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货币锚定国债,不是建金融防火墙,而是建金融抽水机 -- nobodyknowsI

共:💬212 🌺561 🌵15 新:
主题内有 1 候选回复 花/囧确定,群落成员优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货币锚定国债,不是建金融防火墙,而是建金融抽水机

    《货币锚定国债,不是建立金融防火墙,而是新建一套北冥神功体系来对抗吸星大法体系,只要内部收割得足够彻底,就不会被外部收割》

    --

    内外两台金融抽水机,内部这台更近,外部那台更远,只要内部收割得足够彻底,就不会被外部收割。

    旧有的统治全球各国经济金融的吸星大法体系:主要收割外部,连带收割内部。

    新兴的统治一个地区经济金融的北冥神功体系:更彻底地收割内部,外部能收割多少是多少。

    --

    “以北冥神功对抗吸星大法”是个大问题,但“有产者选择参照吸星大法体系,鼓捣出一套北冥神功体系,还觉得这么做棒棒哒”是更大的问题!!!

    --

    首先,感谢XX(知名不具)老哥分享他看到的这些。我发现大多数河友不论赞同还是反对,都没有看懂这些措施会通向什么样的未来。

    划重点。

    划重点1:【货币以国债为锚定物】

    划重点2:【芯片突破……未来二十年高速增长……信息化社会】【新能源车的GDP比重今年就此超过了房地产比重。这会进一步降低房地产化债问题 。】【围绕电网全面改造,对应大数据这块,AI大模型对电力的消耗】【大飞机从国产化到量产,对应的上下游产业链最终产业集群 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新增长点】【配套电力扩容,400公里高铁已经实验成功下一步是 450公里高铁实验】

    划重点2.2:【对应上面一个个产业集群,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会更均衡。新老基建的同步扩容,会保证新老经济循环都能进入高速发展的下一个二十年。】【对应 上面的 产业集群打造 ,配套的软硬件措施。尤其金融政策的核心调整】

    划重点3:房地产【房地产还是最好的投资品种……哪怕房价腰斩,房子还是最后能保证多数人资产积累的最好的品种】【这一轮下跌不意外,毕竟(杠杆加得太高了)到 2018年我们按照当时人均收入的杠杆已经加到了2050年】【如果未来二十年,我们能维持5%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那么这个杠杆被消化最多在 2030年】

    --

    这是我最担心的一种结果,社会底层的绝望和社会上层的满怀希望。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未来预期,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关键一:有产者。

    对于有产者,债务经济攒出来的诸多新产业集群(芯片产业、新能源产业、AI产业、大飞机产业、高铁产业)是一场饕餮盛宴,只有在金融层面有影响力的资本才有资格。金融赌场的准入资格很高,小资本、现今持有者都是没有资格的吃肉的,他们只能想方设法去喝汤。

    其他持有现金的小资本,只能通过金融市场分享部分收益,而其中最稳定的途径就是作为货币锚定物的国债,只要未来确定会经济增长,那么国债收益一定是稳定的。因而,对于持有现金但没有投资能力又厌恶风险的居民,开始大批持有国债。这会导致我们重复美国曾经重复过的一个现象,国债就是公民权,国债越多越是高级公民,没有国债的只是居民。

    固定资产持有者的收益会降低,资产和收益双腰斩的那种,但房地产也并不会被彻底刺破泡沫(估值跌倒原来的三分之一及以下算是刺破泡沫)。因而,杠杆加得特别高的房地产投资者会资金链断裂,被吞噬一空;绝大多数刚需购房者,需要努力工作来还债。

    关键二:两大支柱。

    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成为彻底建成的虚拟经济的两大支柱;虚拟经济通过金融业锚定高新技术产业,吸收小资本和现金持有者的现今,付出分红;虚拟经济通过房地产业锚定了固定资产,以所有刚需的形式(居住、零售、消费、服务、医疗、教育、养老)平等地收割每一个人,将实体经济发出的工资重新收回到口袋里,大头归有产者,小头归小资本和现金持有者。

    货币锚定了国债之后,就算是彻底建成了虚拟经济,脱离了前一个“债务经济+脱实向虚”的中间阶段。金融资本彻底控制工商资本,虚拟经济彻底控制实体经济,因而,即使没有遍布全球的舰队和军事基地,金融资本也可以彻底控制一个工业国,进而彻底控制所在地区的一切海权和陆权。

    彻底建成的虚拟经济,彻底控制了一个工业国,进而获得了地区金融霸权,最终彻底控制一个地区的海权和陆权。这样,就从一个国家,裹挟了一个地区的所有国家,升格为地区经济体。在这样的地区经济体中,只有现金是内循环的,货币和金融是外循环,虚拟经济是外循环,实体经济的生产和销售是外循环。当然,这样的外循环只是在对应工业国的外部,依然在相应地区的内部,所以达不到美国这种以全球经济循环作为自己的外循环的地步。

    关键三:两种基建。

    所有的配套设施,新基建类似美国西海岸,老基建类似美国东海岸,不能说很像,只能说一摸一样。

    --

    我上面写的三个关键都是好消息,坏消息只有两个问题,问题一“那么代价呢?”,问题二“那么我们怎么办?”。

    回答这两个问题只需要一句话:

    与保实体比起来,彻底建成虚拟经济之后,经济会增长,但工作职位反而会减少。

    与保实体比起来,彻底建成虚拟经济之后,经济会增长,但工作职位反而会减少。

    与保实体比起来,彻底建成虚拟经济之后,经济会增长,但工作职位反而会减少。

    重要的事说三遍。

    经济上:建成虚拟经济>保实体。

    工作职位上:建成虚拟经济<<保实体。

    在保实体的前提下,即使经济再差,工作职位也是更多的,能够让更多人吃上饭。

    建成虚拟经济之后,有点是高工资的工作职位占比会更多,缺点是工作职位会更少,会有更多人吃不上饭。

    在经济条件好、失业率低的情况,脱实向虚可以让更多人过得更好,代价是少部分人吃不上饭,但只要经济条件好,问题就不会严重。

    在经济条件差、失业率高的情况下,脱实向虚,不仅会导致更多人吃不上饭,而且会导致更悬殊的贫富分化,旱的旱死,涝的旱死。越是经济差,越是不患寡而患不公,我实在看不懂他们为何这么做,他们真的有自信赎买中层、压制底层???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虚拟经济欺骗那些不熟悉的人的唯一招数,就是利用了实体经济所具有的“实体经济增长+工作职位”同时出现这一特性。

    要解决就业问题,虚拟经济只能祭出“虚拟经济+城市摆摊”的妙招,问题这个妙招解决不了普通人收入越来越少的问题。有工作的人少,摆摊的多,那么工作的工资会被压低,摆摊的收益更会被压低。

    在虚拟经济阶段,有工作的人中高工资的占比会更高,但工作职位的总数会远远低于实体经济阶段。对大多数人来说,活着就成了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但大多数人的地狱是剩下那些人的天堂。

    以上所有事情都是美国的做过一次,然后我们拷贝过来的“已经做了”和“正在做”的事情,不能说很像,只能说一摸一样,除了“地区循环”取代了“全球的大循环”。了解名词、知识、要点、逻辑,只需要读一下安生的《纸牌大厦》,连其前传《卢瑟经济学》都不需要读。

    我当年读这些是看看美国这套经济逻辑到底会导致什么问题,现代金融有哪些坑。我万万是想不到,有人敢完全照抄,所以我看不懂近年来的三件事情:第一、2016~2017年的脱实向虚;第二、2022年末顺水推舟的静默开放;2017年末草案、2018年末最终版、2024年开始的吾三连,到底是在做一件什么事情。

    --

    --

    现在我懂了。他们想做的事,对我来说只是隔了个窗户纸,浪费我这么多时间的不是什么知见障,而是:

    我万万是想不到他们敢这样做;

    我万万是想不到他们敢这样做;

    我万万是想不到他们敢这样做。

    即使是西西河也是有极限的,即使是大浪淘沙也是有极限的,所以我只多说几句胡言乱语。

    (1)2016~2017年的时候我没有及时去跟踪各种信息和思潮,但2022年末那一次我全程跟踪了各种信息,看了当时很多热门回答的近乎所有回复,对于当初一些触及本质的问题,我会把回答按时间排序,把一两千甚至几千个回答从头看到尾看了一边,特别是那些能够反映答主所思所想的回答。

    空泛的回答当然没有意义,反应作者所思所想的回答综合就起来、按阶层调整一下权重,就是整个社会思潮。然后我就开始闭嘴了,只参与疫情相关的问题。我在4月底第一次说疫情之外的题外话,回答存活了30多个小时就被限流;被限流之后,把题外话增加一些背景扩写成一篇文章,然后我知乎账户就没有任何通知地被永久禁言了。

    跟那些自媒体人比起来,我只算一个兴趣使然的答主(被永久禁言之后我删了一些回复,239个回答,只有【4,276 次赞同, 11,375 次喜欢,2,431 次收藏】)。跟我的一代机比起来,我的二代机是删号重新注册之后,秉承了“多回答、少参与评论”的原则,所以跟一代机比起来,我的二代机就很少被处理,回答顶多是被限流、屏蔽和彻底隐藏。

    一句话,我的二代机没被禁言过(或者三年多长达37个月时间里仅仅被禁言过一次),一被禁言就被永久禁言,而且是【您的账号由于法律法规禁止或可能引起争议,已经被永久禁言】。

    (2)我最初看不懂他们的做法,我就去统计局(随便用邮箱注册个账号就可以)扒经济数据,汇总了一下就能看出来很多东西,我当时花了很多统计图表,包括近些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占比的曲线。

    当我在知乎回答经济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我其实是在讲我从经济问题中发现的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当我在知乎装作键政魔怔人的时候,我其实是在讲述我从经济中发现的一些更深层次的规律。

    经济之上的准确称呼应该是“秩序”,包括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怎么样重构所有机构、让社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形态。秩序是唯一的,不同的秩序一定会分个你死我活,即便暂时缝合,最终也只会彻底倒向一方。

    来河里之后,当我参与建国初的讨论的时候,我其实是在讨论组织术。全新的组织术才能构建全新的秩序,只有拥有了力量,然后另起炉灶以权限的组织术,重构所有机构,才能得到全新的秩序。

    当时我没有看清楚现在的形式,我一直以为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时间,不会在我们这代出现变故,所以,我一直在准备一篇关于组织术的主题帖,我也准备得差不多了,但现在看来已经没有必要了。

    (3)西欧的2.5层结构和郡县制的三层结构。

    整个西欧的上限就是2.5层;只有伊朗、俄国和我们,才在2.5层结构和3层结构之间反复横跳。

    郡县制整个社会分为泾渭分明的三层,顶层、中层、底层,然后顶层和底层联合起限制中层。

    郡县制的三层结构有一个前提条件是,足够广大、足够多人口、联系足够紧密的核心区,作为承载郡县制的底座。所以,西欧只有拿破仑和欧盟摸到了这个门槛,拿破仑那次夭折了,欧盟现在也被拆得差不多了。

    过于狭小的孤立地区,社会结构的上限就是2.5层,往往只有2层结构,比如台湾省独立作为一个地区的时候。简单来说就是,粪坑无法产生郡县制。

    在某种情况下,郡县制的三层结构会矮化成2.5层结构,也就是顶层缺位,一部分中层补位并且伪装成顶层。此时,其他中层因为争权夺利会分裂成三个子层,看似是五层结构,其实是2.5层结构,上面四层结构都是子层。

    https://www.cchere.net/article/4984230

    郡县制本来就是针对 @初心 说的中间商的。三层结构,顶层、中层、底层,顶层和底层联合起来针对的中层,就是中间商。

    郡县制会出现的唯一问题,就是中间商变成了顶层。王莽那种就是步子太大扯到了蛋;慢慢来的话,就是曹操-曹丕-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是由两伙人完成的,前面还有个为王前驱的董卓,这样就显得特别隐蔽了,但结果是一样的,郡县制不存。事实上,王莽前面也有很多代儒家官吏打下的底子,真要算,要从汉宣帝的不肖子汉元帝开始计算,前面元成哀平四帝,儒家都很慢,只有王莽太急了。

    (4)别墅区拥有秩序;富人区支付得起警力,拥有法律;贫民窟是混乱之地,有法律没执行;乡下农村是法外之地,连法律都没有。

    上面那个帖子里@初心 说的通信条件,只有对三层结构起作用,对2.5层结构和2层结构,不仅没用而且是反作用。

    只有三层结构的前提下,通信条件才能方便顶层和底层联系,但像2.5层结构这种,没有顶层只有上层,上层只喜欢和中层勾兑到一起。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条件越好,他们对于底层的压制能力越强。

    你可知道,农管出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配备对讲机,所以,农村跟过去比起来只会更加恶劣了。

    (5)整个社会共分成四五个档次,城市内四个档次+乡下农村一个档次。

    第零档持有:新产业集群资产+现金+固定资产。

    第一档持有:国债+固定资产+现金+外币+(护照+签证+绿卡)+外国固定资产+外国国债。

    第二档持有:国债+现今+工作+护照+外国工作签证。

    第三档持有:固定资产+银行债务+时有时无的现金+不稳定工作。

    第四档持有:老家的田地+老家的宅基地+不稳定的租房+不稳定的外出打工。

    其中,第零档和第一档本质上是同一个档次,因为真正的第零档次缺位了,所以一部分第一档次的人部位占据了第零档次的的位置。掌权的是前者,在野的是后者,前者和后者本质是利益之争,后者之中容易出现买办,并不代表后者的整个阶层都是买办,因为第零档次也同样容易出现买办,而且一旦出现产生的破坏性要大很多。

    第零档次会发动第三档次,把第一档次甚至第二档次都污名化,这就是城市内的所有吵闹。

    但城市内的所有喧嚣都与我们第四档次无关,哪怕是那些暂居在城市内的第四档次。

    --

    脱实向虚的进程太快了,以后就是整个地区各个国家所有有产者的祖国了,跟汉族和各族都没有关系了,跟我这种底层更是没有一丝一毫关系。

    未来就是一层又一层台阶,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层台阶有多远有多长,所以未来总是不期而至;你永远不知道是在上坡还是下坡,所以未来总是好坏难料。

    再见了各位,形势差到没有多说的必要了,我要退回到观察者的位置上,然后去忙我自己的事情。祝好。

    通宝推:拉拉的拉拉,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到 2018年我们按照当时人均收入的杠杆已经加到了2050年

      这个说法怎么来的?能提供个出处或者具体的计算方法么?

    • 家园 沉住气,静待花开。

      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同样越是低谷越是难过越是阶级压迫,就拿外卖员来说(我反而觉得是运输工程师天天那么多工程师都在奋斗各行各业)说明正在开启成功之路犹如概率学恰恰选中了你,同样也是选择了整个CHINA,在此之前一定要保证身体健康(有房无房有产无产的无所谓)沉住气等待盛开,就像骑自行车简单的辩证关系上坡总是费力的,越是爽了越是安逸了反而说明正在下坡,越是混乱越是大有可为,这是社会系统对个人觉醒的呼唤,不以意志为转移的精髓那就是力所能及,同样每个人的命运不如意或者每个阶层的矛盾都是辩证法的一次又一次的校验,任何的不如意是事物的反面是事物的规律,正过来看反面也会走向反面,没有什么可怕的(到也不是怕而是对逝去消亡的一种怜悯),房价亦如是,天下治亦如是,斗争和自己斗,即使躺平也是斗争的一部分,哪有人会躺一辈子的,上点年纪想躺都难受,反正我是底层挺乐观,这些话也是写在河里勉励我自己多年后来校验。

      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旧事物正在消亡,新事物崛起中,举例说明邮票中的猴票贬值到3000一张还是一个年轻人买给老头的生日礼物和另一个年轻人玩数字藏品十几到百万,本质也能说明虚实问题,实际上的实物有时候玩的更是虚,虚的事物有时候反而有实,要穿插起来看,本质还是规避风险策略,属于老右们的一惯套路,老左呢就风浪越大鱼越大扯几把蛋呢梭哈,一对比又是新一天的焦虑有焦虑就有利益,这就是互联网直播的核心本质啊,信息世代对穷人也是一种机会,关键就是你有什么信息可以交换的了,比如在西西河学习本质也是一种优质人选择,写这些呢就是想激发一下每个人的灵感,朋友你看到这些字你生活里悟到的都是你的,相信自己吧。

    • 家园 郡县制与代议制,中西方对中间商的态度

      河友提到的2.5层与3层的说法有新意。我也来讨论讨论。

      中方其秦以来一直实行郡县制,但正如你所说郡县制大部分时间是3层,但结构失效时就变成了2.5层,而西方除了少部分时间,大多数时间是2.5层。

      如何理解2.5层。我觉得最好解释的话就是宋朝的“与士共治天下”。人类社会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简化为3层结构。统治阶级,剥削阶级和劳动阶级。2.5层就是统治阶级与剥削阶级共治。但中国发明了郡县制,较长时间内能维持3层结构,统治阶级的意志相对而言比较独立。

      为什么中国会演化成三层结构的郡县制。我认为和税收关系紧张有关。秦皇汉武都搞郡县核心问题就是要征税。征税多则国力强,可以对外可以争霸天下,对内搞千秋大工程。在剥削社会演化较长时间后,底层的劳动人民实际财富非常少,非常接近最低生活线上。这时要扩大征税做大事,就不能再向底层劳动人民压榨,非但不能还要支付酬劳来调动底层劳动人民去做大事。为此必须把征税的目标指向中间商。所谓商鞅变法,就是为了秦统一六国而进行了一次去中间商运动。而政治结构因为对中间商的压制而演化成了三层郡县制。郡县制的核心就是“弱民”,在中间商提供基本社会功能后越弱越好。这有点像数学中“当且仅当”。在秦朝用职业官僚取代了诸侯,隋朝用科举寒门士绅取代了门阀世家。这都是一种三层郡县制的表现。核心就是压制中间商。企图建立一种有上层统治者与底层劳动人民直接联通的上下直通统治。

      作为对照,西方几乎没有建立过3层统治结构,一直采用2.5层统治结构。中国的2.5层是与士共治天下,而西方则是与资本家共治天下。

      3层与2.5层到底哪个好。从中国历史看是3层好。3层的时代中央税收充足可以压制中间层进行施政。例如秦皇汉武时期。唐朝早期,明朝土木堡之变前,满清太平天国前。这些时期大多国力强盛,对外扩张。反之退回2.5层后,中间商会抗税,国政难以施行,最终国家败亡改朝换代。

      3层结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核心权力与中间商区隔。汉朝核心圈不是皇室就是外戚宦官,真正的权力不给官僚的。官僚不过是高级打工人。明朝土木堡之变前,是皇室与勋贵构成核心统治圈,满清则是八旗贵族构成统治圈。明清两朝退化为2.5层也都有标准性事件,都是在军事上的败亡导致统治圈难为维持统治。

      3层结构在现代,比较明显的是伊朗和俄国。伊朗的统治核心是教士团,俄国的统治核心是军特强力部门,希拉维克集团。这两个集团的上层核心职位不予资产阶级共享。完全是两个圈子。

      进一步分析西方的2.5层优劣。2.5层最大的问题是利益难以统一,但统一后能量不容小觑。如果资本家们统一思想一致对外扩展,那么各司其职能量也不可小觑。但是世界上明事理的人终究是少数。例如香港首富李嘉诚,明明整个香港财富都在6大家族手里,但他们不承担治理责任。对外宣传自己只是商人不懂政治。这种权力与责任的脱离是一种腐化。而2.5层的腐化比3层容易太多了。中间商去责任化是一种可怕的财政癌症,政治癌症。只知道索取,不承担社会治理。最终社会败亡。

      3层的统治集团人少远少于中间商。通过教育让统治集团内多数人明事理,能把责任抗在肩上比统一2.5层中间商思想容易得多。伊朗和俄国都可以甩开中间商,把治国的担子挑起来,这就是优势。

      西方的2.5层结构由来已久,更重要的是,美国建国之初的政治家就通过论证代议制把2.5层神圣化。只要欧美执行代议制就必然出现2.5层结构,资本的意志成为社会的意志,即使资本会让社会败亡也必然执行。

      可以这么说要否定2.5层就必须否定代议制。当然并不是说不要民主了。伊朗和俄国也是有民主的。特别是伊朗的教士团选举是非常特殊的民主制度。

      重要的来了,图穷匕见了。否定代议制本质是反思我们中国的体制。

      我们最近的几年的乱象在政治结构上就是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3层郡县制。事实上,自建国以来,中国一直没有实行过3层郡县制。前30年共产主义信仰强烈,相当于信仰马列的教团共治天下。但78年后共产主义信仰退潮。这种没有区隔的民主制就成为了另一种代议制。只要执行代议制就必须向手中握有票的中间商妥协。这几年的防疫突然开放,拯救金融房地,人民币转锚国债而非生产力都是因为代议制下把中央的政策扭曲,导致乱政。这点葡萄也透露了,贯彻中央意志的票子不够了。现在中国财政困难,征税又一次摆到中国的执政者面前。要不要像秦皇汉武一般重建新时代的3层郡县制来压制中间商实现财政改革?这对中央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进一步讨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作为底层的劳动人民还是成为决定性的力量。我说过我的史观,秦到清都是农业资本主义时代,近代到现在是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现代以后是科创资本主义时代。三个时代核心不同在于科技占经济的比例。科技比例越来越高。由于科技占比高,以唯物史观出发,只要发展生产力就不得不在全民普及高质量的教育。当人民拥有了的大量知识,那么人民的力量将成为最重要的政治力量。这就代表我们必须摸索创建一种不同于美国代议制的共和体制。一种上层统治者直接联系下层劳动人民的新共和制。美式代议制表明上顺着下层人民意志,实际上代表中间商资本家的意志。而新共和制就需要上下层直连统治,压制中间的官僚与资本家的统治。从新共和制来看,现在中国的选举制度完全死错误的。

      现在摸索的先驱只有两个伊朗和俄国。他俩对于我国的启发就是统治集团的构成。统治集团尽可能与地方官僚与资本家区隔。最好是纯正的意识形态教团,(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军工集团构成,如果考虑到新质生产力的话,可能还要加上科技集团。即意识形态集团,军工集团和科技集团三者构建统治集团。统治集团不予地方官僚资产阶级构建,没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治。统治集团应该采用供给制。在集团内进行教育其成员利益与国家政权存续挂钩。国亡则家破。不能像犹太人那样有家无国。

      次之要摸索底层劳动人民上升通道,如何跨过中间商一步进入统治集团。相对而言,科技人员,和军工人员相对简单,凭借长期的工作成果换取人民认可的功勋进入统治集团。那么我们得摸索定制社会功勋制。

      再次就是上层统治者如何与下层劳动人民沟通,特别是跨过中间商沟通。技术上需要依赖现代计算机和通信科技。这制度可以算作一种新型民主制度,不过还需要摸索。

      最后要建立动员底层劳动人民的机制,一旦中间商反抗,就必须动员底层人民起来镇压中间商。目前我不看好税改的情况。在今年舆论上引导财政专家卢麒元教授的一些论述。但是反对者众多。卢麒元其实是一种改良派,没有动员人民的财政改良。现在反对者如此之多,恐怕改革困难。 也许要认真考虑,自上而下动员人民的局部革命的财政改革方案。

      • 家园 郡县制的两高峰:唐玄宗的内外相制度、满清的双轨制

        完全正确。

        (1)压制中间商

        三层结构有且只有一个目的:"压制中间商"。 以中国的体量只要做到这点,对于周边就是平推。

        如果连华北平原都无法统一,如果连部民制的游牧民族、连商朝化的半农耕半渔猎民族都打不过,那么很显然不是三层结构。

        五帝锤爆晋宋;

        夏商爆锤晚明——脸都不要了。

        就这么说吧,某些朝代能够被停留在五帝时代的少数民族暴打,被刚刚夏商化的少数民族暴打——你就知道他们开了多大的历史倒车。

        (2)最典型的中间商

        现在大多数人的最大问题是对“官僚地主阶层”没有足够的认识。从古代的“察举制”、“科举制”到今天纷纷考编的“小镇做题家”都是最最典型的官僚地主阶层,郡县制的唯一目的就是压制这个阶层。

        从“察举制”到“科举制”到公务员考试,这些人一步登天的终南捷径是在变小了,但这些人的总体规模是不断变大的。前者,从皇权角度是件好事,唐朝之后就再也没有科举制大臣能够挑战皇权;后者,从底层角度、从中央政府角度是件坏事,因为当官吏从世家门阀扩大到中小地主之后,这些中小地主通过官僚地主阶层联合起来,彻底隔绝了县城和底层。

        中国秦汉~隋唐的历史,是郡县制和分封制此消彼长的历史,最终,中小地主取代了世家门阀的生态位,世家门阀在中央再也无法挑战皇权、挑战中央政府,郡县制彻底确立。武则天几次平叛就是最重要的标志,控制中央政府就是控制皇权,就是控制国家。

        中国隋唐~明清的历史,是郡县制在底层彻底被中小地主蛀空的历史,失去了基层控制权之后,郡县制徒有其形。所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半期,中国真正的社会制度是”中央-县城“是郡县制的形体,”县城之下的乡村“是分封制的死魂灵。

        (3)中国隋唐~明清的郡县制虽然是上层郡县制、底层分封制的奇葩,但依然由两个值得仔细讨论的制度,唐玄宗的内外相制度、满清的双轨制。

        (3.1)唐玄宗的内外相制度是首相主政+辅相监察的双轨宰相制度。

        参考资料: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126045/answer/2917138920

        首相是外相,看似重要其实选谁都无关紧要;辅相是唐玄宗身边的勋贵知识分子,这些才算关键。外相主政,内相监察。唐朝时期,伴随着府兵制,关陇贵族知识分子中诞生了一大批法家,这是中国法家的最后余晖。关陇贵族是从唐朝获利最大的,唐朝倒了他们的损失也是最大的,所以他们主动承担起了法家的职责,监察外相。内相是皇帝的亲信,出身关陇贵族,最大的优点是完全绕过了整个官僚体系——绕过官僚体系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任何绕不过官僚体系的制度,哪怕设计得再好,都会被官僚体系蛀空。

        唐玄宗的内外相制度是别人教给他的,他自己是不懂其中的门道的。最终,内相李林甫出任外相,废掉内相,然后选了个没有任何监察作用的辅相,彻底破环了内外相制度。

        内相制度是以皇帝亲信的身份绕过官僚体系的,所以只能掌握监察的权利,治国还是要靠放权给外相这种技术官僚。

        唐朝昙花一现的内相制度,本身就是任用勋贵来取代宦官的职能,可惜历史上大多数时间都是宦官组成内廷,宦官组成的内廷是无法达到内相的高度的。

        (3.2)清朝的清廷是极大的发扬了内外相制度,中央大臣极为重视满蒙大臣和汉族大臣吧比例,外面以满蒙军事贵族统兵、主政,事实上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双轨制。

        清廷的制度,客观上成了压制官僚地主阶层的制度。在明末,汉族的地主阶层是通过出卖汉族的整体利益向满清媾和的,他们以为治国非他们不可,结果清廷通过一套双轨制,直接让这帮汉奸开始大喊民族主义,笑死人了。

        但清廷特别是完全慈溪政变之后的清廷,并不会真正在乎底层的利益,所以他们对于中间商的压制能力并不突出,随着满蒙军事贵族的腐化堕落,攻守之势直接逆转了。但清廷的双轨制模式依然给了一条重要道路,也就是,如何从军事时期向太平时期转型,如何用军事贵族来压制官僚贵族。

        (4)建国后真正形成的制度是”政教合一+直接统治“,咱就别和国外的比,也别和中国历史上的比了,这种制度在宗教国家都算落后的。

        ”政教合一+直接统治“的结果是,统治阶层的“小团体”越缩越小,最终成为事实上的独裁制度,一句话,就是一个加强版的常凯申。

        这件事我越说越生气,建国后制度不行,完全要归结于中央那帮摘桃派,他们上能让毛退居二线,对外能把所有党外人士划为右派,对内能够排除一切党内异己——从内斗上看,中央摘桃派是特别成功的,但代价呢?

        解放后,面对中央摘桃派的疯狂内斗,毛的正确做法是:

        退居二线?好啊,所有中央派系都应该退居二线(特别是刘和周),掌控意识形态+外交+军事+基层,然后将治国放权给技术官僚,由地方局+党外人士按照三三制组成政府。

        让笔杆子去负责意识形态和外交,但对外政策必须由军事指挥官联合起来制定。

        如何限制这帮盘踞在中央的名为”笔杆子”实际上的“官僚地主阶层”的摘桃派,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关键,抗日战争时期边区的三三制政权已经运行的很好了,不应该听信那帮皇帝不急太监急的“笔杆子”去建立专政政府,事实上,控制意识形态、控制军队、控制基层就是专政,但政府恰恰需要引入所有派系的技术管理,否则太平时期,权利太过集中,就会被“笔杆子”窃国。

        宗教国家的教士阶层都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不会直接治理国家,但中央摘桃派“笔杆子”没有任何自知之明;他们让毛退居二线毛就退居二线,但中央摘桃派“笔杆子”眼里只有权利没有任何主义——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借鉴伊朗后来的做法,让这帮笔杆子监国,绝对不能给他们一丝一毫的实际权力。

        (5)解放战争时期往建国后过渡,应该参考清朝的双轨制,安置退役士兵、军官和军事指挥员,他们才是久经考验的政工人员,而不是那些躲在中央等着摘桃的“笔杆子”。

        这是建国之后最大的疏忽。在革命时期积极参加军事斗争的政工人员,在建国后因为长期的军旅,生涯早逝的早逝,长期疗养的长期疗养——才让那帮盘踞在中央的“笔杆子”这种伪政工人员摘了桃子,逐渐窃取了国家政权。

        通宝推:审度,拉拉的拉拉,陈王奋起,
        • 家园 皇权的高峰和中央集权的高峰不是一回事。
          • 家园 中央集权是一种伪共识,集权对集体是短期有效、长期有害的

            大多数人根本不懂“集体主义”,所有以“集体主义”背书的政治理想,不论是社会主义还是共同富裕,一旦无法兑现,就是在背叛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首先是权责对等的,可不是那种对上只讲权利、对下只讲责任的“单边集体主义”。

            从集体主义角度,集权是一种短期内有效、长期内有害的操作,所谓的”集中力量干大事“,严重依赖于掌权者的能力和操守,但建国已经75年了,这帮笔杆子的”能力“如何,”操守“如何,看得懂都是一清二楚,只是大家在国内的网上无法说出来而已。

            现在的国内的局面已经特别危险了,越是集权死得越快,但前75年的惯性在哪里,越是上层越要集权,哪怕火药桶越积越多,他们也要集权获取短期的利益。

            --

            所以,看着就行了,上层没好果子吃的,权利在你那里,你做事不公正、不地道,这事没完,这个世界上又不是只能上面追下面的责,我们还有一种下面追上面的责的方式。西西河绝大多数人还是距离底层太远了,经济差到什么程度没有足够的认识,任何一个河友包括我都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这并不代表城市底层大多数人都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事实上就是,城市底层山穷水尽的越来越高,这比例越来越高,而且后续只会升高不会降低,真不知道什么时候炸。因为捂盖子,我们不知道这个比例现在究竟有多高,所以任何时期都不会有任何改变,但捂盖子不解决实际问题啊,越捂盖子爆炸的时候越惨烈。

            通宝推:拉拉的拉拉,史料推理,
            • 家园 你两个帖子古今三个例子都是说一人专制的问题。

              古代两个例子不是郡县制的高峰,而是专制的高峰,最后都是长线大衰退。没有完美的制度,都是因时而变和承认现实,为了解决上一个版本的问题引入新的问题,本质都是屎山。

              • 家园 进步的制度会导致人口大规模增长而失败,消灭人口的制度不会

                在真正完美的制度出世之前,没有什么制度是完美的,但能够让人口大规模增长的制度,就是更先进的制度,哪怕这样的人口增长会让完美的制度变成一个笑话,但并不意味这这样的制度是错的。

                那些致力于让人口不曾反降的制度,对于剥削阶级是完美的制度,对于被统治阶级则不是。

                你上面那句话看似“冷静睿智”,不就是消灭人口特别是低端人口吗???这一教派的骚操作多的是,历史上经常冒头,他们也配来评价制度的好坏?一帮立志于消灭低端人口的统治阶级,当然不独裁了,这可民主了,只是低端人口不算人而已。

                通宝推:拉拉的拉拉,
        • 家园 这篇比较清晰

          我也说几个视角:

          1、建国后,毛公最大的昏招就是迅速架空了政协,导致党内搞党史教义的迅速坐大,且无人制衡,地方施政的执行层面也失去了大量党外能人,一帮小白操盘,又被马列教士集团掣肘、摘桃,踩坑无数。

          2、毛公用文革与整个官僚集团决裂(包含教士和传统官僚),基本属于大剂量放化疗,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官僚老油条退场,大量野心家,政经小白粉墨登场,虽然不乏真心为民为国干事的,但总体一地鸡毛,并随着林彪落地,闹剧彻底失控。

          3、毛公在林彪事件后开始修复与官僚系统的关系,不惜召回邓公,等同于下“罪己诏”,打压苏系教士团体,扶植毛系教士团体,与官僚阶层形成新的制衡体系。

          4、毛公逝去,毛系教士集团羽翼未丰,被官僚集团迅速干趴,但官僚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且干事的能人少,摘桃的遍地都是,此时,邓公力排众议,彻底跳船改开,妖都魔都的资产派崛起,且能人辈出,逐渐坐大。

          5、资产派戴着米帝的镣铐起舞,中央层面向美输送大量利益,魔都逐渐成为中国的事实首都,所有前三排都要到魔都受犹太花街洗礼,美国放心转身。

          6、民间资本坐大,蚂蚁撼树,反客为主,地方突破,中央乘势跳反,逐次突破美国设在中国中央的层层镣铐,中国坐二望一。

          7、珠三角长三角居功自傲,央地矛盾激发,中央地方大量屁股不干净的美国钉子从中作乱,借势作妖,局面错综复杂,敌我难辨。

          ------------------------分割线---------------------------

          统治阶层的构成,随时事变化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强行进行利益机构划分,很容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从我上面的表述也可以看出,建国时,民主党和无党派是短暂进入过统治阶层的,但很快出局;文革前期,苏系马列教士集团如日中天,官僚集团被扫地出门;文革后期,苏系被扫地出门,官僚回归,但是新的毛系教士集团出山,我猜想毛公临终把邓公放出来,还是想为毛系教士集团托孤的,借鉴历史搞三公制衡,结果和历史上的演进类似,托孤成功的其实并不多,邓公做了司马懿而不是诸葛亮。

          今天的时代,现在央地矛盾的爆发只是表面现象,其内在,是中国在和美国作最后的切割,进而美国通过WTO后埋入中国的钉子会逐步拔除。这是中国重获新生的成长阵痛期,也是时代给予真正把根扎在中国的阶层的一次巨大的历史机遇,新一轮财富大腾挪的窗口,实际上已经打开了,7月就是信号弹。

          通宝推:广宽,审度,Swell,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对文科生治国实在木有信心
            • 家园 文科生有两种 -- 有补充

              一种是能学会高中数学的,一种是没学会的。

              有能力掌握一定程度数理化知识是一种切切实实的能力,如果一点理工科知识都学不会的人,指望他能有多高的学习能力,以及其他能力,是基本不可能的。

              ps.没有深入学,不等于学不会。

              所以我认为,就以学习高中数学为一个标准。能考6成分的人,和考不了6成分的人,是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的,提高一点标准,可以是120分左右,150分满分的话。大致就是除了压轴题,其他题目都基本能掌握的程度。如果以标准分来计算,要求超过80%的考生,才能称得上优秀,这个标准并不过分。135之上就需要一点天赋了。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能学会一定程度的理工知识 -- 补充帖

              的人,要钻研一点文科,社会科学,成功学,撩妹撩灵道技能什么的,只是一个意愿问题,不存在什么壁垒,只是人各有志。但反过来,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花时间,集中精力之类,就能掌握一定程度的数学技能的。也不单纯是智商原因。各类技能,素质,本不该有鄙视链的制高点,只是,一定程度的理工类知识技能,也包括一定程度地了解社会,会一些文科常识,是对一个所谓有水平的现代人的合理要求。知识分子不能都是浪得虚名的。当然,要怼我这个信手打字的逻辑也简单,但懂的自然懂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