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师傅他爹 -- 清水涧

共:💬53 🌺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续三

      据说这落水的人很难对付,求生的本能使得他们(她们)对所有能抓到的是决不松手,不少好汉就是这么把自己给搭进去了。正确的方法(不知道是谁说的)是先把他们(她们)打晕,再下手救援。

      这办法在俺师傅这儿用不上。咱们这里都兴老子打儿子,没听说儿子敢打老子的,何况是90岁的老子。

      师傅下水后,费了一牛一虎的力气,单手把比他还高半头的老爷子托在肩头,另一只手和两脚配合在“踩水”。老爷子总算是浮出了水面,人群里一阵欢呼声!

      大伙七手八脚地试着把老爷子弄回冰面,可刚爬到一半儿,冰又塌了!试了几次,均以失败告终。刚刚看到希望的人群陷入了混乱和绝望。

      在冰水里托着老爷子的师傅又用掉了五牛一虎的力气,眼瞅着就快不行了。

      这时还在水里泡着的老爷子大手一挥发话了,“大家都别慌,这边的人听我口令,适当散开,注意安全,别把冰面压塌,都掉进来全得完蛋。那边几个速到岸上寻找工具,不得有误!”。

      众人得令,依计而行。

      岸边刚好有几个南边朝鲜的游客,显然经验要多一些,马上找来了梯子,递到了老爷子跟前。在老爷子的亲自指挥下,他老人家终于被大伙救上来了。

      老爷子刚一上岸,警察叔叔们也及时赶到,给老爷子裹上不知道是谁的军大衣,并把老爷子请到了派出所。

      难道这掉冰窟窿里也犯法不成?

      • 家园 其实碰到周老爷子这样的人啥好办法都用不上了

        他掉进去了,他不急。底下有儿子托着,上边的救援行动得听他指挥。习惯了!

      • 家园 怀疑大家都是被误导!

        大家会不会是被好多年前陈佩斯演的那部电影所误导?

        我记得电影情节好像是情侣们在公园划船,有人落水,然后就有人大喊“把他打昏”............

        我还听人说过,如果有人落水,先不要急着救,等淹得差不多了(失去意识)再救。javascript:addcontent('','')

        javascript:addcontent('','')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随便翻看任何一本有关水上(游泳)救生的书籍,绝对没有“先晕再救”之类的文字和做法。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儿”是非常理性的说法。

        在救生界,不提倡“舍己救人”。

      • 家园 【忠告】不是那么救人的

        正确的方法(不知道是谁说的)是先把他们(她们)打晕,再下手救援

        这是绝对错误的。如果只会游泳不会救人,干脆不要下去。把自己搭进去不好。要是被救的人出了事情,你的那一掌脱不了干系。

        • 家园 不对

          应从落水者身后靠近, 先单手抓落水者的头发, 落水者会自然举手抓头顶之手。 救人者再用另一只手, 穿过落水者腋下, 绕过前胸, 抱至另一侧腋下 (不要太紧),

          落水者此时会回手抓前胸之手, 救人者此时则可上浮, 用不抱胸之手划水。本人当年在游泳队的标准教材学的。 也救过人。

          打晕之法太险,落水者没法配合, 支撑不久 只能用于落水者将救人者狂拖下水的情况。 若落水者落水久,呛水多, 打晕之法 也差不多等于杀了他。 上述方法则可避免此麻烦。

          首要点: 没金刚钻, 别揽瓷器活。

          • 不对
            家园 欲救别人,自身能力非常重要

            能力不够,救不上不如不救,否则自己还有危险。

            国内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不够专业。

            抓头发施救的做法已基本淘汰,目前国内救生技术主要流派均未见此种做法。

            在救生员施救过程中,最好不要被溺者抓住身体任何部位。否则还要做解脱动作,然后才能重新做控制动作。

            背后接近实施控制是正确做法(或正面接近后下潜转体实施控制)。

          • 不对
            家园 受教

            那年俺同学掉颐和园的湖里,俺跳下去,她一把抓住俺衣服的胸口位置,抓的那个紧,还好水不深,俺忽啦两下脚就能站住了。现在想来还是有一点点玄。

            • 受教
              家园 抓头发还有让溺者清醒的作用, 溺者比较不会乱挣
              • 家园 再者

                抓头发动作要求施救者的身体要高一些,如从水下打捞溺者,可以考虑采用。

                应注意此动作可能对颈椎造成一定影响,如不确定 溺者颈椎是否受伤,最好不要采用抓头发技术 。

                • 再者
                  家园 在这一并回花眼

                  〉〉〉〉〉〉〉〉〉〉〉

                  抓头发动作要求施救者的身体要高一些,

                  〉〉〉〉〉〉〉〉〉

                  没必要。 本人第一次救人, 我7岁, 落水者8~9 岁, 比我高。 我还记得, 他母亲得知后, 光顾着打他屁股, 连颗糖也没给我。

                  家兄12~13岁时救过一个15~16岁的混混, 也比他高。

                  救人者抓落水者的头发时, 两人的位置像“后”字边的一撇一竖。 救人者头下脚上, 像横撇, 落水者头上脚下, 像竖撇。 交接点就是手和头发。

                  抓头发要用力, 不必很用力, 快速一提即可, 目的是抱胸。 不是靠抓头发提落水者出水。抱胸后即可松抓头发的手。

                  家兄救那个混混时, 混混极为神勇,家兄抓混混头发时, 混混双脚还能猛踢。 家兄接着猛扯混混头发, 混混就老实了, 皆大欢喜。

                  猛抓头发很痛, 若猛抓头发还没反应, 溺者多半不会折腾

                  用抱胸法, 救人者落水者头部同时出水。

                  如溺者无头发, 用"九阴白骨爪"抓溺者脑壳也可. 掐耳朵(耳垂)亦可. 注意: 不是扯耳朵,耳朵比较脆弱

                  〉〉〉〉〉〉〉〉〉〉〉〉〉〉

                  溺者颈椎是否受伤

                  〉〉〉〉〉〉〉〉〉〉〉〉〉〉〉〉〉〉〉〉〉〉〉

                  家父家兄本人救的人现在都好好得活着, 没听说过有什么毛病。 应该是头皮承受了大部拉扯, 颈椎反倒不受力。 这一点水里和陆上不一样, 尤其是溺者乱挣时。 你试试就知道了。

                  >>>>>>>>>>>>>>>>>>>>>>>>>>>>>

                  如头部未出水,较难将溺者在水中放平,即使放平,上托阻力也会更大。

                  >>>>>>>>>>>>>>>>>>>>>>>>>>>>>>>>>>>>>>>>

                  没错.

                  碰"将溺者放平, 用头顶溺者腰部, 双手上托, 径直顶出水面。" 是小孩救大人的法子. 不必全平, 上半身略平即可. 抱胸不太现实, 一只膀子都不一定挂得住. 以本人经验, 只有这种办法让小孩将大人顶出水面

                  当然, 有什么教材会教小孩救大人?

                  〉〉〉〉〉〉〉〉〉〉〉〉〉〉〉〉〉

                  最好不要抱腰

                  〉〉〉〉〉〉〉〉〉〉〉〉〉〉〉〉〉〉〉〉〉〉

                  没错。 所以说是权宜之计。 是为显示落水者位置。

                  在流水或大水域, 现示落水者的确切位置与尽快上浮一样重要。 一露出水面, 其他人就可合力救人。 毕竟刻舟求剑没用。 救人者体力是否持久也是一个因素。

                  〉〉〉〉〉〉〉〉〉〉〉〉〉〉

                  水球运动员水中负重与机动能力比游泳运动员好、

                  〉〉〉〉〉〉〉〉〉〉〉〉〉〉〉〉〉〉〉〉〉〉〉〉〉〉〉〉

                  待考。 游泳运动员少不了水中负重训练。

                  我认得的游泳运动员都会水球。 水球一是游泳运动员的迅练调剂, 二是游泳运动员之间了结恩怨的场所。

                  游泳队不许打架, 只好就着水球来些“合理冲撞”。

                  专门的水球运动员大约比较皮实, 比较挨得住打。

                  >>>>>>>>>>>>>>>>>>>>>>>>>

                  以双手卡、托溺者腰侧上举为宜

                  >>>>>>>>>>>>>>>>>>>>>>>>>>>>>>>>

                  讲个故事: 一个刚学会游泳的girl(7~8岁)队友死活不肯游到深水区, 教练拿一朔料脸盆, 答应全程潜水跟着. girl到了深水区还真慌, 顿时不会游, 溺水了.

                  教练尊照诺言, 把脸盆往下塞, 结果girl一脚凭空(水)踢穿脸盆. 没练过任何功夫(7~8岁)的girl

                  溺者频死时激发的潜能不可以常理计. 那种踢法, 没几个人受得了. 窃以为, 以双手卡、托溺者腰侧上举还是太险.

                  最关键的是: 游泳健将多半不会想象得到溺者会有那种力道.

                  这就是为什么"善泳者易溺".

                  • 家园 借清水宝地,再聊聊水上(游泳)救生 ( 兼回梦兄)

                    合理救生技术的原则是“安全、有效、准确、迅速”

                    救生技术的使用,本无绝对限制。应根据施救者能力、现场水情、器材状况、溺者状态等实际情况合理采用。

                    由施救者直接跳入水中救生称为直接赴救,直接赴救包括入水、接近、控制(解脱)、拖带、上岸等技术环节。

                    如能间接赴救就不要直接赴救。

                    采用抓发动作,拎溺者后还要做控制动作,不如双手托腰或腋下可直接控制;抓发手如被溺者抓住还要做解脱动作,对施救者造成危险;上拎动作对溺者可能造成一定伤害,对溺者不够安全。

                    负重踩水是水球运动员基本功,游泳运动员基本不练,无助于提高游速。(个别蛙泳运动员可能会练,但踩水技术不同)

                    游泳运动员可能都玩儿过水球,但严格来讲,现今的游泳运动员都不“会”水球。没基本技、战术概念。

                    游泳运动员打水球容易受伤,只在赛后调整和恢复训练阶段偶尔为之。

                    要指望通过打水球来了结恩怨,好多人都得怨死,因现在专业游泳运动员打水球机会太少。

                    不只游泳队不许打架,我估计哪个项目队也不会允许运动员打架。

                    既然游泳运动员有借着水球打架的可能,想来教练安排水球活动的机会就更小。

                    正面水下接近不推荐使用,宜侧、后方水下接近并实施控制。(可参见本人其它贴)

                    • 家园 见仁见智吧

                      你要习惯一种救法, 接着用就是了.

                      抓发法是直接赴救.

                      >>>>>>>>>>>>>>>>>>

                      采用抓发动作,拎溺者后还要做控制动作,

                      >>>>>>>>>>>>>>>>>>

                      距离产生安全. 后控动作简洁明了自然而然. 本人第一次救人之前也没练过救人, 知道而已, 照做即成.

                      >>>>>>>>>>>>>>>>>>

                      不如双手托腰或腋下可直接控制;

                      >>>>>>>>>>>>>>>>>>>

                      问题在于, 施救者不一定挨得起溺者频死一脚

                      >>>>>>>>>>>>>>>>>>>>>>>>>>>>>>>>

                      抓发手如被溺者抓住还要做解脱动作,对施救者造成危险;

                      >>>>>>>>>>>>>>>>>>>>>>>>>>>>>

                      绝少有要做解脱动作, 一般一抓头发, 溺者就老实了. 那个混混被抓头发后还能踢的例子罕见.

                      除了那位健将自作聪明用托腰的办法救人, 当年的队友皆用抓头发法, 每人手上少说救过2~3人, 现都好好活着.

                      可能理论上双手托腰或腋下的办法好, 从个人经验, I am NOT going to take the risk. 坚决不用

                      >>>>>>>>>>>>>>>>>>>>>>>>>>>>

                      上拎动作对溺者可能造成一定伤害,对溺者不够安全。

                      >>>>>>>>>>>>>>>>>>>>>>>>>

                      可能. 20多年了, 也没听过溺者抱怨什么伤害. 也没听过意外, 没法提供统计数字

                      这一点有点吹毛求疵了: 上拎动作幅度很小.你试试就知道了。

                      当然, 在美国这种诉讼满天飞的地方, 你还得担心溺者抱怨头皮痛. 如果没有救生员证, 不按所谓的"规范救法", 在美国, 救不如不救

                      >>>>>>>>>>>>>>>>>>>>>>

                      既然游泳运动员有借着水球打架的可能,想来教练安排水球活动的机会就更小。

                      >>>>>>>>>>>>>>>>>>>>>>>>>>>>>>>>>>>>>>>>

                      一种平衡吧.

                      不让人发泄, 只可能闹翻天. 一般教练作裁判, 会有所掌控.

                      当年的队友都是少年人, 整天同吃同住同训, 彼此之间能有什么生死仇恨? 你想多了.

                      小孩心性, 不让人玩, 谁干?!

                      另一方面, 一个游泳运动员呛水是一件很丢人的事. 借这种刺激, 教练可让运动员主动提高水性.

                      打水球于游泳发力不同, 平衡一下, 对提高成绩有邦助.

                      当年的队友都是义务救生员, 游泳队也靠着这点在当地推广. 碰上需要合作救人, 在水上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技能就能用上, 练水球有现实意义. 20 多年前的老事了.

                      • 家园 再说几句

                        看来梦兄以前也练过游泳?

                        无论是托腰还是腋下,都是背后接近为宜。后踹动作可是不容易做。

                        救生本来就是立足于“防”的,如能事先发现事故苗头,就有可能及时施救。施救者对将要采用技术的特点应有相当的了解和熟练掌握。

                        救生技术的确定与推广,主要是建立在实践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之上。

                        很多技术是多年流传下来的,也有很多技术逐渐被淘汰。

                        建议或介绍别人采用的技术,应考虑到其可行性和安全性等。

                        目前,不只是在美国,即使在国内,就算是持证上岗的救生员,如果在施救过程中使用技术不当造成溺者伤害的,也都要负相应的责任。

                        这也是施救者在实施救援之前所应所应考虑到的。

                        国内目前在推广这种理念:如不会救生技术,最好不要亲自施救,代为呼救或协助施救较好。

                        当然,如无其它懂救生技术的在人遇溺现场,也只能酌情处理了。

                        这也是我们要普及救生知识的一个主要目的。

                        澳大利亚的做法很好,他们对国民救生与自救的观念与技术,从小就开始培养,学会游泳以后就要学救生。他们的救生工作开展得相当规范、有效。

                        游泳运动员打水球确有提高水性的作用。

                        不过目前国内从业余体校到专业队,有水球的都不多,就更别提安排打水球活动了。

                        都被锦标主义压得死死的,一级有一级的任务。

                        现在国内的孩子们,有多少时间可玩儿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