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武学史论文 三国“孙氏武功”考 -- 王外马甲

共:💬40 🌺1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可不敢惹赵云

        赵子龙形象太正面,不好下手;影响太大,不敢下手;FS太多,不容下手…………还是去找个软点的桃子吧

    • 家园 看文章,花是要还的

      尤其如此妙文!

    • 家园 哈哈! 这个调调是演义的好手! 花贺毕业,来书场报到吧!
    • 家园 好帖!送花——
    • 家园 花之!该不会得出结论孙坚孙策父子练的都是葵花宝典吧?

      如果这样的话,孙权显然也练过基本功,可是父兄早亡,未得真传,因此武功不高。长大后胡子却长不出来了,只好贴假胡子,可不小心搞错了颜色,于是就成了小说中“碧眼紫髯”的形象。。。

    • 家园 送花早出营。
      • 家园 三国“孙氏武功”考(二)

        三国“孙氏武功”考(二)

        欲考证武功秘籍的真相,必须先研究这门武功的基本特点,这就如同欲考证萨苏先生何时填坑,必须先研究萨苏大坑的基本规模一样。

        在研究孙氏武功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孙氏父子使用的兵器不一样!根据《三国演义》对当时战争画面的现场记录。作为联军先锋官迎战华雄部队时,孙坚 “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这说明除了缠红头巾的特别爱好外,古锭刀是孙坚的基本装备。而孙策,在面对太史慈时,是“挺枪来迎”,在率军大战严白虎时,书中更明确指出“周昕舞刀来迎,被策一枪刺死”,显然孙策是使枪的。父子使用的兵器不一样,说明孙氏武功的施展,并不以某种特定武器为基础,这和关家大刀、张家蛇矛等等传统名门武功在武学原理上根本不同,存在着极大的神秘性。

        盖研究一项武功的本质特点,不能仅观察一般情况下的战斗,需要分析施用者在搏斗最紧张时候所采取的最终极手段。 《三国演义》的详尽史料,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在书中第二回,练就神功的孙坚初次亮相,就出现了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宛城南门前“赵弘飞马突槊,直取孙坚。坚从城上飞身夺弘槊,刺弘下马……”;在书中第十五回,同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再次出现,当孙策遭遇武林高手太史慈,危急之中“策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把戟来刺慈……”更有二十九回记载,当许贡家客向孙策射出最终夺去他年轻生命的暗箭时,“策拔面上箭,取弓回射放箭之人,应弦而倒”。

        于是,我恍然大悟。原来,孙氏武功不以某种特定武器为基础,具备功力者携带基本武器本是假象,战斗开始阶段使用招数也全属虚招。这门武功的精髓之处在于,当功力发挥到及至时,能迅速将对方武器化为己有,不仅使对方瞬间丧失进攻能力,而且能轻易将敌方毙杀于其自身武器之下。此招一经使出,在视觉上具有极佳的观赏性,在心理上也具备极强的震撼力。啊,这正是传说中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绝高境界呵!

        这门武功以特别的内功为基础,并没有固定招数,追求的最终效果,就是“手快”(书中已说明了“策手快”),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对方的装备据为己有。当然“快”是以“准”为前提的。不具备本门武功的人(比如太史慈),手再快也只能抢到头盔,抢不到武器。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是武学理论大师金庸先生确认的古代绝顶武学流派之一,金老考证,历史上,北宋时期在江浙一带出现的“姑苏慕容”门派是这一流派的代表。可是,金庸先生当时并没有考据出这门武学的具体来源,现在,我们可以确定,江南“姑苏慕容”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绝技,应传承于三国时期同在江南地区活动的武术名门,具体地说,就是孙氏武功。

        至此,孙氏武功的武学流派的基本特点虽然搞清楚了。但是,孙氏的武功又来自哪里?孙氏武功为何中断多年后传至“姑苏慕容”?还需要我们继续考证。

        元宝推荐:雪个,
        • 家园 晕~
        • 家园 还好还好

          我还以为真是那个宝典呢

          • 家园 三国“孙氏武功”考(三)

            三国“孙氏武功”考(三)

            欲探询孙氏武功来自哪里,或者欲考证孙氏获得武功秘籍的来龙去脉,都必须从严格考据史料、细致分析孙氏武学流派的基本特点入手。我知道,西西河是个高手云集的地方,在这里,学术上的东西是来不得一点马虎的。

            武学归根结底也是人学,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不同信仰、不同身体条件、不同习惯爱好,产生的武学是不一样的。比如往远了说,黄皮肤和白皮肤的武功不一样,中国和泰国的武功不一样;往近了说,山里的苗族和平地的汉人武功不一样,南拳和北腿也不一样。所以,要考证孙氏武功来自哪里,必须先研究这门武功里面的文化。

            可是我分析了很久,发觉这“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内涵还真是奇怪。本来,中国的武学非常强调物质基础,大到打仗小到打架,都讲究个“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穷文富武”嘛,反映在具体行动上,就是练武必先有兵器,身上带的家伙不仅越多越好、而且越名牌越好。你看关羽、张飞打刀造枪时那付急不可耐的样子,你看吕布骑赤兔马时那个得意扬扬的劲头,那才是中国武功的真正代表。自己的东西是宝贝,比如你要向张飞借钱可能容易,可要向他借蛇矛就不好商量了。偏偏这种孙氏武功,对自己带的东西蛮不在乎,打着打着就把自己红头套丢了,或者把刀丢了、把枪也丢了,这是什么怪玩法。况且,中国的文化讲究仁义,武学也讲究礼仪,强调“不为己甚”,汉末、三国时候,世道虽然混乱,儒学却依然坚挺,想想连孔融小朋友都知道要把大点的梨子让给人家,而孙氏武功却一出马就惦记着别人的东西,这实在有点离经叛道,不可思议。

            分析到这里,我就认为,这么奇怪的武学思想不大可能源于我国。可不在我们这里,又应该在哪里呢?我想啊想啊,终于知道了!呵呵,你也知道了吧,对了,就是日本啊。

            只有那里的人能看见别人的好东西就想抢过来,而且手脚特别快;也只有他们得了别人的东西马上就会用,并且在发现自己比别人强之后,马上用别人的东西把别人卡嚓了……这样的武功,不是他们,恐怕还没有人想得出来。

            一旦确定了孙氏武功的发源地,武功秘籍的来源就不难考证了。

            还记得孙坚十七岁时首次现身江湖的事件么?当时孙坚在钱塘,遇到的是一群海盗,冲突之后的结果是海盗 “以为官兵至,尽弃财物奔走”。 鉴于事件发生地的特别的地理位置,以及遭遇的歹徒的身份的特殊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在场的海盗(或遇难客商中),至少有一人来自日本。而在那些被丢弃的财物中,至少有一本源于日本的武林秘籍,由于日本当时刚引入汉字不久,还没有开始本土化的“平假名”改造(并且估计当时日文发展水平有限,秘籍之中图谱颇多),因此孙坚对这本原装日文书很能看得懂。 总之,正是由于这次偶然的际遇,年青的孙坚从此步入了武林的行列,开始了血雨腥风的残酷人生……

            哦,也许有朋友要问:如果武林秘籍出现在这里,那书的主人岂不也是武林高手,怎么会被杀害或者逃跑?还有……???

            别急别急,史学研究需要渐进的过程。容各位河友待我慢慢考证过来。

            (周末要出去应酬,接下来的东西,等我酒醒以后再接着编吧,抱歉了)

            元宝推荐:雪个,
            • 家园 别人只是喝水,您竟然喝酒!送上三朵花醒酒
              • 家园 三国“孙氏武功”考(四)

                三国“孙氏武功”考(四)

                金庸大师教育我们,武林秘籍的出现是产生武林大家的前提条件。高级别的武林秘籍,不仅能够直接地改变武林格局,还可以间接地影响历史进程。孙氏武功秘籍的历程,正充分地验证了这个真理。

                对于这部来自海外的武术教材,孙坚肯定是研习了的,孙策也得益匪浅,可是,孙权却明显地没学过,不仅如此,,从后来的客观表现上看,孙家的后代也应该没有再见过这本书。所以,秘籍显然只能是自孙策手中丢失了。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孙策临终前,孙宅曾经出现过混乱。根据《三国演义》记载,当时,孙策脸部中箭(箭上还有毒),卧床养伤。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于吉的鬼魂突然前来骚扰,弄得孙策满口大叫“于吉、于吉”,并且殿内掷剑、堂前飞瓦,焦躁之状,前所未有。

                “鬼魂骚扰”这种事情属于怪力乱神,西西河里各位高人是不会采信的,可《三国演义》却又是本河里不容置疑的史籍依据,这怎么办呢?我的解释是,不是《三国演义》写错了,而是当时现场的人搞错了。

                事情应该是这样的:在漆黑的夜晚,一个可恶的盗贼潜入孙宅,趁孙策伤重虚弱之机,盗走了孙氏武功秘籍。孙策发现被盗,立刻带伤起床抓贼,并且高声呼叫示警。请注意,孙策是脸部中箭,箭伤和毒伤必然导致他脸部严重肿胀、口齿不清。闻声赶到的家人和门房们只看到脸肿如猪头的孙策上窜下跳,既弄不清他在干什么,也听不清他在说什么,忽然联想到不久前被他杀掉的算命先生于吉,就以为他在喊“于吉!于吉!惑妖于吉啊!!!”,其实,天地良心,人家孙策哭叫的原文是:“秘籍!秘籍……我要秘籍啊……”。可怜的孙伯符。

                随着武功秘籍的被盗,孙家的武学也就此中断了。虽然此时孙氏的领导地位已可以不再依靠个人武力,但秘籍的失踪,毕竟给后人正确认识孙家武学带来了困难。直到多年以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重现江湖,人们才机会对这个武学流派有了更多的了解……

                停!停!停…… 我听到有河友在喊了

                呵呵,我知道。我的考证到目前还存在着许多漏洞。比如,孙策在世时,为什么不让他的兄弟们练本门武功?秘籍被盗后,为什么江湖上没有接着出现类似高手?等等等等。

                因此,为维护学术的严肃性,我还必须继续考证,并进一步揭示孙门武学的最大秘密。

                元宝推荐:雪个,
                • 家园 妙!
                • 家园 哈哈哈,再看再花!
                  • 家园 【原创】三国“孙氏武功”考(完)

                    三国“孙氏武功”考(完)

                    通常武学家传,都是家人(至少是男性家人)同练,关羽家如此,张飞家也如此。可孙家很怪,是一个一个地练。从主观感情上而言,孙策既然愿意把江东的领导地位转给孙权,就没有理由不愿意把武功教给他。而既然不传给他,就一定在客观上存在着传授的具体困难。因此,要彻底考证孙氏武功的情况,除了研究其武功威力上的特点外,还必须分析该武功在学习阶段的特殊性。

                    经过研究,我明白结果了,但是我却很为难。

                    往远里说,我是个软弱的人,不愿意得罪朋友,更不愿意得罪孙坚孙策的崇拜者;往近里说,我是刚出营的新兵,生怕刚到河边就被板砖拍死了。但是,我毕竟是西西河的追随者,也在庭讯记录中看到过河里前辈惨遭严刑拷打依然高高兴兴的风采,所以我自觉得也应该坚强些。反正总不至于真把我绑在木架子上烧死了。

                    鼓起勇气,我先说结论:孙坚和孙策,确实是动过手术的!

                    要考证这一点,线索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从该武功来源进行分析。中国的武功没有自残的传统,我们的武人即使自杀,一般也要求“来个痛快的”,比如项羽那样的猛人,搞急了也只是照脖子上挥一下,不会慢腾腾地折磨自己。可东洋岛上不同,他们的武人一激动起来,就喜欢拿把刀子在小肚子周围比比划划、东扯西拉,自我欣赏一番(我一直觉得日本人把切腹搞得这么复杂,是因为他们的武术美学中含有自残欣赏的成分)。既然日本武士能经常把刀子放在小肚皮上割来割去,那么目标位置稍微再下去一点,也就容易办到。既然孙氏武功秘籍来源于日本,那么书上要求欲练此功、先动手术什么的也就自然而然了。

                    其次,从该武功直接后果进行分析。我们知道,练了这功就不能干那事了。 孙坚有儿子,说明他在十七岁得到这本秘籍时并没有马上开始练功。他一定是看到秘籍序言就立刻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赶快结婚,努力生产,在严格按计划一二三四地完成“伯仲叔季” (伯符、仲谋、叔弼、季佐)的任务之后,他就毅然转而实施人生的第二个目标了。孙坚的儿子都是在他亮相江湖讨伐黄巾军之前生的,但生小儿子孙匡时,孙坚开始练功了没有我不敢确定,因为后来孙匡犯了点小错误,孙权就处罚他不许姓孙(改姓丁),你说天下哪有这么处分人的,莫非孙权发现了什么?亦或有什么难言之隐?

                    孙策十七岁时也没有开练这门武功(孙坚还不至于对长子那么不负责任)。所以跨江击刘表时,孙策只是趁陈生不注意射了他一箭,否则,凭孙策的勇猛,他能不大打出手么。初读《三国演义》时,我很奇怪孙策为什么主动与刘表言和,那是杀父之仇啊,光把尸体还回来就算了?现在通过研究孙氏武功,我才知道孙策其实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根据武学理论大师金庸前辈的考证,武林高手的武功秘籍一般都是随身携带的(天下练武之人允许把书放在书房里的,只有少林寺和尚),那么孙氏武功秘籍当然也就在孙坚身上,可孙坚的尸体却被抬到刘表那里去了!

                    刘表不是好武之人,“江夏八俊”嘛,清高得很,平时也就看看雪个的《嘉宾五度文集》或者到西西河的文化百家侃几句。所以,他既不会去搜孙坚的尸体,也不会对武功秘籍感兴趣。可刘表不做,保不齐别人不会干啊,因此孙策的当务之急是不能让武功秘籍旁落,权衡之下,迅速求和、放黄祖、索还尸体也是唯一的办法了。

                    孙策在得到秘籍之后,本来也是想走其父亲的道路,先娶妻生子,再挥刀练功,所以在没有开练独门武功之前,他只好跟着别人混,也并没有表现出有什么高明的本事,直到有一天,孙策受到袁术的一再蔑视,终于忍不住了,情急之下决定提前练功。《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记载,孙策晚上在家里边哭边说“策所哭者……恨不能继父之…子…耳……耳……耳……”是啊,他不能替父亲传宗接代了,难过啊。年纪轻轻的,能下这个决心,不容易。

                    我们既然已确定孙策练功是在他离开袁术前夕,那么就肯定是在他结婚之前了。书上说孙策不久后就娶了大乔,周喻也同时和小乔结了婚,而且两对新人都很恩爱,但周喻与小乔两口子不久即有儿有女(周喻和孙权是亲家),而孙策这边呢?结婚几年,啥动静也没有。可怜的大乔美眉,当了岳灵珊。

                    第三,我们还可以从该武功的间接后果来分析孙坚孙策动手术的真实性。武学理论大师金庸前辈指出,研习这类武功的间接后果是:使练功者产生一些不可逆转的变化。具体地说,包括掉胡子(或者不长胡子)、爱漂亮、性格暴躁等等,并且随着武功水平的逐步提高,甚至会出现喜欢男人的危重病况。

                    我们来对照一下孙坚孙策:

                    孙坚没胡子,孙策更没胡子。可他们家孙权满脸胡子(而且是超级酷毙的紫色胡子),这说明孙家是具备胡子基因的。怪怪。

                    孙坚爱漂亮,打董卓当先锋官都要在头上披条红头巾,而且这头巾用祖茂的话来说就是“主公头上赤帻射目”,漂亮得到了晃眼睛的程度,真够夸张,真够妖怪,害得人家祖茂就死在这红头巾上。孙策也爱漂亮,他不象他爹那样爱穿奇装异服,他是酷爱自己的脸蛋。《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孙策中了一箭,按道理这没什么,孙策中箭也不是第一次了(这丫和关羽一样,属于经常中箭的角色),以前都是把箭拔出来,回家喝碗鸡汤了事。可这次不一样,这回太寸,射在脸上了!

                    脸部受伤,孙策急了,书上说孙策“最是性急,恨不得即日便愈”,立马叫人请华佗来治,人家华佗是全国出诊费最高的名医,主持的都是刮骨头这样的大手术,孙策请人家来,治伤事小,整容事大。华佗不在家,孙策更忧郁,半夜爬起来照镜子(你说哪个大男人会在受伤生病的时候偷偷照镜子?这不是娘娘腔么),照完以后他还说“吾奈何憔悴至此耶”,接着就大叫一声昏倒,然后就死了。一个勇猛武将,发觉自己面容憔悴会急晕倒,照镜子也能把自己照死了,身为正常男人的罗贯中先生当然理解不了,所以他以为孙策是遇到了妖怪,其实世上哪里有妖怪,练过这门独特武功的人才有些象妖怪。

                    练过这门武功的人脾气暴躁古怪。孙坚练功前脾气怎么样我不知道,可练功后是有名的“刚烈”,而且他一看见玉玺,就立刻据为己有,即使和大家翻脸也无所谓,这明显地是受了武功中爱抢人东西的招数的影响。孙策在他父亲身边时老老实实的,在袁术那里时受了委屈也只是哭,可练了武功没多久,外号就叫“小霸王”了,性情变化,可想而知。

                    至于练这门武功的人到了东方不败那个程度,会出现一些特别可怕的变化,在孙家父子这里我倒不好说。不过……孙策最亲密的朋友是周喻,周郎是江东第一美男,周夫人小乔也是孙策送给周喻的……啊!不能说了,再考证下去得罪人太多。

                    至此,我们已经能够断定孙门武功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点。我们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孙坚十七岁得到秘籍时,在场的海盗和客商武功都不高;为什么盗贼从孙策那里盗走秘籍后,该武功并没有继续流传。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练这门东洋武功的。

                    同时,我们也就当然明白孙家练武总是一个人单练、以至于最终失传的原由了。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和诸葛直率1万多人的船队出海,很明显,孙权知道孙家武功秘籍的来历,并且认为秘籍是被日本忍者偷走了,于是,他计划派兵去抢回来。可惜,卫温和诸葛直航海技术太差,没找到日本却跑到了台湾,结果阴错阳差地成就了中国管理台湾的最早记录。就这样,孙家武学埋没江湖,直到北宋时期,才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目短暂出现,而当它再一次出现江湖时,却又有了一个奇怪的名称——“葵花宝典”。根据史料,与孙门武学类似的武功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清初康熙时期,该武功修炼者是一个江湖政治团体的领导人,叫洪安通。但由于修炼者住在一个叫“神龙”的岛屿上,而该岛位于中国大陆和日本列岛之间,所以很难判断他的武功是从中国学的还是从日本学的。

                    孙门武学在武学史上呈现一个独有的特点,即:突然出现、名声鹊起,威力强大、不可捉摸,不逾两代、突然消失。由于它出现的时机太过出人意料,并且每次出现都会冠以不同的名目。所以,包括金庸大师这样的武学理论巨匠都没能充分地考证出其本质和渊源。小子无才,居然能悟出其中奥秘,实在万幸。嘿嘿嘿嘿。

                    继洪安通之后,孙门武学再度沉寂,现在埋没于何处,暂无人知晓。本人也不想对它的下落再做研究,这样的奇怪武功,失传了也罢。即使不幸找到了,也最好还给日本人,让他们自己去练吧。

                    另:

                    根据我的说法,“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慕容家当然也是动过手术的了。只是若继续考证慕容家的具体情况,未免过于罗嗦,我仅把部分现象罗列出来,供武林史学界朋友参考。

                    慕容复没胡子,也没有后代,并且讲究臭美。

                    慕容博虽然既有胡子又有后代,但胡子是可以粘的(岳不群就干过),武功也可以生了儿子再练(孙坚就是这样)。不练这怪武功,慕容博干嘛要装死跑出去;不练这怪武功,慕容博何必非跑到和尚庙里躲着。

                    慕容复明明喜欢王语嫣,却不能娶她,只好装傻;阿碧一直缠着慕容复,他实在躲不掉,最后只好装疯。

                    慕容复刚出场时温文而雅,后来突然举止乖张、狂乱暴躁,把包不同都杀了。这样的丧心病狂,只有东方不败的心智可以比较…………

                    以上这些,考证完毕,鄙人敬候砖头和鸡蛋。

                    元宝推荐:雪个, 通宝推:橘子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