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王家卫的电视剧《繁花》 -- 江上渔人

共:💬108 🌺1027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八十年代日知识分子的黄金的时代吧?

                  文人诗人吃香得很,钱多事少女人任培。张贤亮苏童贾平凹莫言梁晓声王朔海子顾城之流。多处杂志报刊繁华,沙龙诗会性解放是潮流。

                  你说的那些

                  挂靠在体制内,却成了时代的弃儿,上不达庙堂,下不及田野,成了无人问津的一个群体。

                  这些按时代的定义,不是知识分子,是中共的鼓吹手。搞人性化解构化自由化的才是知识分子,写色情,写猎奇,写性解放,写伤痕,写民国,写黑猫白猫的,才是知识分子。

                  八十年代真群魔乱舞。

                  14花?凑得齐不?

                  • 家园 看仔细我写的啥

                    我写的是九十年代

                    • 家园 九十年代文科知识分子也不差

                      我上贴说了,“改开”了的知识分子才是“知识分子”,不改开的只不过是中共的喉舌,饿死了就饿死了,活该。

                      九十年代文科知识分子,骗文艺女青年是相对不那么好骗,只是相对。书还是能出,文章还是能写,杂志报刊电视电台评比抢钱都很顺手,关键要改变思想。不换思想就换人。

                      • 家园 这个你说了不算

                        你得回到那个时代从知识分子本人的视角出发。

                        那时候知识分子什么心态?八十年代理想主义终结,九二南巡刚过去,市场经济大潮开始,身边的人都忙着赚钱、下海,小老板夹着皮包拎着大哥大开着桑塔纳满街跑。知识分子会是什么想法?

                        自古知识分子的梦想就是安邦定国,得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的尊重。而今知识分子变成了知识工人,跟过往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李泽厚当年就总结过思想家淡出学问家进场,而今甚至不是学问家,是做题家进场,知识分子的光环一夜消散。

                        更让人不平的是商人的崛起。自古以来,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除了前秦时期商人一度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他时间都是被压在社会底层的,士农工商,现在最被瞧不起的商人成了社会的主角,知识分子的失落和不平衡可以说是史上最强烈的。

                        这也造成了知识分子的各种反应和求索,比如换职业、出国、下海等。还有一批知识分子不甘沉寂,拍案而起,向更深更复杂的社会问题发起冲刺,比如何新、汪晖、甘阳等。当然也有与市场结合并如鱼得水的,比如余秋雨等,但也遭到了来自同行铺天盖地的口水,可见知识分子心态的复杂。

                        所以知识分子九十年代的心态失落是客观的,你不能用有些人有适应能力来论证他心里很愉快,毕竟如果原来的位置就过的很舒服,谁会主动切换赛道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金瓶梅》的地位不低

                  不代表,现代《金瓶梅》仿品的地位也不低。

                  文学作品反映时代,它可以是时代的镜子,给后人提供历史见证。《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珍贵“文物”,是那个时代的浮世绘。

                  后世的《金瓶梅》仿品该如何定位?多媒体时代,记录社会风貌的方式方法远不止文学一种。文学也需要发展,这是文学家、小说家们的职责任务。

                  • 家园 文学当然要发展

                    但不意味着“仿品”就一定不是好作品。

                    比如《白鹿原》就是《百年孤独》的仿品,一样是文学史的佳作。

                    《长恨歌》跟《白鹿原》、《三体》一样,入选了“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也就是说它是被官方认可的。

          • 家园 两只脚离地,困在“小布尔乔亚”的世界里了

            如果我是无产者,那我就两条路,一条是好好工作,多学点技术,成为技术骨干,争取成为合伙人,第二条就是多看禁书,多走底层,等着大时代来临,成为新时代弄潮儿。

            如果我是资产阶级,那人生也简单,成为资本家中最大的那个。

            至于“小布尔乔亚”两不靠,既放不下身段去融入无产阶级,让他们自己创业当资本家,又没这胆。

            记得中间派评常公:民主无量,独裁无胆。。。

            通宝推:青青的蓝,真离,俺老孫,
      • 家园 一个王家卫一个李安

        都看不下去,他俩的所有电影加起来看过不到一个小时,其中有半个小时是那个做饭的。

        • 家园 恰恰说明

          新旧中华文化的泾渭分明。

          咱们受大陆这边的教育熏陶,耳濡目染,咱们都是“新中国人”了,对“旧中国人”那边的含封、含殖的东西吃不惯是正常的,吃得惯才不对。

          想想看,当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李安之流的前辈可能也是参与者,是赞成者、继承者、受益者。但是,KMT那边乃至几千万海外华裔对传统文化的检讨反省、除旧布新,止于此尔。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之后再没往前走一步了。我们这片大陆则不同,我们有历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有文革的全民教育启蒙。我们还努力建设发展无产阶级文化文艺,并且取得一些成果。

          新旧中国人虽同文同种,但头脑里的数据格式已迥然不同。我们是NTFS,能装64位系统。他们还是FAT,只能装32位系统。我想这是香港很难真正融入大陆的原因之一吧。未来宝岛回归,两千万个头脑如何格式化,这是个考验。

          李安、王家卫之类抱残守缺,不承认我们对传统文化去芜存菁的成果,更不愿意承认我们新中国人在文化上、在意识形态上领先他们这些旧中国人一个身位。也无所谓,吴宗宪说了:现在艺人就两种,一种有大陆市场,一种没有大陆市场。李安、王家卫之流也如此,要么专心面向海外华裔市场,要么海内海外兼收。想把产品拿到大陆市场来竞技,就得按我们的格式来,差一点都不行。

          这些也是最近看《卧虎藏龙》的感悟。李安用《卧虎藏龙》批判传统儒教的弊端,不思进取虚伪自私且对人性压制泯灭。他身为儒教徒,在美国生活多年,大胆揭批儒教丑陋,比起他的五四运动前辈们……也没啥进步。比起《让子弹飞》里的张麻子,更没法比。李安太儒了,只会哭诉,只会恨祖宗不争气。让他自己抄家伙干?他不会,他干不来。

          一辈子就这点出息吧。

          通宝推:青青的蓝,知其何休,凤城,
          • 家园 小家子气

            不管是现在港人的表现,还是上海人去年放开前的表现,都是一样的:我跟你们都不一样,不管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到现在的改革开放几十年后,我们都是高你们一等的。几十年宣传部门的国民党化,终于结出了现在这样果果,是好是坏,自己种的自己得,自己得了,谁愿意吃谁吃,但是现在是20224年,妄想把毒果子塞到别人嘴里,那就是想多了。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据说《繁花》的制作费

      上影集团花了23亿人民币。

      上海人如此大手笔,支持王家卫团队搞创作,创作一部反映上海改开历史风貌地位剧集,港人拍陆剧。

      这事该怎么说?该说,上海不惜重金、广纳人才,为沪所用?还是,上海本地原创文化的创作力量稀薄,本地和尚念不到经,念不出经,非得花大价钱请外来的和尚念经?

      还是,示范项目做给海外华人尤其是文化人看的?

      我不反对王家卫。我反对崇洋媚外,我反对封建士族那些破烂儿糟粕掺上点殖民地的洋腔洋调,改头换面,卷土重来;我反对文化不自信、软骨病。

      这部剧集用了许多上海籍演员,没有参演的上海籍演员,简直如同没有参演《哈利波特》的英国演员。没参演的上海籍演员里,有演出过程耳电影《无名》的王传君、江疏影。

      2016年12月23日,王家卫制作监制的电影《摆渡人》上映,观众口碑不佳。12月25日,王家卫在新浪微博发帖:“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一味求全,等于固步自封。在你眼中这只是一部电影,对我来讲是一个世界。所谓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进步。摆渡人,渡人渡己——我喜欢。圣诞快乐。”

      王导一番发言,引起许多明星应和,周星驰更晒出纸张,纸上亲书“我也喜欢”。一片吹捧之中,只有王传君发微博直言“我不喜欢”。

      我也不喜欢《摆渡人》,乱七八糟的糊弄观众,还逼着人们叫好,搞文化法西斯吗?

      从《摆渡人》舆情可以看出,王家卫内心的固执,冥顽不灵,跟李安如出一辙。他能真心赞同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文化、人民共和国文艺?

      两边较劲,不是坏事。我们作为观众,可以大饱眼福;当然,我们要擦亮眼睛,去芜存菁,不要被旧文化糟粕带偏了。

      通宝推:三笑,死扛着,天狼星,青青的蓝,住在乡下,empire2007,莫问前程,湘江北去,
    • 家园 看戏了,看戏了

      游本昌演的爷叔不能不提,很有教父的味道,嗯嗯,老法师。

      俊男美女美食,资本家大战十里洋场,好看好看,连着追了三天追到二十二集了。

      唯一的遗憾是将我外贸大楼的官员举得很高,一名科员可以成全数家小企业的生死,金科长与爷叔平起平坐甚至只给他5分钟,组织部又比科长、科员高了三层楼:)。看来90年代初,控盘能力那是相当强啊。怪不得指标、批文、条子含金量高啊,执行力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王家卫的画面不说了,《阿飞正传》,妥妥的小资产阶级颓废风、怀旧风,饿喜欢。

      配乐跟着画面走,90年代的港台金曲重温了一遍,郭富城、王杰。。。80年代的年轻人,90年代的弄潮儿,到现在30年过去了,活到现在的话6、70岁了,追忆当年,一个时代的挽歌,嗯嗯,繁华若梦,一代风流总归雨打风吹去。

      通宝推:翼德,
      • 家园 游本昌老师90岁了

        他见王家卫,直言:我是见过红头阿三的。

        这个角色选游本昌老师选得很好。他讲的上海话据说是老派上海话,跟现在的略有不同。有些上海话的说法、词语逐渐消失中,游本昌老师一开口就是正宗老派上海人,很难得。

        更难得的是游本昌老师身上有一股正气,一股仙气,没有油滑市侩感,没有老奸巨猾感,也没有高高在上感。

        外滩27号上海外贸总公司,据说是怡和洋行的大楼。50年代怡和撤到香港,洋房收归国有,代表了两个时代的中外贸易。王家卫这次对体制还算友好,没有太多渲染。外贸公司里的几个人都算正常,包括查案的组织部人员。

        我在抖音上看到,有上海老年观众评价《繁花》:讲过去白相宁的事体。啥是白相宁?就是不做事体光捞钞票的宁。

        一语中的。

        王家卫的局限性,咱们得劳动人民一眼就看出来了。

        通宝推:死扛着,天狼星,青青的蓝,心有戚戚,凤城,真离,
        • 家园 为你说的这句破例下

          这个:

          我在抖音上看到,有上海老年观众评价《繁花》:讲过去白相宁的事体。啥是白相宁?就是不做事体光捞钞票的宁

          我繁花看了四集就没看下去,不是不好看是很写实,我当年为摆脱那个环境和宿命才去了广东。你的这句话点明白为啥上海没有真正的本土大佬,未来恰恰是 做衣服的老范。上海人成也渠道,败了也是渠道。下面我略展。

          本来这个回复我昨天就在写,但是自己去年说过不想网络写系统的东西了。这也是我昨天写完就删掉的原因。但是,我今天听了一段书,顿时有通透。这里按下写完繁花再略展。

          其实上海和香港都有一样的宿命感这都起源自殖民背景的特殊崛起。一样有宿命感,大白话就是其兴也勃其衰也忽。加之上海香港都有浓厚的帮派历史背景,所以 先上海败落的香港是很能和90年代前的上海共情的。所以没这个背景,加上对上海特定时代的俚语的理解,要共情非常难。阿宝讲义气重场面脸面,因为这三者是他时代小人物的全部。同时他是宝总,是上海很多人的底层进入上层的传奇。(抖音很多中年人说喜欢繁花是可以一 窥他们那时候眼里的上层)诚如江湖在香港的没落,阿宝那一代是上海帮派最后余音。说到底,上海在实业和科技的滞后反应,可以说错过了加入世贸后的奔腾时代主线。一步错过本土崛起的连房地产大头都吃不到了。但是这也是好事,没有新上海人带来的时代新风 ,上海不可避免会和香港一样沉沦的。另外白相宁,或者说白相人还有一种解释,对应是有花不完的钱的小开。我和朋友解释这个时候用了一个例子,就是盛宣怀继承他多数家产的孩子叫盛恩颐,他的字还是慈禧赐的。他的传奇最出名的是一夜之间输给军阀之子卢小嘉一百多套房子的弄堂(80年代的书里记载是输掉一百多套弄堂)然后一辈子逍遥。其实网络传闻有一点是讹传,就是说他输掉大部分家产后(盛宣怀遗产是1300万两白银,光绪年在甲午战争前满清岁入是950万两)穷困潦倒而死。其实不说他在上海湖南路有一套小洋房,在苏州还有留园(张大千 兄弟租留园画虎的地方),他的两个儿子之一南下香港后还创办了亚视。说他潦倒也是对比富可敌国那会的潦倒,我们这些看客没必要共情。

          说到这里我为啥说我听一段书通透了,这书是语音版的 《一人之下》同人小说。我之前回复过谁 这个时代没有任何必要悲观。一人之下是融合中国历史结合现代文明试图打通过去和今天的尝试。比如漫画里的气体源流,是现实历史中真有其书的道门奇书。同样,漫画里对风后奇门的解读:对时间和空间的掌控,让我对古书里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内容 豁然开朗。我修的是心意诚,想说的不能骗自己,要写了也不能骗别人。

          曾经的上海和香港,不少人因为 光耍嘴皮子不干活在特殊历史时期躺在特殊的渠道上骤然富贵。所以他们特别信命,信人情事故,信底层抱团(帮会组织)的义气。最终都在时代的潮流中,在 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了。所以,对比小说原著的宿命感,繁花在最后成功的是范总是上海或者香港的曾经对今天的释怀或者和解。历史终究是干实业的人来推动。这就是我想说的。算是给你那句话话的注脚。

          对了最后补充昨天看的对王家卫技巧的评价,评论讲王家卫可能很早就掌握了今天短视频流行的核心————爆点前置。也就是作品内容的核心在一开始就展示了。也就是前四集讲明白宝总的崛起,到劫数难逃的全部。对于多数人,人情是债,不是自己双手努力的终究要还的。

          元宝推荐:住在乡下, 通宝推:GWA,东山之石,脊梁硬,川普,back,青青的蓝,金银鑫,绝望坡前,林三,方恨少,心有戚戚,eatmoon,凤城,秦波仁者,寒冷未必在冬天,
          • 家园 上海的实业真是给人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

            河里吵了N年的运十,亏掉裤子的麦道,国内打反诉官司连庭审都没办法进入就被驳回全部诉求而饮恨出局的中芯和张汝京,老掉牙的纺织业,被地雷阵砍掉的仪器仪表行业。。。哎,不知道说啥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