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波音的墓志铭 -- 北纬42度

共:💬171 🌺133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确实有个转型期,但这边每个领导都要转

                  这边的政府公务岗位一般是没有副职的,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从基层一级一级直到局长都是从技术和业务干起的。技术不行肯定不行,而后面能升多高就看管理水平了。但每级待遇相差不大,而付出相对更大,而越往上越接近不好伺候的选举政客,所以不是职务越高越好,而是每人根据自己情况和情怀找到自己的舒适区。而每级岗位也都是对社会公开招聘,不能领导直接提拔,所以基本上是人尽其用,而等级直接分工很明确,不能降级越俎代庖。

          • 家园 两级三类

            高级工程师原分为两级三类:高级工程师(副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正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正高)。

            高级工程师对应于教育类副教授,研究类副研究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对应于研究类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对应于教育类教授。

            • 家园 扯淡的对应

              高级工程师对应于教育类副教授,研究类副研究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对应于研究类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对应于教育类教授。

              中国传统上总是认为理论水平高,把工程师的级别定的低了,就有所谓的正高级工程师。毕竟解决问题要考工程师。

              问题是研究员和教授太多了,就说吓唬人的、敲门砖而已,而都不解决实际问题。

            • 家园 不知道国外的高工能否通过发表国内论文而申请研究员级高工?

              当年在国内时是搞空中交通规划建设的工程师,后来在国外求学并拿到交通工程研究类硕士,在国外市政府搞地面交通的规划和修缮管理,有职业工程师执照,高工职务,业务组组长,对空中交通和地面交通均有一些收获和心得,希望将来能够回到中国的母校或其他大学教书育人,把自己独特的空地两路交通的知识传授下去,就是不知道如何在海外申请国内的论文刊载和晋级评审?

              通宝推:亮子,
              • 家园 这个不同学校要求不一样

                一般对于申请职称,国内的高校都需要有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要求。教学方面需要近几年来(一般是近5年)教学课时量的要求,指导学生论文、实践、科研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拿过教学优秀奖等之类。科研方面主要是论文和课题。正高级要求一般是一项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科或国家社科,如果没有,可以是2项以上省部级项目等等)。论文一般要求C刊(南大核心)以上多少篇。国外的期刊也可以折算成C刊(或B刊、A刊等)。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强自主话语权的要求,一般不能完全是国外的期刊,还需要发表1、2篇国内期刊。另外,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也可以算作是B刊或以上等级。此外,不同的学校要求不一样。985学校一般是全校范围内PK,难度有点大。双非学校一般就是设定一些指标,达到治标一般问题不大。

                另外,也有一些特殊通道,例如破格申请。如果在国外顶级期刊发表一、两篇第一作者的文章,有的学校就可以破格为正高级。不过一般所有的学校要求你的论文单位为本单位,因而此前发表的论文可能不算的。可以自己到每个学校的人事处官方网站查看职称评审条件。

                通宝推:方平,
              • 家园 直接问你留在母校的师兄弟呗

                母校啥政策,要不要你这样的,他就是不清楚也会帮你问清楚的。

                但是国内高校政策变得快,而且水涨船高。

                • 家园 大学里早不认识谁了,我这一路走来历尽曲折变幻

                  我当年的本科专业是汽车与内燃机,属于热能工程系,老的专业叫内燃机,当时在向汽车工程转型,所以才吸引了我们很多高考分数较高的学生报名。而当时全国高校一般是没有交通工程专业的,有关的是要么是土木工程下的道桥专业,要么是汽车工程专业。后来我毕业后,系领导多数还是老派出身的内燃机专家,就不愿意再往汽车方向转了,而是又回头去抱着内燃机不放,并与环境系合并成环能学院,就离汽车和交通越来越远了,主要方向是优化内燃机设计,以及学习日本搞氢能源内燃机,以缓解环保压力,但现在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内燃机恐怕要成为昨日黄花了,我现在的车库里还存放着一件古老内燃机的核心部件-化油器的古董,算是留住最开始上大学时的记忆。

                  我进入空中交通领域是大学毕业后被中国民航招收,并送到民航大学学了将近一年的空中交通管制,毕业后先在基层搞了两三年的空中交通的指挥调度,后来参加工程建设,进入了空中交通的工程领域,再出国留学学的民用工程系下面的交通工程专业。

                  慕然回首,恍如昨日,如梦如幻。就是希望能把自己的所学所做和收获的知识带回给自己的祖国。

                  • 家园 回来搞发动机啊,现在基础这么好,你不搞发动机搞啥?

                    我觉得你应该提个说法啊。航发算个啥。都包进来,哈哈。

                    中国发动机集团总公司,整合全国所有的发动机研究、生产啊,建立一个大系统框架啊。

                    研究院、大学、工厂等等等等啊,国内发动机也算有一些成熟了,包括汽车,但是自主性还没有确立,我们东北的一汽始终没有规范这一点。

                    这样你有可能成为一个院士吧!!!!

                    内燃机进拖拉机厂啊!农机在未来也需要大发展啊,看抖音都是国外的大农机,嫉妒羡慕恨。

                    肯定有难度,也许还得不要脸,但是干啊,我在西西河支持你。

                    • 家园 我是大转行

                      大学学的是汽车与内燃机,而后来实际工作和出国读研究生然后再工作搞的都是交通工程,属于民用工程,也就是国内的土木工程,但当时中国各高校一般没有比较明确的交通工程和民用工程的院系设置。交通和汽车二者的区别用一句话描述就是以车轮为界,汽车工程负责车轮以上,而交通工程负责车轮以下。

                      • 家园 可还愿意基建,基建似乎还是很好,不愁没地方

                        可惜了发动机!!!心心念。

                        • 家园 我们当年学的是492发动机

                          是中国从老毛子那边移植的,老毛子又是从美国移植的,老掉牙了。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老毛子移植美国不一定老掉牙,总有创新,否则苏联

                            发动机不会那么好。

                            我个人觉得中国发动机达到苏联一半的水平就可以满足了。在这个基础上迭代,就很好很好了。

                            可惜,今天中国绝对没这个水平,苏联技术体系的一半。

                            • 家园 要厚养和善待技术人员

                              汽车发动机在全世界都是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综合了各行各业的技术,学习和掌握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而应用却十分狭窄。你说“在这个基础上迭代,就很好很好了”,这是外人的眼光,而对于多数设计人员来讲,却不是那么好的事情。因为内燃机已经发展了上百年,能完善的地方不多了,而在行业以外点燃的科技树可能严重冲击这里,而且扩散和替换很快。比如当年我们学的都是化油器,后来电喷一来就很快被淘汰了。现在电动车是大趋势,内燃机就有可能被逐步淘汰。

                              在很多全球共享的技术领域(汽车相对于盖房子),迭代不是用进废退形式的自身的线性发展,而是某点随机突发形式的优胜劣汰。如同过去的绝大多数古生物都会被淘汰一样,如果没有国家或大企业的厚养和扶持,多数吃发动机技术饭的人是很压抑的,或早或晚都跳船搞别的去了。

                              美国其实也是举国体制,只不过是大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所以大资本家的企业就跟国企一样了,甚至比国企还国企。而前苏联和毛时代的中国是举国体制,大力扶植技术力量,所以搞内燃机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的待遇都很不错。而改开后的某一段长期时间,对于搞国产发动机的技术人员是非常灰暗的。大家又都不是傻子,我们整个班级从毕业到就业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大家全都纷纷跳槽搞别的了。

                              通宝推:方平,
                              • 家园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内燃机可算到头了吗,感觉不像

                                再说,这事是资本主义的问题,资本家的问题啊,咱们国家当年还不算厚养啊?

                                现在我当然是没法说啊。

                                美国很显然这是长期积累的成果啊,毕竟早年通过各种方法已经获得了基础了,然后长时间积累迭代就万德福了。

                                我还是相信内燃机的可靠性电,电池还不行啊,两个行业进步才够啊。

                                我吧,始终对8、9十年代中苏骨干和中国高级出国转行、当普通技术人员(因为收入确实高出我国很多)感到很遗憾啊,可问题是这事也不是我能管的。

                                而且国内也有一批转行的,非常可惜,虽然他们呢转入了管理岗,似乎不错,大师恐怕灭那么乐观,这导致了我国迭代积累远远不够,我吉林一汽研究院就是如此。唉,一声长叹啊。

                                中国还是得尊重毛主席军事原则,依靠有技巧的人海战术,发挥大家的思路和优点积聚起来,集团公关,才有效率吧。

                                大拿体制,恐怕呵呵呵。其实现在就是恢复了学阀体制了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