载,李渊是相当平庸的一个人。但是他别的好处没有,箭法倒是相当高超的。几十人来应试,只有李渊两箭都射中了。

    窦氏嫁给李渊后成了他的贤内助。李渊的脸上皱纹多,隋炀帝便戏称李渊“阿婆”李渊回到家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马上安慰他:“这是吉兆啊,你做的是唐国公,唐和堂谐音,阿婆是一家之主也就是堂主啊。”当时,天子的金銮宝殿也叫做明堂。窦氏指的是李渊将来要做皇帝,取代隋炀帝。

    由于长在宫廷,窦氏对宫廷政治颇多心得。李渊养了不少骏马,窦氏就劝他献给爱马的隋炀帝:“皇上喜欢鹰和马,您是知道的,现在应该把骏马献给皇上,不该自己留著,否则会招人诬陷。”李渊开始还舍不得他的骏马,后来真的被隋炀帝责问,才赶紧献了上去。窦氏在四十五岁时去世,李渊这才细细琢磨亡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经常给隋炀帝送骏马鹰犬,隋炀帝果然异常高兴,很快升李渊为将军。李渊流著泪对儿女说:“我如果早点听你们母亲的话,早就做上这种官了。”

    扯了这许多题外话,只是想说明李渊如此平庸的一个人,为何会有杰出的儿女。

    隋炀帝其实并不能算是个标准的亡国之君。其文才武略决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名君,至少不输于李世民。这两个人上台以前都不是太子,都有极好的名声,都立下了盖世无双的功劳,都是靠了血腥的政变才上了台。上台之后初期的文治武功都差不多。问题是,隋炀帝比李世民少了一些纳谏的虚心又多了一些好大喜功。这遂导致他不顾国力开凿大运河,又远征高丽。结果弄得天下大乱。自己也在江都掉了脑袋。

    在这乱纷纷的时局中,李渊的胜出机会起初并没有那么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如果他起兵造反,家眷立刻不保。但是皇位的诱惑力超过任何一种亲情,在周围包括李世民在内的众人的怂恿下,李渊于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5月起兵。

    由于家人都在长安作人质,李渊不敢明目张胆的称王称帝,对外他宣称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进军路线不是东南面的江都恰恰是西面的首都长安。这么干连李渊自己都说是“掩耳盗铃”。当然更瞒不过在长安留守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这位柴绍先生在唐朝的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14,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贺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不过大业13年时,柴绍可没有诗中的这股英雄气概。听到捉拿他的命令,他立刻撒腿就跑。跑之前还对老婆说:“你爸爸造反,我想去和他会合。我们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会有危险,你说怎么办?”他的意思是老婆是李家的人,怕带着目标太大,自己一个人逃跑胜算就大一点。平阳公主何等聪明,当然看的出这里面的潜台词。但是她的胆量比老公大多了,立刻说:“你尽管一个人走,我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到时候自有办法。”于是柴绍就心安理得独自逃走了。

    平阳公主说她是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不过是为了宽柴绍的心,但是她的确有自己的计划。柴绍离开后,平阳公主立刻动身回到??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产业变卖,招兵买马,公开与朝廷对抗。当时天下大乱,长安虽然还掌握在隋室手中,但周围的州县到处都是土匪。其中最大的一股的首领是西域来的胡商何潘仁,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这倒是和本朝太祖初上井冈山时收编王佐,袁文才颇为相似。本朝太祖熟知史实,不知道当时是否想起过这段历史。

    言归正传,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土匪,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趁机扩大战果,连续夺取了??县,武功,周至,始平等县。队伍也扩张到了7万多人。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手下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兵源来自原来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的发现平阳公主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见面,看到妻子如此风光,不知柴绍是否会脸红。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11月9日,攻克长安。

    平阳公主在关中行动的意义对建立李唐王朝来说是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前面说过,李渊是个很平庸的人。虽然很有野心,却是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人。起兵之后稍稍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曾经想打退堂鼓,退回太原老巢。幸亏李世民苦劝,才勉强前进。他在渡黄河以前一直在与隋将屈突通缠斗。后来采取李世民的计策,用少量兵力牵制屈突通,主力直攻关中。如果没有平阳公主在关中接应,这一招就成了孤军深入,是极为冒险的。要是进攻长安不利,则后路势必让屈突通切断,那时就真成了瓮中之鳖了。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为什么会这样,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的史籍一贯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惯带兵的女人。古籍都是历代一再删削过的。平阳公主的事迹大概就是这样湮没的。不过根据种种史籍中的蛛丝马迹,对这六年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一个大概来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继续领兵作战为大唐打江山。李渊虽然攻克了长安,但是他不过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攻克长安后,李渊立刻面对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李轨。从唐武德元年七月薛举派兵大败唐军于浅水原开始至二年二月擒李轨占河西五郡为止,李渊好不容易才安定了关中和西方。才喘了口气,刘武周就抄了李渊的后路,攻占了李渊的老巢山西。李渊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灭王世充。这一役唐军围城打援,把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一起干掉了。这几仗柴绍都有份参加。如果说平阳公主这时在长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为杰出的将领,她当然是要参加这些决定大唐命运的决战的。窦建德覆灭后,余部推刘黑闼为主,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徐圆朗、高开道亦举兵响应。他们北联突厥,不到半年尽复窦建德旧地。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与河北省交界,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井陉”是晋中和冀中地区之间最近捷的通道,秦末韩信灭赵就是走的这条路线。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井陉”进入山西。

    由于没有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前平阳公主不可能驻守在此,所以平阳公主最早也要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进驻娘子关。那么她之前都在做什么呢?当然是在打仗。在没有一天不打仗的情况下,李渊怎么可能让平阳公主这样一员良将闲置3年多后又突然启用呢?

    平阳公主最后死于何种原因,史书上没有说。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公元617年李渊起兵时他18岁,李建成大李世民10岁左右为28岁,李元吉比李世民小2岁左右为16岁。如果平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妹妹,她应该是至少16岁了。再小就不可能为老爹在关中抢地盘了。但是16岁又不太可能。因为除非她和李元吉是双胞胎,否则很少有人能够连续三年每年生一胎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她是李建成的妹妹,李世民的姐姐。李渊起兵时她的年龄应该是20到26岁之间。这样,到公元623年,她的年龄应该介于26至32岁之间,万一她是李世民的妹妹,那么去世时不过22岁而已。古人的寿命虽然不长。但以这样的年龄去世,对于身体强壮的武将来说,生病的可能性好像不大。结合她死时以军礼下葬,大胆推测一下,应该是战死或负了重伤回到长安后创发而死的。

    她战死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性是在与突厥作战时身亡。当时中国内乱,北方军阀包括李渊在内都和突厥结盟。利用突厥攻击自己的敌人。突厥也不把结盟当一回事,经常入侵。山西正是突厥经常侵犯的地区。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在实行消灭刘黑闼作战时身亡。622年11月,李渊派李建成统兵讨伐刘黑闼,开始双方互有胜负。直到12月25日才将其彻底击溃。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就在前线,当然会率部参战。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于此时,则其尸体运回长安差不多要半个月。由于是公主,下葬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半个月。则时间上也吻合。

    唐朝的女强人很多,公主女强人尤其多。平阳公主开风气之先,之后又有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但是论才能和功绩都比不上平阳公主。

    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来是柴绍的老婆

      那柴绍在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14,也应该有她的功劳.

    • 家园 花任老师,顺带问一下平阳公主的哥哥和弟弟的情况

      也就是隐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一直以来对隐太子的看法都是耳根软没能耐还喜欢泡老爹的妞的庸才,但最近看到一些说法,说其实李建成的性仁厚其实是非常中肯到位的评价:他没过多防范自己的弟弟;另外方面他本人的军功也是颇为可观,不比李世民差。

      任老师对隐太子的看法如何?花上盼复。

      • 家园 李建成的才能也不错

        李建成比李世民大很多。太子这个位子本来就是很稳固的。

        年龄有时是决定性因素。随便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开公司的朋友未发迹前生了一个大儿子,十二年后发迹了,又想要女儿。超生的结果是又养了个儿子。喜欢得不得了。我开玩笑说是否将来要“立贤不立长”?他正色对我说事业必定是要传给大儿子的。无他,大儿子大了十二岁,到时候无论是知识阅历还是办事能力都会是大儿子强。不传大儿子传谁?

        李渊对于建成也没有象隋文帝那样对杨勇那样有什么意见。所以建成一直都是被当作储君来培养的。

        问题是李世民的功劳太大。太原首义是他倡议的。在外征战又多是他。军队里的将领一多半是他培植的。而李渊心又很软。他可能知道这样不妥,却无法对李世民下手,不但没有改变,还设“天策上将”,等于变相鼓励李世民夺嫡。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李世民自己不想夺嫡,自然会有人怂恿他去夺嫡。而李建成也不得不采取自保行动。例如征刘黑闼。本来不用建成去。但他去了,一是以此剥夺李世民的军权,二是为了获得军功。而此战相当顺利。李世民打了半天扑灭不了的刘黑闼居然就给建成灭了。当然,有人也可以争辩这是李建成是摘桃派之类的。不过,要当摘桃派也不容易就是了。刘到最后的战力都很强。连平阳公主都有可能死在他手里。李建成能把他灭了,也就不错了。

        所以,李世民治国有方那是后来的事。但在当时看来,李建成也未必就比他差。在夺嫡问题上。李建成是处于守势,而李世民是咄咄逼人的。而最大的毛病还是出在李渊身上。如果李渊不是那么优柔寡断,而是战后立刻解除李世民的兵权,贬斥一批支持李世民的将领,从而将李世民架空,那么或许后来就不会有“玄武门”的人伦惨祸。大家还是可以相安无事的。

        篡位之后,李世民自然是要把建成说的很不堪的。不然他就没有合法性了。

        这些帝王之术,当然不可能在被李世民亲自过问的史书中写出来。实际上也不可能写在任何一本正史中,虽然正史中的这类例子层出不穷。

        • 家园 在一本小说中读过一段虚拟的对话,觉得有理

          是世民夺位成功后和魏征的对话。

          李问:自己功业高于太子,当为太子。

          魏答:世民军功确实无比,但是治国施政却不如太子,心地仁厚也不如太子,因此是乱世之才,非治世之主。

          李大受刺激,发誓要做明主。

          偶觉得这种评价是合理的:作为军事统帅,秦王比太子强得多,至少是表现机会要多很多,太子作为储君,不能轻动,所以才能如何很难判断。但是从历史记载的遗留来看,唐初太子处理政务,没有什么明显的纰漏(如果有,史书上一定会大加宣扬作为秦王夺位合理的证据的),唐初重建政务机构,恢复经济,以及为统一战争提供后勤支持,这些事情,太子都应该是参与的,而且没有什么可以批评的地方(史书上对太子的指责,基本上是查无实据的扯淡罢了),而且太子性格仁厚,倒是史家也承认的。

          所以,如果太子继位,可能也是不错的君主,但是也许不象太宗那样武功煊赫威加四海了。

          • 家园 在登基之前,李世民的性格似乎刚有余而柔不足

            当然,这个柔不足是相对他性格刚烈程度来说的。他的思维和手段更接近战场模式而不是宫廷政治模式。在宫廷政治的较量上,他一直处于下风(李建成的正统地位是很大的优势,但很明显李世民没有有效对抗的政治手段),直到他回到了战场模式,他才绝地反击成功。而李建成思维和手段一直是宫廷政治模式的,挤压和控制,从他的角度当然没问题,但是他低估了作为名将的对手孤注一掷的决心和能力。至于作为皇帝的李世民,一直认为他自我控制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要证明他不是杨广第二。

            • 家园 挺有意思的是

              李世民的诗写得那叫一个阴柔,或者说是脂粉气。这和当时写诗的风气也有关系。

              • 家园 也还是有阳刚的

                饮马长城窟行

                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杨广也作《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行

                杨广

                肃肃秋风起。 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 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 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 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 高枕於上京。

                北河秉武节。 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 原野穷超忽。

                摐金止行阵。 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骑动。 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 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 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候。 单於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 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 要荒事方举。

                饮至告言旋。 功归清庙前。

                两者的气势差不多。李世民的诗就这一首还算是不错的。其他的诗比杨广颇有不如。做了皇帝之后的诗更是有如戴了一个面具,读之味同嚼蜡。

        • 家园 纠正一点-刘黑闼是李世民亲自打灭的

          以下摘自look91的反王传之窦建德篇:

          ====================

            窦建德在虎牢关战败被俘后,余部逃回河北,准备拥立窦的后代,继续抵抗唐军。但大将齐善行认为,以窦的英明神武,尚且不敌李世民,以夏军目前的势力,再与李对抗已毫无意义,不如干脆投降。这种意见最后获得大多数将领的同意,于是窦军余部自动解散,愿降者降,愿去者去,夏国灭亡。此前被俘的唐将李神通,以及李世绩的父亲李盖,也于此时获得自由,重回唐朝。

            占领河北后,李渊派了秦武通、郑善果等人当接收大员,这些人的统治能力与窦建德不可同日而语,偏又喜欢去欺压窦的旧部。七月,窦在长安被杀的消息传来,窦的几员已经解甲归田的大将聚在一起商量,认为反正大家已经身经百战,早就该死,与其被唐迫害致死,不如拼却残生为窦报仇,于是决定重新起兵。众人占卜应以谁为首,占卜的结果是当拥立刘姓之人。这时刘黑达正隐居漳南老家,众人就找到刘要他一起造反。刘当时正在耕田,一听说为窦报仇,立即踊跃加入,杀了耕牛与大家饱餐一顿。

            当年刘与窦为友时,刘家贫又好酒好赌,窦不时接济他,可刘总是没几天就花光了,乡人都认为刘是个无赖,只有窦信任他,不改友情。后来刘历仕郝孝德、李密、王世充,均不受赏识,碌碌无为,他不是主动加入窦部,而是作为王世充的部下被窦俘虏,但窦建德仍然信任他,对他提拔重用。对刘黑达来说,窦建德不仅仅只是领导,还是朋友和兄长。如果要起兵为窦建德报仇,刘黑达的确没有理由不参加。

            八月,刘在漳南设坛祭奠窦建德,声明为窦报仇,窦的旧部纷纷来投,在虎牢关幸免于难的徐圆朗也率部响应,不愿看到唐朝顺利统一的突厥也暗中支持刘黑达。唐派出刚刚获得自由的李神通对付刘黑达,大概是想给李一个挽回面子的机会。九月,李神通与罗艺联军五万人与刘黑达在饶阳会战,刘以少胜多,大败唐军,罗艺的大将薛万均、薛万彻都被生擒,刘将二人羞辱一番后予以释放。罗艺是窦建德的老对手,即使窦本人也从未让罗艺有过如此大败。饶阳之战后,刘黑达声势大盛,河北各地的窦军旧部都争相杀掉唐的官吏起兵响应。这年十二月,刘黑达与李世绩在明州城外大战,李世绩全军覆没,单骑逃走,刘收复窦的旧都明州。年底,刘全部收复了窦的旧地,仅用了半年时间。武德五年正月,刘黑达称汉东王(刘曾被窦封为汉东公,以此为王号也是不忘旧主的意思),改元天造,定都明州,窦建德的文臣武将,悉复本位,所有政令法规,一如窦建德生前。

            唐终于发现事态严重,派出李世民前来镇压。二月,两军在明州附近的明水县大战,刘率主力将李世民的爱将罗士信围困在明水城内,李世民的作战方案是以明水城吸引住刘军主力,然后亲率唐军主力与明水守军内外夹击,消灭刘军。不料突然天降大雪,唐军主力无法按计划援救明水,李世民的军事计划破产。罗士信孤军奋战,坚持了八天后终于力尽战死,年仅二十岁。罗十四岁就与秦叔宝一同担任张须陀的副将,后来历仕李密、王世充,在李世民进攻洛阳时与秦叔宝、程咬金一同降唐,是隋末屈指可数的勇将,也是说唐故事中罗成的原形。罗的战死,对李世民是很大的打击。三月,因大雪而迟到的唐军主力终于到达明水,李世民又用当初对付窦建德的老办法,一方面坚守不战,一方面派人切断刘军的补给线。相持六十余日后,李世民估计刘军粮尽,于是终于出战。刘军渡过明水河进攻唐军阵地,双方在河边血战。李世民先已派人在明水河上游筑堤蓄水,大战之时,唐军突然决堤,河水冲下,刘军促不及防,因而大败,刘黑达仅带几百人投奔突厥去了。这次决战,刘军战士二万人皆决死战,最后或者战死,或者溺死,可谓战到最后一兵一卒。史评李世民百战而得天下,所遇诸敌中,勇武以刘黑达为最。

            李世民收复河北后,毕竟不能长期驻守,于是班师回朝,刘黑达趁机于当年七月在突厥、徐圆朗、高开道的支援下卷土重来,河北郡县居然又纷纷杀唐官吏响应刘黑达。十月,唐淮阳王李道玄率部三万与刘黑达在冀州大战,由于李的副将史万宝不发援兵,李被刘部包围,当场战死,时年十九岁。李道玄是唐争天下时战死的最高将领,也是李世民钟爱的小弟弟,他曾多次随李世民出征,在虎牢关之战时更与李世民并肩冲锋,其勇猛连李世民都高度评价。后来李世民与人谈起这个英年早誓的弟弟,每每为之流涕。歼灭李道玄的部队后,刘黑达又一次收复了窦建德的河北旧地。

            但是,这时唐朝的天下已基本形成,其强大已经不是河北一地所能抵抗的,虽然刘黑达接连战胜,但唐有无限的恢复能力,刘却没有。十一月,唐派出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讨伐刘黑达。十二月,两军战于河北昌乐县,刘部粮尽撤退,在渡永济渠时被唐军追上,刘军溃败,刘率部下数百人突围逃走,唐军紧追不放。

            武德六年正月,刘逃到饶阳县城时,身边只剩百人了。当时饶阳仍算刘的地盘,刘任命的饶州刺史诸葛德威出城请刘黑达入城休息,刘起初不同意,诸葛“涕泣固请”,刘这才入城。不料诸葛已经秘密降唐,刘一入城就被伏兵生擒,献于李建成。刘大骂诸葛“狗辈负我”,那又有什么用?当月,刘黑达在明州被处斩,窦建德余部被消灭。

            刘黑达在河北的起兵,其实已经不能算争天下,只是不愿屈服于唐而已。说严重些,刘很有些不识时务,如果是李世绩,一定不会再起兵为故主复仇。刘和拥立他的大将们都是窦建德的旧将,这些人最后全部壮烈战死,没有人投降,可是他们战死后,刘黑达也就丧失了基础,终于死在叛徒手上。隋末起兵争天下的,多不胜数,但没有一个象窦建德这样,在身死国灭后,仍然能有如此大的号召力,集合了旧部重新起兵,窦的号召力与刘黑达的勇武结合,产生的效果是出乎意料的,能够有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尾声,窦建德应该可以满意了。

          ====================

          刘黑闼的基本部队已经被李世民消灭掉了,建成元吉只是最后追亡逐北而已。

          • 家园 这个恐怕不能这样说吧

            刘黑闼给李世民“打灭”了之后还有力量卷土重来,还居然一呼百应,击败李道玄所部三万,并击杀李道玄。这恐怕不能说是被“追亡逐北”吧。而最后战败也主要是因为后勤问题再加上被出卖。否则也很难说不会东山再起。

            可见李世民并没有将其彻底打垮。李建成也不是去摘桃子。李建成能力稍差,弄得不好还有可能像李道玄那样被干掉。

            • 家园 但是太子打的最后一棒锤含金量就低了

              毕竟刘的精兵猛将已经被李二消灭的很多了,实力毕竟不如第一次起兵了。虽然不能说摘桃子,但含金量毕竟低了。太子毕竟是没机会表现,地位太尊贵,当然不能象李二那样去冲杀。能力倒确实不一定差。

              • 家园 能力也是练出来的,太子打仗的能力肯定不如李世民

                李世民经历过多少场面,李建成经历过多少?人的能力里经验是很重要的,就象再有天赋的人在中国踢球也踢不成世界级球星。

                不说别的,李世民渭水边单挑突厥联军的行为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智慧,没有经过生死大战磨砺的心智是作不出来的

              • 家园 而且李道玄之死和其副将不发援兵有直接关系

                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恶虎架不住群狼。

            • 家园 也有道理

              不过就算不数上小刘,唐朝底定天下的几场大战-王世充、窦建德、等等可没李建成什么事情。

              所以说李建成的业绩和李世民相差可能还是不可以道里计。

              一孔之见。

        • 家园 谢谢任老师回复

          唉,李二纵然算是中国历史上有数的明君之一,在皇位合法性上还真是……如果是建成坚持到最后登基的话,说不定就没有后来的武氏专权了吧(玩笑)

          玄武门之变前几天,史书上说太子对秦王下毒而未成,看来这也是烛影斧声的疑案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