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学《易》对话录 -- 闲看蚂蚁上树

共:💬122 🌺8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学《易》对话录

    看到一个说易的,觉得不错,大家共赏。

    序 言

    为何学《易经》

    学生:不知不觉已经年近半百了,回首往事,糊里糊涂地过了半生,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现在想从《易经》六十四卦里学些古老的人生哲学和人生谋略,只怕为时过晚了。

    老师:学习在任何时候都不晚。孔老夫子说过:“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人生半途,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此时当会对《易经》有更多的理解,学《易》正是时候。话虽如此,年轻的朋友如能及早地从《易经》这口深井里汲取宝贵的智慧之水,作为跋涉人生沙漠的旅途中的饮料,在生活中不断学习。逐渐加深领会,当然就更理想了。

    学生:我早就想学《易》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书看。有关的古籍和专著实在啃不动,近年来新出的这方面通俗读物倒不少,大都不得要领,似是而非,避开卦理,随意发挥,讲来讲去还是一笔糊涂账。还有不少用《周易》算卦的书,我更不敢问津,恐怕读了走火入魔。

    老师:我也读过十来本古今名家讲《易经》的书,觉得对现代读者最有帮助的还是金景芳、吕绍纲两位先生写的《周易全解》和黄寿祺、张善文两位先生写的《周易译注》。

    学生:这两本书我也翻阅过,太高深了,不大看得懂。还是向你求教吧。

    老师:能把《易经》六十四卦卦理讲清楚,讲得深入浅出,这很不容易,我恐怕做不到。再说《易经》所论是天地间的哲理,涵盖面极宽,其表述方法又极为特殊,讲解者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很难采择。我们是不是这样来谈,以诸家权威之说为依据,择善而从,以免信口开河,尽量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实际事例,谈得浅显一些。

    学生:这正中下怀,太好了。

    《易经》是本怎样的书

    老师:你知道《易经》是本怎样的书吗?

    学生:这倒知道一些。《易经》本来是中国最古老的占筮书。起初有几种不同的本子,根据《周礼》记载,夏、商、周三代都有《易》。流传至今的只有周代之《易》,叫《周易》。《周易》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故称为《易经》,并且冠居群经之首。

    老师:是的,《易经》最初来自古人的占筮记录,可以说是一部占辞汇编。但是它编排成书以后,虽然保留了占筮的主要功能,更体现了编纂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经验。经过后人的进一步发挥,形成了《易经》的哲学体系,其影响难以估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儒、道、墨、法、兵、名、阴阳等诸子百家思想的重要渊源,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崇高地位。

    学生:一部占辞汇编怎么会形成哲学体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

    老师:从原始占筮记录而形成完整的哲学体系,有一个发展过程。《易经》是由一套象征符号系统六十四卦组成。最初用两个最基本的符号阳爻(一)和阴爻(--)来表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基本分类,分别象征天、地,男、女,阳、阴,刚、柔,动、静,升、降等,这是古人对宇宙万物矛盾现象直接观察而得的概念,象征着相互对立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阳爻和阴爻这两种符号,看来是古人占筮时所用的一节和两节草棒的象形。

    学生:人们常说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易传,《易经》是这“三圣”完成的,真相究竟如何?

    老师:伏羲是远古时代的部落酋长,据说是他把阳爻、阴爻排列起来,每三爻组成一卦(单卦)得出了八种排列方式,这就是八卦:乾、坤、震、巽(读xun)、坎、离、艮(读gen)、兑(读dui),分别象征自然界的八种基本事物: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后来,八卦的卦象含义又扩充到类概念,代表八种类型诸多物象。我们下面再谈。八卦是《易经》“假象喻意”表现形式的基础。至于八卦是否为伏羲所画,这传说很古老了,已无法查考。八卦的八种排列方式,当然是古人在排列草棒(蓍草的草杆)作占卜时悟出来的。

    学生:据说是周文王把八卦两两重叠,演变成了六十四卦(重卦),并且写了卦辞和爻辞。

    老师:这是《易经》象征符号系统形成的最后阶段,将八卦符号两两重叠、排列组合的结果是六十四种(8×8=64),这就是六十四卦。八卦称为单卦,六十四卦称为重卦。六十四卦分别象征六十四种事物和现象的特定情态,而卦中六爻之间的复杂关系,又显示出各种事理的发展规律。六十四卦的排列,也有规律可寻,始于《乾》、《坤》,终于《既济》、《未济》,相邻两卦则多以卦象互为倒置为次序。其中有卦体倒置而卦形不变者计八个,则以六爻之阴阳互换为次序。总之,从六十四卦相承相受的排序中反映事物产生、发展的转化程序,这就形成了以阴阳爻为核心、以八卦为基础的符号象征体系。这时,产生了解说六十四卦哲理卦爻辞。解说某一卦含义的话是卦辞。每一卦包含六爻,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解说每一爻含义的是爻辞。六十四卦和卦爻辞的出现,意味着《易经》的“经文”已经完成。据说这一巨大工程是周文王之功,同时还有别的传说,现在也很难搞清楚了。我们觉得,完成这项了不起的工程恐非一人之力,集众人之智慧,才写出了这部以占筮为表以哲理为里的、卦形符号与文字解说有机结合的特殊的哲理著作。

    学生:孔子作易传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老师:由于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即“经文”)写得太简单古奥,相传孔子又对经文加以必要的注释,这就是《易经》的“传文”,易传共有《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七种,计十篇,称为“十翼”。

    学生:由古人的占筮记录竟然发展成为体系完备的哲理著作,我总觉得不可思议!

    老师:这确实是个谜。我们设想,古人占卜不仅仅消极地问某事的结果如何,还会更进一步问应该如何。这样,占卜的结果启发人们思考“当为”与“不当为”、“如何为”,启发人们研究事物变易的微妙契机,昭示人们在屯难时避凶趋吉,在通泰时居安思危,从中积累进取技巧和处世智慧,逐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千变万化中总结出不变的规律,以简易的符号系统加以表达,发展成《易经》的哲学体系。所以“易”字有“变易”、“不易”(“不变”)和“简易”三重含义。

    学生:《易经》被公认为一部古奥的奇书,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易经》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书呢?

    老师:这要看你带着什么目的读它。它关系到哲学思想、天文地理、政治策略、军事计谋、伦理道德、行为科学、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医学养生、信息预测、文艺美学等等,甚至现代的前沿科学如计算机软件、遗传密码、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等等,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真是“仁者见之谓仁,智者见之谓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系辞传》)总的说来,它当然是一部揭示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哲理著作。你说想从中学些古老的人生哲学和人生谋略。从你的这个角度看,《易经》六十四卦可以视为有关社会人生问题的六十四个专题,三百八十四爻可以看作在三百八十四种处境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最佳对策。《易经》,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读的高深教科书;在今天,仍不失为引导人们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宝鉴,为人处世的指南,也可以说是一部完整的行为手册。

    打开《易经》卦理奥秘的钥匙

    学生:《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令人望而却步,同时又有一种特殊的诱惑力,令人向往。我希望老师能交给我一把打开《易经》卦理奥秘的钥匙!

    老师:《易经》有其特殊的结构体系和表述方式,象任何学问都有它的ABC一样,《易经》体系也有基本法则,前人称之为“《易》学条例”。弄通《易经》卦理,有一些必备的实用的知识,我先作些简要介绍,以后在讨论六十四卦时再进一步阐述、印证,逐渐地加深领会,熟练掌握。首先我们要熟知八卦的卦形及其常见的象征意义,因为《易经》的表现方法是“假象喻意”的,其哲理是通过象征形式表达的。六十四卦皆由八卦重叠而成,八卦是最基本的象征符号。

    学生:我还没有记熟。有没有帮助记忆的诀窍?

    老师:卦形经常看就记住了。朱熹《周易本义》中有《八卦取象歌》,可以帮助记忆:

    乾三连, 坤六断,

    震仰盂, 艮覆碗,

    离中虚, 坎中满,

    兑上缺, 巽下断。

    乾、坤、坎、离四卦的卦形很好记。乾、坤分别由三阳爻、三阴爻组成。坎的卦形如同古文字“水”字,水存于坑坎之中。离的卦形则与之相反,可与坎联系起来记忆。记忆兑、巽两卦卦形,也有一个取巧的法子。“兑”字上面是两点,兑的卦形上面也是两点;“巽”字下面是两点,巽的卦形下面恰好也是两点。剩下只有震、艮两卦,震的卦形取“震”字中间的四点和一横而成,艮的卦形则与此相反。

    学生:八卦的象征意义太多,这太难记了。

    老师:根本没有必要全部记忆,只记住八卦的最主要的象征意义就够用了。请你看看下面这张表,记住此表的内容就行了。这些基本卦象搞不清楚,任何《易经》著作都将读不懂。

    学生:怎样才能记住这张表呢?

    老师:知道了八卦象征意义的来历,就容易记住了。我们最好在理解中记忆。

    学生:八卦象征意义的来历?请谈谈。

    老师:“乾”的卦形为三阳并升,犹如天体为阳气积聚而成,所以用来象征“天”;又由于阳性刚健,而天体也是健于运行的,所以“乾”的性质为“健”(刚健)。

    “坤”的卦形为三阴同降,犹如地体凝集阴气而成,所以象征“地”;又由于阴性柔顺,而地体也是宁静和顺地承接天体的,所以“坤”的性质为“顺”(和顺)。

    “震”的卦形为一阳上升之时,受到二阴下降之阻,两相激荡,如雷震动,所以象征“雷”;又由于一阳受二阴抑制必动,而雷也能震动万物,所以“震”的性质为“动”(奋动)。

    “巽”的卦形为二阳上升,一阴从中降下,中空而气体流通,所以象征“风”;而风吹是无孔不入的,所以“巽”的性质为“入”(潜入)。另一说,“巽”的卦形是二阳动于上,如同树身,一阴静于下,如同树根,所以此卦又象征“木”(树);又由于树扎根于地,其根深入,所以“巽”的性质为“入”(潜入)。

    “坎”的卦形为一阳包含在二阴之中,犹如水表阴而里阳(水为阴质,但内含阳性元素,如氢氧均可燃),所以象征“水”;又由于此卦一阳陷入二阴之中,而水所存也总是低陷之地,所以“坎”的性质为“陷”(低陷),为“险”。

    “离”的卦形为二阳显于外,一阴含于内,犹如火表阳而里阴(火为阳性,但内含阴质,故火焰中间温度最低),所以象征“火”;又由于此卦二阳附着于一阴之上,而火的燃烧也必须附着于燃料,所以“离”的性质为“附”(附着)。

    “艮”的卦形为一阳居于二阴之上,犹如山之顶为阳,其下蕴藏阴质,所以象征“山”;又由于山总是静止不动的,所以“艮”的性质为“止”(静止)。

    “兑”的卦形为一阴在二阳之上,犹如湖上之水为阴,湖底为阳,所以象征“泽”;又由于湖泽能滋润万物,使之呈现喜悦之色,所以“兑”的性质为“悦”(欣悦)。

    上述的八卦象义都是读懂《易经》必备的知识,实用价值较高。六十四重卦皆由八卦两两重叠而成,故八卦象义是研究六十四重卦卦理的基础。

    我们读《易》重在解析六十四重卦,首先要了解重卦的基本结构。你对此有无了解?

    学生:重卦的基本结构,我略知一二。每卦先列卦形,次列卦名,再列卦辞(喻示全卦大意)。如《屯》卦:

    (卦形)屯(卦名):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卦辞)

    《屯》卦由震和坎两单卦组成,有些《易经》版本在之下常加小注:“震下坎上”,又称为下体、上体,下卦、上卦,内卦、外卦。在卦辞之后,还附有以“《彖》曰”、“《象》曰”开头的两段文字,这就是传为孔子作的《彖传》和《大象传》,分别解释卦辞和卦象。

    每卦重卦共有六爻,每爻先标出爻名,再列出爻辞(喻示本爻含意)。爻的次序是自下而上排列的。爻名用两字标出,一字表示位次,从第一爻到第六爻分别称为“初”、“二”、“三”、“四”、“五”、“上”;另一字表示爻性,阳爻用奇数“九”字代表,阴爻用偶数“六”字代表。爻名的两个字,第一爻和第六爻表位次的“初”字、“上”字在前,中间四爻表位次的“二”、“三”、“四”、“五”字在后。如《屯》的六爻,自下而上依次为:1.阳爻,称“初九”;2.阴爻,称“六二”;3.阴爻,称“六三”;4.阴爻,称“六四”;5.阳爻,称“九五”;6.阴爻,称“上六”。每一爻都有爻辞,爻辞之后都附有以“《象》曰”开头的几句话,是传为孔子作的《小象传》,用以解释爻辞。

    老师:你讲得很清楚。

    破译《易经》爻象密码的要诀

    学生:我最感困难的是读不懂六十四卦的爻辞,虽有《小象传》作解释,仍然莫名其妙。现代人的翻译和通俗解说虽然能看懂,但是还是无法理解原文中的那些稀奇古怪的话。

    老师:这是由于你不明白《易经》表述哲理的特殊方式。《易经》六十四卦,每卦的卦辞和六则爻辞,通过“假象喻意”的象征手法,提示该卦所蕴含的事物运行、变化、发展的规律。卦辞常通过卦象,尤其是上下二体之义释卦,就是说,要看组成这一重卦的上下两个单卦(上下二体)的象征意义,这就要熟知八个单卦(八卦)的象征意义,从而推知卦理。而六爻的哲理,则是通过爻象,即爻位特征以及各爻关系来反映,由爻辞用“假象喻意”的象征手法来表达。把爻辞说成爻象之密码,那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学生:究竟怎样破译这些“密码”呢?

    老师:须知每一爻的爻位特征和各爻关系的复杂情况,正是万事万物的复杂关系的反映,也是某种事物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变动、发展规律的反映。“密码”就藏在爻位特征和各爻关系的多种类型之中,破译爻象密码的要诀也在于此。爻象中所隐涵的哲理,正是通过爻位特征和各爻关系来体现的。

    学生:就是说,要想了解爻象中所隐涵的哲理并读懂爻辞,必先了解爻位特征和各爻关系的种种类型?

    老师:正是。这是获得读《易》、解《易》的特殊技能所必不可少的。

    先谈爻位特征。六十四卦的每卦各有六爻,自下而上分别称为初、二、三、四、五、上,区分出六级高低不同的等次,象征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上下、贵贱、先后的地位、条件、阶段等,这六个等次构成六个不同的“爻位”。从六个爻位所处的地位之性质而言,用古代人的社会地位为喻,初为庶民,二为士人,三为大夫,四为公侯,五为天子,上为太上皇。从六个爻位代表的事物的发展阶段而言,初位为发端萌芽阶段,应潜藏勿用;二位为崭露头角阶段,应适当进取;三位为功业小成阶段,应谨慎防凶;四位为新人高层阶段,应警惧审时;五位为圆满成功阶段,应注意处盛戒盈;上位为发展终极阶段,应注意穷极必反。

    学生:在我的记忆中,《乾》卦六爻有此特点。

    老师:《乾》卦六爻最为典型。其他卦的爻位也可用此原理观察。此外,六爻中有为主之爻,称为“卦主”。卦主多取第五爻(上卦之中位)。

    爻位又有当位、不当位之分。凡阳爻处于阳位(初、三、五为奇数,为阳位),阴爻处于阴位(二、四、上为偶数,为阴位),均称为“当位”,象征事物的发展变化符合规律(遵循正道);反之,凡阳爻处于阴位,阴爻处于阳位,均称为“不当位”,象征事物的发展变化违反规律(背逆正道)。“当位”、“不当位”又称为“得正”、“失正”。

    学生:照这样说,以前面所举的《屯》卦为例,初九、六二、六四、九五、上六这五爻当位,只有六三不当位。

    老师:是的。不过,虽然一般说来,当位为吉,不当位为凶,但也不能以此为绝对标准,还要看其多种因素,作综合考察。同时,当位与不当位也会有发展变化,所以当位者应守正防凶,不当位者应趋正求吉。另外,据三国时易学家王弼说,初、上两爻不存在“当位”、“不当位”的问题,因为初爻位卑势危,阴阳处之皆当深藏勿进;而上爻位极势危,刚柔居之都应谨防衰危。

    学生:爻位还有别的特殊情况吗?

    老师:还有两种重要情况。由于第二爻处于下卦的中位,第五爻处于上卦之中位,这两个位置优越,称为“居中”,象征守持中道,行为不偏。阳爻居中位,则有“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则有“柔中”之德。如果刚好阴爻处于第二位(六二),阳爻处于第五位(九五),那就更好了,是既“中”且“正”,称为“中正”,在爻位中是最为美善的象征。《易经》崇尚“居中”、“中正”,符合先秦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

    学生:上述爻位特征的种种类型,都是剖析爻象的依据吗?

    老师:是的,除此而外,各爻关系的种种类型也是重要依据。所以说,要作综合观察。

    在六爻之间,由于各爻的位次、性质、远近距离等因素,常常表现出“承”、“乘”、“比”、“应”的复杂关系,反映事物在复杂环境中发展变化的有利或不利的外在条件。

    凡相邻两爻,如阴爻在阳爻之上,称为“乘刚”,简称“乘”,象征弱者(柔者)乘凌强者(刚者)、“小人”乘凌“君子”,爻义往往不吉。如几个阴爻都在一个阳爻之上,则这几个阴爻对这一阳爻都可称“乘”。

    相反,凡相邻两爻,如阴爻在阳爻之下,则称为“承刚”,简称“承”,象征卑微者(柔弱者)顺承尊高者(刚强者),请求援助。这时爻义的凶吉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说来,两爻阴阳当位者为吉,两爻阴阳不当位者多凶。如一个阴爻之上有几个阳爻,则这一阴爻对几个阳爻都可称“承”。

    凡相称两爻,都可称为“比”(比近)。两爻互比,象征事物处在邻近环境中的作用与反作用,可通过两爻的阴阳承乘关系加以分析。

    在一卦中,下卦三爻与上卦三爻在相应位置上是两两对应的(即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对应之爻,如为一阴一阳,互相交感,称为“有应”;如果都是阳爻,或者都是阴爻,不能交感,就称为“无应”。爻位的“有应”、“无应”,在剖析爻象时经常用到,这象征着事物之间的谐和、统一与矛盾、对立的运动规律。

    学生:这样看来,各爻之间的承、乘、比、应的关系,相当复杂!

    老师:确实如此。比如说,“应”就常常受到承、乘、比的影响和妨碍。这构成了复杂的关系网。而各爻关系又与各爻的爻位特征的种种规定性交织在一起,其头绪之纷繁可想而知,然而非如此也不足以反映万事万物的复杂变化。在这里,以六爻的变化模拟事物错综复杂的变化,六爻又是某种事物在某种时空中的象征。所以爻象的推演程式是十分繁复多变的。只要在每一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运用我们上面所说的破译“密码”的要诀,执简以驭繁,《易经》这座神秘迷宫是可以任人遨游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卦爻符号是一个开放系统,其象征意义是因时、因事、因人而异的,而卦爻符号的含蓄性、多义性、包容性,又能产生丰富的类比联想,所以,我们在探讨卦理爻象之时,要坚持两大原则。一是综合性:要善于体察多种因素,不执于一端,使得我们的推演得出顾及各种因素的综合性结论。二是灵活性:不生硬理解卦辞爻辞,机械套用卦理爻象,要在哲理的悟解中加以灵活运用。需知《易经》所启示的是“活法”,而不是“死法”,它是变化的哲学,在无穷变幻中显示的根本大法。

    学生:最后还想请教一个问题,人们常说《易》学是象数之学,这是怎么一回事?

    老师:象数是《易经》用来表达义理的特殊方式。《易经》的义理寓于象数,其象数则蕴含着义理,这是《易经》象征特色的体现。何谓“象数”?简而言之,“象”有两种,一为“卦象”,即八卦与六十四卦所象征的事物;二为“爻象”,即卦中各爻所象征的事物。“数”也有两种:一为“阴阳数”,如奇为阳数,偶为阴数;二为“爻数”,即爻的位次。“数”又可体现为“空间之数”(即卦与爻的位置)和“时间之数”(如“困”之时、“随”之时、“需”之时)。“象”与“数”是不可分的,“象”正是在“数”的时空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易经》正是探讨这千变万化中的规律。

    学生:何谓“时间之数”?

    老师:“时间之数”就是通常所说的“卦时”。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各自象征某一事物、现象在特定背景中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这种“特定背景”就是所谓“卦时”,简称为“时”。

    学生:就是说,六十四卦就有六十四种特定背景,就是六十四“时”?

    老师:正是。这六十四时从不同角度提示了在特定背景下的事理,如《泰》卦象征“通泰”之时的事理,《否》卦象征“阻塞”之时的事理,《讼》卦象征“争讼”之时的事理,《师》卦象征“用兵”之时的事理,《既济》卦象征“事已成”之时的事理,《未济》卦象征“事未成”之时的事理,等等。每卦六爻的变化,反映事物在特定“时”中发展到某一阶段的规律。换言之,六十四卦所表示的六十四时,可以说是社会人生问题的六十四个专题,三百八十四爻则可以视为在三百八十四种人生处境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最佳对策。《易经》六十四卦就是一部完整的行为手册。

    学生:这样看来,《易经》在社会人生问题上既有很高深广泛的哲理性和包容性,又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我们选用什么版本的《易经》作为读本比较方便呢?

    老师:这里有一本我自己写的《易经》笔记,除了照录原文外,翻译了全部《易经》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和彖传、象传,每一条都以一句话提其要旨,写成“提示”。我们就以此为纲来讨论,如何?

    学生:太好了!不胜感激之至!

    关键词(Tags): #易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多好的帖子阿,怎么上部完了就没有了?

      还有写人类社会的下部34卦呢,继续阿

    • 家园 【OCR】30.离卦——论依附行为

      离下离上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译文]离卦象征依附:利于坚持正道,亨通。畜养母牛,吉祥。(牝牛:母牛.牝,音pin4.)

      [提示]指出依附行为的原则。

      主:《左传》里有一句话说:“皮之不存,毛将安附?”毛总是要附着在皮上,人在社会中也往往是有所依附的,离卦专论这方面的人生哲理。“离”含有附丽、附着、依附的意思。坎、离两卦阴阳相反,构成一组。坎为水,离为火。水总是流聚在陷穴中,所以“坎”又有险陷之义;火总是依附在燃烧物上,所以“离”又有依附之义。遭遇险陷时,要有所依附,才能获援脱险,所以在坎卦之后就该是离卦了。

      客:离卦论“依附”,与前面的比卦(第八卦)论“亲附”,有什么不同呢?

      主:“比”是紧靠、并列的意思,强调的是一方亲近地辅助另一方,侧重于主宾之间的亲辅关系;“离”是附丽、附着的意思,强调一方密切地依附于另一方,侧重于主从之间的依附关系。

      客:现代人应该有独立人格。难道应该提倡依附人格吗?

      主:社会中的人是需要互助依存的。必要的依附行为,并不等于是依附人格的表现,也并不妨碍独立人格的发展成长。应该把“依附”看作是一种人生手段,而不是人生目的。所以,卦辞中首先提出的依附原则是:“利贞,亨。’依附要有正确的目的和适宜的策略,要有种种讲究,才会有利,才会亨通。如不守正道,则很可能造成偏差和弊病,甚至真的导致独立人格的丧失,那就谈不上“利”和“亨’了。

      客:卦辞说“畜牝牛吉”,岂不是说要像母牛一样温顺吗?

      主:母牛既温顺又能任重。一般人住往爱要小聪明,投机取巧,不能取信于人。要有温顺而又任劳任怨的大聪明,才能被人倚重。这种素质需要加以培养,这就是“畜牝牛吉”的含义。“畜”就是“养”。

      客:处于从属地位为人提供服务,确实需要培养温顺而又任劳的“牝牛”品质。

      主:总之,“依附”是正常现象,是旨在有利于生存发展的行为。我们虽然反对在人身和人格上的依附,但是并不一概否定依附行为。离卦正是对这种人生行为的研究。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译文]《彖传》说:“离”是依附的意思。太阳月亮依附在天上,百谷草木依附在地上。英明君主依附于正道,才能教化天下。(丽:附着,依附。重明:重重光明,明而又明。)

      [提示]解释卦名。

      主:本段不仅解释了卦名,同时用例证说明“依附”这一命题的意义。“离”象征光明,离卦为两离相重,所以是明而又明,称为“重明”。

      客;道理是明白的。事物不能孤立存在,常常依附他物而发挥作用。人也不能遗世独立,也处于互相依存的关系中。

      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译文]柔顺而又依附于中正之道,因此亨通。所以,畜养母牛可获吉祥。

      [提示]解释卦辞。

      主:这里特指离卦最吉祥的一爻六二而言。六二以柔爻居中得正,象征着在依附之时应有的品格:柔顺、持中、守正。有此三者,当然事事亨通吉祥。

      客:母牛温顺而淳厚,不像公牛倔强,发起牛脾气来就不顾一切,说母牛具备中正之德也是可以的。

      主:依附于他人,依附于别物.都不如顺从地依附于中正之道。所以卦辞中“柔丽乎中正”这句话,实在有更探一层的哲理意义。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译文]《象传》说:光明两次升起.象征依附。伟大人物因此要用连续不断的光明照临四方(作:兴起。)

      [提示]依附天道,光明无量。

      客:离卦为两离(象征光明)相叠,所以称为“明两作”“明两作”大概是日月相继升起之象吧?

      主:可以这样理解。正如《象传》所说:“日月丽乎天。”日月相继升起,依附于天空,这真是伟大壮观的依附景象。大人物观此天象,有所启悟,自然地联想到应有日月经天的气魄,依附于天道而行,以明而又明之德施惠于天下。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译文]初六,步子错乱,保持恭敬谨慎,就没有过错。(履:步履;行为。错然:杂乱无章。)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译文]《象传》说:步子错乱时保持恭敬谨慎,是为了以此避免过错。(辟:避。)

      [提示]在依附之初,要敬慎行事。

      客:初九刚上场就乱了步伐,是怎么搞的?

      主:初九处“离”之始,以刚居刚,这意味着处于刚刚依附于人之时,就躁动冒进。这时还没有得到对方的信任,也不知应该如何做事,行为举止必然有不得当处,难免乱了章法,这就是“履错”之象。依附之事贵柔,初九以阳刚的姿态出场,这就错丁。幸亏初九居下,有谦虚恭敬的优点,这才没有继续闯祸,挽

      回了不良影响,避免了过错。本文就这样从正反两方面着眼,指出依附之初易犯的错误和补救的方法。

      六二,黄离,元吉。

      [译文]六二,黄色附着于物,大吉。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译文](象传)说:黄色附着于物为大吉,说叫六二有得于中道。

      [提示]以中道依附,摄为吉祥。,

      客:记得坤卦六五置辞也有“黄裳元吉”的话,看来黄色总是大吉大利的。

      主:黄在五色里为中之色,象征中道.:“黄离”这里指六爻,它以柔爻居阴位得正,又居于下体之中。处“离”之时,它能以柔顺中正之道依附于人,当然是至为吉祥的,《象传》所说“柔丽乎中正.故亨”,就是指此爻而言。当依附之时,初九过刚

      当然不可取.六二能柔并不难做到,难在一面柔顺依人,一面又不失其中正。“黄离”的可贵在于此。

      客:这大概就是“外圆内方”的人格类型吧?

      主:外圆内方,确实是在依附于人的同时,保持自己独立人格的微妙的处世艺术,明智与证直靠而有之,这很难做到。对利和义的追求.二者很难平衡。要防止陷入两重人格的误区。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译文]九三,太阳西斜,仍然依附在天空,这时如不敲着瓦器唱歌,就会因为老朽而叹息.凶险。(昃:音ze,太阳偏西..耋:音dIe,年八十为耋。)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译文]《象传》说:太阳西斜仍然依附在天上,怎么能保持长久呢?

      [提示]依附不得其时,必有凶险。

      客:太阳已经西斜了,仍然恋恋不舍地依附在天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人生暮景的写照吧’。

      主:天将向晚,生命垂暮,这是九三爻的象征图景。九三处于下离之终.光明已接近终点。日薄西山.精力俱衰,这时如不及时退休,颐养天年,等到年岁更加老迈时就该叹息后悔了。

      客:唱歌竹乐,以娱晚年.这是老人的最佳选择。如果仍然恋栈不舍,难免被视为老朽昏庸.到那时含羞带愧,叹老嗟卑,焉能不凶!

      主:西沉的太阳总是要落山的.挥戈退日毕竟是神活。九三已到了下体之终,却是以刚居刚,过而不中,以致不当依附而依附,不应进取而进取,本应以达牛为乐.反兴垂老之叹.自取其辱是必然的。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译文]九四,突然而来,如同火焰熊熊、会有生命危险,会被抛弃。(如:语尾助词。)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译文]《象传》说:突然而来,说明六四将无处容身。

      [提示]依附者以强宾逼主,必有凶险。

      客:这一爻的爻辞文字很奇特.似乎九四遇到了很凶险的事。

      主:九四处于上下两离之间的“多惧之地’,急欲向上逼近六五。但是九四以阳爻居阴位,失正而又不中,不能以中正之道行事,突然来“依附”居君位的六五,以阳刚进逼阴柔,如火焰之燎人.有强宾逼主之势。名为“依附”,实为逼迫.这必然会引起六五的戒备。六五处于尊位,在上面以柔乘刚,这显然是拒绝、抵制九四的态势。九四下无正应,上无正承,虽然咄咄逼凡,毕竟失道寡助,贸然履险,凶多吉少,弄年好要丧失性命.或者被充车流放,弃于荒野。总之,这样“突如其米如”的“依附”是不会被八容纳的,所以《象传》说九四‘无所容也”。

      客:九叫从“突如其来如,焚如”,到“死如.弃如”.可以说是暴兴暴灭。真像老子所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主:违反了卦辞‘畜牝牛吉”所喻示的柔顺任劳的依附原则,当然就无“吉”可言了。我们看《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当他势单力薄之时.曾经多次依附于人,依曹操.依袁绍.依刘表,处处谦顺任劳,韬晦自抑,深得“畜牝牛吉”的真谛。在辗转寄人篱下的过程中,不仅保存了自己.还逐渐地积蓄了力量。即使在实力强大、进占益州之时,他对刘璋也是采取柔顺依附的形式,等待时机,缓图进取,并不操之过急.更不采取“突如其来如”的强宾夺主的形式,以利于收揽人心.建立政治威望。刘备的成功,确实有值得深思之处。

      客:吕布的做法正好与刘备相反。吕布先后依附过丁原、董卓、袁术、刘备等人,处处以强宾夺主,咄咄逼人。最后被曹操所擒,又欲归依于曹,曹不受,终于被杀。“突如其来如.焚如”的吕布,落得了“死如,弃如”的结局。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译文]六五,泪如雨下,悲伤叹息,吉祥。(沱若:下大雨的样子。若:语气助词。)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译文](象传>说:六五的吉祥.因为它依附于王公的尊位。

      [提示]依附于尊位而知忧惧,可以避凶得吉。

      客:六五泪流滂沱,悲戚嗟叹,大概是因为受了九四的逼迫吧?怎么反而获“吉”呢?

      主:是否得中是判断吉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否得位是判断吉凶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六二阴居阴位,既得中又得位,所以获得“元吉”。六五以阴居阳不得位,内柔弱而外躁动,所以有危象,以至流泪嗟叹。幸亏它在尊位而得中,居危而知惧,所以能够在强宾压主之时避凶得古,当然及不上六二的“黄离元”。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译文]上九,君王任用他出征,嘉奖他斩杀首恶分了,俘获没有依附的人,没有过错。(匪:非丑:即俦,同类。)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译文]《象传》说:君王任用他出征,是为了整顿邦国。

      [提示]最后仍不依附者,则加以讨伐。

      客:离卦专论依附,这里怎么突然又冒出杀气,大谈征伐之事呢?

      主:离卦发展到最后一爻.离之道大成,众人皆来依附;这时仍有少数顽固分子,就要加以讨伐问罪了。但是居君位的六五柔弱,无力征讨。六五承上九,以阴承阳,是君王祟尚贤人之象。于是具有柔中之德的六五,任用具有刚健之才的上九为将,去征伐尚未依附的异己力量,动起干戈兵革来了。

      客:征伐的结果如何?似乎大获全胜了。

      主:六五作为君王以柔中之德指导战争,上九作为将领则以刚健之才带兵打仗。君王有令,要诛杀首恶分子,其余没有归附的民众俘虏过来就行了。武力征伐和分化争取相结合,使得非其俦类者归化依附于己。

      客:征伐是为了“正邦”,说到底还是实现百姓依附的一种手段。

      主:所以“王用出征”时,明确指出:“有嘉折首,获匪其丑”,如此则“无咎”。否则就是穷兵黩武,滥杀无辜,就会“有咎”了,达不到取得对方依附的目的。即使征伐胜利,臣民归附,也仅仅“无咎”而已。用这种办法使人归附是无吉可言的。

      客:正如李白诗中所说:“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不过,从上九爻看,离卦所说的依附,不仅仅是依附于人,也包括使得别人依附于己。

      主:以前者为主,附带论及后者。本卦主要论题是怎样应用依附行为这一人生手段.总的原则是“利”,是“畜牝牛吉”,要行中正之道,要温顺而任劳,来不得强硬和偏激。同时要相机行事,灵活运用。从离卦六爻看,六二实行中道,六五位尊知惧,都由于阴柔而居中,故获吉;而九三日暮失时,九四强宾逼,都由于阳刚而不中不正,故遇凶;至于初九、上九两爻.阳刚不中,本来是有咎的,但初九处下而敬慎,上九与柔中的六五亲比,都得以免咎。总之,离卦论依附,当然崇尚“柔中”.这与坎卦论行险、崇尚“刚中”恰好相反。

      客:《易经》的前三十卦为上经,到此告一段落了吧?

      主:上经三十卦,始于乾、坤,这是众卦之首的“祖卦”:终于坎、离,这是乾、坤的体用。坎卦,一刚陷人一柔之中,象征艰险;以二柔为体, 一刚为用,刚动而出险。离卦,一柔附着于二刚之内,象征依附;以二刚为体,一柔为用,柔顺则吉祥。上经三十卦到此结束。

      客:上经三十卦林林总总,森罗万象,其基本精神是什么呢?

      主:始于乾坤、终于坎离的上经三十卦,展现了天、地、人三元宇宙秩序和宇宙问万事万物生长不已、变化发展的自然规律。可以说,上经三十卦主要是通过对“天道”的描述,揭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深邃的人生哲理。

    • 家园 【OCR】29. 坎卦——论排难脱险

      感谢丁不二兄校对。

      --- ---

      --------- 坎上

      --- ---

      --- ---

      --------- 坎下

      --- ---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译文]坎卦象征重重险陷;要心怀诚信,只有内心亨通,行为才值得崇尚。(习:重叠,孚:诚信,维:只有。)

      [提示]提出排难出险的原则。

      主:“坎”与“大过”含意相反,这是二者的内在联系。“大过”是阳之过,阳刚过度而排斥阴柔;“坎”则是阳之陷,一阳陷入上下二阴之中。事物发展到极 限就要向反面转化。所以《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象征意义是“水”,水总是在低洼处,所以“坎”又有“坑陷”之义,又有“险境”等引申意义。坎卦就专门讨论如何排难脱险。坎卦由两次重叠而成,也就是坎上加坎,险上加险,所以叫“习坎”,意思正是“重重险陷”。

      客:这也象征人生旅途上随时随地都有险阻。记得南宋诗人杨万里有一首小诗,道出人生历程的艰难:“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面对人生险境呢?

      主:坎卦卦辞提出的排难出险的原则,是值得思索玩味的。它并不着眼于客观艰险状况的考察,而是返向内心世界,重视内在心境的调整、精神状态的优化。这种思维方式是很奇特的。

      客:“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能有此等气魄,其精神境界必定不凡,也一定具有排难出险的人格力量。

      主:卦辞提示我们,遇险之时,重要的是要有能够出险的诚信之心,完全相信自己必然能战胜艰险;这种诚信心,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尽管身在险中,内心却处于一往无前,亨通无阻的状态,己经超越了艰险。这样,才能临危不乱,履险如夷,视险如无,仍然保持从容不迫的安祥心态,排难出险的固有智慧才能 自动地呈现,你的所作所为才能契合于自然之道(客观规律),才不是盲目妄为,这样的行为才值得崇尚。这就是卦辞所说的:“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

      客:这里把精神意识的能动作用提得很高。

      主:比方说,乒乓球世界冠军的争夺战,艰险紧张之极,据说在关键时刻,能否斩将夺关,决定因素并不在球艺的高下,而在于心理素质的高下,看你能否保持 “有孚”、“心亨”的良性心态,能否履险如夷。当然,这里也并不否认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的磨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习坎”二字又有另一解——“习于艰险”。只有习于艰险,屡历险境,屡经磨难,才能不断增强对复杂艰险的辨别能力和适应能力,不断地取得经验智慧,才能有勇有谋地识险越险,才能入于险而出乎险。

      《象》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

      [译文]习坎,意思是重重险陷。水的本性是流而不止的,即使遇到险阻也能不断流行,从不失去信心。内心亨通。是由于性格刚健,能行中道。行为值得崇尚, 因为这样做能够获得成功。

      [提示]解释卦名和卦辞。

      主:“坎”为水、为险,所以《象传》就以水流行险的道理来解说卦辞。水只有满盈了才不流,所以“流而不盈”就是说它“流而不止”。即使遇到千山万壑之险,也阻挡不住滔滔流水,它总是迂回曲折地向前流去。正如宋词中所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终将历尽山川峡谷之险,最后归于大海。所以,我们观水可以得到启悟,应该像流水一样永远奔腾,永远亨通,从不为险阻所止,也从不失去流向大海的信念。这就是水的“有孚”,这就是“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客:这番观水的哲理说得好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果然有道理。

      主:水虽然暂时受阻,但是蓄聚着向前奔流的势能,有一种内在的力,终将冲决险阻。陈毅的诗写得好,“三峡束长江,欲令江流改;谁知破夔门,东流成大海 !”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形体虽然处于艰险之中,而内心却应是亨通畅达的。能如此,就一定能够破除险阻,实现亨通,这就是“心亨"的精义。《象传》又从坎卦九二、九五皆为阳刚之爻同时分处于上下二体之中,也就是“刚中”的爻象,加以推论,认为实现“心亨”一是要秉性刚健,勇于进取,二是要能行中道,善于进取。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译文]天险无法攀登,地险有山河丘陵,王公们则设置险关守卫国境。在遇险时运用上述原则,很重要啊!

      [提示]指出善于排除艰险的意义重大。

      主:《象传》是解释卦辞之余,特别列举出天险、地险、人为之险的普遍存在,借以强调人生处处有险境。因此,如何运用本卦的原理,超越艰险,化险为夷,这无疑是人生的重大课题。

      客:诚如宋词中所感叹:“江头未是风波恶,另有人间行路难。”我们不能期待着洒满鲜花的平坦大道,要准备走荆棘塞途的崎岖小路。本卦所提供的哲理,一定会有益于艰辛的人生跋涉。

      《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译文]《象传》说:水流相继而至,象征重重险陷。君子因此经常讲究道德行为,勤于学习政教事务。(洊:音jian4, 再次。)

      [提示]注意德才修养,利于排除艰难。

      主:坎卦两坎相重,象征前水至后水又至,因而造成重重险陷。君子观此险象,应该知道做事业必然会遇到重重艰险,因而及早准备,提早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事 务能力。非如此就难以走出一个又一个低谷。最重要的是做好精神上和能力上的充分准备。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译文]初六,重重险陷,落入陷穴深处,有凶险。(窞:音dan4,坎穴中的洼陷处。)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译文]《象传》说:落入重重险陷的深处,说明初六违失正道而遭遇凶险。

      [提示]阴柔失正,外无应援,无法出险。

      主:初六阴柔失正,处于重坎之下。这意味着陷入险境很深,不仅自身柔弱无力出险,而且居位不正,违失履险之道;更加上与它位置相对的六四也是阴爻,无阴阳相应关系,其上没有应援。这情况确实不妙,不仅难以出险,很可能越陷越深。

      客:既不能自救,又外无援助,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都很不利,预后必然凶险。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译文]九二,在陷穴中遇险,可以先谋求小的收益。(得:得到的效益。)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译文]《象传》说:先谋求小的收益,说明九二暂时还不能脱出险中。

      [提示]先求小得,可以逐步出险。

      客:九二陷入二阴之中遇险,大概与它以阳爻居阴位失正有关吧?

      主:是的,九二因为失正而遇险。不过它毕竟是阳刚之爻,能够奋发有为,又居于中位,能行中道。既在险中,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先求小有所得,逐步探求出险致胜的途径。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就深知此理,他屡处险境,屡次脱险,积小胜成大胜,终于在楚汉相争中取得最后胜利。

      客: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时,把刘邦封在汉中、巴蜀的荒凉险阻地带,堵塞他返回关中的道路。刘邦被置于封闭的险境,却能安然处之.积蓄力量,立定脚跟,徐图进取。

      主:先安于小有所得,伺机发展,这就是求小得大的谨慎行险之道。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译文]六三,来去都处在险陷之中,遇险姑且伏枕以待;已经落入陷穴深处,不可轻举妄动。(之:去。枕:暂息而未安。)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译文]《象传》说:来去都处在险陷之中,说明任何行动终究都难以成功。

      [提示]处于重险之中,要安居待时。

      主:“来之坎坎”,形容处于重险之间,出去是险,回来也是险,跋前踬后,进退失据,怎么也脱离不了险境。处于这种情况,不管有多少艰险,都应该安心忍耐,姑且伏枕以待,等候转机到来,不要勉强地有所作为。这就是“险且枕”的含义。如果孟浪行事,势必愈陷愈深,陷入险中之险:这时仍然不能轻举妄动,否则只有更糟。这就是“入于坎窞,勿用”的含义。

      客:六三怎么会落人如此险恶的境地中呢?

      主:六三有很多弱点和不利因素,它本身的性质阴柔软弱,既不当位,又不居中,处在下体之上,正是下坎之险未终,上坎之险将至之时,前后皆险,进退两难 。既然一时无法脱险,不如聊为停息,以谋良策,以待良机。如果侥幸行险,不仅徒劳无功,甚至有入窞之患,不可不慎!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译文]六四,一樽酒,两碗饭,只使用陶器,把简约的祭器从窗户送进室内,终究没有过错。(簋,音gui3,盛饭器皿。缶:音fou3,瓦器。纳:送进。约:俭约之物。牖:音you3,窗户。)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译文]《象传》说:一樽酒,两碗饭,这是用于刚柔交接的礼品。(际:交际,交接。)

      [提示]以至诚之心援于阳刚,有利于排难脱险。

      客:六四的爻辞,看上去像是讲一篇小故事。

      主:这是讲女子敬神之事,用瓦器装酒盛饭.这是最简朴的祭品,从窗户送进去,献给神灵。据宋人项安世的《周易玩辞》说,女子行祭神之礼不许走正门,只能走窗户。

      客:这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主:我们可以从《象传》的解说得到启发。《象传》指出这与“刚柔际”(阴柔与阳刚的交际)有关系。由此推演,这涉及六四与九五阴阳互比的关系。六四以柔 爻居于阴位,是六爻之中最柔弱者,有如女子。以柔弱的资质,处于险陷之时,所幸的是它与九五阴阳相比,以柔承刚,好像是以妇人敬神之礼将朴素无华的祭 品献给九五,以结成阴阳的和合,求得刚健者的保护。礼品虽然简约,却表达了至诚,所以终究是无咎的。

      客:六三、六四两爻都处于两坎之间的重险之地。六三因为失位无应而“无功”,六四由于得正承阳而“无咎”,形成了鲜明对比。

      主:对于落难遇险的人来说,争取外援无疑是很必要的。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译文]九五,险陷尚未填满,敬守其志就可以平险,没有过错。(祗:音zhi3,恭敬。)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译文]《象传》说:险陷尚未填满,说明持中守正之道尚未发扬光大。

      [提示]持中守正,可以平险。

      客:九五阳刚,居中得正,又居于尊位,大概很有能力排难脱险吧?

      主:九五确实有履险有方之象。其上仅剩仅剩下最后一个阴爻,可以说是难险将尽,但这也说明陷坑毕竟还没有完全填满,所以爻辞说“坎不盈”。《象传》进 一步解释说,这是由于九五“中未大也”,持中守正之道还不够广大,还有待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意味着只要九五敬守其志,坚持以不偏不邪的中正原则行事,就能够踏平险陷,走上坦途,预后会是很好的。这就是爻辞“祗既平,无咎”的含义。

      上六,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译文]上六,被绳索捆绑,放在荆棘丛中,三年不能解脱,有凶险。(徽纆:绳索。纆:音mo4)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译文]《象传》说:上六违失正道,会有三年凶险。

      [提示]以阴柔之质处极险之地,无法出险。

      客:上六竟被囚禁三年之久,不能脱险,看来这是最凶险的一次了。

      主:上六是本卦最后一爻,以阴柔之质,处在坎险之极,所陷极深,而无力自拔,当然是极为凶险的。其原因在于上六的时位不利,失去了《象传》所说的“心亨乃以刚中”的济险之道。

      客:坎卦六爻中,看来只有两个刚中之爻能够出险,四个柔爻都无力脱出险境。

      主:九二、九五两个阳爻,刚健居中,符合《象传》所指出的“刚中”的条件,但也没有完全脱险。九二先求小得,逐步探索出险之途。九五持中守正,可望填 平险陷。至于四个柔爻,上、下两阴都违失济险之正道而致“凶”,初六深落陷穴,上六被綑绑囚禁;六三、六四两爻都处于上下两坎之间,重险之 中,六三只能安居待时而不可妄动,仅六四承阳求助而得以“无咎”。全卦六爻中不见一个“吉”字,由此可见处险之艰、出险之难了。

      客:人生的道路上总是有填不完的坑坑坎坎。本卦从正反两方面提出了不少处险行险的原则,可以作为我们排难出险的指针。

      主:这些都是前人从跌跌绊绊的人生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经验结晶。当我们亲临险境的时候,对此加以玩味、思索,定会有更多的会心之处,而感到“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关键词(Tags): #易经#坎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