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86版西游记反映的近代历史 -- 北纬42度

共:💬100 🌺105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九十年代在北京大红门,还见到过马车。
          • 家园 南方没马,都是驴车

            驴车是重要生产资料,不光8090年代农户自用,当时还有大集体的驴车运输公司。80年代,在中部省会,城里街道上一长串驴车队,很常见,拉的是小红砖,给当年很常见的5,6层居民楼工地运砖,还拉预制板。

            • 家园 南方应该主要靠牛,驴子应该也是北方才有

              水牛个子很大,看起来让人怕,但实际上确实很温和,和人关系好。象牛郎那样和牛的关系,北方可能不容易理解,南方应该算平常。

              • 家园 严格说起来,跟北方马车不一样

                马车是车把事,坐在车边,扬着大鞭赶车。驴车实际是人驴共同拉车,人拉板车,毛驴也套根绳一起拉车,真一条线上蚂蚱,工作伙伴。南方都是水牛,劲是大,但身躯太大,牛角太危险,而且水牛养起来很麻烦,城里哪有水塘给它泡澡?

              • 家园 南方既有水牛也有黄牛

                水牛比黄牛性子温和,可能南方耕田是首选。滇马/川马应该是一类,个子比较矮小,普遍不如北方的大叫驴高大,应该不能用来耕地。

                北方以前大牲口比较多,除了没有水牛,黄牛,骡马,驴都有。黄牛在早时候农村价值最高。因为好养,基本上只需要吃草,不需要精饲料,而且力气大,一头牛就可以耕田。生产队时期,农村养骡子和马比较多,驴也有,这三种都要喂精饲料,单纯喂草是不行的。骡马因为走得快,多数用来拉大车,尤其走长路,骡子耐力更好。而且农忙时螺马也可以耕田,力气大的骡马可以独立耕田,差一些的可以两匹并辔。相比之下,驴子力气小,只能干点细活,或者拉小车,于农户,很多时候是出门代步用。

                包产到户后到九几年,农村就基本只养牛了,骡马驴私人养成本太高就逐渐被放弃了。

                小时候和生产队的饲养员爷爷亲近,所以各种大牲口都骑过。或许大家想不到,貌似温顺的老黄牛,其实是脾气最暴躁,几乎完全不让骑的。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牛不会很慢么?

                北方农村也大量使用牛车,但是多数仅在村内运输,就是从家里到自己的田地间往返。算是耕牛的第二职业吧。牛的好处是力气大,饲养成本低。但是很慢,而且好像智力也不大行。村里路况熟悉,道路一般也不算好,缺点相当程度掩盖了。但出门就不合适。我这里说的都是黄牛。水牛更大,怕是快不到哪里去,或许聪明些?

                但是进城卖货(见最多的就是各种瓜,量比较大)这种,一般只有马车。牛车不行,特别是城管一来,绝对是灾难。郊区无城管的地方也有驴车溜进小区,卖酱菜、豆腐等量小的商品。

                牛vs马的差别,感觉有点像拖拉机vs汽车。这种牲畜效力和成本在人力和机动车辆之间,感觉九十年代初算是高峰,然后随着工业化导致的机动车降价和人民的富裕,慢慢退出历史。

                另:说是马车,但是相当部分是骡子拉的。一般人也不大仔细区别。(北方)马太娇贵了,不是特别有经验的人,养不起。看武侠小说里讲云南马吃苦耐劳,不知道是否属实,或可以和骡子比一比。

              • 家园 驴有点不值

                驴相对吃的少点,好养一点。 但是北方养马最大的价值是拉车。就是当年的卡车+货车。 驴在这方面差太多了。勉强在家门口拉一点东西还凑合。像那种把上千斤的菜或者粮食,从农村运到城里的活,驴干不了。

                我过去观察,农村都是哪怕几家合伙,养两匹马。养驴的很少,有些我感觉是养马的时候顺手养的,估计平替一下。

          • 家园 2007年在洼里乡(现奥运村街道)还有

            马拉大车卖西瓜。大屯路、北辰路一带。比如间接导致刘志华落马的科学园南里附近。和鸟巢、水立方隔路相望。

            当年那里似乎修地下变电所,导致地面塌陷,很多房屋墙壁开裂,曾动用大批武警保护施工,武装对抗哭天喊地的科学家家属们。刘志华的落马不仅仅是得罪了郭文贵。北顶娘娘庙的传说,其实都是利益人群的牵强附会。凭啥拆我们不拆他们?

            通宝推:ccceee,梁效,
          • 家园 哈哈,后来街上能看到马车,估计都是格调了。

            一些著名旅游景点,坐马车可能都是要高价才能坐的上了。怀旧也是情怀。

          • 家园 我也在北京见过

            我95年跟着公司领导去北京工业大学,校门口还见到马车,或许也可能是骡车。

            当时真的是吃了一惊,因为打小待过的三座城市(上海,武汉和深圳)都没有这种畜力的交通工具。结果第一次居然是在首都见到的。

            • 家园 零几年的北京还见过

              驴,马拉的平板车,卖些农产品,应该是郊区农民进城来卖的。

              我猜是电动三轮车的白菜价彻底淘汰了畜力平板车

      • 家园 古代驾驶马车确实是一门技术

        所以,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就有专门这一项。

        御手不仅要让四匹马朝一个方向,可能还要让这四匹马都走直线,否则就会“出轨”。

        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书同文”好理解,但“车同轨”其实到今天也没人说明白,或者说没定论。

        ”车同轨“的轨,究竟指什么?自古至今,有说指道路的宽度,有说指车轮的距离,有说指车轮的痕迹,也就是车辙,也有说类似于现代的火车铁轨,不过不是凸起来,而是镶嵌在道路的凹槽,这种说法认为,只有马车行驶在这种凹槽中,才会又快有稳。

        既然是凹槽,肯定就得走直线,所以,秦始皇时代的高速路叫“直道”,也就能说通了。

        • 家园 早年看过一个央视纪录片

          讲秦朝的。里面讲到这个车同轨指的是统一车轮之间的宽度,而不是人为在路上挖出两条凹槽。秦直道上的车辙是车走的多了压出来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