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计划经济的本质困境 -- 自以为是

共:💬88 🌺347 🌵5新 💬30 🌺56 待认可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计划经济的本质困境

    老规矩,欢迎基于事实与常识参与讨论,有下列爱好者请勿参与

    1. 喜欢给人扣帽子(包括但不限于:卖国、买办、被洗脑、五毛)

    2. 不谈事实,只会骂人

    3. 人身攻击(包括但不限于:辱骂,牵连他人亲属,问人多大了)

    4. 阴谋论爱好者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

    中国经济全面走向市场经济已经30多年了,但很多人还是很怀念计划经济,其根据大致有两方面,一个是前30年(49-79)的发展成就,另一个是中35(79-14)年产生的各种弊病和美国08年危机之后表现出来的各种丑陋现象。本文先说计划经济运行机制的本质困境,再说前30年计划经济成功的历史原因。至于市场经济的问题,以后有精力了再说。事先声明,本文不是理论文章,概念使用按照一般理解,大差不差而已。

    所谓计划经济,顾名思义,按照计划安排生产与消费。苏联时期和中国前30年都是计划经济,但两者还不相同。苏联的计划经济是比较严格的中央计划经济,全国都由计委调度。中国的计划经济,在中央计划之外,还有各地的计划。出于战备的需要和抗战的经验,当时非常强调各地区建立比较完整的经济体系,但凡是能够小规模搞出来的产品,各地都有。貌似小化肥、小钢铁就遍地都是。这种多重计划的结构,本身也就包含了市场经济的一些因素。例如那个时候很重要的职位之一就是采购员,全国跑着买原材料。现在相对应的是销售满天飞,多数采购只要坐家里招标就是了。这种差异,也构成中苏改革结果差异的重要原因。不过对中苏差异的讨论且到此为止,下面只说一般意义上的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中的计划是很具体的,也是很硬性的。所说具体,就是哪个厂,哪个年度,从哪里获得原材料,生产哪些产品,生产多少,卖给谁,都明确规定了。新产能建设也类似。所说硬性,就是必须完成,完不成要遭受批评的。这种运行方式,必然带来若干无解的难题。

    第一,难以提高产品质量。经历过计划经济的河友应该还记得“处理品”或“等外品”之类的东西,差不多的产品,能用,但质量不合格,售价相应降低。某年的春节晚会还有一个谜语:铡美案,打一物品。谜底是处理男背心😜处理品是不合格产品,这个容易理解,但何为“合格”?质量标准如何确定?例如一辆汽车,假设能跑10万公里算合格,15万是不是合格?如果都算合格,对生产厂来说,生产10万的和15万的都是一辆合格汽车,都是完成一个计划指标,但成本上肯定是15万的要高。于是正常的选择就是生产能跑10万公里的汽车,不努力生产15万公里的汽车。这里的公里数还只是一种容易衡量的质量指标,如果是操控性,舒适度等难以量化的质量标准,就更是不会下功夫提高了。同时,只要保持“合格”,增加产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超额完成任务是会获得表扬的。因此,追取数量而不追求质量是计划经济的普遍现象。这不是什么思想觉悟的问题,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选择。而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中,任何质量提升,只要能够为企业或个人消费者所感觉和理解,就有人愿意出高价买单,所以企业就愿意提高质量。(至于运了矿物油的罐车又去运食用油这类破事,以后有精力了再说。)

    第二,资源闲置浪费。经济计划都是给定数量的,从上游拿多少原材料、零部件,是定好了的,临时追加需要对计划做调整,是很难的。但现实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临时需求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各个工厂,就会尽可能多要原材料,哪怕放着不用,也比要用了找不着强百倍。80年代风靡一时的《短缺经济学》讲的就是这么个故事。在市场经济中,临时需求可以到市场上寻找供货方,大不了贵一些,大致是能够买到的。企业在控制库存压降成本与出现意外高价进货之间会做平衡,相应就能节约资源。

    这里多说一些。在市场经济中生活习惯了的人,对于购买某种商品,想的大概是多少、好坏、贵贱之类的问题。但在计划经济中生活的人,主要考虑的是有无。例如这个月想多吃点米饭,不吃面食,在市场经济中完全是个人偏好,但在计划经济中则是有没有足够的米票的问题。

    第三,也是最根本的,创新无法被计划。创新,就是做前无古人的事;而计划,只能计划已经知道的事。新产品,在刚创造出来的时候,没人知道好坏,而且大多数不好。市场经济中有很多决策主体,不同的决策主体可以分别独立决策,也就是说有很多人可以对这个新出来的东西做评价,并且用真金白银打分。好的创新就有比较大的可能被发现,并不断成长起来。而在计划经济中,决策主体就是那么几个领导,如果领导喜欢了,就大力支持,只要领导不喜欢,也就此消声灭迹了。改革初期,有过相马与赛马的说法。在创新成果的选择上,计划经济就是领导相马,相中了就全力支持,没相中就仍在一边无人问津;而市场经济就是赛马,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两种机制,哪个生命力更旺盛,哪个更能鼓励创新,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面临没有优秀战斗机的窘境,于是鼓励设计师各自成立设计局,百家争鸣,这才有了后来的米格传奇。可见,即使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即使是战时,也是市场经济这种自由竞争才能有效推动技术进步。至于荣誉,金钱,级别,待遇等等激励机制,倒是其次了。

    待续

    通宝推:响水湾,Swell,不远攸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计划经济的本质困境是:没有人是上帝。如果有人是上帝,计划经济

      岂不最美好?

      建议学学混沌,确定性混沌,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E.洛伦茨在研究对天气至关紧要的热对流问题时,把包含无穷多自由度的热对流偏微分方程简化为三个变量的一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

      洛伦茨发现只要作为实验出发点的初始值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差异,在混沌状态下同一种过程将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而且由于不可能以无限的精度测量初始值,因此不可能预言任何混沌系统的最后结果。

      ——————————————————————

      洛伦茨还发现,尽管混沌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但仍然具有某种条理性,根据计算机输出的几千个可能的解打印的数字只是在某种状态的范围内是随机分布的。正如每日的天气可以有无穷多不可预测的组态,而逐年的气候多少保持某种稳定性。这种内在有序性的源泉是一种被数学家称之为吸引子的东西,它因具有倾向于把一个系统或一个方程吸引到某个终态而得名。

      洛伦茨模型的吸引子,宛如颤动中的一对蝴蝶翅膀——这就是蝴蝶效应的由来,但公众对蝴蝶效应的理解,完全偏离了洛伦茨吸引子,混沌的根本意义。

    • 家园 市场也可以被“计划”

      马克思主义讲“从自发到自觉”,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亚当斯密那个年代,对市场规律不太了解,所以他建议女王退到后面,“看不见的手”自己就会发挥作用。然而这么多年下来,市场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人们对市场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这时侯还像奥地利学派那样片面强调“市场自由”就显得太天真了。

      实际上,自从凯恩斯开始,各大国都开始了对市场加强控制,这种控制不仅对国内市场,甚至包括国际市场。这实际上就是计划。

      计划经济不仅仅只有历史上的形式,也就是苏联式计划经济,而是有更广泛的含义的内容。实际上华罗庚在80年代初(也可能是文革前)就已经开始了对计划经济的新方向探索,可惜随着他老人家的逝世以及形势的变化这个研究中断了,直到最近才有人捡起来。

      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数学理论

      华罗庚经济最优化的数学理论是他从 1982 年开始直至仙逝前 (1985 年 6 月)的主要研究成果. 目标是为我国经济的振兴、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等提供数学上的分析参考. 从我们所收集到的已发表论著 [11–22] 中, 足以看出他为此课题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努力. 此理论的出发点是早已在国际上通行的 “投入产出法”. 因为当年我国执行的是 “计划经济”, 所以这批文章的标题中都有这顶帽子. 然而, 华先生在文 [14] 早已指出: 他的理论模型完全适用于 “市场经济”, 只需做个简单变换即可. 他当然严格区分价值与价格, 前者为内在属性,后者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未必靠得住. 其实作为联合国提倡的分析国民经济最主要工具的“投入产出法”, 当然更多地应用于以 “市场经济” 为主的国家. 对于这些国家, 也有 “基础建设”, “国防费用”, “教育、行政”, “尖端技术” 等每年都需要议会审批的大计划. 在我国则有 “五年计划”. 那怕对于一个小公司, 也需要一点小计划. 所以问题并不在于 “计划” 或“市场”, 而在于寻找一个合理高效的平衡解. 众所周知, 每一个系统都需要某种平衡. 例如生态学, 核心是物种共存, 不同物种之间需要一种平衡. 又如人口学, 老、中、少之间, 男女之间都需要某种平衡. 任何系统, 只要平衡遭到破坏, 那就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才可能回到老平衡或建立新平衡. 华先生对于 “投入产出法” 的根本性贡献在于: 从数学上给出了经济平衡的唯一解, 失去平衡时间的估计以及各种调整方案. 其中一个大问题的解答是直至他仙逝前不久才找到的, 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华罗庚经济最优化理论的新进展

      概述了华罗庚先生仙逝前对经济优化理论的重要更新,该结果不幸沉睡了37年,直到2021年底才被唤醒;介绍了其后续进展,有一次修正、一次再更新和5项新发展: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产品(产业)等级(排序);预测与调整;经济结构的优化;重排序与大矩阵主特征值(及依大、小序的前6个特征值)的高效算法。难得的是,多种变换给出了完全相同的非稳定的时间和产品。早年关于华氏经济崩溃定理的证明基于马氏链的遍历定理,最近的全部结果基于马氏链的转移概率矩阵,也许可视为经济优化研究的新路子。这些成果已被应用于中国1个省级和5个国家级投入产出表,检验了理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华罗庚(华老)已多次指正,他的理论与列昂惕夫(投入产出法的提出者,于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将生产资料与消耗资料分开处理,以保证不可约性。后者不用此假定,但从数学上看会带来许多问题。

      上节的无消费模型是一个很好的数学样版,从问题的本质处入手,尽管相对简单且不切实际。实际中当然不能没有消费。在 1984 年和 1985 年春,华老曾引进并认真研究了一种处理方案。在 2021年之前,我们一直延用该方案。华老对该方案并不满意,所以一直寻找更好的方案。他最后的手稿可能是 1984—1985 年的序列论文的最后一篇,编号(XI)(标明了写作日期为 1985 年 4 月 20 日),是对之前论文(I)~(X)的小结。此文他并未投稿,因为杂志标明该稿的收稿日期为 1985 年 7 月 25 日,比他仙逝的时间1985年6月12日还晚了43天。所以笔者猜测他应是在1985年4月20日至6月11日这段时间内完成了书稿《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数学理论》[1(] 也是他仙逝后才出版的)。正是在这段时间内,他想到一个新方案,写在文献[1]的第65页末行至第66页第7行。在此书中,他对于前面的序列论文全部不提。2021 年暑假,笔者见到此书时对于此事觉得奇怪,心想他可能来不及写完全书,哪知该书序言的第一句话为“序言是在书成之后写的,但总放在书的前面”。他接着写道:“探索也往往如此,由简单开始,在实践中,在思考中不断深化,不断发展。新的概念和方法出现,旧的不断被扬弃或遗忘,因而思索与实践的宝贵过程反而淹没不见了,而书上、文章上所见到的是成熟的或作者自以为成熟的结论。当然,不是说体系完备、证明严正的书不必要,而是说读后往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领会这些结果是怎样得来的,作者为什么如此表达的,等等。”笔者获悉华老的新方法已是 2021 年年底,该想法已经沉睡了 37 年。因来之不易,所以写下这段历史。须知这是我们随后一系列工作的出发点。

      华罗庚经济优化新理论

      通宝推:唐家山,桥上,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2 / 0
        奥地利学派不是天真,是故作天真拿来骗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

        当年索罗斯们冲击香港金融,西方要员就告诉香港金管官员一定不要干预市场,干预市场会怎样怎样云云,总之坏处很大很大。

        好在香港刚刚回归,香港背后有中国大陆的强力支持,朱镕基是个有为的懂金融的总理,要求香港坚决干预,然后香港当局与索罗斯们对赌恒生指数,保住恒生指数 索罗斯们大败,亏了很多。

        然后到了2007年2008年西方自己的金融出问题的时候,西方金管局那是毫不犹豫的出手干预,禁止做空,大幅补贴等等。

        香港官员就怀疑西方人的信用了。

        总之 有的学派是西方人故作天真的装傻的

        市场中可以有计划,但市场不可以被计划
    • 家园 市场经济的主体,小到夫妻店大到跨国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都必有计划

      应该是事实吧。为什么一国的经济就不能 有计划呢?或者更简单点说,一个集团公司下面的各个分支都能有自己的年度计划而总司却不能有,一个行业的同行们都各自有自己的经营计划,而行业协会却不能对本行业的市场前景出一些前瞻性比如市场容量,上游价格等等方面的指导,这恐怕不符合逻辑。

      说人类现有的社会管理能力达不到事无巨细都按事先计划安排好我认同,但这跟夫妻老婆店和跨国公司各种计划失败发生经营困难乃至倒闭没有任何实质区别。

      还有一点,理想的绝对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实社会中都不存在 。人类社会的所有论述经济形态的经济理论都是对实际运行的经济体的有限且显著特征的总结,而不是现实的经济体都是依据某个经济理论构建运转的。这也许是很多人没办法认同“中特社”这种典型的计划/市场混合经济形态,但又没办法解释乃至没办法接受它过去四十多年事实上 成功,进而夸大它的各种“经济问题”日复一日的喊中国即将崩溃的原由吧。

      我的结论: 在某种具体的经济环境下比较具体的计划和市场策略的效果优劣没问题,抽象的说计划和市场谁优谁劣未免太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况且过去几百年市场经济下资本的投机冲动带来的经济波动,和随之而来的殖民屠杀奴役,各种局部战争世界大战等等带来的全球性人类悲剧,远比苏东坡失败和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无论前后三十年的“中国经济问题”都要触目惊心一万倍不止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经济中有计划,与计划经济,是两回事

        多数成年人身上带有癌细胞,但不等于他们都是癌症患者。

    • 家园 从信息学的角度看,计划经济是一个黑暗的无声的世界

      为什么说计划经济是黑暗的无声的世界。

      光的作用是什么?

      光的作用是通过电磁波让你感知到前方物体存在的信息。

      注意:光是特定波长的电磁波,高中就有学,可能很多人忘记了。

      声音的作用是什么?

      声音的作用是通过机械波让你感觉到周边物体的存在。

      这里 不同的电磁波,不同的机械波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就是向一个人传递信息,或者是电磁波信息或者是机械波信息。

      信息对于动物非常重要,因此很多动物都有眼镜和耳朵。

      如果屏蔽一切信息,就像把一个人的眼睛蒙住,一个人的耳朵塞住,让他变成聋子瞎子。

      其实聋子瞎子已也还能够通过触觉,嗅觉等等感受外界,也不能说是完全屏蔽了信息。

      但计划经济 我们这里说的计划经济指的是沿袭自苏联由斯大林们创立的计划经济

      这种苏俄计划经济是否是马克思谈及计划经济的原意,是值得怀疑的。

      苏俄式计划经济指的是一切经过计划的经济

      马克思谈及的计划经济更可能指的是存在相当部分计划的经济,这种计划经济并不完全排斥市场。

      由于中国历史上实行的是苏俄式计划经济,所以下文我们用计划经济这个词指代苏俄式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一切经过计划,一切由国家制定计划的部门来决定,这意味着最基本的信息,最基本的经济信息——需求和供给,短缺还是过剩老百姓都不需要关心

      而在市场经济,需求和供给的短缺和过剩是时刻在市场上散布的信息,每一次市场交易都会对交易双方散布相应的经济信息,交易双方根据这些信息做决定

      这种经济信息在市场上的散布就像物体散布(反射或者发射)光,声音一样。

      而屏蔽这些经济信息就像屏蔽了光和声音一样。

      因此计划经济就是无声的黑暗的世界。

    • 家园 奥地利学派对计划经济的总结是

      计划经济无论如何都无法解决“定价”问题。

      没有市场“定价”,就是无法有效的制定计划。

      当然,现在各国更多的是某种混合制度,在军工等领域搞计划,民用领域搞市场之类的。

      • 家园 根据产量的浮动定价即可

        先定一个价格,根据销售速度和生产速度的比决定是涨价,还是降价。库存增加就降价,反之则涨价。

        其实市场经济也是这么做的,不过不是一个主体做的决定。

        在计划经济下,一样可以把定价权下放给凤凰、永久和飞鸽,他们根据各自受市场的欢迎程度定价,最后达到均衡。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三个车本身价格就不一样。

          我发现在他们的论述中,把生产水平的优,偷偷换成市场经济的优势。典型的 @懒厨 兄关于苏联创新的问题。

      • 家园 定价是手段,不是目的

        定价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配置资源。

        如果计划做得足够好,就不需要定价了。

        当然,如果把资源配置做得足够好,需要了解需求,和现有生产能力。这个很困难,需要对于马克思时代近乎无穷的算力。但是现在这个算力在可见的将来有可能解决。我在经济等社会活动,也可以实验的提到一点。但是除了算力以外,还有额外困难。目前的学习算法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过去的统计,是不可能有在比较高阶的层面的【创新】的。所以即使计划能做到比较好的需求估计,比如让每个人满足于自己能想象到的最大快乐,但是并不能让人得到想象不到的快乐。打个粗俗的比方。如果在大宋实现完美的计划经济,发展到今天可能人手一个(人工)大美女(帅哥),但是不会人手一个手机。

      • 家园 批判计划经济的人都倒为因果

        现实是因短缺而计划,批判者硬说是是因计划而短缺。主席60年代中吧,说过大意是现在,60%多的人生产就能满足基于生活需求了,可以搞一搞文艺。这话可以多方面去理解,但基本一点,就是前27年并不是一成不变。

        至于河友你提到的“定价”问题,把隐藏的条件摊出来说,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确定经营者利益最大化的销售价格。市场,经营者利益,最大化,把这三个隐藏前提去掉一个,又会怎么样呢? @wolfgun 河友问:社会生产是为了资本增殖还是人们生活富足。 河友你用资本增殖的角度去批判人民生活富足的行为,当然觉得不行,两者某些时候能调和,根本是对立的。

        @崂山一道士 河友,这个贴的内容也是回复你“无根本对立”贴的,放贴困难,一起回,请海涵。

        多说一句:做为一个自认唯物主义者,不会不承认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会不能坦率的面对成功面对失败面对错误。只是天然对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不接受。

        回来加个链接:所谓邓粉,实是吃邓血馒头者。。价值近零,陈词而已。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社义几十年还“因短缺而计划”——那就是这制度有问题了。

          我说的是苏联。

        • 家园 定价 的意义在于资源分配

          按奥地利学派的理论, 没有 市场化的定价,就不能价值发现并以此引导资源分配。

          他们对计划经济的否定是基于, 没有市场化的定价,那么计划的的资源分配必然是缺少信息和有效性的。

          也就是说,从信息获取的角度否定了计划的可行性。

          • 家园 这就是“规定一个答案”

            hensen河友你这个贴,表述了奥地利学派的规定。

            问题在于,奥地利学派的规定,是符符合客观实践?它的前罝条件是什么?概念的内涵周延是什么?

            计划经济必然是依据信息而有效制定。难道是一群人吸了大麻之后臆想出来的?这里说的信息和有效是常规概念上的信息和有效,不含自定义。

    • 家园 现在的中国是根本不可能有从市场经济转到以前的计划经济的可能的

      因为目前中国经济运转的非常好,别看某些人说中国经济现在多不好多不好,实际上中国的工业能力正在把全球其他所有国家迅速拉开。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改变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变的可能性。除了西河,在公共论坛,根本没有人讨论以前的计划经济,更没有人怀念那个时代。

      至于未来,会不会随着人类对世界认知的进步,计算能力的进步,目前的混合经济体系中计划的部分得到很大的加强?应该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不是短时期就能给出确定性的结论的。

    • 家园 贵在实事求是

      我的理解:经济理论和物理之类的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可以反复试验,确认。经济是一个社会的运作,很遗憾,没法充分实验。要是有个外星人养殖工厂。造出两个一摸一样的中国,一个走计划,一个走市场。倒是可以,可惜是幻想。

      所以严格来说,所有的类似理论的东西,都是不完全的归纳。也可以说是先射箭,后画靶。

      但是呢,各类理论也有高下之分。我认为最起码要自洽。 不能对自己有利就放到碗里,不利就排除。

      总的来看,一个复杂的社会,想充分的掌握各种信息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极大的。要么就是得不到充分的信息,要么就是为了得到这些信息而限制社会活动(比如,为了得到最好的人口普查结果,咱们让所有人都不许离开自己的家乡,不许流动)。 市场经济看起来是针对这种信息不充分的现状的一个自适应的系统。你信息错误,那付出的就是被淘汰的代价。当然有浪费,但是实现了动态平衡。

      所以如果有些宏观上的东西很容易计划,比如中国有多少人口,大概产多少粮食,缺口多少。这样计划经济是起作用的。类似的比如石油,铁矿石的进口。做不到100%,但是大差不差的。这种层级的计划,各国都有,美国也有。但是更细致的,恐怕就很难了。所以我认为当前人类社会运行的就是混合经济。 国家不断的干预市场,但是承认市场的主体地位。

      未来如果人类可以进化到matrix这个级别,所有人的意识上传到一个终端。毫无疑问一切可以计划。

      通宝推:wild007,陈王奋起,唐家山,侎众,铁手,
      • 家园 你们批评的前27年计划经济本身不也,混合体么?

        大宗重要产品供应不足,只能大家商量着分,日常用品不也是自由购买么?总不成当年你家买把剪刀还要计委计划吧?我们大队生产的石灰碳砖瓦竹木,谁来给个计划?

        别瞧不起那几十斤粮票几尺布票几两油票,没有那个票,你想要可能可以要买到粮油布匹,我们农村大多数人高买不到了。

        Swel河友你和 @懒厨 兄在创新问题上,都把创新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混同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