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顽强的阻击 -- 大众河蟹

共:💬105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顽强的阻击

    国储这次阻击期铜市场,其实是早晚的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该来的总要来的。

    美国人依靠美元的特殊地位,控制了世界资本和原材料的定价权。在和美国人的对垒中,强悍如韩国(97)和俄国(98)都先后大败而归,中国空有巨额外汇储备,也禁不起如此蚕食,先是中航油,现在又是期铜。有人怪罪个别交易员,这完全没有道理,中国每年超过50%的铜进口量,人家挤的是我们整个国家。

    这次国储高调介入,我认为不是什么高抛多少铜,也不是什么大家争论的中国有多少储备,而是买黄金。大家看到黄金迅速突破500刀,中国人贡献巨大。中国明的说,金价低,铜价高,我们买金卖铜,正好hedge。但不同市场,又遇到挤仓(12月就决战了),何况我们手头也没多少黄金,hedge个球。中国的意思是告诉美英投机集团(和其背后的怂恿着),如果大家和平发展,我们不打算挑战现行世界金融体制,但如果欺人太甚,我们没准马上就往人民币的篮子里提前放些金块。

    谁也不想回到金本位,如果现在回去,世界立刻通货紧缩,美元必是第一个牺牲品,我们光脚不怕穿鞋的,完全没必要害怕。黄金这个没什么工业用途的“野蛮”金属,未来很长时间,是中国制约投机美元的利器。

    • 家园 【参考】Phelp Dodge 调低第四季度盈利预期

      原因之一是金属价格对冲上的损失,很有意思的是第三季度该公司付了5美元的特别红利。

    • 家园 【原创】铜价的一些不同意见

      各位大都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铜价的走势,所以一直期待想象中的暴跌,尽管本人在2004年10月13日的暴跌中被三板强平,但收拾信心后还是回到了多铜的大旗下。

      西方因为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存在,他的发展只能是在一个区间内进行,反映到商品价格也是在某个大区间内运行。而这次商品大牛市是中国推动的,现在大胆预测还只是起步阶段,明年回头看,现在的4500就好像去年的3000点。这就好像西方人看中国的gdp,按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国早就应该到了顶点,所以一直在等中国的经济危机,可中国gdp年年增长的这么快,这说明西方的经济理论不适用于中国。中国现在走自己的经济道路,我称之为东方经济学,我们走在这条路上,现在少一个大牛把他归纳总结一下,提升到理论的高度,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战术方面,中国买铜抛铝打压基金属价格,购买黄金打压美元比价。(买来的黄金还能做人民币区域结算货币的储备金,一箭双雕)

      最重要的是,谁会为这高昂的铜价买单,答案绝对不是中国人,中国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型国家,高进高出,考虑到现在还是以西方国家为主要贸易出口地,那就是刚在期市上获利的西方国家买单。以后发展中国家会赶上来,等发展中国家发现高价卖出的原材料以更高的工业品价格回到他们自己手上时,疯狂就会告一段落。中国是过手财神,铜价再高,中国也不怕,石油再高,中国照买,只要符合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中国的经济就能健康发展。

      • 家园 这话不对。中国不敢提价

        中国制造业转嫁成本的能力相当弱。其实现在也就是赔本赚吆喝。用中国环境和劳动力损耗来补贴出口发达国家的低价格。薄部长的所谓“你加上半斤,我就卸下八两”。无他,牺牲是为了保证就业。

        什么时候我们不愿意补贴了,自有无数的后来人补上,越南人,印度人,这世界从来不缺

        • 家园 小国家没这个实力吧

          中国进口的许多资源,未见得就是市面上的价格,比如智利坦赞的铜,比如伊朗的油。中国能拿到的价,周边小国把劳动力成本全贴进去也未见得补得上。中国要只有人力资源的优势,很多工业早跑越南了。温州的煤矿业不是正转向越南么。

      • 家园 通货膨胀年代,是看谁跑得快

        中国强力介入,铜价回调15%很正常(不违反牛市规律),但存在其他变数,比如美元也掉15%,所以我们不要介意一点trading lost。阻击的概念,不是消灭,而是短期内扳住牛头,赢得时间,我们可以在其他方面赢得更大利益,争取我们的经济发展能跑得更快。

        买单不买单?中国是资源缺乏国家,绝对是通货膨胀的牺牲者,抑制原材料的暴涨是我们的根本利益所在。美国早已进入金融社会,吃穿住行在其社会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比中国小得多,但他们害怕黄金这种“没用的东西涨价”,因为意味着他们财富中占大部分的金融资产直接贬值。

        中国一定要把两者划个等号,让美国人意识到,玩通货膨胀,即使短期内也没有前途。

        至于长期,资本主义一定会再走到滞胀的那一天,希望到那时,中国经济已经而今迈步从头跃了。

    • 家园 【文摘】五矿新进展

        好事多磨,五矿在智利以20亿美元投资兼购买铜矿的协议在推迟了几个月后,有惊无险得以最终签订,而且五矿获得了购买智利加维铜矿25%股权的优先权。

        圣地亚哥媒体日前披露了这一消息。

      消息称,智利国有铜矿公司(Codelco)去年12月20日透露,公司与中国五矿已经就有关投资与供货签订最终协议。本来在去年9月30日,双方就可以签订该最终协议并落实投资,但由于双方尚没有就某些细节问题达成一致,故此推迟到现在。

        据五矿集团消息,中国五矿在2005年5月31日和智利国家铜业公司以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签署了《联合开发智利铜资源项目协议》,中国五矿控股的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和智利铜公司将建立一个合资公司,并以此作为确保智利铜公司向五矿长期供应铜的平台。通过合资公司的首期投资为5.5亿美元。

        智利国家铜矿公司表示,希望协议签订后,中国五矿能够在明年第一季度按协议进行投资并支付5.5亿美元现金。而根据协议,整个协议投资总额为20亿美元。

        中国最大金属贸易商中国五矿是世界最大的铜进出口企业之一,通过签订这笔合同,中国将稳定地获得铜资源供应,智利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铜出口国,其国营铜业公司是世界最大铜公司。

        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铜消耗国,约占世界消耗量的五分之一,而其中有一半来自于进口。海关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去年1-11月铜进口同比增长6%。而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这一进口数字还将进一步扩大,从国外获得稳定的铜资源供应成为重要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五矿这次不仅获得了铜资源供应,还同时获得了购买智利另一座铜矿股份的优先权。智利国有铜矿公司表示,公司董事会已经同意五矿以市价优先购买下属的加维铜矿25%股权。根据计划,加维铜矿将在2008年建成投产,每年约可生产阴极铜15万吨。

        为保障国内需求,五矿集团还在海外进行了其他投资。包括2004年,集团与波兰铜矿冶炼与工业集团(KGHM)签订的购买30万吨精炼铜的协议,该合同约定铜将在2005年-2010年到货。

    • 家园 国内上海现货涨到了41050¥,新纪录.
    • 家园 【文摘】LME铜交割日平静到来 两交割库神秘增仓5万吨

      2005年12月22日 08:25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李中秋

        12月21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交割日,“国储抛铜数量”开始显露真相。而12月20日是LME最后交易日,交易结束后公布的数据显示,伦敦铜现货月的总持仓量为6021手,这比正常月份4000手左右的持仓多出了约2000手(5万吨)。记者注意到,LME在亚洲的两处交割库——釜山和新加坡仓库,自10月份以来神秘增仓,至12月20日,两地库存为55350吨,这占当日LME全球交割库存总量的72%。此前,这两个仓库的库存几乎为零。业内人士指出,上述两交割库存一直主要面向中国企业或机构,所增5万余吨铜透露了国储的实物交割量。

        两交割库神秘增仓

        11月初,境内外铜市场传出消息,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下称国储)工作人员刘其兵于9月中旬私自在LME低位抛售大量的期铜,这部分铜将在三个月后,即12月21日,到期交割,但具体数量未知,“国储铜事件”由此爆发。

        根据记者观察,“十一”长假后,LME在韩国釜山和新加坡的两个交割库库存连续大幅增加。10月11日库存报告显示,两交割库总量已经增加至22200吨。11月1日,这一数字上升为31375吨。到12月6日,库存已经增至49025吨。此后,这两个交割库的库存增速加快,12月20日,两库库存已达55350吨,而当天LME遍布全球的交割库库存总量仅为约77000吨。不过,市场始终无法确认这部分库存来自哪家神秘机构。

        “这两个仓库此前库存几乎为零,但一直代表了中国交割的头寸,由于目前铜现货价格存在较大幅度升水,铜冶炼企业一般通过LME保值,而不会进行实物交割,”上海中期期货公司市场管理总部总经理周杰向记者表示。他认为,“55000吨库存明显是中国运过去,用于21日交割的,从交割库存的变化看,实际上国储早就准备交割了。”

        展期有序进行

        按照此前业内人士的预计,在交割日到来之前,国储可能有三种选择:实物交割、割肉认赔、展期并继续做空。所谓展期,就是将合约调整为未来到期的合约再作打算。

        长城伟业期货首席研究员景川告诉记者,“按照LME的交易规则,空头是否进行最终交割实物,必须在交割日前48小时告知交易所。因此在19日前后,现货月合约持仓量的变动往往很大。”在16日、19日和20日临近交割前三个交易日,当月合约持仓量累计减少7588手(2511手、2129手、2948手),20日交易结束后的持仓为6021手。同时,2006年三月份到期的合约却相应地在增仓,而总的持仓量依然保持约22万手的不变数量。

        “这个迹象表明,国储在交割日前进行有序地展期,可能等待明年交割,”周杰说。不过,这展期的7588手(189700吨)中有多少来自国储却不得而知。引人注意的是,20日最后交易日6021手的持仓,足足比以往4000手左右的持仓多了2000手左右(约5万吨),这一数字正好和两个交割库库存增量吻合。周杰表示,现在至少可以断定国储进行了实物交割和展期两种操作。“不过LME的最终交割数量不会公布,所以以上数量仍建立在分析基础之上,”周杰说。

        伦铜沪铜交易清淡

        在交割日之前,伦敦和上海铜市观望气氛浓厚。LME圈内交易商之一——日本三菱公司中国部总经理严强告诉记者,20日,是伦敦铜市“非常无聊的一天”,场内交易十分清淡。伦铜最低价格到4405美元,最高到4438美元。当日成交仅为6.7万手。“市场也在关注本月第三个星期三交割日前后国储的动向,”严强说。

        昨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主力602合约更是创下成交4348手的地量,价格窄幅波动,微跌60元,报收于39880元/吨。

        市场似乎对此次交割后铜价走势缺乏足够判断依据。境外机构评论说,向上和向下走的可能性都存在。景川认为,“从原来的目标看,在基金逼仓完成后,价格可能要往下走,但现实情况是,铜价向下调整的意愿并不强烈,其中可能有其他原因。空头不敢贸然打压,多头不敢再往上拉,从而使得市场在此时点观望气氛很浓。”

        釜山和新加坡库存增加情况表

        日期釜山仓库当日增加库存(吨)新加坡仓库当日增加库存(吨)累计(吨)

        9月1日4875未变4050增5008925

        10月11日13875增15008325增30022200

        11月1日17375增100014000增50031375

        11月24日28350增100014075增100042425

        12月6日38750减20010275减185049025

        12月16日42350增130011100减12553450

        12月19日43350增100011100不变54450

        12月20日44250增90011100不变55350

        制表/李中秋

    • 家园 【文摘】黄金不断攀升的背后

      消息来源:财经时报 | 八阕编辑:2005-12-21

      下半年以来,国际黄金市场飙起又一轮涨价风潮。/评论员 商弈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黄金市场飙起又一轮涨价风潮,金价一路斩关夺将:11月29日,轻松突破1987年的500美元╱盎司历史高点,创下18年新高;12月12日,其盘中价再报突破540美元╱盎司纪录,创下24年新高!黄金疯了?!

      黄金没疯。应该说,本轮的金价上涨,有其深刻的宏观大环境基础。按笔者分析,金价上涨目前仍在上升途中,或者说,至多刚爬到半山腰。这样说,自有其道理: 1980年,黄金曾创下它的历史最高天价850美元/盎司。当时的背景是两伊战争爆发中东二次石油危机,致油价高企(油价由1979年的 13美元\桶升至1981年的35美元\桶)并引发全球通货膨胀。而本次金价上涨的背景,不仅有油价持续高企(油价由2002年的24美元\桶升至 2005年的最高70美元\桶)并导致全球新一轮通货膨胀的阴影,而且还有国际主导货币美元王国的坍塌影。在这二大因素的交汇作用下,国际资本自然要寻找安全的避难所,于是,黄金就以其独特的隐形货币功能成为首选避险工具。

      黄金因其特有的稀缺性、稳定性及可炫耀性很早就受到人类青睐,其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交易媒介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史时期中,金本位制度逐渐确立,于1717年成为英国货币制度的基础;至十九世纪末期,欧洲国家已广泛实行金本位制度;美国也于1900年实行金本位制度。世界各国实行金本位制长者二百余年,短者数十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破产,黄金铸币逐步退出商品流通领域。

      之后,为稳定国际货币体系,1944 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建立了一个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制度。当时美国总统罗斯将联邦储备局买卖黄金的官价定至每盎司35美元,联邦储备局与欧洲的中央银行一直致力维持这兑换价,直至1968年。随着形势的变化,美国无力实现美元兑换黄金的重任,至 1971年,美国宣布对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黄金货币地位开始动摇。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牙买加协议”,规定黄金不再作为成员国货币定值标准,标志着黄金迈上了非货币化道路,其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丧失。

      黄金非货币化后,尽管黄金在制度层面上被取消了流通货币地位,但在实际经济活中仍在执行货币的储备价值职能,黄金仍是可以被国际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大国际结算货币。据统计世界各国储备了约3.1万吨的黄金财富,以备不测之需;还有2万多吨黄金是私人拥有的投资财富。写过《资本论》的马克思说过一句精辟的话:“货币天然不是金银,金银天然是货币。” 正因此,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欧元货币体系,明确规定黄金占该体系货币储备的15%。

      自二战后,美元就取代了英镑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或者说从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建立了一个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制度之时,美元就取得了事实上的霸主地位。然而,由于美国长期的扩张政策及近年来愈演愈烈、毫无节制的借债消费,导致其出现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据经合组织预测,假如汇率保持不变,该赤字将于 2006年之前上涨到825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4%。而美国累计负债已高达近3万余亿美元。如何化解这个题呢?在本届小布什政府的财经高层看来,解决所有问题的最好办法似乎就是让美元贬值。这也就是近年来美元对其它国际主要货币不断贬值的注脚。

      但美元的贬值是一柄双刃剑,那些美国的债权人如果抛售他们所持有的大量美元资产据估计大约有11万亿美元,随着兑现进程的加快,美元将会进一步下跌。美国的债券收益(长期利率)将会迅猛上升,这很有可能导致深层次的经济衰退。所以,美元的贬值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或者说要退二步进一步。这就可以解释今年下半年以来美元的反弹了。

      经济学中有一个定律赤字决定价格。因而,在美国人创造赤字的过程中,黄金也必定出现相对应的价格。自2000年以来的黄金走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下半年以来,黄金跟反弹的美元呈现出异与往年的正相关走势,这是受到油价上涨刺激和对全球通胀预期的反应。如果油价持续高企,则黄金上涨的动力就不会消失。

      最后,还有一个因素不得不提:那就是中国的人民币升值预期。由于中国经济的强劲成长,在可预期的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升值是不可避免的。有经济学家就此评论道,全世界都可以买进人民币来迎合人民币升值,而只有中国不能。那么中国的央行应如何为自己手中高达8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保值呢?最佳答案仍然是:黄金。而目前中国央行手中的黄金只占其外汇储备的1.1%(2004年),较之欧、美,这个比例显然偏低。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投资者,请不必为眼前黄金冲高后的调整走势发愁只要美元还会继续下跌,只要你看到油价依然持续高企,只要你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那么,在黄金目前的价位区,每一次回调都是你买入的良机。至于金价会升至何等高度,何时会再创历史新高,笔者就只能以一句唐诗作答:“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家园 我同意金价长期走牛的看法,但是做投机没有这么简单,

        我同意金价长期走牛的看法,但是做投机没有这么简单,你要知道的是三个月内最多一年内的变化,“十年后黄金涨倒2000”对一般的投资者来说是基本没用的信息。

        做空还是多,买入的数量和时机,出现亏损后如何办,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 家园 【文摘】空单展期:国储与国际对冲基金铜风波未了局

      国储局为展期支付差价可能形成近5000万美元的损失。展期意味着对赌还将继续

        2005年12月21日,这个原本平常的日子,因为此前一个月间的中国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下称国储中心)和国际期货对冲基金的一场期铜大战而备受瞩目。前者是为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月期铜的主力唱空者,后者为多头主力。12月21日是双方在LME三月期铜合约的交割日。

        按照之前分析人士的估计,在交割日到来之前,国储中心有三种选择:一是实物交割;二是强行平仓,认赔出场;三是展期,即继续做空,将合约调整为未来到期的远期合约,以时间换空间。作为铜的主要消费国和进口国,采取前两种,无疑宣告国储局在对决中失败,而选择第三种,意味着国储局愿意承担风险,继续看空铜市。

        随着交割日的临近,谜底已然开启。日前,《证券市场周刊》从一位权威人士获悉国储中心最终的选择是:20万吨期铜头寸,其中1/4即5万吨,由国内运至韩国釜山LME仓库进行现货交割;其余部分迁仓展期,一半转为2006年2月21日到期的空单,一半转为2007年2月21日到期的空单。

        显然,这场对决还将继续,而与之相伴的是,刘其兵之后,谁还将为此负责。

        

      阶段战局

        尽管对决暂时不会在12月21日分出胜负,但之前的战局显示,阶段的胜负已然明了。

        11月16日,被看做是国储中心与国际基金大鳄的首战。当日,国储中心受国家物资储备局(下称国储局)委托,以公开竞价方式抛售了2万吨铜。此后,连续四周,国储局在北京每周进行2万吨储备铜竞拍,四次竞拍,共成交51099万吨。

        同期,上海期货交易所公布的持仓显示,国储局借以操作的主要通道之一--中粮期货席位,其中一个交易日内就累计抛空期铜4万吨。

        对于拍卖铜的目的,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常清认为,一是为了满足国内铜加工企业的生产需要;另外,国际机构操纵了国际铜价,并频频"挤仓"国内买家。因此国储抛铜是反周期调节,是为了让铜价回归供求关系。

        在国储局公开拍卖储备铜的同时,国家发改委也公开表态,炼铜业产能过剩,将受到重点调控。

        对此,市场的共识是,国储局意图通过打压上海铜价,进而拉低伦敦铜价,实现在LME的空头获利,起码损失不会过于惨重。

        但事与愿违。

        LME铜价只是在国储局首次抛铜的当天出现短暂下跌。随后几次抛铜日,市场不跌反涨,至12月12日,沪铜伦铜再创新高。LME三月期铜终盘收报每吨4373美元。同日,上海期铜高开高走,全线上涨。其中主力合约602以40170元报收,上涨810元,盘中创下40180元的历史新高。

        LME铜价再次推升的背后是国外对冲基金继续建立多头头寸。据美联社报道,美国Moore Capital、Vega Asset Management、Touradji Capital对冲基金以及英国主营商品期货的对冲基金Armajaro都在11月16日之后,又新建了大量多头仓位。而原有多头仓位的伦敦定量对冲基金Winton Capital创始人戴维·哈丁公开表示:"我们做多已有很长时间,并且仍然看涨。"

        分析人士表示,海外基金看多的理由是,中国已持有巨大空单但没有足够的供应量;中国需要回补空头仓位,而且海外基金对铜的供应渠道拥有控制权,这两个因素国储局都无力改变,未来同样难言乐观。

        未了之战

        对于展期,中国铝业从事期铜交易的一位人士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这其实是一个无奈之举,如选择20万吨现货交割,这相当于全国产量的1/3,而对于中国这个每年约80%需要进口的铜消费国,将会一定程度影响到物资安全;而如选择买入平仓,亏损巨大。少量交割不至于影响物资安全,而大部分展期从长计议,以时间换得空间,期望未来铜价会下跌,减少损失,甚至盈利。

        而展期并非是"免费的午餐"。展期操作为买进到期合约,同时卖出相同数量的远期合约,而目前LME的远期合约价格低于近期合约,一买一卖需要支付成本。据上述权威人士分析,国储局为实现展期,每吨支付的差价约为300美元左右,15万吨就有约4500万美元的损失。

        事实上,官方已经承认国储铜的亏损。12月12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由于缺乏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国储铜"事件代价惨重。这是国内政府高官首次对"国储铜"事件表态。

        此后,面临同样的问题是,结果能否如国储局所愿。

        上述人士认为,支撑国储局做展期的决定,另一重要依据是,铜的现货市场未来的基本面是供大于求,其期货价格相应也会长期看跌。

        据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欧洲铜消费同比下降8.7%至247万吨;日本同比下降5.3%至79万吨;美国同比下降8.5%至151万吨;而中国1至10月铜消费高达248万吨,同比增长10.9%。

        而就在10月底举行的LME年会上,铜价将会走低还是各方比较认同的说法。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在今年的LME年会上预计,2006年铜市将少量过剩26.3万吨,均价为3125美元;2007年过剩45万吨,均价将跌至2425美元。汇丰银行在基本金属展望报告中预测,因新铜矿供应量激增,LME现货铜2006年均价为3086美元,到2007年将回落至2646美元。

        但尽管这样,期货市场却出现了与预测的基本面悖离的走势。

        对此现象,国内资深期货专家刘仲元的认识是,"LME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是一个纯粹按照供求关系来定价的国际市场,它实际是一块大鳄丛生的沼泽地。与石油一样,在期货市场里交易的价格早就脱离了供需的基本面,很大程度上就是基金利用各种题材在炒作拉升,希望未来回归基本面,并非易事。"

        而在刘仲元看来,对于未来,国储局同样无力改变的一个不利因素是,许多看多的基金实际掌握铜矿供应权,之前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智利出现供应中断;印度炼铜企业Birla发生火灾;麦克莫兰铜金公司上周二宣布:该公司旗下的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Grasberg铜矿生产低于预期等一系列事件绝非偶然。未来,只要对决继续,这种情况随时可能再出现。

        目前,国内外分析人士一致的看法是:20万吨都不能解决问题,如果能抛出50万吨铜,可以让国际市场的铜价大幅下跌。

        坊间传言,国储局在未来5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还将继续在市场上拍卖储备铜。常清认为,从这几次国储抛铜来看,其中大部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入库的旧铜。而国储局后来(包括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还收购了相当数量的现货铜,这几次抛售都未见到。从上述角度来看,国储库存的现货铜数量非常大。

        而国储局在此前的操作中的表现,似乎没有如其声称有130万吨库存的那样底气十足。在连续4周竞拍之后,目前仍没有公布继续抛铜的计划。

        据国联期货分析师陆承红的分析,国储又不太可能长期稳定抛售储备铜,当国储释放量再也无法弥补进口缺失数量时,内外价差必然产生回归,而回归的第一步是敞开原料进口通道,变相增加国内供应量,反而可能导致进口铜价上升。

        谁在埋单

        虽然国储铜之战依然是一个未了之局,但国储的实际损失已经产生,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重。然而,其中关键人物刘其兵至今下落不明,也不见相关责任部门的明确信息。

        正因为如此,围绕整个事件的种种疑问依然是不解之谜。比如不具备交易资格的刘其兵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市场的呢?刘其兵为何不知悔改地死做空头,是否真像市场人士猜测的陷入了结构性期权的迷局?等等。

        更令人关注的是,国储中心、国储局在整个事件中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按照国储局当初的宣称,损失完全是该交易员个人行为所致,交易员应为损失负责。如果刘不具备交易资格,代理公司应该面临相关的责任和损失。那么如果没有交货的实力,国储为什么要负担本可以不必承担的责任?国储局从竞拍储备铜的那一刻起,实际上已经接过了刘其兵的空头接力棒,正面与国际基金对堵。

        谜底或许只有等到真相大白的那天才能揭开,然而,付出代价的,刘其兵不是第一人,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人。

        此前曾有传言,中国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也持有12月21日到期的LME三月期铜6000手空单(约15万吨)。日前一位接近五矿公司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透露,五矿公司一位主要负责人已被限制自由。12月13日,为求证此事,本刊记者致电五矿公司办公室,接连几次,或一说明来意即被挂断,或工作人员称不知情,无法说明。

        另据上述人士透露,五矿公司一直是国储中心做外盘的合作伙伴。上述负责人是否因此而被限制自由不得而知。

        而从LME经纪商处获悉,LME期铜12月21日到期的沽空合约数目为104万吨,以大约3200美元沽空价计算,合计亏损已超过10亿美元。

        据本刊记者了解,目前获得国外期货业务的共有26家国有企业。在26家国企中,涉及铜矿生产、交易的有中国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600363)、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000066)、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000878)、株洲冶炼集团、湖南水口山有色公司8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