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一家注李,千家注杜看官僚 -- 真离

共:💬158 🌺570 🌵2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止是记录,更是面临悲剧命运的崇高以及作者的共情

                能够说曹操的诗不是记录吗?

                三吏三别展现出来的强大的tension,那种悲剧与崇高,这是之前中国古典诗歌里基本上不存在的——《离骚》可能有一点,但屈原太自我了。

                如果仅仅只是抓壮丁,石壕吏也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妇女的承担(老翁不去可能有缘故,这里不管),再加上之几个儿子已经从军或战死,这里有一种承担民族命运的力量。

                三别就更加了。它们不是简单地记录,而是一种面临灾难命运,直面并且去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力量,杜甫借这几个人的形象讲出来了。这是以前所有诗歌所没有的。

                悲剧是有一种特殊的崇高感。李白狂则狂矣,有人给人一种没有道德的感觉。其他诗人,感怀抚事,都不错。但都达不到崇高。而杜诗读来,让人毛发直竖,面临民族灾难命运,人民(新婚女、无家可归者以及垂老别)都表现出一种承担。这确是其他古诗所匮乏的。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根本原因就是杜甫的共情能力与崇高道德观。道德感就不多说了,杜诗成圣,千百年人已经很多人表扬。“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王安石此语,可以佐证杜甫的道德崇高。

                但是共情能力,那种对底层人民的尊重,对那种多重情绪的层层表达,尤其是对艰难处境的感同身受,这在古诗中是无可匹敌的。

                本质上,所有诗歌都是自我表达的;但不能借这个理由,然后放纵自我,然后忽略他人,忽略底层的存在。恰恰相反,将自我融入他人尤其是融入底层,可以获得了超越所有诗歌的力量。

                《三吏三别》如此,《玛珠碧珠高地》也是如此。

                让大地上所有

                破碎无声的唇连起来,

                从深处与我交谈,度过这漫长的夜,

                犹如我跟你们锁在一起,

                告诉我一切,一环一环,

                一节一节,一步一步

                磨利你们藏起的刀子,

                刺进我的胸和我的手,

                像一条金光闪灿的河,

                像一条埋葬猛虎的河,

                然后让我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哭盲目的世代,哭千年万年。

                进我的血管,进我的口里来。

                用我的话和我的血发言。

                杜甫确实没有聂鲁达那么狠,那么直接,但在三吏三别,其内在的取向与聂鲁达也是一致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打动人的本质缘故。在这些极端的悲剧与崇高的力量面前,所有其他人的诗都很苍白。

                • 家园 简单的说,正是有了李杜,中文才了不起

                  这里抄袭一下妖猫转的台词“大唐正是有了李白,才真的了不起”。

                  中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语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究竟有怎样的气质。正是有了这些伟大的文学家,我们才有了答案。这个语言既浪漫,又写实。这个民族既骄傲,又深邃。 不光有李杜,苏轼呢?中国的莎翁关汉卿呢?假如,我是说假如一个穿越过去的人,把他们全都在童年时代肉体消灭了,我们的孩子小时候读什么呢? 我们再教育他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们怎么想?

                  其实我有时也在想:英国如果没有莎士比亚,英语会不会还是一个低拉丁语一等的方言;俄罗斯没有普希金,托尔斯泰,是不是上流社会还是得统统学法语。

                  不要以为只要口口声声说人民,你们写的东西就不是垃圾。 人民,用行动证明,对这些伟大的文学有多么的热爱。

                  通宝推:夜郎国主,达雅,匿名:1
                • 家园 共情主要不是作者的事

                  你写得很好。但是我偏要抬点杠。

                  我觉得吧,共情少部分是作者的事,大部分是读者的事。而读者能不能和作者共情,很大程度是两者社会地位和社会经历所决定的。

                  我们和杜甫共情,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和杜甫社会地位差不多,我们自己中年以后活成了杜甫的样子。我们不容易和曹操共情,那是因为我们远没有达到曹操的高度,去指挥千军万马。但是毛主席就很容易和曹操共情,所以他写“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至于李白,他的共情能力其实也不低。“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酒徒读到这里,都会共情。问题是,不喝酒的,共情程度就差一点了。所以,我们和李白共情少,其实主要是因为和他的生活相似度低。

                  最后,我承认,《三吏三别》的伟大不仅是真实记录,它也带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例如《新婚别》其实一直是中华民族女性送夫上战场的典型形象,甚至是全世界的典型形象。老杜在写这些的时候,显然带有平叛战争宣传员的自觉。但是,成就最高的《石壕吏》,恰恰是把这种宣传自觉隐藏得最深的。

                  通宝推:acton,
                  • 家园 第二段不对吧

                    老杜不是宣传员。“诗史”足矣,不宜再拔高。

                    你不要说反话。

                    • 家园 老杜的政治敏感性比你高多了

                      老杜在写《三吏三别》的时候,是既揭露战争的残酷,又坚决地站在平叛一边的。他在《新安吏》的最后,直接说官军的好话。而《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里面的人物,再苦再难,都是支持平叛战争的。

                      老杜的政治敏感性比你高多了。也比李白高多了。

                      • 家园 支持平叛是肯定的

                        就像抗日时期,进步的文化人的作品,底线是团结一致抗日,实际文字是反对腐朽政府的倒行逆施。不矛盾。“石壕吏”就是这样。

                  • 家园 被老兄抬杠是我的荣幸

                    您讲的这一点,其实是我认可的

                    一方面,老杜善共情;另一方面,确实因为阶级、道德取向等原因,我们确实更容易共情老杜。

                    我读书的时候很喜欢李白,不觉得杜甫怎么好。很明显,那种沉郁顿挫,没办法给人以爽利感,而这方面李白实在太强了。虽然隔了上千年,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没办法不喜欢李白。

                    后来工作了,在一个国企做了七年工,在倒闭与下岗的边缘时,细读杜甫,然后不可救药地崇拜老杜。

                    通宝推:达雅,
                  • 家园 应该说杜甫有了新的突破

                    把诗这种更偏重于表达个人感受的文学形式加入了更多的叙事,情节和历史背景。过去的诗歌往往像是一张照片,有广角全景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深入细节的”汗滴禾下土“。但是杜甫把诗变成了电影,让读者随着他的镜头去领略历史。

                    而且杜甫这个导演的镜头语言有着明显的倾向性, 比如“石壕吏”,关于吏,几乎一字未提;关于老翁,只是一个配角“老翁逾墙走”。镜头聚焦到柔弱的老妇身上,然后采用倒叙的手法,描述了一个家破人亡的故事。其中的“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既成了千古名句,也潜移默化的融入了中国人的灵魂,这就是我们面对苦难的态度。 而当真正的生离死别到来之时,镜头再次拉远,只是简单的一句“独与老翁别”。 不煽情,不拖泥带水。

                    杜甫没见过电影,但看起来他是一个好的导演。

                    通宝推:purplue,暂住商,闻弦歌,acton,夜郎国主,陈王奋起,达雅,唐家山,
                  • 家园 主要是应该和人民共情

                    然后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杜甫只是描述,说共情是不存在的的,当然,这种描述也可以说不容易。

                    也就这样了,说到这个,可能白居易做得更好。

                    相对而言,杜甫更在寒士和个人体会上,三吏三别只是他作品的个例。

                    就是在谈人民性的时候才被摘出来,历史以来,大家也不过过多涉及。

                    这才是真相啊。

                    你最后的说法对,平叛宣传员。所以,他只能旁观。

                    然而,在今天就不能过于歌颂这个了。

                    • 家园 让一个诗人提出解决方案?

                      杜甫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不错了

                      解决方案是大佬们的事

                      • 家园 错了!李白的志向就是提供解决方案

                        李白最引以为自豪的恰恰不是写诗,而是纵横之术。

                        他的师父是唐玄宗屡征不起的隐士赵蕤,赵蕤系统总结了历代纵横之术,写了一本集大成的《反经》,李白是赵蕤的传人,可以说是最后一个纵横家,可惜无用武之地。

                        • 家园 李白自我期许甚高

                          惜乎名不符实.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就是个笑话.

                          还是发挥长处写诗为妙.

                          • 家园 主要是那时有个说法,诗歌写得好,可以做大官,代表承认

                            实力。

                            人的实力都需要被认可,李白本身能力很强,在作诗方面,当然要对方的认可,他的评价实力也很高,认定自己的东西,也确实是好了一千年。

                            然而千家注杜,一家注李,肯定不正常,而李白的诗歌用了一千多年流传足以证明了他对自己的判断是对的。

                          • 家园 这个不好说,主要是没机会

                            写诗先出名了,所以没有出谋划策的机会了。

                        • 家园 幸好李白没去搞什么纵横之术

                          否则中华文化就此会少了一颗明珠,甚至是最璀璨的那一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