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山东的饼 -- 水风

共:💬98 🌺9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每次说到煎饼卷大葱的时候俺都很郁闷~~~

      俺也算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拿饼卷葱只有在吃烤鸭的时候才试过,俺们那儿卷东西的饼称为“单饼”,也就是水风兄说的擀饼,卷的也只是蛋或菜,没见过卷葱的,煎饼也有,柔软筋道,叠起来可以做防弹衣,也没见过拿它卷葱的,俺就纳闷了,这山东人都吃煎饼卷大葱的说法是哪儿来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煎饼卷大葱是存在的,但是要蘸酱

        煎饼容易烙放的时间又长,出门带着方便。大葱这家伙又细又长,不拿煎饼卷简直对不起它。天作之合的食品,但是别忘了要蘸上酱。沿海地方喜欢弄点小鱼小虾捣碎的虾酱,或者豆瓣酱。俺老家管豆瓣酱叫“酱油柴子”,麸子加捣碎的豆子发酵,拌上盐和凉开水,吃起来有点酱油味。其实这都是穷人吃的东西,可能是咱山东祖上走南闯北得多,所以留下个煎饼卷大葱的名声吧。

        • 家园 说实话,煎饼卷大葱不是没有

          但是只是在部分地区的一种吃法。鲁西南和沂蒙山区,的确有人是天天吃这个。但是,你要到胶东或者济南去,想找煎饼也是难了点。山东人有出门讨生活的传统,越是穷的地方,出门的人越多。所以,最穷苦的鲁西南和沂蒙地区出来的人也就最多。至于胶东,靠海吃海,下关东的人实在是不多,即使去,也大多是跑买卖,真正卖苦力的人还是少。

          所以煎饼卷大葱这种吃法,也算是基层劳动人民的吃法了。

          • 家园 嘿嘿,道长一语命中

            问我祖上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山西到山东,山东到东北。流民的子孙血脉里还是流民,一口嚼谷逼死汉子,比不得你们烟胶啊。

            • 家园 哪里哪里,都是苦哈哈出身啊

              外公外婆都是莱州的,家境不错。我祖父祖母那边就穷多了。但是算起来,都是祖辈从陕西逃荒过来的。家里有人回去过,现在估计那边的族谱里面,还有我的名字呢。只不过过来以后,生活多少有点起色而已。

      • 家园 就是就是

        严重鄙视他们什么都不懂的!

        • 家园 非俺原创

          俺第一次见这玩意儿是一徐州同学开学从家里背了,嘿嘿,他一个人吃的话,怕够他吃一学期的煎饼,还有一捆大葱。结果被全班人一轰而上,一餐吃光了。有吃完了去医院的,俺没赶上那煎饼,吃了不少葱,到现在嘴里还味道着哪。

    • 家园 介绍一下呛面饽饽,如何!
      • 家园 关于戗面馒头阿

        说实话,是上不了台面的。

        戗面,是指当发面发好,或者醒好之后,重新加入干面,让发面返回没完全醒好的状态下做的馒头。因为一般人家和面的时候,不会很硬。当醒号后,面就会更加软一点。这个时候加入额外的干面,可以让馒头看起来光泽更好,形状也好,也更加韧,更加有咬头。所以呢,广大的卖馒头为生的人,都以这个为噱头,来招揽顾客。实际上,真正的卖馒头的,才不会花那么多力气去做戗面馒头呢。

        真正的好馒头,可以来上供的,不是这么做的。那是用硬面,一点点的揉出来的。做成了之后,是晶莹透亮,白玉无暇,真正的大半球形。卖相比戗面馒头强了不知多少倍去。现在的某些农村里面,在结婚的时候,偶然还可以看到某些巧手的人家做一些。我以前也做过。一年不过一次,只为了上供。这个活,是胶东大老爷们唯一动手的几个面食之一。因为面太硬了,女子们揉不动。一锅馒头做出来,累的是满头大汗,不比下田割麦子轻松。诀窍就三句话,新麦子,硬面,大火蒸。

        这么累做出来的东西,自然不会有人去卖。除了上供,就是老人的大寿才有机会吃到。

        有人说到西安的锅盔跟这个有一比,但是那个还是不一样。锅盔是用杠子压,用模子挤出来的。这个馒头是用手一点点揉出来的。一点懒也偷不得,差一点儿,一咬就吃出来了,筋道不够。羞了先人阿。

        又是清明了,人老了,难免就啰嗦一点。估计今年,没有人上这样的供了吧。

        • 家园 这馒头做起来可是体力活

          揉两个馒头就手腕痛,我们家也就过年时候做,平时随便揉揉就上屉了

    • 家园 这位道兄仙乡何处?可是在山东出的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