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转贴--林黛玉死于习惯性流产--这帖也够恶,不是出自河里吧? -- 伐木为马

共:💬38 🌺20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转贴--林黛玉死于习惯性流产--这帖也够恶,不是出自河里吧?

    命题单位:中国红黄学研究社

      

        指导老师:曹雪芹(已故);高锷(未活);西门庆(虚构)

      

        作者:林妹妹的头号粉丝  

      

        一,研究目的:揭露贾府黑暗内幕,还历史真相,控诉人吃人的旧社会。

               普及最基本妇科生产知识,树立一生幸福,安全第一的性观念。 

               供某些吃饱了没事撑的欢的同志提供扔板砖的靶子。  

      

        二,研究可行性分析和风险预测评估:   

          1,此命题作为红学研究的前沿尖端敏感性话题,必将得到众多红学爱好者的关注,从而带动古典名著从大雅之堂走下来,起到为广大无聊群众打发时间,启迪新思想的重要作用。同时该命题也将填补红学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   

          2,此命题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辜幸铭为了潇湘馆的冠名权砸了卖牛肉的铺子。事关林妹妹的名节,难保某些林妹妹的超级粉丝作出一些超乎寻常地危险举动。

        

        三,研究步骤:  

          1,到新华书店去买一本修订版的《红楼梦》,花一个月的时间仔细研读。重点研究第二回到第九十八回。  

          2,到新华书店去买一本《中西医临床医学》,花两个月时间研究,重点研究妇科和妇产科。   

          3,结合所学医学知识,针对《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对书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以及作者字里行间隐藏的信息进行大胆的推测和论证。    

        

        四:论证:  

          A,直接证据:林黛玉一生体弱多病,怕风雨,怕晒,怕冷,怕热,病状为经血不调,气血两亏,与月子没做好的妇女相似。   

          B,间接证据:

          1,林黛玉临死的时候叫到:“宝玉,宝玉,你好......”(见《红》第九十八回)虽作者没有明示宝玉好什么,其狠状已同女子在生产时咒丈夫的情形一般无二。   

          2,林黛玉病得实在太快,这边凤姐刚刚定下奇谋,那边黛玉就立马吐血而亡。其症状与怀孕之人动了胎气相似。   

          3,贾府这种肮脏之地,用柳湘莲的话来说是“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

      儿都不干净”。所以林妹妹身处此地,又是个弱女子,想出淤泥而不染都难。另外贾府的家奴焦大的供词“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也极具参考价值(见《红》七回)。  

          4,贾宝玉并非什么善男信女,才十三岁就强奸了服侍自己的丫头,而且还是意淫了侄儿媳之后。之后又和秦钟,蒋玉菡之流搞同志关系。特别是在《红》二十三回里,居然勾引林妹妹一起看类似《花花公子》之类的黄色书刊。并且在安静的小花园里既有作案动机又有作案条件。  

          C,推测:  

          1,林妹妹的第一次很可能被私塾先生贾语村占有。根据目前频发的禽兽教师猥亵强奸女学生推断。   

          2,贾琏曾经护送林妹妹回扬州,依贾琏的色狼本性加上林妹妹的绝色容颜,路上想不发生故事都难。

        

          五:结论:  

          林黛玉死于习惯性流产。

          告诫大家性行为时一定要做好安全工作。

           

          六:悬疑:

          尚不清楚林妹妹第一次流的是谁的孩子,有待继续研究。

        

          附:中国红黄学研究社目前研究的系列命题   

            《薛宝钗为什么会性冷淡》   

            《贾宝玉出家的难言之隐》   

            《惜春与妙玉得同志关系探秘》

    • 家园 你们都中计了

      原文作者醉翁之意

      供某些吃饱了没事撑的欢的同志提供扔板砖的靶子

    • 家园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家园 原文作者够龌龊够恶心的。

      • 家园 hoh…楼上的林mm竟用红楼梦作头像,难怪气的…

        呵呵……安慰一下地说。

        忽发奇想,要是红学会的老学究看了此贴的话?!会不会气的折寿啊!!

    • 家园 送花,顺带鄙视一下那个红学

      一本红楼梦意淫N百年,,,

      最近看赫连勃勃大王的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有一网友的回复于我心有戚戚焉,,和红学也许无关,摘出共勉,,,

      “中国的事总是这样,一些屁事已经研究到头发丝上了,那边却有几百年的历史被大家遗忘,魏晋南北朝便是其中一段。,,,,,,”

      • 家园 说几句不中听的话

        首先对“中国的事总是这样,一些屁事已经研究到头发丝上了,那边却有几百年的历史被大家遗忘,魏晋南北朝便是其中一段。,,,,,,” 这种话表示极不欣赏。

        对什么事有看法,就说对什么事的看法,不要动不动就上升到中国怎么怎么样,这类话看多了就觉得很没意思。就比如这里,中国的历史研究现状这个网友就都很了解?他怎么知道魏晋南北朝这几百年的历史被大家遗忘?中国每年出多少本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专著和专业论文他知不知道?中国这几十年在这一领域的史学研究已进展到什么程度他知不知道?不知道,没见过,不等于说没有,不知道不是错,不知道还要发大言,那就很没劲了。

        另外,研究头发丝的学问并不可笑,可笑的是只研究头发丝的学问,只见其小,不见其大,这有点可笑。但如果根本不研究头发丝的学问,根本就不懂头发丝的学问,就以为可以宏观地把握历史,那也是种重症昏迷。理解历史首先要了解历史,而所谓的了解历史,离不开对无数历史细节的还原。所以一些研究细节的文章,对某些业余爱好者来说,那确实没多大吸引力,这些人也许更喜欢看一些俯瞰千年指点江山的东东,但真正玩历史玩到家的人,都会知道,要将大结论说得结实,那背后得下多少苦功夫,得有多少细节研究局部研究支撑才行。

        回过头再说红学,红学其实并不可笑,就如英国有莎学,也研究了几百年,也研究作者生平,研究版本差异。中国的《红楼梦》,我就觉得它当得起后人投入这番心力。人家曹雪芹一没有从地下顶着棺材板钻出来,将刀架在谁脖子上,强迫谁去研究,我朝肇极以来,除文革那个特殊时期,多数时候,也并没有强迫谁去研究它,对研究者个人来说,研究《红楼梦》也并不会给自己带来额外的好处,但很多人就是喜欢看它,喜欢说它,一看之后不知不觉就陷进去,这就是《红楼梦》牛气的地方,这就得服气,所以红学并不可笑。

        但有些红学家的表现和有些《红楼梦》研究之作,确实不敢让人恭维,乃至可笑,这倒也是真的。但这种情况究竟占《红楼梦》研究多大比例,也还是个两说的事,问题是,现在的媒体,爱炒作的是什么,你写出一篇漂亮的赏析文章,没人理,但你如说秦可卿的出身背后隐藏着惊天的历史秘密,那马上就会有无数媒体追踪而至。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媒体,他们也要吃饭,而对于媒体来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是这一行业的铁律。只是对于旁观者来说,是不也该对这点有个清醒的认识,不至于把人咬狗当成世间的普遍现象呢?

        所以谁愿意对红学说道什么,愿意骂红学,愿意一棍子全扫倒,可以啊。但请有个基本的了解以后再来说话。

        如果谁愿意只是针对红学中的某些无聊现象进行讽刺,我举双手赞成,因为无聊的东西确实存在(当然不是只有《红楼梦》研究里存在)。但是讽刺,也要有真功夫,真本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要说,楼主转的这个,实在没什么意思。从见解上来看没意思,从趣味上来看,也缺少一种具有可观赏性的机智。不过有人觉得它很幽默,很好,那无妨,那么我觉得它没劲,也应该无妨吧?只是发表一点不同意见,还不至于到了有位朋友说的闭塞言路的地步。闭塞言路这话确实让我听了很奇怪,我一没有不准说,二没有要求斑竹不准说(当然我也没资格提这类要求),只是有人说好,我说了句我觉得不好,怎么就成了闭塞言路?难道有人说了好,其他人也必须说好,这才不是闭塞言路?呵呵,越说越远了,不说了……

        • 家园 孙哥哥,请问

          什么莎学研究协会,是自己管饭,还是政府管?

          中国的红学研究协会,是不是吃财政饭?

          • 家园 答复

            答复

            老外的莎学研究会如何,这个我不知道。国内的红学研究协会什么的,我知道一点。

            中国有《红楼梦》学会,也有《三国演义》学会,关羽研究会,《金瓶梅》学会,武侠小说学会,等等,这些学会,都不是行政机构,都是纯粹的学术团体,它们的成员,有各高校各研究机构的学者,也有其它职业的爱好者,这些学会的意义,主要在于组织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有的也编辑学术刊物。加入这样的学会,并不会从国家财政里额外多得一分钱。比如在下就是《三国演义》学会的会员,但这些年来,并没有从中额外得到一分一厘的好处。所以,不存在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国家拿出大量的财政拨款,专门养一大批《红楼梦》研究者这种情况。

            但《红楼梦》研究界又确实有个特殊情况,就是其中确实存在一个《红楼梦》研究所,属文化艺术研究院。但这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一,这个研究所在编人员其实数量很少;二,他们编辑的《红楼梦》学刊,是现今市场经济发行体制下,为数很少的居然能赚钱的纯学术刊物,也就是说,那上面发表的都是纯学术文章,但因国内《红楼梦》爱好者太多,所以根本就不愁卖,期期都售磬;三,这个研究所的成员,我接触过其中几位,如胡文彬先生,如张庆善,孙玉明,他们没有一个人写过深为人诟病的那类无聊文章,这里如有哪位是《红楼梦》爱好者,可能对胡文彬这个名字不会陌生,老先生笔耕不辍,写了大量的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介绍性文章,至于张庆善、孙玉明这二位,更是可以在一起大碗喝酒的朋友;四,最重要的是,现代的学术体制,必然决定了首先由财政拨款来支持学院化研究这一学术生产模式,这就像各高校历史系教授乃至史学泰斗的研究工作,离不开财政拨款支付薪水作为生活保障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非议的。

            《红楼梦》里杂碎多,神头鬼脑的怪物多,这确实是事实,但这不能代表《红楼梦》研究界的全部。喜欢谈论《红楼梦》的人多,那还是得说曹雪芹太有本事了,一部《红楼梦》就愣是能吸引人一个一个往里跳,比如,余英时,历史学家吧?也研究《红楼梦》。赵冈,经济学教授,也是海外《红楼梦》研究的重镇。这就好比这里的无斋主人,他去写那些水浒文章,跟他的职业有什么关系吗?没有,要说能赚几个版税,算一下时间投入的成本,也不见得比干他的本行赚得更多,但《水浒传》就牛到让一位软件工程师也来看它,也来说它,道理是一样的吧。

            先说这些吧,不知我说清楚没有:)

            • 答复
              家园 再说几句

              其实说《红楼》的花样,我看到的可能远比这里的一些朋友多,有人觉得楼主转的这个帖子有想象力,但台湾有人能论证出《红楼梦》里的小红就是洪承畴,这个才叫强吧:)这一类的东东,我不知看过多少~~~~~~~~~

              • 家园 贴一篇旧文吧:《花边考证》

                花边考证

                □ 孙勇进

                  不久前,因事返回母校,几位师友召请小酌,席间,某师尊谈起近读一文,一篇考证《圣经》中伊甸园位于云南的文章,堪称“神妙”。文中考证如下:云南多有地名带“甸”字,是即为伊甸园;《诗经》中有诗句“南山有台”,这“有台”便是犹太;云南亦有锡伯族,此锡伯正是希伯来……

                  言未竟,座中有为之喷饭者。

                  这种考证,如果用以点缀某报副刊,那将雅而且趣,实属绝妙小品,命之为“花边考证”可也。然而,笑声渐止,师尊却又道,作者绝非意在取笑,是一点不含糊地在做严肃考证、学术研究。一时,举座哑然。

                  其实这种所谓的严肃考证,它的理路并非什么新发明。鲁迅先生于《马上支日记》中提到,他先前在日本东京时,看见《读卖新闻》上逐日登载着一种大著作,其中有黄帝即亚伯拉罕的考据。大意是日本称油为“阿蒲拉”,油的颜色大概是黄的,所以“亚伯拉”就是“黄”。至于“罕”,是与“帝”形近,还是与“可汗”音近,鲁迅先生说他记不真确了,总之,阿伯拉罕即油帝,油帝即黄帝而已。

                  不过这种考证,一旦它不肯“花边”而“严肃”起来,功用也不可小觑:

                  它可证明洋鬼子的伊甸园中国古已有之;

                  还可用来“剿共”:据传,当年吴佩孚大帅,于一处宴会席上发表了赤化源流考,其查得赤化始祖乃是蚩尤,理由是“蚩”“赤”同音,故蚩尤即“赤尤”,而“赤尤”呢,便是“赤化之尤”了。赤匪之祖为黄帝征讨之蚩尤,赤匪也自是我炎黄子孙之公敌,神人共愤,天必殛之。据云吴氏此论一出,登时合座如拨云见日,尽皆欢然。这样“严肃”的考证,你敢小看它的力量么?

                  这种考证,还可以考出红学研究的“新纪元”,考出红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如近一两年造了不大不小声势的霍国玲女士的《红楼解梦》。此书从《红楼梦》的背后,考出了一部曹雪芹、雍正皇帝和一名唤竺香玉的女子(即霍氏所云林黛玉原型)间的血泪情仇史,真足石破天惊。《红楼解梦》已出数册,不过仅就笔者读过的第一、二册,便可找出百余处错误。霍氏考证,每每出人意想,如林黛玉所作《咏螃蟹》诗中有“多肉更怜卿八足”句,霍氏考曰:

                  “此句可能隐指雍正脚上多肉。有可能雍正脚上生有六个趾。因何如此想呢?因为螃蟹除了夹子上有肉外,小腿上已经没肉了。而蟹脚向来只有两层皮,此处写出足上多肉,岂非怪事?螃蟹小脚上没有肉这点,在作者心中是明确的。……多么肥的蟹,足上也没肉。这是事实。然而作者却偏偏要在诗中写出‘多肉更怜卿八足',这实在令人生疑。这便是笔者怀疑雍正是六趾的起因。……促使笔者作如上设想的另一因素是《清史稿》有关雍正的一段记载……《世宗本纪》上所书’生有异征‘不知指何而言,或许就是他的足上多肉,与众不同罢。”

                  关于“生有异征”,霍女士不妨去翻一翻萨孟武的《水浒与中国社会》,里面辟有专章谈这个问题。至于由蟹腿无肉(事实上蟹腿也并非无肉)考出雍正脚上多肉,由多肉又考出雍正六趾,这一路考证的确是非同寻常,原来林黛玉等妙龄女子所食之美味螃蟹,竟是雍正的尸体!有如此丰富之想象力,何必还搞劳什子红学考证,何不去好来坞做恐怖片导演?真是可惜。

                  但是靠的就是这一路路神妙的考证,霍氏考出曹雪芹是志在恢复汉家河山的反清志士,考出曹雪芹很巧妙地给雍正带了绿帽,考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谩骂了雍正“你是我侄子”,……考出了洋洋百万字,还考得某些传媒为之喝彩,考得个别大学生赋诗称颂,你还感小看它的力量吗?

                  不过,时至今日,大概不会有人相信亚伯拉罕便是黄帝、蚩尤乃“赤化之尤”的奇谈,伊甸园位于云南的高论,好象也不太行时,至于霍氏的红学“里程碑”,它的命运可以留给时间留给将来去裁断。

                  其实还是雪芹先生在《红楼梦》里讲的好:“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真正严肃的研究,是靠不得哗众取宠的,翻空出奇或别有目的的花边考证,也许可以上晚报副刊去娱乐大众,却绝不足以支持真正的学术研究。

        • 家园 申辩

          我摘的那句话,确实浑身是病,因为没放在那个帖子的环境内,,网络上的只言片语要做到十分严密也是不可能,可否略过,,,呵呵,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赵波王对两晋历史修炼到什么程度了,,我引他,是要他的表达的意思,浪费很多资源精力去研究回字的四种写法,我认为很病态,,我支持正常的红学研究,我不支持因为媒体的关注度或特殊感情需求或,,而带来的研究畸态繁荣,,,资源是有限的“那边却有几百年的历史被大家遗忘”,我不喜欢听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这样的话,也不喜欢找个啥资料,后面跟着作者都是田中芳树费正清,,,

          另外我还想说,,,,,

          宝玉哥哥他真的很帅,,吼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